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髋螺钉结合尖顶距值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4
1
作者 叶茂 刘军 +2 位作者 宋文超 符孔龙 郑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91-3593,共3页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5例,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滑动螺钉位置,观察切口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尖顶距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5例,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滑动螺钉位置,观察切口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螺钉断裂、滑动螺钉切出股骨头、髋部畸形以及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24个月随访,平均16.3个月。按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4例,良1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4.4%。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滑动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出现股骨近端螺钉断裂。2例出现轻度髋内翻畸形。其中9例患者拒绝取出内固定,随访20~24个月,DHS位置无变化。结论:应用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提高手术技能、合理选择手术患者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滑动螺钉,固定可靠,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动力髋螺钉 尖顶距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博 朱红鹤 +4 位作者 董晖 王坤 许留振 李亚伟 梅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6月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首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突出间盘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6月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首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突出间盘后6个月再次出现腰腿痛、麻木等症状,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腰椎MRI、CT、X线检查显示与首次腰椎间盘突出为同侧、同间隙。均在局部麻醉下行PTED。比较再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15 min,(62.2±5.5)min;术中出血量5~20 ml;住院时间4~7 d,(5.1±0.5)d。术后残留腿痛麻木症状4例,腰背痛2例。随访6~38个月,(18.5±4.6)月。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MacNab标准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0%(20/23)。腰椎MRI显示手术节段无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PTED可以有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对兔膝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及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尤笑迎 杨红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CT)对兔膝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及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CT治疗组(C组),B、C两组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关节炎模型,A组除切开皮肤和关节腔... 目的探讨降钙素(CT)对兔膝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及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CT治疗组(C组),B、C两组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关节炎模型,A组除切开皮肤和关节腔外,不做其他处理,从术后第6周开始C组每天皮下注射CT 5u/kg,A、B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注射20 d后处死动物。观察膝骨关节炎(KOA)发病过程中关节软骨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TNF-α、NO的变化。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变化,以及CT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A组相比,B组JP和Mankin’s评分明显升高,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加重,关节液中IL-1、TNF-α、NO含量明显升高(P<0.05),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MMP-1活性和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关节液中IL-1、TNF-α、NO含量明显降低(P<0.05),关节软骨损伤减轻、Ⅱ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MMP-1活性和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CT对KOA的治疗作用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细胞因子 凋亡 Ⅱ型胶原 MMP-1 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三柱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昂 张陆 +5 位作者 刘军 姜岩 高军胜 高松明 张冲 刘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一期三柱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30例,年龄4~35岁,平均15.3±8.3岁;46例具有神经... 目的:评价一期三柱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30例,年龄4~35岁,平均15.3±8.3岁;46例具有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行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脊柱裂神经量表(SBNS)对患者的估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对患者进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后凸Cobb角、躯干偏移,计算矫正率及丢失率。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与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5.3±140.8min、3570.6±1855.4ml;术后3个月平均冠状位Cobb角为41.7°±17.7°,平均矫正率为(62.5±13.8)%;平均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38.5°±11.2°,平均矫正率为(66.4±22.6)%;末次随访时平均冠状位Cobb角为43.7°±16.6°,平均丢失率为(1.9±1.1)%;平均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39.7°±11.3°,平均丢失率为(2.3±1.4)%;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躯干偏移、SBNS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前28例SBNS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恢复至Ⅰ级,9例SBNS分级为Ⅲ级的患者恢复至Ⅱ级;14例腰骶部疼痛患者、9例下肢肌力下降患者、8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及4例下肢细小患者得到改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包括3例脑脊液漏、2例伤口感染及3例泌尿系感染。结论:一期三柱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异常患者安全有效,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三柱截骨术 脊髓畸形 脊髓纵裂 脊髓空洞 脊髓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崔金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4-626,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以卧床牵引为主的传统保守治疗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效果,但卧床时间较长,且并发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以卧床牵引为主的传统保守治疗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效果,但卧床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头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