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韧性高导电PTFE基干法自支撑膜技术研究
1
作者 高桂红 李珅珅 +3 位作者 张薇 梁圣杰 韩甜 巫湘坤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0-1857,共8页
基于聚四氟乙烯可纤维化的特性,先将原材料预纤维化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后经热辊压的方法制备了干法自支撑膜。通过此方法制备的干法膜片厚度达到120~200μm,负载量达到36~60 mg/cm^(2),面载量7.26~12.11 mAh/cm^(2),是目前商业化湿法电极... 基于聚四氟乙烯可纤维化的特性,先将原材料预纤维化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后经热辊压的方法制备了干法自支撑膜。通过此方法制备的干法膜片厚度达到120~200μm,负载量达到36~60 mg/cm^(2),面载量7.26~12.11 mAh/cm^(2),是目前商业化湿法电极面载量的2~4倍;膜片的表面、截面扫描电镜显示原颗粒状的聚四氟乙烯黏结剂在混合和热压过程被充分地纤维化,制备过程中形成的纳米纤维状黏结剂在电极膜中均匀分布,聚四氟乙烯纤维丝、导电剂广泛地围绕在活性颗粒的周围,并在膜片内形成充裕的“3D”网状结构;膜片具有良好的亲液性能,测量的光学接触角介于97°~112°;此膜电极片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最大拉断力为2.64MPa,膜片伸长率高达34.64%,较好的力学性能完全可以应用于卷绕等工序中保持膜片的完整性;膜片具有低至13.58mΩ·cm的电子电阻率;200μm的超厚电极0.05C充放电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7.51%,放电比容量为209.60mAh/g,1C倍率下放电克容量最高为160 mAh/g。通过本研究,认为聚四氟乙烯纤维化技术推进低成本规模化电极制备技术是可行的,为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技术 自支撑膜 聚四氟乙烯 高韧性 高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从废旧线路板酸浸液中回收铜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柳林 王威 +3 位作者 刘红召 曹耀华 王科 赵俊利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针对铜含量为34.33 g/L的废旧线路板酸浸液,采用溶剂萃取法回收其中铜,考察了萃取剂种类、萃取时间、萃取相比、萃取剂浓度、萃取温度对铜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D100为铜萃取剂,在萃取相比V_(O)/V_(A)=1∶3、萃取剂浓度60%、室温... 针对铜含量为34.33 g/L的废旧线路板酸浸液,采用溶剂萃取法回收其中铜,考察了萃取剂种类、萃取时间、萃取相比、萃取剂浓度、萃取温度对铜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D100为铜萃取剂,在萃取相比V_(O)/V_(A)=1∶3、萃取剂浓度60%、室温(25℃)条件下振荡萃取10 min,铜萃取率达96.62%;再采用草酸对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草酸铜,经煅烧可制得氧化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固体废弃物 废旧线路板 回收铜 AD100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烷烃氧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国霞 郝鹏波 +1 位作者 焦念明 王慧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轻质烷烃(C_(2)~C_(6)烷烃)氧化裂解工艺是生产低碳烯烃的路线之一,氧化裂解分为催化氧化裂解(COC)和氧化还原氧化裂解(ROC)两类。COC催化体系因存在氧气,容易引起过度氧化,导致CH_(4)和CO_(x)收率升高、烯烃收率降低;ROC催化体系虽降... 轻质烷烃(C_(2)~C_(6)烷烃)氧化裂解工艺是生产低碳烯烃的路线之一,氧化裂解分为催化氧化裂解(COC)和氧化还原氧化裂解(ROC)两类。COC催化体系因存在氧气,容易引起过度氧化,导致CH_(4)和CO_(x)收率升高、烯烃收率降低;ROC催化体系虽降低了过度氧化问题,但操作温度和工艺复杂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介绍了COC反应机理,并详细总结了应用于该体系的多种催化剂,包括稀土金属、贵金属、碱金属及其他催化剂。同时,介绍了ROC反应机理及用于该体系的钒基、钙钛矿催化剂。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总结了氧化裂解催化剂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型氧化裂解高效催化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烷烃 氧化裂解 催化剂 低碳烯烃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东明 李玉 +2 位作者 程佳男 吕世强 张延强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31,共8页
将不饱和脂肪酸、丙烯酸与环氧树脂酯化合成环氧酯预聚体,通过半连续自由基聚合工艺,将环氧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及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A)... 将不饱和脂肪酸、丙烯酸与环氧树脂酯化合成环氧酯预聚体,通过半连续自由基聚合工艺,将环氧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及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A)、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接触角测量仪及激光粒度仪等对分散体和胶膜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酯化温度、环氧酯用量、DFMA及引发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树脂交联固化机理。结果表明:DFMA可与乙烯基单体共聚生成含氟丙烯酸树脂;当DFMA单体用量为9%时,树脂分散体粒径小于125 nm,且分布均匀,贮存稳定性良好,胶膜的水接触角达到96.5°,附着力0级,热失质量10%的温度超过336℃;同时胶膜耐水性、耐酸性和耐碱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改善了常规水性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耐水性 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干法石墨厚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阮晶晶 巫湘坤 +5 位作者 李勇慧 赵冲冲 李珅珅 王童飞 梁圣杰 高桂红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8-2255,共8页
