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损害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曹亮 郭彦伟 +3 位作者 王志伟 刘超 刘艳 潘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8-99,共2页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已丧失了手术最佳时机。目前,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选择性地对供给肿瘤部位血运的肝动脉进行栓塞,以阻断肿瘤的主要供血,...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已丧失了手术最佳时机。目前,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选择性地对供给肿瘤部位血运的肝动脉进行栓塞,以阻断肿瘤的主要供血,从而显著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但化疗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功能,甚至导致肝区疼痛加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中晚期癌症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1-3]。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0例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癌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肝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楚红英 罗晓 李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3-1066,共4页
对皂角刺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皂角刺中的多糖,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物在波长484nm处测量吸光度,计算皂角刺中多糖含量。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试验条件为:提取温度50... 对皂角刺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皂角刺中的多糖,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物在波长484nm处测量吸光度,计算皂角刺中多糖含量。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试验条件为:提取温度50℃、pH为7、提取时间40min、液料比为30比1。皂角刺中多糖的提取率为1.26%。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皂角刺多糖质量浓度为2.5g·L-1时,·OH、DPPH·及·O2-的清除率分别为88.9%,89.3%,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多糖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型与卷曲型腹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生存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邱辉 洪敏 +1 位作者 张德伟 郑红光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0期689-694,共6页
目的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腹膜透析导管功能是其技术成功的关键.本项meta分析的目的是对比直型与卷曲型腹膜透析导管的临床预后.方法 综合检索PubMed(1990 to Sept2013),Embase(1990 to August 2012),CNKI... 目的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腹膜透析导管功能是其技术成功的关键.本项meta分析的目的是对比直型与卷曲型腹膜透析导管的临床预后.方法 综合检索PubMed(1990 to Sept2013),Embase(1990 to August 2012),CNKI(1990 to Sept 2013)和CENTRAL(theCochrane Library 2013)数据库,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照种族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直管和卷曲管在导管移位、渗漏、感染、1年及2年技术生存率等10项临床指标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1项RCT研究,共843例患者,在10项临床观察指标中,直管和卷曲管仅在导管移位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9项RCT研究和685例患者,OR,2.33;95% CI 1.46~3.71;P=0.000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卷曲管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高于直管(5项RCT研究和422例患者,OR 2.96,95% CI 1.59 to 5.51;P=0.0006),而欧洲人群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 1.65,95% CI 0.80~3.40;P=0.18).在机械相关其他并发症、感染相关并发症以及1年和2年的导管技术生存率方面,卷曲管与直管均无统计学差异,且不存在种族差异.结论 亚洲人群中卷曲管的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高于直管,但欧洲人群则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直管可能更适合于亚洲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导管 并发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4
作者 苗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升级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监测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升级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监测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控制感染效果好且快,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避免滥用抗生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手术患者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放 杨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154-154,157,共2页
目的对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行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开路清除挫伤灶与血肿,在处理Labbe静脉损伤时... 目的对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行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开路清除挫伤灶与血肿,在处理Labbe静脉损伤时,其中26例患者行静脉修复治疗,22例行静脉阻塞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静脉阻断组术中及术后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再次治疗6例好转,9例死亡;静脉修复组术中及术后共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再次治疗2例好转2例死亡,静脉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静脉阻断组。结论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具有高度危险性,在治疗中应首先对挫伤灶与血肿予以彻底清除,在此基础上采用静脉修复法对受损Labbe静脉予以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Labbe静脉损伤 静脉修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放 杨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既往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并采取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经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6例行全切除术,12例行次全切除... 目的观察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既往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并采取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经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6例行全切除术,12例行次全切除术,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2例患者术后尿崩,症状较轻,经垂体后叶素得到控制;1例患者轻微脑脊液鼻漏,予以抗生素并取半坡卧位后痊愈。结论及时对残余垂体瘤患者采取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且要保证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情况,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 显微切除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瑞勤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9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1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7例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1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7例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结论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多潘立酮 替普瑞酮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强 郭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80-81,共2页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经血管造影复查所有患者瘤蒂夹闭均理想且动脉瘤消失,治疗效果为恢复良好37例,轻残4例,重残3...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经血管造影复查所有患者瘤蒂夹闭均理想且动脉瘤消失,治疗效果为恢复良好37例,轻残4例,重残3例,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9%,且主要为脑积水及短暂性脑缺血,其中脑积水经过V-P分流术治疗后均缓解,短暂性脑缺血自行好转。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行急诊手术治疗可对再次破裂出血予以有效预防,同时可对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予以彻底清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急诊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郭云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0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奥曲肽,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痛缓解时间、血淀...