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与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洋洋 王曼 +4 位作者 杨永利 施念 田甜 李雨佳 施学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3-645,共3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其与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的数据和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1年统计年鉴资料,将河南省18个地市2010年的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编制简略寿命... 目的:分析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其与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的数据和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1年统计年鉴资料,将河南省18个地市2010年的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编制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结果: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为77.87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5.14岁和80.75岁,城区、镇区和乡村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81.71岁、78.66岁和76.79岁。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和低地区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9.62岁、79.21岁和77.59岁。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中和低地区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9.90岁、77.93岁和77.44岁。结论:河南省居民女性、城区和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高地区的居民期望寿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期望寿命 寿命表 系统聚类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管残余缺损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安乾 吴斐 司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血管状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数。结果:共有17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152例(86.9%)术后CTA上观察到残余缺损。共有376处缺损,其中颈总动脉(CCA)169处(44.9%),颈内动脉(ICA)137处(36.4%),颈外动脉(ECA)70处(18.7%)。残余缺损对ICA或CCA造成30%~50%狭窄17处,50%~60%狭窄10处,没有≥60%的狭窄。结论:术后复查CTA不仅可以评估CEA效果,还可以了解是否遗留有血管缺损,对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A术后血管残余缺损广泛存在,但绝大多数的缺损并不影响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术后CT血管成像 血管残余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廷顿舞蹈病3家系线粒体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3
作者 姜榴茗 陈蒙蒙 +1 位作者 肖海 李晓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与亨廷顿舞蹈病(H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对3个HD家系中的10名患者和26名正常人的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进行检测。结果:共6名患者和16名正常人存在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其中1名患者存...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与亨廷顿舞蹈病(H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对3个HD家系中的10名患者和26名正常人的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进行检测。结果:共6名患者和16名正常人存在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其中1名患者存在多重缺失,6名正常人存在多重缺失。结论:未发现mtDNA编码区大片段缺失与HD有特异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舞蹈病 线粒体DNA 编码区 大片段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视神经脊髓炎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4
作者 岳孟龙 刘沛东 +2 位作者 刘洪波 刘营营 李瑞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后数日或数周伴发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和2013年9月收治的2例SLE合并NMO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视神经脊髓炎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泓翰 李星晨 +5 位作者 徐远志 刘鋆宣 张宁宁 刘少林 苗金红 徐玉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的37例单节段胸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31~82岁,平均(57.6±11.8)岁;记录体位、...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的37例单节段胸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31~82岁,平均(57.6±11.8)岁;记录体位、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和出血量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末次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硬膜外血肿、切口感染及术后瘫痪。37例患者中,24例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患者采用俯卧位;13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中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3例,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5例,OLF+OPLL 5例。住院时间(7.2±1.6)d,手术时长(96.5±20.0)min,出血量(41.9±10.8)mL。VAS评分由(7.0±0.9)分降低至(1.9±0.8)分;ODI由(41.7±2.1)改善至(16.1±1.7);JOA评分由(5.8±1.4)分提升至(8.6±1.4)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时根据压迫的类型选择不同的体位,对椎管进行充分的减压,手术方式安全微创,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 经皮内镜 可视化环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IT15基因(CAG)n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歌 陈晓蕾 +4 位作者 付汪星 张桐 朱揆 邹顺鸿 陈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6-939,共4页
目的:检测两个亨廷顿舞蹈病(HD)家系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CAG)n]。方法:采用PCR和测序分析方法检测两个家系28名成员(A家系为已确诊HD家系,B家系为疑似HD家系)和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n。结果: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拷贝... 目的:检测两个亨廷顿舞蹈病(HD)家系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CAG)n]。方法:采用PCR和测序分析方法检测两个家系28名成员(A家系为已确诊HD家系,B家系为疑似HD家系)和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n。结果: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拷贝数分别为17、18;A家系中患者CAG拷贝数大于50;B家系中患者CAG拷贝数为40~50。B家系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HD家系,并检出一名症状前患者。结论:IT15基因(CAG)n检测是诊断HD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舞蹈病 IT15基因 CAG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AM基因rs10826178与rs4390300两多态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孙逸杰 景戈翰 +6 位作者 杨菁 何书平 仝冬晓 王丽雯 司沛茹 金璐 程晓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别对2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6例健康对照TFAM基因rs10826178、rs4390300两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rs10826178与rs4390300...