采用黏结剂纤维化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石墨干法电极,探讨电极厚度、黏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和碳纳米管(CNT)对干法电极的影响,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干法电极片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测试,借助电子万能... 采用黏结剂纤维化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石墨干法电极,探讨电极厚度、黏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和碳纳米管(CNT)对干法电极的影响,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干法电极片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测试,借助电子万能试验机、四探针内阻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石墨干法电极片进行拉伸强度、电子导电性和电解液的浸润性测试,通过充放电测试手段研究了干法电极片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电极厚度超过300μm时,电化学性能明显变差,所制备极片的厚度应控制在300μm以内。综合电化学性能、拉伸性能、导电性和对电解液的浸润性,当石墨:PTFE:CNT:导电炭黑(SP)质量比为96:1:1:2时,能达到首效为91.7%,可逆容量大于330 mAh/g,面容量为11.28 mAh/cm^(2),拉伸率为9.06%,电阻为24.1Ω,与电解液接触角为65.33°。通过SEM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电极的表面和横截面均有丰富的PTFE,PTFE以纤维状态存在,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分支状纤维,在电极内部构建出一个连续的网状架构。在制备石墨干法电极片的过程中发现引入碳纳米管后,更易制备成极片,而且极片的韧性和导电性得到很大的提升。面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厚电极的制造也是关键的发展方向,与湿法涂布工艺相比,在没有溶剂情况下的干法电极制造可以突破厚电极制造的限制,干法电极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更低成本、对环境无害且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电极制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干法电极 PTFE纤维化 石墨 厚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黄金废水深度净化与脱盐回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石绍渊 王军强 +3 位作者 王永春 王国栋 张曼曼 孙峙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535-542,共8页
针对黄金湿法冶炼废水存在含盐量高,多种重金属、氨氮、氰化物和COD等超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现有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问题,研发出一系列适用于黄金湿法冶炼废水深度处理与脱盐回用关键技术,包括污酸除杂及资源化、有价... 针对黄金湿法冶炼废水存在含盐量高,多种重金属、氨氮、氰化物和COD等超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现有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问题,研发出一系列适用于黄金湿法冶炼废水深度处理与脱盐回用关键技术,包括污酸除杂及资源化、有价金属回收与重金属深度脱除、疏水膜回收氰、高级氧化去除有机物和电渗析脱盐等,进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资源化的关键技术集成,建立黄金湿法冶炼废水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资源化工艺包,形成成套化技术与装备,并通过现场中试验证技术可行性,推动了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可实现黄金湿法冶炼废水深度处理与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湿法冶炼 废水深度处理 污酸资源化 氰回收 高级氧化 电渗析脱盐 近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浸—萃取法回收废旧CPU中的金试验研究
7
作者 柳林 刘红召 +4 位作者 王威 曹耀华 王洪亮 王科 赵俊利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研究了先采用王水浸出电子固体废弃物CPU,得到金质量浓度为256.1 mg/L的浸出液,再采用溶剂萃取法回收酸浸液中的金。考察了萃取剂种类、浓度、萃取时间、萃取相比、萃取温度对金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80%的二丁基卡必醇为萃取... 研究了先采用王水浸出电子固体废弃物CPU,得到金质量浓度为256.1 mg/L的浸出液,再采用溶剂萃取法回收酸浸液中的金。考察了萃取剂种类、浓度、萃取时间、萃取相比、萃取温度对金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80%的二丁基卡必醇为萃取剂,在相比V_(O)∶V_(A)=1∶4、常温条件下振荡反应10 min,金萃取率可达99.86%,再用草酸进行反萃取即可获得海绵金产品,回收效果较好。该法在CPU等含金电子固废的综合回收方面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固体废弃物 废旧CPU 回收 王水 浸出 萃取 二丁基卡必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基低温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戴雪娇 闫婕 +6 位作者 王管 董浩天 蒋丹枫 魏泽威 孟凡星 刘松涛 张海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324,共14页
社会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锂电池技术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时其性能衰减严重,因此,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基于铌基电极材料的低温锂离子电池近年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其... 社会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锂电池技术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时其性能衰减严重,因此,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基于铌基电极材料的低温锂离子电池近年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其低温性能的因素,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两个方面总结了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方法。电极材料方面主要介绍了铌基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烧结对于铌基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铌基材料的修饰改性研究以及含铌氧化物低温电化学性能,结果说明了铌基材料独特的赝电容结构能促进离子和电子传导,异质原子的掺杂及其他材料的复合能够使其结构更加稳定,带隙变窄,载流子密度增加,使倍率性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材料的低温性能;电解液方面从溶剂、添加剂以及锂盐三方面介绍了匹配铌基负极的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多元溶剂体系与多种添加剂协同作用可以改善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并且大部分线性羧酸酯类溶剂熔、沸点较低,蒸气压较大,能有效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本综述可为设计在低温下具有优异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铌基材料 低温性能 钛铌氧化物 低温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石墨负极粉除杂及修复再生研究进展