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奥曲肽,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奥曲肽有协同作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奥曲肽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尿酸乌洛托品片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川 何胜利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尿酸乌洛托品片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40∶25∶35)为流动相,流速:0.9mL/min,检测波长:217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马尿酸乌洛托品与有关物质...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尿酸乌洛托品片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40∶25∶35)为流动相,流速:0.9mL/min,检测波长:217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马尿酸乌洛托品与有关物质分离完全.最低检测限为30ng,精密度良好(RSD=0.7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马尿酸乌洛托品片的有关物质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尿酸乌洛托品片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晓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8期84-85,88,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PICC置管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者患者以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PICC置管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者患者以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循证护理条件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起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及6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法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方法 PICC置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杨强 郭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 减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郭放 杨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例尿崩症患者经利尿剂后好转;...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例尿崩症患者经利尿剂后好转;2例皮下积液患者经加压包扎后愈合。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鞍区颅咽管瘤,充分暴露鞍区病变部位,利于全切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 鞍区颅咽管瘤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14
作者 李建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尺神经损伤及术后再移位,无Volkmann挛缩或肘内翻畸形。按Flynn 标准评定,优46例,占70%,良20例,占30%。结论对于Gartland 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C”型臂X 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V.环丙沙星酰腙的合成及构效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淑敏 黄文龙 胡国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为发现转化抗菌氟喹诺酮到抗肿瘤氟喹诺酮的策略及其构-效关系,用酰腙作为环丙沙星C3羧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合成了12个未见报道的环丙沙星酰腙(3a^3l)目标化合物。结果显示:体外对SMMC-7721、L1210和HL60 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显著强... 为发现转化抗菌氟喹诺酮到抗肿瘤氟喹诺酮的策略及其构-效关系,用酰腙作为环丙沙星C3羧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合成了12个未见报道的环丙沙星酰腙(3a^3l)目标化合物。结果显示:体外对SMMC-7721、L1210和HL60 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显著强于母体,但都低于对照药阿霉素,尤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活性与阿霉素相当。构效关系表明,取代链苯环带吸电子基团的活性强于供电子基团的活性,酰腙还原产物酰肼取代物的活性消失。结果说明酰腙可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酰腙亚胺双键是抗肿瘤活性所必需的药效团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酰腙 生物电子等排体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Ⅵ.均三唑-酰腙甲硫醚衍生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淑敏 黄文龙 胡国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516,共6页
为寻找氟喹诺酮羧基等排体的优化方法,基于药效团拼合原理,用功能酰腙链作为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均三唑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C-3均三唑酰腙硫醚衍生物17个(6a^6q),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并评价其对SMMC-7721、L1210和HL60 ... 为寻找氟喹诺酮羧基等排体的优化方法,基于药效团拼合原理,用功能酰腙链作为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均三唑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C-3均三唑酰腙硫醚衍生物17个(6a^6q),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并评价其对SMMC-7721、L1210和HL60 3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同时,酰腙修饰基芳香环上带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供电子基的活性,尤其是苯环带羧酸基的化合物其活性与对照阿霉素相当,这提示等排体修饰基羧基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均三唑 生物等排体 酰腙 甲硫醚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泵入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穆晓光 李妍 +1 位作者 黄学伟 邱军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0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交感风暴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以及电复律等。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交感风暴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以及电复律等。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泵入艾司洛尔。结果治疗组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83%(P<0.05),相应电除颤次数较对照组少;该组出现低血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交感风暴,及时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交感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静 臧金萍 +1 位作者 朱卫华 王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情况及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联合吸入噻托溴铵、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更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情况及肺功能,有效的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鑫 赵明利 孙新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本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本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15d,实验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总有效率达到9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中有35例对本院护理较为满意,3例患者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在心内科患者中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心内科疾病 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阳 林鹃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期73-73,76,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合剂保留灌肠对肝性脑病血氨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各6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综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用大黄合剂(大黄40 g、乌梅30 g、黄连20 g、食醋50 m L),B组...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合剂保留灌肠对肝性脑病血氨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各6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综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用大黄合剂(大黄40 g、乌梅30 g、黄连20 g、食醋50 m L),B组用乳果糖,20 m L日3次口服,每日1次,疗程1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氨及体内PH值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氨(umol/L)及体内PH值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治疗组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合剂保留灌肠与口服乳糖组相比,前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氨及肠道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大黄合剂 保留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