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辅修制: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宝成 王昌善 李崇爱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在检视转型时期我国教师教育已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的"主辅修制"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优点和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主辅修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路径拓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晓飞 谭红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1,共3页
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获得经济资助、摆脱物质贫困和提升综合素质、消除能力贫困的重要途径,助学加成才已成为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本质内涵。只有实现由劳动服务型向智力专业型、自发分散型向团队合作型、校园内在型向社会外向型、福... 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获得经济资助、摆脱物质贫困和提升综合素质、消除能力贫困的重要途径,助学加成才已成为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本质内涵。只有实现由劳动服务型向智力专业型、自发分散型向团队合作型、校园内在型向社会外向型、福利资助型向市场开发型拓展,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勤工助学 路径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软贫困”问题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晓飞 夏牡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3,共2页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入手,打破原本不断加强的贫困循环,提高贫困生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入手,打破原本不断加强的贫困循环,提高贫困生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硬贫困” “软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推己及人的人性论根据 被引量:4
4
作者 尹长云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9-41,共3页
自孔子总结并阐释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以后,儒家学者就一直试图在人性论上对推己及人的合理性作出理论论证。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无论孟子的性善论,还是宋儒理学家的天理论或心学派的良知论,抑或戴震的自然情欲论,都未能真正科学... 自孔子总结并阐释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以后,儒家学者就一直试图在人性论上对推己及人的合理性作出理论论证。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无论孟子的性善论,还是宋儒理学家的天理论或心学派的良知论,抑或戴震的自然情欲论,都未能真正科学解决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皆因其抽象性和先验性而存在各种缺陷。当然不能因此否定它们的认识价值和对推己及人合理性根据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意义,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绝于时的长期探讨和宣扬,才使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的优良传统。批判地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对于处理现代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推己及人 人性论 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的德政原则
5
作者 尹长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孔子主张德政,提倡把政治道德化,政治与道德合一是孔子政治理论的特色。从根本上说,孔子德治理论是为维护当时社会秩序服务的,但其中也包含着对任何社会政治行为都有益的普适性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仁爱原则、正义原则、重民原则、廉洁... 孔子主张德政,提倡把政治道德化,政治与道德合一是孔子政治理论的特色。从根本上说,孔子德治理论是为维护当时社会秩序服务的,但其中也包含着对任何社会政治行为都有益的普适性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仁爱原则、正义原则、重民原则、廉洁原则。虽然这些原则具有历史的局限或封建的糟粕,但至少是可以批判地汲取其合理内核,作为历史的借鉴,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正义 民本 廉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