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与临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常颖 张晴 +1 位作者 范锐心 黄娟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3,77,共4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临床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首次住院病人526例,应用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率,并跟踪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临床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首次住院病人526例,应用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率,并跟踪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比较营养支持对病人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和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526例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6.58%,且年龄越大,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P=0.002)。NRS 2002≥3分的245例病人中,营养支持率仅59.6%,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应用比例为8.7∶1。给予营养支持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33),平均住院时间亦短于无营养支持组(P=0.041)。结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逐步提高肿瘤治疗中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的应用率,以改善病人的临床转归,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营养支持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晴 周建超 +1 位作者 赵妍娟 许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GI)糖尿病膳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及饮食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以低GI膳食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对照组患者以食物交换份法教育为主;通过一对一...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GI)糖尿病膳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及饮食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以低GI膳食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对照组患者以食物交换份法教育为主;通过一对一饮食教育、食谱指导、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4个月的干预,干预结束后,以患者的生化指标及饮食中营养结构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膳食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饮食中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的量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而蛋白质、钙、维生素C、膳食纤维的量则较干预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营养治疗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低GI膳食指导,可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改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指数 膳食疗法 糖尿病 2型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肠内营养制剂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永春 陈小梅 +4 位作者 许桢 杨宏 刘阳 肖阳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43-2645,共3页
目的探讨含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肠内营养制剂(缓释配方)与传统的糖尿病专用的纤维型粉剂配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1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1(30例)、试验组2(31例... 目的探讨含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肠内营养制剂(缓释配方)与传统的糖尿病专用的纤维型粉剂配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1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1(30例)、试验组2(31例)。试验前3 d内,3组均给予糖尿病餐;试验第4天,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给予相同热量的糖尿病餐、纤维型粉剂和缓释配方作为早餐食用;试验5~7 d,3组均给予糖尿病餐;试验第8天,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给予相同热量的糖尿病餐、缓释配方、纤维型粉剂。分析并比较试验第4天和第8天3种配方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的均值。结果 3种配方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配方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AUCG均低于糖尿病餐和纤维型粉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释配方与纤维型粉剂及糖尿病餐比较,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应答水平,更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单不饱和 迟效制剂 食品 配方 胃肠内营养 糖尿病 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和规范化饮食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恢复情况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常颖 范锐心 +1 位作者 章露文 张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65,170,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泌乳及营养状况等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剖宫产产妇4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5例,实验组术后6 h开始给予口服肠内营养液、标准化...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泌乳及营养状况等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剖宫产产妇4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5例,实验组术后6 h开始给予口服肠内营养液、标准化的过渡期和月子期膳食,对照组仍采用传统自制饮食方式;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水平、术后血清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术后发热和胃肠道不适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开始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4 h内和48 h后的泌乳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热和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ONS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早泌乳和增加泌乳量;同时配合后续的标准化饮食干预,可改善剖宫产产妇营养状态,促进产后快速恢复,避免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口服营养补充 产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妊娠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常颖 张晴 范锐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GDM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门诊行产前检查并确诊为GDM的孕妇92例为研究对象(G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92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GDM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门诊行产前检查并确诊为GDM的孕妇92例为研究对象(G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92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及孕中期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以食物模型和食物比例图谱辅助孕妇回忆调查前3 d的24 h食物及分量,详细记录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采用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机专家系统(NCCW)进行营养素计算。结果 GDM组年龄、孕前体质量和孕前体质指数(BMI)大于对照组(t=5.853、2.955、3.948,P<0.05)。GDM组TP异常率、Alb营养不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056、29.164,P<0.05)。GDM组能量摄入量高于参考摄入量1 852 kcal(t=20.574,P<0.001);蛋白质摄入量与参考摄入量93 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84),但低于参考产热比20%(t=7.442,P<0.001);脂肪摄入量低于参考摄入量62 g(t=4.812,P<0.001),与参考产热比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1,P=0.466);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于参考摄入量232 g,且高于产热比50%(t=8.031,t=6.942,P<0.001)。GDM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t=14.761、2.968、3.356、4.905,P<0.05),碳水化合物产热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患者年龄和BMI较大,蛋白质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膳食营养素结构比例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膳食调查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风险筛查对肝部分切除病人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文静 张晴 +2 位作者 章露文 范锐心 黄娟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否可作为对肝部分切除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的依据。方法:收集肝部分切除病人243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NRS 2002评分<3分为182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109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73例;评分≥3分为61...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否可作为对肝部分切除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的依据。