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肖鹏 李伟娟 +4 位作者 梅家转 白桦 栗敏 刘桂举 李瑞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纳入43例临床上后线接受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联合治疗的晚期CRC患者。阿帕替尼...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纳入43例临床上后线接受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联合治疗的晚期CRC患者。阿帕替尼用药剂量为250 mg或500 mg,PD-1单抗为已经在中国获批的PD-1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获取长期生存的数据。此外,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基线亚组资料的关联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最佳的疗效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缓解患者11例,疾病稳定患者20例,疾病进展患者12例。因此,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后线治疗晚期CR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5.6%[95%置信区间(CI):13.5%~41.2%],疾病控制率(DCR)为72.1%(95%CI:56.3%~84.7%)。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43例晚期CRC患者的中位PFS为5.8个月(95%CI:3.81~7.79),中位OS为10.3个月(95%CI:5.75~14.8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有乏力、高血压、腹泻和手足综合征等。PFS的影响因素分析提示ECOG评分和左右半结直肠癌可能是预测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后线治疗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ECOG评分和肿瘤部位可能是影响患者PFS的潜在风险因素。研究结论尚需要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阿帕替尼 PD-1单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提取物对大鼠原发性肝癌组织中B7-H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鹏 白桦 +3 位作者 栗敏 刘桂举 李瑞君 梅家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山茱萸提取物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大鼠B7-H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碱组和山茱萸组,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苦参碱组和山茱萸组大鼠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大... 目的:探讨山茱萸提取物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大鼠B7-H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碱组和山茱萸组,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苦参碱组和山茱萸组大鼠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大鼠给予0.9%Na Cl溶液灌胃。计数各组大鼠肝脏表面的癌结节数及其抑瘤率;经H&E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肝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组、苦参碱组和山茱萸组大鼠肝癌组织中B7-H6的表达。结果:苦参碱组和山茱萸组大鼠的肝癌结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山茱萸组的抑瘤率显著高于苦参碱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山茱萸组和苦参碱组肝癌组织中B7-H6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山茱萸组B7-H6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苦参碱组(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山茱萸组和苦参碱组B7-H6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山茱萸组B7-H6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苦参碱组(P<0.05)。结论:山茱萸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肿瘤组织B7-H6的表达,抑制大鼠肝癌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山茱萸提取 苦参碱 SD大鼠 B7-H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和紫杉醇对CIK细胞杀伤食管癌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梅家转 徐虹 +1 位作者 刘桂举 赵继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08-613,共6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顺铂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紫杉醇、顺铂对EC9706细胞的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1/2 IC50浓度紫杉醇、顺铂作用前、后EC9706细... 目的:研究紫杉醇、顺铂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紫杉醇、顺铂对EC9706细胞的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1/2 IC50浓度紫杉醇、顺铂作用前、后EC9706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效靶比20:1、30:1时,CIK细胞对1/2 IC50浓度紫杉醇、顺铂作用前、后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 IC50浓度紫杉醇、顺铂作用EC9706细胞24 h前、后DNA损伤修复基因(ATM、ATR、CHK1、CHK2、P53)表达的变化。结果:紫杉醇、顺铂的24 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0、5μg/m L。1/2 IC50浓度紫杉醇作用24 h后,EC9706细胞MICB、ULBP2、ULBP3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MICA、ULBP1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1/2 IC50浓度顺铂作用24 h后,EC9706细胞MICA、MICB、ULBP2、ULBP3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ULBP1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效靶比20:1、30:1时,CIK细胞对1/2 IC50浓度紫杉醇、顺铂作用后的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增强(P<0.05)。1/2 IC50浓度紫杉醇作用24 h后,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1/2 IC50浓度顺铂作用24 h后,ATM、ATR、CHK1、CHK2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53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顺铂、紫杉醇均可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DNA损伤修复基因,进而增加NKG2D配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紫杉醇 顺铂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NKG2D配体 DNA损伤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增强CIK细胞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梅家转 刘桂举 +1 位作者 张晓娟 赵继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和CIK细胞在体外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以IFN-γ、IL-2和CD3单抗诱导培养CIK细胞;IL-12组... 目的:探讨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和CIK细胞在体外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以IFN-γ、IL-2和CD3单抗诱导培养CIK细胞;IL-1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L-12培养。