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礼学范畴的理论基点与渊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振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9-194,共6页
荀子继承先秦儒家经典《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有益成分,创立了新的理论体系。礼为荀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从社会群治角度讲,礼为政治经济学范畴;从进德修身角度讲,礼又隶属道德伦理范畴。在《中庸》提倡的"天下达道&... 荀子继承先秦儒家经典《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有益成分,创立了新的理论体系。礼为荀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从社会群治角度讲,礼为政治经济学范畴;从进德修身角度讲,礼又隶属道德伦理范畴。在《中庸》提倡的"天下达道"、"国家九经",《大学》论述的"三纲八条目",《论语》精心结撰的"克己复礼",《孟子》所谓"收放心"、"仁者四端"、"知言养气"等诸多思想中,礼因事关进德修身和社会群治而成为先贤论述的核心思想。荀子把战国末期人性特点概括为"性恶",并将其作为礼学范畴的基点,进一步建立了"养人之欲"、"化性起伪"、"解蔽"、"知道"、"礼"、"分"、"群"等系列理论范畴,跻身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描绘了群治和修身的最高境界,开创了有别于孔孟的新学术,更具经世致用性。荀子礼学范畴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基点,两个理论原理,对当代政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范畴 理论基点 修身 群治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野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分众化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9-32,共4页
电影作为极其倚赖受众的艺术及产业,其每次变革与创新,实际上都是在全方位协调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这与高度重视受众价值的接受美学是不谋而合的。就当前的国产电影来说,人们在承认其所面临的大众文化语境的同时,又必须正视其受众多层次化... 电影作为极其倚赖受众的艺术及产业,其每次变革与创新,实际上都是在全方位协调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这与高度重视受众价值的接受美学是不谋而合的。就当前的国产电影来说,人们在承认其所面临的大众文化语境的同时,又必须正视其受众多层次化,分众化的现实,从而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创作。文章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从召唤结构下的受众意愿思考,“隐含的读者”与类型定位,期待视野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分析国产电影创作的分众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接受美学 分众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您好,北京》现实主义架构下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紫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55,共4页
《您好,北京》是一部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温情现实主义电影,在情感现实主义的框架之下,以当下时代的电影环境构建风险社会的现实特征,以创业者、文艺工作者、普通打工人这三种身份特征入手,书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肯定个体情感的重... 《您好,北京》是一部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温情现实主义电影,在情感现实主义的框架之下,以当下时代的电影环境构建风险社会的现实特征,以创业者、文艺工作者、普通打工人这三种身份特征入手,书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肯定个体情感的重要性的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当下时代人民群众的“内卷”症候和焦虑困境。通过呈现人物的悲与喜,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拼搏奋进的精神上升为一种被记录下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时代性 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 风险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春》:现实题材中的理想主义表达
4
作者 王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9-51,共3页
一、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立春》中的人物选取极具个性,且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准确、真实、有血有肉。蒋雯丽扮演的声乐教师王彩玲,是一个单身的大龄女青年。她一心想唱到巴黎歌剧院,但是才华在小县城却始终得不到赏识。她自恃清高,总是... 一、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立春》中的人物选取极具个性,且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准确、真实、有血有肉。蒋雯丽扮演的声乐教师王彩玲,是一个单身的大龄女青年。她一心想唱到巴黎歌剧院,但是才华在小县城却始终得不到赏识。她自恃清高,总是说中央歌剧院在调她,可是却连一个在中央歌剧院清洁工的工作的找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 蒋雯丽 人物形象 声乐教师 女青年 心理描写 类型人物 讽刺意味 平静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电影的商业演进与民族话语建构
5
作者 李清娟 张惠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99,共4页
上海作为民国时期的中西交会中心,面对外国电影的商业和文化侵略,上海电影建立起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和民族情感的双向商业化演进路径。本文通过阐述民国时期上海电影商业演进的社会语境,明确了电影商业化的合理性。基于商业演进的视角,... 上海作为民国时期的中西交会中心,面对外国电影的商业和文化侵略,上海电影建立起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和民族情感的双向商业化演进路径。本文通过阐述民国时期上海电影商业演进的社会语境,明确了电影商业化的合理性。基于商业演进的视角,从国产电影运动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建构、1920年代末上海电影的商业类型片探索、上海电影在抗战语境中的民族主义叙事和上海电影在战后颓废中的民族命运思考等方面,探究了上海电影中民族话语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上海电影 商业语境 民族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化非虚构影片《遗迹的声音》的现实议题
6
作者 李清娟 张惠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54-156,共3页
聚焦于位于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口述传统,西班牙导演玛尔塔·拉拉娜的作品《遗迹的声音》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段寻找民谣的故事。影片将大量的镜头对准云遮雾罩的山野风光,实现了梦幻与现实的交织。尽管影片的修辞... 聚焦于位于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口述传统,西班牙导演玛尔塔·拉拉娜的作品《遗迹的声音》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段寻找民谣的故事。影片将大量的镜头对准云遮雾罩的山野风光,实现了梦幻与现实的交织。尽管影片的修辞策略是非虚构式的,但仍然包含着一种鲜明的作者性。通过影像,影片实现了对于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生命经验的挖掘,并用象征性的手法使其复苏,展现出对现实议题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的声音》 伪纪录片 作者电影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调解下级利益纠纷中防避“拉偏架”的要则
7
作者 方晓强 李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9-71,共3页
领导者调解下级利益纠纷中会出现双重标准、察言观色、浑水摸鱼和假公济私等"拉偏架"行为,从而加剧下级纠纷、恶化组织关系、削弱领导权威,给单位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对此,领导者应将就事论事、坚守规则、主动回避和实事求是... 领导者调解下级利益纠纷中会出现双重标准、察言观色、浑水摸鱼和假公济私等"拉偏架"行为,从而加剧下级纠纷、恶化组织关系、削弱领导权威,给单位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对此,领导者应将就事论事、坚守规则、主动回避和实事求是等作为防避"拉偏架"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利益纠纷 “拉偏架” 下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题材电影的世俗转向与祛魅话语
8
作者 李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3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之前,历史电影更多的是为观众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史观和革命史观提供辅助,教化的意味较为明显。在此之后,新历史主义传入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电影产业化的发展,促使电影对历史的阐释视角与阐释方式发生了转变... 20世纪90年代之前,历史电影更多的是为观众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史观和革命史观提供辅助,教化的意味较为明显。在此之后,新历史主义传入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电影产业化的发展,促使电影对历史的阐释视角与阐释方式发生了转变。当下,相当一部分国产历史题材电影无意于进行史实再现或对观众进行单纯的宏大话语宣教,而是对史料转向世俗化的言说与祛魅,历史复线和非线性史观进入人们的视野,人物也显得更为多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电影 世俗转向 祛魅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