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残余瘘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云涛 郭立新 金敬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比较再次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术后残余瘘的疗效。方法 25例VSD患者经外科修补术后出现残余瘘。将其随机分为再次手术组(10例)与介入治疗组(15例)。对再次手术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 目的比较再次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术后残余瘘的疗效。方法 25例VSD患者经外科修补术后出现残余瘘。将其随机分为再次手术组(10例)与介入治疗组(15例)。对再次手术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修补残余瘘;对介入治疗组行介入封堵术。结果再次手术组中9例治愈,1例术后出现残余瘘;介入治疗组中14例治愈,1例因缺损过大未封堵成功,改行外科手术。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介入治疗组住院天数、费用均少于再次外科手术组(均P<0.01)。结论治疗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条件适当时首选介入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瘘 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封堵器脱落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云涛 郭立新 金敬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829-3829,共1页
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封堵器脱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若能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取出脱落封堵器,可避免外科手术。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共完成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130例,其中2例患... 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封堵器脱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若能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取出脱落封堵器,可避免外科手术。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共完成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130例,其中2例患者于术中发生封堵器脱落,通过介入方法取出脱落封堵器,更换封堵器材,实现成功封堵。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术 封堵器 封堵术 心脏介入治疗 严重并发症 生命安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存自体血回输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芳 李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91-893,共3页
目的评价预存自体血回输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心肺转流(CPB)前经上腔静脉取血300-800(600±50)ml预存,停CPB后即... 目的评价预存自体血回输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心肺转流(CPB)前经上腔静脉取血300-800(600±50)ml预存,停CPB后即刻给予自体血回输;对照组不预存自体血,停CPB后根据情况给予异体血输注。分别于术后2、4h桡动脉取血,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清栓溶二聚体(D-Dimer)、α-颗粒膜蛋白(GM-140),并记录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术后2、4h对照组FDP、血D-Dimer和GM-140浓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预存自体血回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纤溶系统的稳定,保护血小板的功能从而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纤溶系统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云涛 郭立新 金敬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5-806,共2页
临床资料 患儿男,6岁,体重15kg。发现心脏杂音5d。查体见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左室舒张末前后径53mm,主肺动脉内径增宽。其远端与降主动脉之间可探及一异常交通,呈... 临床资料 患儿男,6岁,体重15kg。发现心脏杂音5d。查体见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左室舒张末前后径53mm,主肺动脉内径增宽。其远端与降主动脉之间可探及一异常交通,呈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下腔静脉肝段缺如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