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学院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1
作者 张文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7-I0007,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庆亚 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2
作者 韩庆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
韩庆亚,男,1983年9月7日出生,河北省大名县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城市雕塑应用与研究,硕士,现任教于邯郸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讲雕塑与陶艺。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展览,并在邯郸市独立设计制... 韩庆亚,男,1983年9月7日出生,河北省大名县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城市雕塑应用与研究,硕士,现任教于邯郸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讲雕塑与陶艺。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展览,并在邯郸市独立设计制作多个公共艺术设计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陶瓷艺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 城市雕塑 设计项目 公共艺术 设计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文娟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3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张文娟,女,1982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200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邯郸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讲雕塑与陶艺。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和发表。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陶瓷艺术 艺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景德镇陶瓷 硕士学位 陶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秀洋 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4
作者 李秀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李秀洋,男,1956年出生河北邯郸人。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现为邯郸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磁州窑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北省雕塑... 李秀洋,男,1956年出生河北邯郸人。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现为邯郸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磁州窑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北省雕塑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获奖,先后为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建立了数十处城市雕塑,2003年出版专著《秀洋雕塑艺术》,其主要作品有城市雕塑有《邯郸学步》、《伴侣》、《梨乡腾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陶瓷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城市雕塑 河北邯郸 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镇陶瓷 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文娟 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5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I0007-I0007,共1页
关键词 陶瓷艺术作品 张文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陵王入阵曲》的千古传颂及渊源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古典乐舞《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外千古传颂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而显现出旺盛生机,值得今人借鉴。本文从其千古传颂、渊源流变入手,进而探寻其继承与发展的途径,以利于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
关键词 兰陵王 乐舞 渊源流变 继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食用菌品牌建设与标识创意构想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静 王永强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1,85,共4页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以及品牌建设,将食用菌产业与互联网领域进行充分融合,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方式已发生改变,即从原来的线下销售方式转变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从而出现很多电商食用菌大品牌。而食用菌产品标识作为品牌文化最...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以及品牌建设,将食用菌产业与互联网领域进行充分融合,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方式已发生改变,即从原来的线下销售方式转变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从而出现很多电商食用菌大品牌。而食用菌产品标识作为品牌文化最突出的信息,具有增强品牌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互联网发展的驱动下,食用菌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标识的创意设计,为食用菌产品的输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食用菌 品牌 标识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消解·文化共享·类型重组:中国电影与审美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春燕 李玉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9-52,共4页
中国电影的诞生几乎与中国近代历史的转变同步发生,它记录或反映了历史、文化与审美上的种种变迁。其中一个明显的变迁标志,便是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开始共享初具雏形的市民文化。在诸多传统的边界在社会变革中消解之后,便是电影中的各... 中国电影的诞生几乎与中国近代历史的转变同步发生,它记录或反映了历史、文化与审美上的种种变迁。其中一个明显的变迁标志,便是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开始共享初具雏形的市民文化。在诸多传统的边界在社会变革中消解之后,便是电影中的各种话语及其文本对于主导地位的争夺。[1]自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与其审美在文化上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许多传统的群体、审美、规则边界加速消解,而美学的类型和规则在新的场域中不断发生着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享 中国近代历史 审美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看童话电影中的视觉效果设计
9
作者 张放 陈晓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83-85,共3页
201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走进观众的视野,迅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影片建立在童话故事的基础上,用丰富的视觉元素构建起基本的视觉空间,通过电影技术实现了童话般的视觉效果表现。该片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 201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走进观众的视野,迅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影片建立在童话故事的基础上,用丰富的视觉元素构建起基本的视觉空间,通过电影技术实现了童话般的视觉效果表现。该片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环境氛围的营造,视觉效果设计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视觉美学设计巧妙地体现人物形象、揭示影片主题并突出表现了影片的整体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子 迪士尼动画 童话电影 视觉效果 视觉空间 整体风格 影片主题 童话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师·好》的音乐协同叙事与视听审美探骊
10
作者 武擎 汪娅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7-100,共4页
一、《老师•好》配乐的美学风格(一)浓郁的怀旧氛围《老师•好》的配乐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年代气息凸显得淋漓尽致,引发观众对80年代的回忆共鸣;而影片浓郁怀旧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经典老歌的功劳。影片开篇响起《金梭银梭》曲... 一、《老师•好》配乐的美学风格(一)浓郁的怀旧氛围《老师•好》的配乐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年代气息凸显得淋漓尽致,引发观众对80年代的回忆共鸣;而影片浓郁怀旧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经典老歌的功劳。影片开篇响起《金梭银梭》曲调,朝气蓬勃的气息仿佛一下子将观众拉回到那个干劲十足、热火朝天的时代,镜头俯拍而下的街景则是80年代电影片头常用的运镜方式,配合熟悉的曲调,《老师•好》正式开始了高三•一班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劲十足 视听审美 美学风格 配乐 经典老歌 高三 怀旧 精神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春燕文创设计作品
11
作者 赵春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文娟陶艺作品
12
作者 张文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静作品欣赏
13
作者 李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永强作品欣赏
14
作者 王永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