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分布及发育 被引量:2
1
作者 戴维国 朱望东 +2 位作者 马常升 马文领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不同日龄(1、5、10、15、30、120 d)大鼠纹状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特征。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首先出现于尾壳核前上部,随生长发育逐渐扩展至外侧部、内侧部和苍白...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不同日龄(1、5、10、15、30、120 d)大鼠纹状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特征。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首先出现于尾壳核前上部,随生长发育逐渐扩展至外侧部、内侧部和苍白球;1~5 d时胞体直径10μm左右,无突起,或仅 1~2个短小突起,10~15 d胞体增大,数量增多,突起明显增多伸长,并有许多膨体,30 d时胞体直径达20~35μm,突起200μm以上,并反复分支交织成网状,120 d与 30 d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纹状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变化在生后1~30 d之间,NO可能与运动机能的建立及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 大鼠 纹状体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早期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组化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戴维国 马常升 +4 位作者 马文领 孙雅贤 朱望东 葛莉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24 h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GS抗体标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缺血15 min缺血中心区出现GS阳性细胞,胞体8~10μm,无突起;缺血1~3hGS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达到高峰,胞体增大,直径达20~30μm,... 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24 h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GS抗体标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缺血15 min缺血中心区出现GS阳性细胞,胞体8~10μm,无突起;缺血1~3hGS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达到高峰,胞体增大,直径达20~30μm,胞质强阳性,突起长达80~100 μm,胞体可见水肿泡;缺血6 h GS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减少,细胞出现固缩现象;缺血12~24 h缺血脑组织因水肿破坏,中心区未见阳性细胞。结论:脑缺血早期GS活性增强,且与缺血持续时间相关,在脑缺血早期谷氨酸兴奋毒性对神经元的损伤中,GS具有较强的代偿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酰胺合成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