方法:收集肝部分切除病人243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NRS 2002评分<3分为182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109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73例;评分≥3分为61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41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20例,分别比较相关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在肝部分切除病人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有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7%,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33%。无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40%,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0%。在有营养风险组,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和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相比,入院时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总蛋白(T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血清PA、ALB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在无营养风险组,无论是否给予营养支持,病人出院时血清PA、ALB、TP含量与入院时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或无营养支持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肝部分切除并存在营养风险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病人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感染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胚酸奶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晓慧 张晓峰 +2 位作者 陈永春 陈小梅 韩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分析麦胚酸奶的营养成分,为综合利用麦胚这一营养资源,开发麦胚酸奶这一新型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测定普通酸奶、麦胚酸奶(10%)中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指标。麦胚酸奶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5.27g/100g,3.57g/10... 分析麦胚酸奶的营养成分,为综合利用麦胚这一营养资源,开发麦胚酸奶这一新型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测定普通酸奶、麦胚酸奶(10%)中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指标。麦胚酸奶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5.27g/100g,3.57g/100g,麦胚酸奶的钙、铁、锌、镁、铜含量分别为89.62mg/100g,0.95mg/100g,1.57mg/100g,29.01 mg/100g,0.07mg/100g。直接添加麦胚发酵酸奶中粗蛋白、粗脂肪、钙、镁、铁、锌、铜含量均高于普通酸奶(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酸奶 粗蛋白 粗脂肪: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bryoGlue移植液对胚胎移植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建瑞 管一春 +4 位作者 章露文 郝大勇 王雪梅 刘景 王兴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EmbryoGlue移植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共232周期(EmbryoGlue组),采用G-2作为移植液的共268周期(G-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EmbryoGlue移植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共232周期(EmbryoGlue组),采用G-2作为移植液的共268周期(G-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既往失败周期数、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数和平均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bryoGlue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bryoGlue组的宫外孕发生率明显低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可以提高IVF-ET的妊娠率和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Glue移植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胚质量对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建瑞 管一春 +5 位作者 申春艳 章露文 刘晓阳 周鹏飞 许小燕 王兴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囊胚移植中囊胚质量对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IVF-ET/FET治疗的患者,其中新鲜周期移植497例,冻融周期移植620例。移植囊胚按照质量分为优质囊胚和非优质囊胚。随访妊娠结局及子代情况。结果:新鲜周期移植优质... 目的:探讨单囊胚移植中囊胚质量对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IVF-ET/FET治疗的患者,其中新鲜周期移植497例,冻融周期移植620例。移植囊胚按照质量分为优质囊胚和非优质囊胚。随访妊娠结局及子代情况。结果:新鲜周期移植优质囊胚组临床妊娠率为66.23%(406/613),高于非优质囊胚组的49.85%(167/335)(P<0.001);两组的流产率、早产率、低体重率、男婴比例及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周期移植优质囊胚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56.62%(402/710)和16.67%(67/402),非优质囊胚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45.77%(384/839)和23.18%(89/384)(P<0.05);两组的早产率、低体重率、男婴比例及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囊胚移植中优质囊胚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妊娠率,但不同质量囊胚移植的出生结局及新生儿状况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囊胚移植 囊胚质量 妊娠结局 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孵化对冷冻胚胎移植和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建瑞 管一春 +5 位作者 章露文 郝大勇 刘景 张彩霞 耿爱华 王兴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冷冻胚胎移植患者及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冷冻胚胎移植患者184个周期,其中152个周期行LA...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冷冻胚胎移植患者及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冷冻胚胎移植患者184个周期,其中152个周期行LAH(LAH组),32个周期未行LAH,常规处理(对照组)。新鲜胚胎移植患者461个周期,其中<35岁行LAH共36个周期,不行LAH333个周期;≥35岁行LAH共70个周期,不行LAH22个周期。随访以上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LAH对冷冻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种植率和流产率无影响(P均>0.05)。对于年龄<35岁的新鲜胚胎移植患者,是否行LAH对临床妊娠率、多胎率、种植率和流产率无影响(P均>0.05);对于年龄≥35岁的新鲜胚胎移植患者,行LAH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高于未行LAH的患者(χ2=4.234、3.939,P均<0.05)。结论:LAH仅可以提高高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孵化 冷冻胚胎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冷冻载体对人胚胎玻璃化冷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建瑞 郝大勇 +4 位作者 章露文 管一春 王雪梅 刘景 王兴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载体对人早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采用半封闭式载体冷冻复苏胚胎的患者共265个周期,采用封闭式载体冷冻复苏胚胎的患者共136个周期,均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冷冻体外精-胚胎移植第3日的可利用胚胎,观察胚胎复苏和... 目的探讨不同载体对人早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采用半封闭式载体冷冻复苏胚胎的患者共265个周期,采用封闭式载体冷冻复苏胚胎的患者共136个周期,均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冷冻体外精-胚胎移植第3日的可利用胚胎,观察胚胎复苏和临床妊娠情况。结果半封闭式麦管冷冻复苏胚胎的患者移植周期258个,取消周期7个;复苏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96.88%、48.44%和32.20%。封闭式麦管冷冻复苏胚胎的患者移植周期132个,取消周期4个;复苏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95.31%、47.72%和32.28%。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构成比以及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冷冻载体能获得与半封闭式载体同样的冷冻效果,同时能避免胚胎受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污染,是冷冻人早期胚胎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冷冻 冷冻载体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对河南省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乐 韦慧燕 +2 位作者 王兵亚 千娜娜 何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病对河南省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8个省辖市60岁及以上人群,收集基本信息,使用《老年人能力评估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 目的:探讨慢性病对河南省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8个省辖市60岁及以上人群,收集基本信息,使用《老年人能力评估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数量及种类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结果:5570名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51.33%,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位居前两位(34.49%和12.4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性别、年龄、城乡性质、婚姻状况等混杂因素后,慢性病患病数量较多(≥3种)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受损风险更高[OR(95%CI)分别为2.333(1.740~3.128)、1.616(1.257~2.078)];患高血压(OR=1.520,95%CI:1.303~1.772)、糖尿病(OR=1.452,95%CI:1.171~1.798)、脑卒中(OR=1.505,95%CI:1.095~2.069)、慢性阻塞性疾病(OR=1.649,95%CI:1.712~2.32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风险高,而患高血压(OR=1.303,95%CI:1.153~1.472)、糖尿病(OR=1.248,95%CI:1.044~1.492)、脑卒中(OR=1.467,95%CI:1.129~1.906)的老年人精神状态受损风险高。结论:河南省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数量和种类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应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风险管理,以减少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损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日常生活能力 精神状态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