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均凤
聂毅
+4 位作者
王斌琦
康召青
周乐
潘凤娇
张香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36-3846,共11页
首先概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黏胶纤维、Lyocell纤维和离子液体纤维(Ioncell)及其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三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并比较了其生产工艺,包括纺丝...
首先概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黏胶纤维、Lyocell纤维和离子液体纤维(Ioncell)及其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三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并比较了其生产工艺,包括纺丝原液的制备、纺丝工艺、溶剂回收等。与黏胶纤维相比,Lyocell纤维和Ioncell纤维在溶解纤维素及干喷湿纺纺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对该类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如纺丝原液的连续制备和溶剂的高效回收进行了分析。与Lyocell纤维使用的NMMO溶剂相比,Ioncell纤维使用的离子液体具有离子液体可设计等优点,可根据纤维素原料的不同来源,设计合成对纤维素具有更好的溶解能力而无降解特征且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溶剂,同时对温度、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发展新一代纤维素绿色制造技术提供了新途径。另外,对Ioncell纤维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未来拟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拟解决的关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LYOCELL纤维
离子液体纤维
绿色纺丝
溶剂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基和石油基C7-沥青质的结构特征及缔合行为
被引量:
5
2
作者
杜俊涛
张大奎
+5 位作者
张敏鑫
郏慧娜
聂毅
孙一凯
邓文安
李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4-682,I0003,共10页
采用核磁(NMR)、小角散射分析(SAX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改进的B-L法等手段,研究了煤基C7-沥青质(CT-asp)和石油基C7-沥青质(M-asp)两类沥青质的化学组成、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等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差异性,进而通过极性溶剂中沥青质稳...
采用核磁(NMR)、小角散射分析(SAX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改进的B-L法等手段,研究了煤基C7-沥青质(CT-asp)和石油基C7-沥青质(M-asp)两类沥青质的化学组成、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等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差异性,进而通过极性溶剂中沥青质稳定参数研究两类沥青质的缔合行为和聚集体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氢键和酸碱作用。结果表明,CT-asp分子芳香环数较少且有较多短烷基侧链,且芳香度较高,较高含量氧杂原子以芳香醚和酚羟基赋存形态为主;而M-asp的芳香核尺寸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高于CT-asp,芳香环数虽较多且有较多长烷基支链,且芳香度较小;两类沥青质缔合聚集程度关联物质的量比(nCT-asp/nM-asp)及其分子结构特征,源于杂原子官能团的氢键和酸碱作用是两类沥青质缔合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石油
C7-沥青质
分子结构
缔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均凤
聂毅
王斌琦
康召青
周乐
潘凤娇
张香平
机构
郑州
中科
新兴产业
技术
研究院
(
中科院
过程所
郑州
分所
)
中国科学院
过程
工程
研究
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36-384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76262,21776276)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2070)
文摘
首先概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黏胶纤维、Lyocell纤维和离子液体纤维(Ioncell)及其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三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并比较了其生产工艺,包括纺丝原液的制备、纺丝工艺、溶剂回收等。与黏胶纤维相比,Lyocell纤维和Ioncell纤维在溶解纤维素及干喷湿纺纺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对该类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如纺丝原液的连续制备和溶剂的高效回收进行了分析。与Lyocell纤维使用的NMMO溶剂相比,Ioncell纤维使用的离子液体具有离子液体可设计等优点,可根据纤维素原料的不同来源,设计合成对纤维素具有更好的溶解能力而无降解特征且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溶剂,同时对温度、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发展新一代纤维素绿色制造技术提供了新途径。另外,对Ioncell纤维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未来拟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拟解决的关键难题。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LYOCELL纤维
离子液体纤维
绿色纺丝
溶剂回收
Keywords
cellulose fibers
Lyocell fiber
ionic liquid fiber
green spinning
solvent recovery
分类号
TQ028.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基和石油基C7-沥青质的结构特征及缔合行为
被引量:
5
2
作者
杜俊涛
张大奎
张敏鑫
郏慧娜
聂毅
孙一凯
邓文安
李传
机构
郑州
中科
新兴产业
技术
研究院
(
中科院
过程所
郑州
分所
)绿色
技术
研究
部
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4-682,I000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08206)资助。
文摘
采用核磁(NMR)、小角散射分析(SAX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改进的B-L法等手段,研究了煤基C7-沥青质(CT-asp)和石油基C7-沥青质(M-asp)两类沥青质的化学组成、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等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差异性,进而通过极性溶剂中沥青质稳定参数研究两类沥青质的缔合行为和聚集体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氢键和酸碱作用。结果表明,CT-asp分子芳香环数较少且有较多短烷基侧链,且芳香度较高,较高含量氧杂原子以芳香醚和酚羟基赋存形态为主;而M-asp的芳香核尺寸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高于CT-asp,芳香环数虽较多且有较多长烷基支链,且芳香度较小;两类沥青质缔合聚集程度关联物质的量比(nCT-asp/nM-asp)及其分子结构特征,源于杂原子官能团的氢键和酸碱作用是两类沥青质缔合的主要作用力。
关键词
煤焦油
石油
C7-沥青质
分子结构
缔合行为
Keywords
coal tar
petroleum
C7-asphaltene
molecular structure
association behavior
分类号
TQ524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
王均凤
聂毅
王斌琦
康召青
周乐
潘凤娇
张香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基和石油基C7-沥青质的结构特征及缔合行为
杜俊涛
张大奎
张敏鑫
郏慧娜
聂毅
孙一凯
邓文安
李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