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由于其良好的功能特性被广泛作为载体原料使用。然而,使用SPI制备的载体存在包封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者可通过修饰调控SPI结构优化其功能特性;针对特定需求及目标特性,采用不同改性策略定...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由于其良好的功能特性被广泛作为载体原料使用。然而,使用SPI制备的载体存在包封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者可通过修饰调控SPI结构优化其功能特性;针对特定需求及目标特性,采用不同改性策略定向修饰SPI,以构建具有差异化包封能力的多样化载体。常见的以SPI为原料制备的载体包括微胶囊、Pickering乳液和微凝胶,它们能够有效保护活性物质,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SPI在食品、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分离蛋白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复合改性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改性方法制备的载体在食药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为SPI高值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对提升SPI资源的利用率及改善食品、药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由于其良好的功能特性被广泛作为载体原料使用。然而,使用SPI制备的载体存在包封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者可通过修饰调控SPI结构优化其功能特性;针对特定需求及目标特性,采用不同改性策略定向修饰SPI,以构建具有差异化包封能力的多样化载体。常见的以SPI为原料制备的载体包括微胶囊、Pickering乳液和微凝胶,它们能够有效保护活性物质,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SPI在食品、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分离蛋白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复合改性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改性方法制备的载体在食药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为SPI高值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对提升SPI资源的利用率及改善食品、药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