培养至第1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测定效靶比20∶1、30∶1时两组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观察效靶比30∶1时,NKG2D单抗对两组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IL-12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IK细胞免疫表型的CD3+CD56+细胞比例[(28.23±1.71)%vs(16.34±0.59)%,P<0.05]、CD3+细胞及CD3+CD56+细胞中NKG2D的表达[(77.45±2.15)%vs(66.87±0.73)%,(92.94±0.77)%vs(82.18±0.66)%;均P<0.05]、CD3+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51.78±0.63)%vs(43.54±0.95)%,P<0.05]都明显增强;CD3+细胞颗粒酶B表达无明显变化[(26.90±0.67)%vs(26.76±0.33)%,P>0.05)]。效靶比20∶1和30∶1时,IL-12组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43.92±1.67)%vs(35.34±1.22)%,(55.95±0.88)%vs(43.91±1.10)%;均P<0.05];以NKG2D单抗阻断后,IL-12组、对照组CI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下降[(19.72±0.56)%vs(55.95±0.88)%,(19.83±1.20)%vs(43.91±1.10)%;均P<0.05]。结论:IL-12能够上调CIK细胞NKG2D和穿孔素的表达,从而增强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NKG2D 食管癌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介导CIK细胞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梅家转 刘桂举 +2 位作者 栗敏 林宏伟 李瑞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C9706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体外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CD3单抗诱导培...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C9706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体外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CD3单抗诱导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0、14天的细胞CD3^+CD56^+、NKG2D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培养14天的CIK细胞在效靶比10:1、20:1、30:1、40:1、50:1时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效靶比30:1时,观察NKG2D单抗封闭CIK细胞表面NKG2D分子后对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EC9706细胞表达MICA、ULBP2,不表达MICB、ULBP1、ULBP3。0、14天细胞表面NKG2D表达率分别为(26_30±1.12)%、(67.1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细胞分别为(0.68±0.07)%,(56.55±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靶比10:1、20:1、30:1、40:1、50:1时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28.81±0.47)%、(37.78±0.22)%、(44.31±1.06)%、(47.25±0.47)%、(57.62±0.94)%;随着效靶比增高,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效靶比30:1时NKG2D单抗封闭CIK细胞表面NKG2D分子后,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为(30.29±1.45)%,与阻断前(44.31±1.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CIK细胞培养增殖过程中,NKG2D分子表达逐渐上调,CD3^+CD56^+细胞逐渐增多,CIK细胞杀伤EC9706细胞通过NKG2D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NKG2D 食管癌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诱导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瑞君 梅家转 刘桂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山奈酚体外作用于Eca-109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TUNEL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ax、Bcl-2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和C...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山奈酚体外作用于Eca-109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TUNEL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ax、Bcl-2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结果山奈酚显著抑制Eca-109细胞增殖(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TUNEL染色结果表明山奈酚诱导Eca-109细胞发生凋亡,RT-PCR结果显示山奈酚作用后,肿瘤细胞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同时,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山奈酚能抑制Eca-10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山奈酚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食管癌 细胞凋亡 ECA-109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IL-15增强免疫编辑后NK细胞NKG2D的表达及其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梅家转 刘桂举 +1 位作者 冯睿婷 郭坤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观察IL-2、IL-15对免疫编辑后NK细胞NKG2D的表达及其对鼻咽癌CNE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抗CD56磁珠纯化NK细胞后分为4组:(1)编辑前NK细胞组:加入100 U/ml IL-2;(2)单纯编辑组:NK细胞与CNE2细胞10∶1混合,加入100U/ml IL-2;(3)I... 目的:观察IL-2、IL-15对免疫编辑后NK细胞NKG2D的表达及其对鼻咽癌CNE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抗CD56磁珠纯化NK细胞后分为4组:(1)编辑前NK细胞组:加入100 U/ml IL-2;(2)单纯编辑组:NK细胞与CNE2细胞10∶1混合,加入100U/ml IL-2;(3)IL-2再培养组:纯化编辑后的NK细胞,加入1 000 U/ml IL-2;(4)IL-15再培养组:纯化编辑后的NK细胞,加入10 ng/ml IL-15。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LDH释放测定法测定效靶比20∶1时各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编辑前NK细胞组、单纯编辑组、IL-2再培养组、IL-15再培养组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率分别为(97.63±0.83)%、(53.50±1.25)%、(94.47±1.00)%、(98.07±0.21)%。IL-2、IL-15再培养组NK细胞NKG2D的表达分别比单纯编辑组有显著的增加(P<0.01),该4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35.90±3.27)%、(4.70±2.30)%、(31.70±3.56)%、(40.18±2.94)%,IL-2再培养组、IL-15再培养组明显提高编辑后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IL-15的作用强于IL-2。