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根正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噻托溴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率(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RP、TNF-α、IL-8水平均较低,FVC、FEV1/FVC、FEV1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可显著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临床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乙酰半胱氨酸 噻托溴铵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根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3期4289-4291,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BiPAP组,各41... 目的探讨无创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BiPAP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基础治疗。常规组接受鼻导管吸氧治疗,BiPAP组接受BiPAP通气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来评估患者肺功能,测定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评估动脉血气。结果BiPAP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常规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后,BiPAP组患者PaO2高于常规组,PaCO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后,BiPAP组患者FEV1和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较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气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双相气道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万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96-4498,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郏县人民医院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其中53例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为通气组,53例在通...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郏县人民医院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其中53例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为通气组,53例在通气组基础上接受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57%)高于通气组(60.04%)(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PaO_(2)、SaO_(2)高于通气组,PaCO_(2)低于通气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FEV 1、FVC高于通气组,SGRQ评分低于通气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姚金坊 王和庆 +1 位作者 李素姣 刘国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7期5098-510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肝硬化(LC)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LC患者和9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 目的分析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肝硬化(LC)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LC患者和9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评估Child-Pugh分级。分析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对LC的诊断价值。结果LC患者血清CA199、CA125、CEA、AFP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血清CA199、CA125、CEA、AFP水逐渐升高(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A199、CA125、CEA、AFP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诊断LC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0.848)高于CA199(0.725)、CA125(0.701)、CEA(0.736)、AFP(0.741)单独检测(P<0.05)。结论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异常升高,且与Child-Pugh分级具有关联性,联合检测对病情的诊断价值较单独检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CHILD-PUGH分级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灌注化疗与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超锋 王模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786-1787,共2页
目的比较胸腔灌注化疗与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郏县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给予A组患者胸腔灌注化... 目的比较胸腔灌注化疗与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郏县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给予A组患者胸腔灌注化疗,给予B组患者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胸腔积液总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26/28)]较A组[71.43%(20/2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和总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组CRP和总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4/28)]低于A组[39.29%(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较单一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的效果更好,患者的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胸腔灌注化疗 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肿瘤标志物和胸腔积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超锋 王模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2039-2040,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和胸腔积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和胸腔积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胸腔积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RRM1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RR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EA、CYFRA21-1、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EA、CYFRA21-1、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确切,能够减少胸腔积液,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