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miR-211、miR-155、C-myc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阳 陈良 +1 位作者 郭树霞 宋银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miR-211、miR-155、C-myc表达及相关性,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T-ALL患者96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9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miR-211、miR-155、C-myc表达及相关性,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T-ALL患者96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211、miR-155、C-myc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分析T-ALL患者生存情况及miR-211、miR-155和C-myc与预后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miR-211、miR-155和C-myc与疾病危险度的相关性。结果:T-ALL组miR-211 mRNA、miR-155 mRNA、C-myc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缓解组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1),高危组亦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1)。miR-211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表达患者(P<0.01),miR-155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表达患者(P<0.01),C-myc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亦明显长于高表达患者(P<0.01)。miR-211、miR-155和C-myc高表达与疾病高危呈线性正相关(r=0.749、0.781、0.804)。结论:T-ALL患者miR-211、miR-155、C-myc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且与疾病危险度呈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miR-211 MIR-155 C-MYC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莹莹 刘红春 +3 位作者 张倾 冯睿婷 宋银森 明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x、BCL-2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10、20和40μmol/L组培养24 h和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姜黄素0μmol/L),且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r=0.879,r=0.914)。姜黄素10、20和40μmol/L组G_(0)/G_(1)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r=0.856,r=0.782)。姜黄素10、20和40μmol/L组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BCL-2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r=0.861,r=0.748,r=-0.817)。姜黄素10、20和40μmol/L组Bax蛋白表达灰度值高于对照组,而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对照组,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r=0.764,r=-0.723,r=-0.831)。结论:姜黄素可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促进细胞凋亡,且通过调控Bax、BCL-2和Caspase-3而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K562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GALNT5 uaRNA在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栗敏 白桦 +4 位作者 肖鹏 马淑香 王文慧 李晟磊 刘红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5-751,共7页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为4组,空载体组、GALNT5 uaRNA组、siNC组和siGALNT5 uaRNA组,转染并以TRAIL(终浓度为100g/L)处理24 h,采用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采用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GALNT5 uaRNA与组蛋白脱乙酰酶1(HDAC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对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均升高(P<0.001)。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通路蛋白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与siNC组相比,敲低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升高,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GALNT5 uaRNA可以与HDAC1相互作用并抑制乙酰化组蛋白H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GALNT5 uaRNA可能通过与HDAC1相互作用抑制组蛋白的乙酰化,从而减少Caspase-8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对TRAIL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GALNT5 uaRNA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乙酰化组蛋白H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胡亚会 郑阳 +4 位作者 李莹莹 陈军 孟婧洁 闫琛 宋银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易感人群以及大规模筛查等不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SARS-CoV-2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20年2月1日—3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不同人群的咽拭子,包括发热门诊、...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易感人群以及大规模筛查等不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SARS-CoV-2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20年2月1日—3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不同人群的咽拭子,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患者,一线疫情防控医护人员,以及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症状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复工人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使用A、B两种国产检测试剂盒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患者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15497份咽拭子标本,SARS-CoV-2核酸阳性24份,核酸阳性病例均来自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24例咽拭子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同时送检的血标本核酸结果均呈阴性。A、B两种试剂首次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一致,2例确诊COVID-19患者治疗后复查咽拭子标本,A组试剂检测为阳性,B组试剂检测为阴性。该院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未出现COVID-19症状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复工体检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复工人员、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一线疫情防控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均未发现阳性,咽拭子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标本,不同核酸检测试剂检测阳性率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检测 咽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耐药的食管鳞癌细胞株TE1/PTX的建立及其表型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娜 李岳衡 +5 位作者 杨珍珍 高铮钒 李静 党婧晗 许培荣 范天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建立一株对紫杉醇(PTX)耐药的食管鳞癌细胞株TE1/PTX,并初步观察其表型特征。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E1细胞,用100倍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PTX(3 mg/L)诱导2 h,待细胞出现克隆现象后传代2~3次,再次冲击诱导,共冲击3次。之后延长药物作... 目的:建立一株对紫杉醇(PTX)耐药的食管鳞癌细胞株TE1/PTX,并初步观察其表型特征。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E1细胞,用100倍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PTX(3 mg/L)诱导2 h,待细胞出现克隆现象后传代2~3次,再次冲击诱导,共冲击3次。之后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每次诱导4 h,重复7次。总计冲击10次,共需时8个月。用不同浓度的PTX、ADM、5-FU分别干预TE1和TE1/PTX 24/48、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IC50及耐药指数(RI)。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E1和TE1/PTX细胞的形态,细胞计数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BCRP、MRP1、P-gp)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Slug、Vimentin)的表达。结果:TE1/PTX对PTX(24 h)、PTX(48 h)、ADM(48 h)和5-FU(72 h)的RI分别为13.01、14.62、1.80、3.50。与亲本细胞TE1比较,TE1/PTX变长且无规则,MRP1、P-gp蛋白表达增加;增殖能力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2/M期,侵袭和迁移能力提高,N-cadherin、Slug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成功建立一株PTX耐药的食管鳞癌细胞株TE1/PTX,其耐药机制可能与耐药相关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耐药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