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NK2在早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曙光 何跃 +3 位作者 项杰 马林昆 李燕 袁援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JNK2在早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和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早期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DM组42只及正常组18只,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5g·... 目的探讨JNK2在早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和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早期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DM组42只及正常组18只,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5g·L-1STZ(150mg·kg-1体质量)诱发DM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1mol·L-1柠檬酸钠缓冲液,于造模成功后2周、4周、8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小鼠各6只,DM组小鼠各14只,取双眼眼球用于实验。其中,左眼提取视网膜用于实时定量RT-PCR,检测JNK2基因的表达变化,右眼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视网膜在各时间点的形态学改变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2周、4周、8周时JNK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1±0.53)g·L-1、(2.54±0.42)g·L-1、(2.26±0.67)g·L-1,各时间点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DM组各时间点JNK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4±0.56)g·L-1、(4.51±0.64)g·L-1、(11.43±0.37)g·L-1,表达量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5)。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在正常组分别为(0.77±0.73)%、(0.72±0.38)%、(0.87±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分别为(0.22±0.47)%、(6.87±1.17)%、(21.65±2.95)%,随DM病程延长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各时间点每高倍视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在正常组小鼠分别为(47.83±3.76)个、(48.17±3.81)个、(47.74±4.16)个,各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DM组分别为(45.96±4.20)个、(34.20±2.25)个、(30.19±3.54)个,神经节细胞的数量随DM病程的延长逐渐减少(P<0.05),且视网膜形态出现组织学改变。结论 JNK2参与了小鼠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且有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小鼠 JNK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准分子术后家兔角膜上皮下混浊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冬梅 王新 +4 位作者 刘平 李铮 刘永瑞 李金柳 高延庆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上皮下混浊(haze)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9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常规行LASEK手术,根据术中应用MMC浓度的不同分为5组,第1~5组每组18只,右眼药物浓度分别为200.00、20.0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上皮下混浊(haze)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9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常规行LASEK手术,根据术中应用MMC浓度的不同分为5组,第1~5组每组18只,右眼药物浓度分别为200.00、20.00、2.00、0.20、0.02mg/L,左眼未用药为对照组。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haze级别、角膜上皮、内皮,角膜取材电镜检查。结果:5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为3~4d,不同时间内皮细胞计数5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ze形成第1~4组轻于第5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检查显示第1~4组术后角膜基质内成纤维细胞轻度活跃,到3个月时恢复正常,第5组、对照组术后基质内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结论:MMC可预防LASEK术后haze形成,最低有效浓度可达到0.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丝裂霉素C 角膜上皮下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艳青 王新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小梁切除术,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小梁切除术,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27眼,占65.85%,视力不变11眼,占26.83%,视力下降3眼,占7.32%。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21mmHg(1kPa=7.5mmHg)者27眼,占65.85%,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12眼,占29.27%。结论对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闫媛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54-1156,1160,共4页
目的评价LASI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有效性与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124例和行LASEK的高度近视患者204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2种术式术眼裸眼视力、疼痛程度及不适症状、等效球镜值以及角膜haze... 目的评价LASI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有效性与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124例和行LASEK的高度近视患者204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2种术式术眼裸眼视力、疼痛程度及不适症状、等效球镜值以及角膜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1个月,LASIK组裸眼视力分别为0.90±0.18、0.98±0.20,LASEK组分别为0.67±0.22、0.79±0.18,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1个月、3个月,LASIK组等效球镜值分别为(0.58±0.26)D、(0.35±0.32)D、(-0.38±0.56)D,LASEK组分别为(1.68±0.56)D、(1.12±0.38)D、(0.75±0.65)D,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SEK相比,LASIK术后疼痛程度轻,haze发生率低。结论 LASIK、LASEK矫正高度近视远期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2种术式对高度近视的矫正均有良好的稳定性。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较LASIK重,术后haze不能完全避免,但其克服了LASIK因角膜瓣所带来的并发症,二者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LASEK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兔眼角膜上皮和神经纤维的影响
5
作者 刘平 李宝华 +1 位作者 余涵 王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术后角膜上皮和神经纤维再生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50只双眼建立角...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术后角膜上皮和神经纤维再生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50只双眼建立角膜浅层瘢痕模型,造模后双眼行PTK,根据术后白天使用的滴眼液不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双眼滴氯霉素眼液每天4次;羟甲基纤维素组:双眼滴羟甲基纤维素和氯霉素眼液每天各4次;EGF组:双眼滴EGF和氯霉素眼液每天各4次;NGF组:双眼滴NGF和氯霉素眼液每天各4次;EGF+NGF组:双眼滴EGF、NGF和氯霉素眼液每天各4次。分别在PTK术后1d、3d、5d、7d和30d空气栓塞处死各组兔各2只,每组分别取左眼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右眼进行角膜神经染色,对角膜上皮和神经纤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术后5~7d各组角膜上皮均已全部愈合,EGF组、NGF组和EGF+NGF组有轻度角膜上皮增生现象,30d各组仍有上皮细胞增生。神经染色术后7d各组之间形态学上未见明显差异。术后30d均可见新生神经纤维出现,从深层未损伤神经和切削区神经干出芽再生。EGF组、NGF组和EGF+NGF组每高倍镜视野中平均新生神经纤维数比其他两组高。透射电镜发现术后30d各组上皮基底细胞仍增大,可见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EGF组和EGF+NGF组基底细胞可见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NGF组中尚且有较多微丝。结论 EGF和NGF滴眼液对于PTK术后的角膜上皮和神经纤维修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以EGF+NGF滴眼液的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表皮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角膜上皮 角膜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