9
作者 申长洁 李晶晶 +4 位作者 姜海迪 张玉强 达昊然 闫婕 张海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96-3810,共15页
动力电池的服役年限通常为5~8年,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进行循环再生。退役电池中富含大量的能源金属和战略元素;其中,负极石墨属于战略矿产元素,在锂离子电池中质量占比达12%~21%,如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并对环境治理造成压力。... 动力电池的服役年限通常为5~8年,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进行循环再生。退役电池中富含大量的能源金属和战略元素;其中,负极石墨属于战略矿产元素,在锂离子电池中质量占比达12%~21%,如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并对环境治理造成压力。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退役石墨失效机制、除杂方法及修复再生等环节归纳了退役石墨负极粉再利用研究进展。首先从SEI增厚失效、表面枝晶、活性颗粒破裂、集流体腐蚀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退役石墨失效机制;其次重点介绍了退役石墨杂质元素高效脱出方法,包括酸碱处理法、低共溶剂浸出法、电解法等;最后从碳材料包覆修复、金属氧化物包覆修复及表面人工界面膜构筑等方面着重阐述了退役石墨修复再利用策略;并对退役石墨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退役石墨再生将朝着高值化、低能耗、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本文有望为退役动力电池石墨负极资源化利用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极具价值的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锂电池 石墨负极 回收处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箔预锂对高比能电池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幸遇 梁栋 +2 位作者 张涛 李蒙 赵冲冲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2-1238,共7页
采用高温热平压工艺将超薄金属锂箔与高比容量硅氧负极进行预锂复合,研究不同预锂量(厚度)对首效的影响;搭配不同高镍正极材料体系,制备单层及10Ah级软包电池进行放大验证,并通过EIS阻抗测试、三电极电位分析和SEM-EDS、SS-NMR表征,研... 采用高温热平压工艺将超薄金属锂箔与高比容量硅氧负极进行预锂复合,研究不同预锂量(厚度)对首效的影响;搭配不同高镍正极材料体系,制备单层及10Ah级软包电池进行放大验证,并通过EIS阻抗测试、三电极电位分析和SEM-EDS、SS-NMR表征,研究预锂量(厚度)对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搭配高镍Ni83与超高镍Ni90三元正极材料体系结果相一致,随着预锂量的增加,首次放电容量和首效明显增加,但循环性能随着预锂量的增加而逐步恶化。5μm锂箔预锂后综合性能提升最优,首效提升至93%,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3.4%。双面预锂制备10Ah级软包电池,5μm锂箔预锂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升至90%以上,15 W恒功率放电表现出与对照组同等的倍率性能,比能量达到360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能 负极预锂化 热压复合 超薄锂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基离子液体氢键强化催化合成双酚化合物
11
作者 谢景雪 冯咪 +2 位作者 王世杰 尚志超 徐菲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7,共9页
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PEF)是一种典型的双酚化合物,是制备聚酯等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利用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SILs),与3-巯基丙酸协同催化,实现了9-芴酮和苯氧乙醇高效合成BPEF。SILs的酸度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关... 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PEF)是一种典型的双酚化合物,是制备聚酯等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利用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SILs),与3-巯基丙酸协同催化,实现了9-芴酮和苯氧乙醇高效合成BPEF。SILs的酸度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分子尺寸则是次要因素。以1-甲基-3-(3-磺酸基丙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MimN(CH_(2))_(3)SO_(3)H][CF_(3)SO_(3)])为主催化剂,3-巯基丙酸为助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BPEF的产率最高为86%,高于传统硫酸/3-巯基丙酸催化体系的72%。核磁表明SILs阴阳离子氢键作用活化底物及助催化剂,是合成BPEF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基离子液体 双酚化合物 协同催化 缩合反应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单体/有机硅预聚物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李玉 袁东明 +1 位作者 程佳男 张延强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1,共10页
