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联合TACE+派安普利单抗及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
1
作者 王兰荣 曹旸 +5 位作者 张伟 王海存 乔炳礼 王晓翠 兑伟华 王萌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757-3761,共5页
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后给予派安普利单抗、安罗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其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RFA联合TACE治... 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后给予派安普利单抗、安罗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其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RFA联合TACE治疗的晚期HCC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RFA联合TACE治疗后给予安罗替尼治疗)、研究组30例(RFA联合TACE治疗后给予派安普利单抗+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区疼痛程度、生存质量。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热休克蛋白90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降低,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升高(P<0.05)。结论 RFA联合TACE+派安普利单抗及安罗替尼治疗晚期HCC的效果确切,可抑制肿瘤进展,减轻机体免疫抑制,缓解肝区疼痛程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派安普利单抗 安罗替尼 疗效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波 骆殿存 刘志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2例,对于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检查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核磁共振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2例,对于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检查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核磁共振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检测结果中患者半月板损伤62例,骨质改变26例,关节腔积液患者48例,韧带损伤72条,所有检测结果在关节镜检查中和手术治疗中得到了证实,准确率达到100%。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的检查结果与手术具有较高的吻合性,准确性也较高,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慧敏 张艳秋 祁佩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结节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后,收集整理检查结果,分析两种影像学... 目的:研究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结节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后,收集整理检查结果,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等。结果:MRI平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均低于DWI的诊断准确率(P<0.05)。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P<0.05)。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方面,前列腺癌均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P<0.05)。结论: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能鉴别诊断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指导术前分期、治疗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 良恶性结节 诊断 AD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骆殿存 刘志敏 李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0期78-79,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本院行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组与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本院行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组与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检查小肝癌时,可首先选择螺旋CT扫描的方式,如果不易定性诊断,则可使用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小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