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薛鹏 刘勇 +2 位作者 马秀华 陈勇 张斯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7-502,共6页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脑部不同代谢物的变化,探讨DWI处于不同信号时,病变区域表现扩散系数(ADC)值、MRS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及治疗后疗效判定。方法对临床确诊并纳入研究标准的53例HLD患者...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脑部不同代谢物的变化,探讨DWI处于不同信号时,病变区域表现扩散系数(ADC)值、MRS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及治疗后疗效判定。方法对临床确诊并纳入研究标准的53例HLD患者,按DWI信号高低分为DWI高信号组(n=31)和DWI低信号组(n=2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行磁共振常规扫描、DWI和波谱分析,比较ADC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及治疗后变化。结果治疗前DWI高信号组NAA/Cr显著高于低信号组(P=0.002),而ADC值、Cho/Cr显著低于低信号组(P=0.004,P=0.014);治疗后DWI高信号组NAA/Cr明显高于低信号组(P=0.036),而ADC值、Cho/Cr与低信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组治疗后ADC值及NAA/C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6,P=0.008),Cho/Cr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低信号组治疗后NAA/C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5),ADC值、Cho/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成像联合MRS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LD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弥补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代谢观察的不足,对其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20例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红伟 俞鹏辉 +5 位作者 陈勇 薛鹏 皇甫幼田 漆剑频 夏黎明 胡道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78,共3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多已严重侵犯周围组织结构或转移。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空间解剖结构关系、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他异常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动脉来源,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 螺旋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3
作者 薛鹏 郑红伟 +2 位作者 马秀华 陈勇 张斯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7期779-781,共3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中4例病灶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病灶呈圆形、椭圆形(5例...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中4例病灶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病灶呈圆形、椭圆形(5例)或不规则形(1例),边界清晰,无周围软组织和血管受侵犯征象。6例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例病灶内有沙粒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肿块无强化,1例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6例均呈轻度线条样或云絮样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肾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伟 皇甫幼田 +4 位作者 薛鹏 陈勇 杨学华 张斯佳 王兰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59-56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16例肾癌均为单侧单发,其中实性8例、囊实性6例、囊...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16例肾癌均为单侧单发,其中实性8例、囊实性6例、囊性2例。10例肾癌表现为相对乏血供。实性乏血供肾癌的强化特点为皮质期呈轻度、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实质期强化密度略减低或无明显变化,无延迟强化趋势。8例实性病变中5例突入肾窦,2例出现环状钙化。4例囊实性肾癌实性部分及壁结节血供较丰富,强化节律与富血供实性肾癌相近。2例囊性肾癌囊壁厚薄不均,均可见"浅分叶",1例与肾实质交界区可见低强化软组织密度影。弥漫浸润型肾癌1例,边界不清,类似炎性病变,轻度强化,肾脏边缘可见棘状突起,伴肾周筋膜增厚、桥隔增粗及肾门旁淋巴结肿大。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形式多样,需结合形态和强化特征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可全面显示病变,发现有价值的细节,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红伟 祁佩红 +1 位作者 薛鹏 陈勇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骨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5例骨EG中,23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共27处病灶,其中发生在颅骨11例、脊椎2例、锁骨2例、肩胛骨1例、骨盆...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骨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5例骨EG中,23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共27处病灶,其中发生在颅骨11例、脊椎2例、锁骨2例、肩胛骨1例、骨盆2例、长骨9例。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死骨及钙化;11例颅骨中10例颅骨呈穿透性骨质破坏,X线可见"双边征";2例椎体骨质破坏均不伴椎间隙破坏、狭窄;其它14例中6例伴骨膜反应、4例伴边缘硬化、3例伴膨胀性改变。病灶在CT上多呈稍高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MRI上多呈稍长T1、T2信号肿块,内可见坏死,周围多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11例MRI增强扫描中2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5例明显强化。结论:骨EG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以反映肉芽肿伴周围组织炎性水肿的病理特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可以作出准确诊断,最终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6