将乙烯基单体与有机硅预聚物均匀混合,采用溶液聚合的方式逐步滴加到自制醇酸酯中接枝共聚,合成出改性水性醇酸树脂。通过调整乙烯基单体与醇酸酯的质量比、功能单体N-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和有机硅预聚物含量、亚麻油酸的油度,实现树... 将乙烯基单体与有机硅预聚物均匀混合,采用溶液聚合的方式逐步滴加到自制醇酸酯中接枝共聚,合成出改性水性醇酸树脂。通过调整乙烯基单体与醇酸酯的质量比、功能单体N-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和有机硅预聚物含量、亚麻油酸的油度,实现树脂漆膜的多交联网络结构。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径分析和热稳定测试等对树脂漆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乙烯基单体与醇酸酯的质量比为18/60、HEAA和有机硅预聚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4.8%时、亚麻油酸的油度为40%时,树脂分散体透明,粒径分布均匀,漆膜的表干时间为39 min,实干时间为39 h,硬度和抗冲击性分别为1 H和48 kg·cm,附着力为0级,耐老化达15 d,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介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酸树脂 接枝共聚 硬度 抗冲击性 耐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比对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蒙 巩文豪 +3 位作者 刘德帅 张涛 王跃博 钱伟伟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4,共7页
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N/P)比会影响电池的成本、安全性及能量密度。改变负极负载量,设计N/P比为1.01、1.08、1.15的软包装钠离子电池,分析N/P比对初始性能、充放电性能、高温存储性能、循环性能及安全性等的影响。当N/P比较低时,形成的... 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N/P)比会影响电池的成本、安全性及能量密度。改变负极负载量,设计N/P比为1.01、1.08、1.15的软包装钠离子电池,分析N/P比对初始性能、充放电性能、高温存储性能、循环性能及安全性等的影响。当N/P比较低时,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消耗的钠较少,有利于正极容量的充分发挥。随着N/P比的增加,满电状态下的正极电位会升高,导致正极侧的金属离子更容易溶出,增加副反应的发生,降低电池的高温存储和循环性能。如果N/P比过小,负极容易析出钠,严重影响安全性。经评估,1.08为最优N/P比,以1.00 C在1.5~4.0 V循环210次,容量保持率为84.04%,满足4.00 C充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P比 初始容量 循环性能 电极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添加剂协同提升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
14
作者 刘德帅 朱慧琴 +4 位作者 孙睿浩 李蒙 巩文豪 李晓辉 钱伟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8-1865,共8页
电解液不仅影响离子传递过程,还参与电极/电解液界面膜的形成,对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电解液添加剂是参与电极/电解液界面构筑的主要成分。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 电解液不仅影响离子传递过程,还参与电极/电解液界面膜的形成,对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电解液添加剂是参与电极/电解液界面构筑的主要成分。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1,3-丙烷磺酸内酯(PS)的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添加剂组成的电解液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含有FEC+PS双添加剂电解液的软包电池1 C循环6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85.1%,其循环性能明显优于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或单独加FEC添加剂的电池,有效提升了NaNi_(1/3)Fe_(1/3)Mn_(1/3)O_(2)(NFM)||硬碳(HC)软包电池的循环性能。通过电极界面分析发现,FEC-PS双添加剂衍生的含有烷基磺酸钠(ROSO_(2)Na)和氟化钠(NaF)的CEI/SEI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柔韧性,极大提升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稳定性,有效抑制了循环过程中NFM正极过渡金属溶出和HC负极析钠,同时缓解了软包电池产气的问题。本研究在软包电池的基础上调控添加剂组成,优化电极/电解液界面组分,改善了电池界面稳定性和循环性能,为开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软包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 电极/电解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均凤 聂毅 +4 位作者 王斌琦 康召青 周乐 潘凤娇 张香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36-3846,共11页
首先概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黏胶纤维、Lyocell纤维和离子液体纤维(Ioncell)及其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三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并比较了其生产工艺,包括纺丝... 首先概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黏胶纤维、Lyocell纤维和离子液体纤维(Ioncell)及其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三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并比较了其生产工艺,包括纺丝原液的制备、纺丝工艺、溶剂回收等。与黏胶纤维相比,Lyocell纤维和Ioncell纤维在溶解纤维素及干喷湿纺纺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对该类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如纺丝原液的连续制备和溶剂的高效回收进行了分析。与Lyocell纤维使用的NMMO溶剂相比,Ioncell纤维使用的离子液体具有离子液体可设计等优点,可根据纤维素原料的不同来源,设计合成对纤维素具有更好的溶解能力而无降解特征且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溶剂,同时对温度、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发展新一代纤维素绿色制造技术提供了新途径。另外,对Ioncell纤维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未来拟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拟解决的关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LYOCELL纤维 离子液体纤维 绿色纺丝 溶剂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中锂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瑞兵 王均凤 +1 位作者 王道广 张延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24-3238,共15页