结论:高剂量IL-2、IL-15可以上调免疫编辑后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恢复编辑后NK细胞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杀伤活性,IL-15的作用强于I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自然杀伤细胞 NKG2D配体 免疫编辑 IL-2 IL-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增强CIK细胞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肖鹏 冯睿婷 +1 位作者 梅家转 赵继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对CIK细胞体外杀伤食管癌EC9706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无菌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培养和加IL-21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培养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对CIK细胞体外杀伤食管癌EC9706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无菌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培养和加IL-21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培养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检测2种培养CIK细胞杀伤食管癌EC9706的活性,ELISA法检测2种CIK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浓度。结果:常规培养和加IL-21培养的2种CIK细胞增殖数量无明显差异。加IL-21培养的CIK细胞CD3^+CD56^+细胞比例、CD3^+细胞内颗粒酶B和穿孔素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CIK细胞[(26.95±3.53)%vs(16.18±1.04)%,(33.29±2.30)%vs(23.58±2.28)%和(59.70±1.91)%vs(45.96±2.67)%,均P<0.05)。效靶比20∶1和30∶1时,加IL-21培养的CIK细胞杀伤EC9706细胞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的CIK细胞[20∶1时:(43.66±1.99)%vs(34.59±1.75)%;30∶1时:(57.52±2.15)%vs(42.23±1.87)%,均P<0.05]。加IL-21培养CIK细胞的上清液FN-γ的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培养CIK细胞的上清液[(142.7±13.4)vs(42.6±3.3)ng/L,P<0.05]。结论:IL-21增加CD3+CD56+细胞比例和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表达,提高CIK细胞分泌IFN-γ,从而增强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白介素-21 穿孔素 颗粒酶B EC970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上调NKG2D配体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梅家转 刘桂举 +2 位作者 张晓娟 赵继智 冯睿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61,365,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EGFR下游分子LY294002(PI3-K抑制剂)...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EGFR下游分子LY294002(PI3-K抑制剂)、SB203580(MAPK抑制剂)、STAT21(STAT3抑制剂)、Rottlerin(PKC抑制剂)作用A549细胞24小时后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吉非替尼作用前、后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吉非替尼上调A549细胞MICB、ULBP1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EGFR下游分子MAPK、STAT3抑制剂不影响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PI3-K抑制剂下调A549细胞MICA表达,PKC抑制剂上调ULBP1表达。结论:吉非替尼上调NKG2D配体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自然杀伤细胞 NKG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GALNT5 uaRNA在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栗敏 白桦 +4 位作者 肖鹏 马淑香 王文慧 李晟磊 刘红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5-751,共7页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为4组,空载体组、GALNT5 uaRNA组、siNC组和siGALNT5 uaRNA组,转染并以TRAIL(终浓度为100g/L)处理24 h,采用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采用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GALNT5 uaRNA与组蛋白脱乙酰酶1(HDAC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对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均升高(P<0.001)。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通路蛋白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与siNC组相比,敲低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升高,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GALNT5 uaRNA可以与HDAC1相互作用并抑制乙酰化组蛋白H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GALNT5 uaRNA可能通过与HDAC1相互作用抑制组蛋白的乙酰化,从而减少Caspase-8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对TRAIL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GALNT5 uaRNA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乙酰化组蛋白H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和紫杉醇对CIK细胞杀伤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虹 梅家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目的:研究顺铂、紫杉醇分别对CIK细胞杀伤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分别检测顺铂、紫杉醇处理A549细胞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LDH释放法检测IC50的顺铂,紫杉醇分别作用24 h对CIK细胞杀伤A549细胞能... 目的:研究顺铂、紫杉醇分别对CIK细胞杀伤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分别检测顺铂、紫杉醇处理A549细胞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LDH释放法检测IC50的顺铂,紫杉醇分别作用24 h对CIK细胞杀伤A549细胞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紫杉醇作用24 h对A549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顺铂、紫杉醇作用对A549细胞内DNA损伤修复基因(ATM、ATR、CHK1、CHK2、P53)表达的影响。结果:顺铂和紫衫醇对A549细胞作用24 h的IC50分别为70、39μg/ml。IC50的顺铂、紫杉醇分别作用24 h后,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增强(P<0.05);同时A549细胞表面MICA、MICB、ULBP2、ULBP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ULBP1表达降低(P<0.05);顺铂诱导A549细胞ATM基因表达明显增加[(3.23±1.62)×10-6vs(5.49±3.91)×10-8,P<0.05],紫杉醇诱导A549细胞P53基因表达明显增加[(14.90±5.49)×10-6vs(3.68±2.82)×10-6,P<0.05]。结论:顺铂、紫杉醇均可增强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DNA损伤修复基因,进而增加NKG2D配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紫杉醇 CIK细胞 NKG2D配体 DNA损伤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对奥沙利铂抗结肠癌肝转移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栗敏 马洪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肝是结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而肝转移也是结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文中探讨红花注射液与奥沙利铂联合用于结肠癌肝转移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保脾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模型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低、中、高... 