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别对2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6例健康对照TFAM基因rs10826178、rs4390300两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rs10826178与rs4390300位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FAM基因rs4390300、rs10826178的基因型差异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态性 MTDNA TF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汉族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患者EDA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玉苗 孙文聪 +3 位作者 张景亮 王丽雯 刘华 程晓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检测两个汉族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患者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基因(EDA)1、3、5、8、9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方法:从两个家系共16名成员中抽取7名成员,A家系4名、B家系3名。提取7人外周血全基因组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 目的:检测两个汉族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患者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基因(EDA)1、3、5、8、9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方法:从两个家系共16名成员中抽取7名成员,A家系4名、B家系3名。提取7人外周血全基因组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使用BLAST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检测突变。结果:3、5、8外显子上存在G740A、G904A和A1165G点突变,1、8、9外显子上出现5种移码突变;家系A和家系B均有患者发生33delC移码突变和G904A点突变,且这两种突变在两个家系上下代之间传递。结论: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突变基因有很大异质性。33delC、G904A突变可能与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的发生有关,33delC和G904A突变对两家系再发风险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 EDA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连晶瑶 丁苗慧 +2 位作者 秦国慧 张毅 王纯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模拟性表现的动物材料,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以缩短研究时间,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或预防与治疗的全过程,并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各种实验研究,对各种疾病的相关机制研... 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模拟性表现的动物材料,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以缩短研究时间,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或预防与治疗的全过程,并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各种实验研究,对各种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人类的生物医学研究主要受限于生物体复杂性,为了克服这个限制,基于可接受异种移植物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或重组激活基因(Ragnull)无效小鼠的免疫缺陷特征开发人源化小鼠模型,这些具有人体免疫力的小鼠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免疫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类疾病的复杂病理的潜在机制。这种方法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本文将对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人源化小鼠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miR-200c和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周明霞 贺靖 +1 位作者 孙丽 尹惠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3957-396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浆miR-200c和miR-155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SCC的患者33例(ESCC组)和同期在本院行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浆miR-200c和miR-155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SCC的患者33例(ESCC组)和同期在本院行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浆miR-200c、miR-155水平,分析二者诊断ESCC的价值,并探讨二者与ESCC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1)ESCC组患者血浆miR-200c、miR-15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3.87±2.27)与(2.43±3.04),(8.09±1.97)与(1.77±2.74);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00c和miR-155诊断E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95%CI(0.774,0.931),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88%〕和0.771〔95%CI(0.674,0.867),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1%〕。(3)ESCC患者血浆miR-200c水平与病理分期及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是否手术无关(P>0.05)。ESCC患者血浆miR-155水平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 ESCC患者血浆miR-200c、miR-155较健康者表达水平升高,可作为诊断ESC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血浆miR-200c水平与ESCC病理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血浆 微RNAS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检测
11
作者 周璐 姜楠 +4 位作者 魏志茹 陈文哲 申梦姣 崔健健 李晓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与亨廷顿舞蹈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DNA测序的方法检测3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中10名患者和26名家系内健康人外周血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结果:所... 目的:探讨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与亨廷顿舞蹈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DNA测序的方法检测3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中10名患者和26名家系内健康人外周血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变异。结果:所有样本APEX基因3个外显子扩增片段均未发现变异。结论:3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内患者中无APEX基因氧化还原功能区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舞蹈病 脱嘌呤 嘧啶核酸内切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变性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科学视野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仇宇宁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5,共4页