6
作者 谢晓刚 郑红伟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10例位于侧脑室邻近透明隔及Monro孔处,其中8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前三分之二,2例位于后三分之二,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10例位于侧脑室邻近透明隔及Monro孔处,其中8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前三分之二,2例位于后三分之二,2例突入三脑室内,均伴双侧脑室积水扩大,以同侧侧脑室为著。MRI上病变均呈囊实性,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7例瘤周伴条索样结构并与脑室壁、透明隔及胼胝体粘连;增强后实质多呈轻度强化,部分中度强化,囊变不强化,6例可见坏死周围环状明显强化或坏死周围及实质内稍长T1、T2信号明显强化,5例病变内及边缘见纡曲增粗血管影。4例脑室外病变呈混杂信号。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年龄及病变部位,可考虑诊断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率扫描技术在活体肾移植术前供肾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薛鹏 郑红伟 +4 位作者 张伟 陈勇 马秀华 刘忠贤 漆剑频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流率一期扫描法在供肾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活体供肾者分为Ⅰ(21例)、Ⅱ(15例)、Ⅲ(12例)三组进行肾血管成像检查,每组采用不同的扫描方法,分别为自动触发扫描、固定时相扫描和双流率一期扫描,再采用容积再现(... 目的:探讨双流率一期扫描法在供肾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活体供肾者分为Ⅰ(21例)、Ⅱ(15例)、Ⅲ(12例)三组进行肾血管成像检查,每组采用不同的扫描方法,分别为自动触发扫描、固定时相扫描和双流率一期扫描,再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肾动、静脉重建。对三组肾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三组间肾动脉和肾静脉的CT值均数分别作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间肾动脉和肾静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的CT值均值比较,Ⅰ组>Ⅱ组>Ⅲ组;肾静脉的CT值均值比较,Ⅰ组>Ⅲ组>Ⅱ组。对三组肾静脉图像质量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各组间不同等级图像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图像质量存在差异;两两比较,Ⅰ、Ⅱ组间及Ⅱ、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肾动、静脉差值的高低,将Ⅲ组肾静脉的图像质量分为良好、一般及较差三个级别,各级别例数分别为6、4和2例。结论:双流率扫描法可实现一期扫描完成肾动、静脉检查,能有效降低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并可获得较理想的动、静脉融合图像,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移植 肾动脉 肾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MDCT左心功能检查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期相分析
8
作者 薛鹏 郑红伟 +4 位作者 陈勇 张斯佳 漆剑频 夏黎明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64-MDCT左心功能检测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所对应的期相。方法:随机搜集2010年4月-2011年5月在本科室行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50例,将原始图像重建间隔为5%R-R间期,0%~95%共20个期相的全心动周期薄... 目的:探讨64-MDCT左心功能检测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所对应的期相。方法:随机搜集2010年4月-2011年5月在本科室行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50例,将原始图像重建间隔为5%R-R间期,0%~95%共20个期相的全心动周期薄层图像,输入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自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出各个期相的左心室容积。结果:50例受检者中4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为0%期相,2例为95%期相,0%与95%期相左心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收缩末期14例为35%期相,29例为40%期相,7例为45%期相,35%与40%期相、35%与45%期相左心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MDCT心功能检测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多为0%期相,收缩末期为35%~45%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胎儿腹壁缺损的产前诊断价值:脐膨出与腹裂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新焕 朱铭 +2 位作者 董素贞 李鹤 任婧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MRI在胎儿腹壁缺损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8—2019年产前MRI确诊并经出生后随访的胎儿腹壁缺损24例,对其MRI表现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膨出膨出物表面由包膜覆盖,腹裂为全层腹壁缺损,疝出物表... 目的:探讨MRI在胎儿腹壁缺损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8—2019年产前MRI确诊并经出生后随访的胎儿腹壁缺损24例,对其MRI表现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膨出膨出物表面由包膜覆盖,腹裂为全层腹壁缺损,疝出物表面无包膜覆盖。(1)脐膨出13例:膨出物位于脐带下方5例、上方3例、右侧2例,脐带位于膨出物顶部3例;膨出物含肝脏和/或胆囊12例,肠管4例,胃泡5例;合并其他畸形8例。(2)腹裂11例:裂口位于脐带右侧5例,左侧2例,上方3例,下方1例;疝出物含肝脏和/或胆囊4例,肠管10例;合并其他畸形5例。结论:MRI可以诊断胎儿腹壁缺损,提供全面和详细的解剖信息,评估缺陷的程度,帮助临床医师评估预后,并有助于确诊可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腹壁缺损 脐膨出 腹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