目的肝是结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而肝转移也是结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文中探讨红花注射液与奥沙利铂联合用于结肠癌肝转移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保脾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模型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低、中、高剂量红花注射液+奥沙利铂组,每组10只。奥沙利铂剂量为5 mg/kg,每周给药2次;红花注射液高、中、低剂量+奥沙利铂组分别再给予红花注射液2.5、1.25、0.625 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0、10、5倍),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4 d,对照组给予等渗盐水。处死小鼠,剥离脾瘤组织,计算抑瘤率;计数肝转移灶数并分级,计算肝转移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采用PCR检测肝组织中VEGF和HG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奥沙利铂联合低、中、高剂量红花注射液组的抑瘤率分别达到63.2%、69.2%和7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69.2%、71.4%)显著高于奥沙利铂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红花注射液+奥沙利铂治疗组的肝转移率由90%下降至6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沙利铂组、低、中、高剂量红花注射液+奥沙利铂组血清VEGF含量[(83.4±25.6)、(81.5±23.7)、(75.8±19.4)、(72.7±20.5)pg/m L]低于对照组[(125.3±36.2)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GF含量[(56.2±13.8)、(55.4±15.7)、(48.9±13.6)、(42.3±11.8)pg/m L]低于对照组[(98.4±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花注射液+奥沙利铂组均显著降低了肝VEGF和HGF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奥沙利铂组相比,高剂量红花注射液+奥沙利铂组的VEGF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奥沙利铂抗结肠癌肝转移有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和HGF、阻止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奥沙利铂 结肠癌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伐地考昔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
13
作者 黄静 梅家转 +1 位作者 刘桂举 臧利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176-2180,共5页
目的探讨伐地考昔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增强其放射增敏的作用。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的处理情况将CNE-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DMSO)、顺铂组(50μmol/L)、伐地考昔组(50μmol/L)、伐地考昔+顺铂组(50μmol/L伐地考昔+50μmol/L顺铂)、W... 目的探讨伐地考昔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增强其放射增敏的作用。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的处理情况将CNE-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DMSO)、顺铂组(50μmol/L)、伐地考昔组(50μmol/L)、伐地考昔+顺铂组(50μmol/L伐地考昔+50μmol/L顺铂)、Wortmannin组(1μmol/L)和伐地考昔+Wortmannin组(50μmol/L伐地考昔+1μmol/L Wortmannin)(n=8)。采用MTT法检测CNE-2细胞的生长情况;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效应;Western blot检测COX-2、Akt、p-Akt(Ser473)、NAG-1蛋白水平。结果①单纯50μmol/L伐地考昔处理可升高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指数、增强细胞的放射增敏,导致细胞G0/G1期增加、S期降低,COX-2、p-Akt、p-Akt/Akt降低,NAG-1蛋白水平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50μmol/L顺铂或1μmol/L Wortmannin(PI3K抑制剂)联合使用可增强其影响细胞周期、增殖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P<0.05),且细胞G2/M期也降低;③50μmol/L顺铂处理不影响COX-2蛋白、Akt、p-Akt(Ser473)、NAG-1蛋白水平,与伐地考昔联用不影响伐地考昔对以上蛋白水平的改变(P>0.05);④1μmol/L Wortmannin可降低p-Akt、p-Akt/Akt,升高NAG-1水平,与伐地考昔联用可增强伐地考昔对p-Akt、p-Akt/Akt、NAG-1的改变作用。结论伐地考昔可能通过降低COX-2和PI3K/Akt/NAG-1来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及放射增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地考昔 CNE-2细胞 PI3K/AKT COX-2 抑制作用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对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桂举 梅家转 +2 位作者 栗敏 林宏伟 李瑞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程中CD3+CD56+、NKG2D的动态变化及其与CIK细胞对EC9706杀伤活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C9706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体外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程中CD3+CD56+、NKG2D的动态变化及其与CIK细胞对EC9706杀伤活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C9706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体外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CD3单克隆抗体诱导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0、7及14d的细胞CD3+CD56+、NKG2D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0、7及14d的细胞在效靶比20:1和30:1时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EC9706细胞表达MICA和ULBP2,不表达MICB、ULBP1和ULBP3。0、7及14d细胞表面NKG2D表达率分别为(26.3±1.1)%、(38.3±0.4)%和(6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3.352,P<0.001);CD3+CD56+细胞分别为(0.7±0.1)%、(12.2±1.4)%和(56.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1.226,P<0.001);0、7及14d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效靶比20:1时分别为(7.1±2.0)%、(17.4±1.4)%和(37.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250,P<0.001);效靶比30:1时分别为(8.7±0.8)%、(27.2±1.6)%和(44.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070,P<0.001)。相关分析表明CI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细胞表面NKG2D表达及CIK细胞中CD3+CD56+细胞数有关(r分别为0.992、0.965、0.939和0.929,P<0.001)。