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低压远距离对西南涡稳定加强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云川 张迎新 +4 位作者 马翠平 田秀霞 李宗涛 赵娜 赵利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1-1561,共11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0年7月19-20日河北省南部和中东部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上热带低压对西南涡的稳定和维持有远距离作用。由于热带低压的存在而...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0年7月19-20日河北省南部和中东部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上热带低压对西南涡的稳定和维持有远距离作用。由于热带低压的存在而促使西南低涡的发展,使西南低空急流在河北突然增强,降水得以再度加强;冷空气从高空侵入、下沉,加强了大气斜压性,迫使对流层中层空气的抬升,为西南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暖湿气流主要来自西南涡携带的西南气流及海上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气流输送,为暴雨加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远距离作用 西南涡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尤凤春 张海霞 +3 位作者 张延宾 郭丽霞 史印山 孔凡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5-979,共5页
为了提高中国夏季降水预测能力,首次采用日本地球环境前沿研究中心的全球海-气耦合环流模式(SINTEX—F),对1982—2004年中国160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进行了预测试验。通过与实况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 为了提高中国夏季降水预测能力,首次采用日本地球环境前沿研究中心的全球海-气耦合环流模式(SINTEX—F),对1982—2004年中国160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进行了预测试验。通过与实况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尤其是对长江流域夏季异常降水预测较好,这对今后中国夏季降水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降水预测 日本海-气耦合模式(SINTEX-F) 降水距平百分率 预测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秋季华北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柴东红 宋晓辉 +1 位作者 傅昺珊 张海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61,共5页
通过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场罕见大范围暴雨、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的分析发现,生成于孟加拉湾的季风云团及其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西南季风云系与高空急流云系的结合为区域性大暴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及中... 通过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场罕见大范围暴雨、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的分析发现,生成于孟加拉湾的季风云团及其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西南季风云系与高空急流云系的结合为区域性大暴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及中、低空系统的上下叠加为大暴雨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动力场;多支低空急流的形成为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秋季 区域性大暴雨 季风云团 高空急流云系 动力场 水汽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