近年来,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使锂资源,特别是卤水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介质为优化升级传统溶剂萃取法卤水提锂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提锂的发展历程,重点... 近年来,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使锂资源,特别是卤水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介质为优化升级传统溶剂萃取法卤水提锂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提锂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锂的行为与性能,详细讨论了萃取机理,并简单介绍了其他基于离子液体的锂分离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盐湖锂分离的机理研究并开发新型离子液体萃取剂及萃取体系,建立和优化新型萃取工艺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期望为盐湖锂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锂 分离 离子液体 溶剂萃取 机理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玉梅 安然 +2 位作者 陈圣新 张瑞锐 刘瑞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77-4895,共19页
环氧化合物因其特殊环应变而具有显著的反应性,在酸或碱的催化下与许多亲核试剂进行开环反应,可用于制备各种合成中间体。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是合成化学的核心课题。本文综述了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过程强化... 环氧化合物因其特殊环应变而具有显著的反应性,在酸或碱的催化下与许多亲核试剂进行开环反应,可用于制备各种合成中间体。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是合成化学的核心课题。本文综述了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过程强化的国内外进展,从新材料(介质)强化、外场强化、过程装备强化等方面介绍了不同强化策略对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新型多孔材料、金属氧化物、离子液体等几类材料对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实际工业生产中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强化技术中依然存在转化率和选择性不高、反应能耗大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特性的多种强化技术耦合的过程强化方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合物 亲核开环反应 离子液体 过程强化 介质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性能调控及其催化裂解石油轻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莹 焦念明 +3 位作者 张凯伦 张香平 李涛 王慧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3-1438,1444,共7页
总结了ZSM-5酸性和孔结构的调控方法,包括:碱金属与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元素以及复合金属的掺入调控酸性;酸碱处理、水蒸气处理和引入模板剂等调控孔道结构,并综述了近年来改性分子筛在石油轻组分催化裂解中的应用进... 总结了ZSM-5酸性和孔结构的调控方法,包括:碱金属与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元素以及复合金属的掺入调控酸性;酸碱处理、水蒸气处理和引入模板剂等调控孔道结构,并综述了近年来改性分子筛在石油轻组分催化裂解中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ZSM-5分子筛在催化裂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性能调控 石油轻组分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极片微结构优化及可控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巫湘坤 詹秋设 +1 位作者 张兰 张锁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6-1092,共17页
锂离子电池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极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影响显著,电极微结构精细设计及可控制备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结合锂离子电池最新发展趋势,总结了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极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影响显著,电极微结构精细设计及可控制备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结合锂离子电池最新发展趋势,总结了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基本过程及电极微结构的表征技术,然后概述了近几年电极微观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并分析了电极微结构的关键特征。基于理想的电极结构,综述了电极可控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微观结构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抗菌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乐 王斌琦 聂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95-4408,共14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菌技术在纤维纺织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工抗菌纤维是将抗菌剂加入到普通纤维中制备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复合纤维,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抗菌剂是人工抗菌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成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菌技术在纤维纺织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工抗菌纤维是将抗菌剂加入到普通纤维中制备的具有抗菌功能的复合纤维,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抗菌剂是人工抗菌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决定了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抗菌效果。基于此,针对人工抗菌纤维,重点探讨了近年来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新型材料抗菌剂用于人工抗菌纤维制备的研究现状,并对人工抗菌纤维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抗菌纤维 复合材料 加工制造 抗菌剂 功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