从势科学的视角来看,医患双方和谐关系的构建,需要实现双方在"信息、权利、金钱、情感"维度上的对称。纵观当前医患不和谐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对称性"破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顺畅"造成信息不对称... 从势科学的视角来看,医患双方和谐关系的构建,需要实现双方在"信息、权利、金钱、情感"维度上的对称。纵观当前医患不和谐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对称性"破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顺畅"造成信息不对称,医疗体制不健全导致医患双方权利不对称,信任缺乏造成的情感及金钱的不对称等,以至于出现医患冲突中的暴力事件等极端事件。需要通过制度设计的优化、法律的完善以及医疗人文环境的建设等举措,实现医患双方在各个维度上的"对称",实现势科学视野下医患双方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科学 对称性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RAAS活性及介入术后血压改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敏 黄琦 +9 位作者 刘凯 田丹丹 郭林雅 张晨 孔德慧 张清慧 杜慧宇 屈慧云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及介入术后血压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的69例ARAS合并高血压患者(ARAS组),以...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及介入术后血压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的69例ARAS合并高血压患者(ARAS组),以1∶2的比例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入院的138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析EH组、ARAS组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病程等临床特征,比较EH组、单侧ARAS组、双侧ARAS组的RAAS活性。比较ARAS介入前后肾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AS介入术后血压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ARAS组患者的BMI、合并症比例、收缩压、脉压、血肌酐高于EH组;高血压病程、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钾短/低于EH组(P<0.05)。与EH组相比,单侧ARAS组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较高,醛固酮与肾素比值、血钾较低;双侧ARAS组血浆肾素活性较高,血钾较低;与单侧ARAS组相比,双侧ARAS组血浆醛固酮浓度较低(P<0.017)。ARAS介入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AS介入术后血压改善与eGFR(OR=0.928,95%CI为0.875~0.984,P=0.012)有关。结论:AR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RAAS明显激活;术前eGFR较低的患者更有可能经由介入手术得到血压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介入治疗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赵志鸿 王丽阳 +6 位作者 郑立运 耿楠 赵雪杰 李锦玉 王桂芳 张壮丽 张小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1-304,共4页
艾叶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1]。实验[2-3]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护肝利... 艾叶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1]。实验[2-3]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护肝利胆和止血与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艾叶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谷丙转氨酶,促进肝功能恢复[4]。研究[5]发现艾叶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乙型肝炎病毒 HEP G2.2.15细胞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社会参与的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飒 张奕琳 +2 位作者 张倩倩 张琳 单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381-2384,共4页
终末期肾脏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社会参与是衡量患者健康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社会参与的定义,总结社会参与的测评工具,分析影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综述国内... 终末期肾脏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社会参与是衡量患者健康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社会参与的定义,总结社会参与的测评工具,分析影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综述国内外社会参与的干预性研究现状,从中探寻我国相关研究的不足,以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社会参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274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分布 被引量:34
17
作者 邱红 谢世平 郭选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中医证候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预测模型对中国梅毒发病率预测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小丽 杨永利 +5 位作者 施学忠 万燕丽 毛赛彩 王莹 惠晓庆 田翔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比较3种预测模型在中国梅毒疫情预测中的效果,筛选最优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2年中国梅毒发病率数据,构建灰色模型[GM(1,1)]、趋势外推模型和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比较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吻合程度;用2013年发病... 目的:比较3种预测模型在中国梅毒疫情预测中的效果,筛选最优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2年中国梅毒发病率数据,构建灰色模型[GM(1,1)]、趋势外推模型和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比较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吻合程度;用2013年发病率数据回代验证,选择相对误差最小的模型预测2014年至2016年的梅毒发病率。结果:中国梅毒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73,但环比增长速度逐年降低。趋势外推模型中Cubic函数的拟合效果优于GM(1,1),二者对历史数据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31%和7.560%。梅毒年发病率序列为白噪声序列(χ2=7.990,P=0.239),不适合用ARIMA模型来预测。采用Cubic函数预测2014年至2016年中国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29.553/10万、26.293/10万和20.831/10万。结论:Cubic函数对中国梅毒发病率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发病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不使用转流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丁语 崔文军 王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01-3603,共3页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内转流 脑电图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雁儒 张辉 +1 位作者 马辉 王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16只,经髂后上嵴抽取骨髓组织混合后培养、分离BM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电转法转染pcDNA3.1-BMP-2质粒。在扩大培...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16只,经髂后上嵴抽取骨髓组织混合后培养、分离BM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电转法转染pcDNA3.1-BMP-2质粒。在扩大培养的第7、14、21、28和35天时收集细胞,用相应试剂盒对细胞ALP活性和钙含量进行测定,在扩大培养的第21天采用RT-PCR检测细胞BMP-2 mRNA的表达水平。以未转染细胞作对照。结果:转染组细胞BMP-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652±0.082),对照组为(0.473±0.021),转染组BMSCs中BMP-2 mRNA的表达明显提高(t=2.192,P=0.005)。转染组细胞内ALP活性和钙含量较对照明显提高(P<0.01)。结论:转染BMP-2基因的BMSCs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可以应用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