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对象的特征自动选择的建筑物信息提取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杰 高伟 +1 位作者 段茜茜 胡洋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针对建筑物信息提取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分离阈值算法(seperability and thresholds,SEaTH)的高精度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采用高分二号遥感影像,通过半自动化信息提取构建分类规则的方法对天津市西青区的建筑物信... 针对建筑物信息提取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分离阈值算法(seperability and thresholds,SEaTH)的高精度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采用高分二号遥感影像,通过半自动化信息提取构建分类规则的方法对天津市西青区的建筑物信息进行提取。通过运用SEaTH算法构建知识规则,选取训练样本并输出训练样本的特征值,将输出的特征值运用SEaTH算法进行自动确定阈值和特征优选,进而采用像素对象调整优化建筑物轮廓。将基于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分类法与该方法进行了精度评价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取建筑物信息时出现的错分漏分现象较少,且总体精度和Kappa精度都要高于基于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分类法,验证了其在提取建筑物信息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建筑物信息 半自动化信息提取 SEaTH算法 样本特征值 建筑物轮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西汉 石雅君 +4 位作者 姜会超 田海兰 程林 王红 王艳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根据2013年8月(夏季)和2014年5月(春季)在曹妃甸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2004年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浮游动物丰度和优势种的变... 根据2013年8月(夏季)和2014年5月(春季)在曹妃甸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2004年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浮游动物丰度和优势种的变化特征及围填海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共鉴定得到31种(类),以桡足类和浮游幼体为主,优势种主要包括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桡足类幼体(Copepodid larva)等。春季的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夏季,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夏季。浮游动物丰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温度、叶绿素a(Chl-a)等环境因子影响,春季基本为近岸高、远岸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夏季则相反,基本为近岸低、远岸高的空间分布规律。与2004年相比,本次调查春季和夏季的浮游动物丰度明显下降,可能与浮游植物丰度及DIP浓度降低有关。春季,西侧、东侧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分别明显降低、升高,与围填海后营养盐重新分布促进了东侧海域浮游植物增殖有关。夏季则主要受河流输入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变化不具有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围填海 曹妃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夏季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董俊 王艳霞 +3 位作者 田海兰 程林 王红 刘西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3-476,共14页
为阐明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于2013年8月在该海域开展调查航次,应用Utermöhl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和优势种等特征,采用冗余分析(RDA)和聚类分析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为阐明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于2013年8月在该海域开展调查航次,应用Utermöhl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和优势种等特征,采用冗余分析(RDA)和聚类分析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得到浮游植物3门34属66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0.85~39.07)×104 cells/L,主要优势种为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等。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水平方向上,近岸海域的细胞密度通常高于远岸海域,主要与陆源营养盐输入有关。垂直方向上,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主要出现在水深超过20 m的远岸海域,细胞密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大部分硅藻和甲藻主要分布在表层水体,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等底栖种类主要分布在中层和底层水体,这些主要与海水的垂直混合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空间格局 环境因子 曹妃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