结论:体外CIK细胞培养增殖过程中,NKG2D分子表达逐渐上调,CD3+CD56+细胞逐渐增多,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NKG2D 食管癌 细胞治疗 EC970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ICA/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景艳 梅家转 +1 位作者 赵继智 刘桂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MHC-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B(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目的:通过检测MHC-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B(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HER2阳性乳腺癌标本62例及其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ICA/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CA/B表达率为90.32%,高表达为64.52%。MICA/B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ER、PR表达有关(均P<0.05),与绝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结论:MICA/B的表达可能与HER2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MHC—I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B 乳腺癌 NKG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桂举 梅家转 +2 位作者 肖鹏 李瑞君 栗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40例非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分2组化疗,每组20例。单纯化疗组: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四氢叶酸钙(100mg,静脉滴注,第1~5天)和5-氟尿嘧啶(500m...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40例非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分2组化疗,每组20例。单纯化疗组: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四氢叶酸钙(100mg,静脉滴注,第1~5天)和5-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1次,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进展患者改为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每3周1次。最多化疗6个周期。联合治疗组:化疗方案同上,在每周期化疗间歇期回输CIK6~8次。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及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均为3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5%和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01和0.921,P均>0.05);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8.9±1.1)和(6.7±0.7)个月(t=7.295,P<0.001);1a生存率分别为75%、40%(χ2=5.013,P=0.02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CD3+CD56+细胞的比例及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t分别为11.344、13.056、3.891、16.844及3.025,P<0.05),单纯化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疗联合CIK治疗晚期食管癌较单纯化疗有潜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食管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洛替尼增强肺腺癌A549细胞对CI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桂举 梅家转 +2 位作者 张晓娟 赵继智 冯睿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7-620,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厄洛替尼、EGFR下游分子LY294002(PI3K抑制剂)、SB203580(MAPK抑制剂)、STAT21(STAT3抑...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厄洛替尼、EGFR下游分子LY294002(PI3K抑制剂)、SB203580(MAPK抑制剂)、STAT21(STAT3抑制剂)作用A549细胞24 h后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效靶比时,CIK细胞对10μmol/L厄洛替尼作用前、后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厄洛替尼下调A549细胞MICA表达,上调MICB、ULBP1表达,EGFR下游分子MAPK、STAT3抑制剂不影响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PI3-K抑制剂下调A549细胞MICA表达,厄洛替尼增强A549细胞对CI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结论:EGFR TKI抗肺癌作用与其增强肺癌细胞对免疫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NKG2D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淋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洪宇 栗敏 +2 位作者 顾志强 郭文伟 高江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肾脏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仅占结外淋巴瘤的0.62%,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临床上误诊率较高。MRI检查可以多序列多平面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肾脏淋巴瘤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 肾脏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仅占结外淋巴瘤的0.62%,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临床上误诊率较高。MRI检查可以多序列多平面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肾脏淋巴瘤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瘤的MRI资料,分析其MRI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MICA/B高表达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景艳 刘桂举 +2 位作者 梅家转 李瑞君 赵继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和B(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和B(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郑州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HER2阳性乳腺癌癌旁组织存档蜡块26例及乳腺癌蜡块100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旁组织及癌组织MICA/B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DFS的关系。结果:MICA/B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0/26);乳腺癌组织中MICA/B表达率为92%(92/100),其中高表达为65%(65/100);MICA/B在Ⅰ期的高表达率高于Ⅱ~Ⅲ期(77.55%vs 52.94%,P<0.05),在T1期的高表达率高于T2~T4期(75.00%vs 52.27%,P<0.05);ER、PR阳性(阳性细胞数≥1%)组MICA/B高表达率显著低于ER、PR阴性组(ER:52.38%vs74.14%;PR:51.35%vs 73.02%,均P<0.05)。MICA/B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ER、PR的表达及肿瘤大小有关(均P<0.05),与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无论靶向治疗组(90.6%vs 72.2%,P<0.05)或非靶向治疗组(78.4%vs58.8%,P<0.05)MICA/B高表达组6年DFS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ICA/B高表达与患者的DFS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Ⅰ类链相关蛋白A/B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