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豆豉异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琛 师哲 +2 位作者 冯薇 牛丽颖 王鑫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01-1905,共5页
目的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浓度淡豆豉异黄酮(1、10、100、1 000μg/L)、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10 nmol/L雌激素受体... 目的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浓度淡豆豉异黄酮(1、10、100、1 000μg/L)、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10 n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1 000μg/L大豆异黄酮进行干预,以1 nmol/L 17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ER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淡豆豉异黄酮在1~1 000μg/L范围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上调ER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的上述作用能够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结论淡豆豉异黄酮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β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异黄酮 成骨细胞 增殖 雌激素受体 ERβ途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通过IGF-1R/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流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贾歆 刘强 +3 位作者 杨建彬 王彦玲 刘砚星 刘经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甜菜碱(betaine,TCJ)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及甜菜碱组(TCJ),每组10只,其中对MOD组和TCJ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TCJ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甜菜... 目的探讨甜菜碱(betaine,TCJ)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及甜菜碱组(TCJ),每组10只,其中对MOD组和TCJ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TCJ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甜菜碱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通过Micro-CT检测、HE染色切片以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三点弯曲试验、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TCJ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骨强度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TCJ组大鼠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V/BV、Tb.N、Tb.Th和Tb.Sp较MOD组明显改善(P<0.05)。和MOD组比较,TCJ组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p-IGF-1R、p-GSK-3β、p-β-catenin、IGF-1R和GSK-3β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甜菜碱通过IGF-1R/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流失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骨量流失 IGF-1R/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密度 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吗洛尔外敷联合^(32)P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宗良 马荣欣 +2 位作者 魏雁 冯艳丽 左江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观察噻吗洛尔外敷联合^(32)P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120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第一疗程采用^(32)P敷贴治疗,之后改为单独噻... 目的观察噻吗洛尔外敷联合^(32)P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120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第一疗程采用^(32)P敷贴治疗,之后改为单独噻吗洛尔外敷治疗;对照组全程采用^(32)P敷贴治疗,最多给予3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管瘤面积和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愈26例,总有效率为93.33%(56/60);对照组治愈29例,总有效率为96.67%(58/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2,P>0.05)。治疗后第4个月,观察组的治愈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P=0.036);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治愈率无差异(χ^(2)=0.302,P=0.583)。观察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67%vs.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噻吗洛尔外敷联合^(32)P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定、临床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色素脱失和色素沉着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治疗 噻吗洛尔 ^(32)P敷贴 治疗结果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冬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可以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胆汁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代谢,在许多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惊厥药等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可以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胆汁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代谢,在许多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惊厥药等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UGT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UGT特别是其基因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也可以揭示内源性物质代谢紊乱的机制。本文就UGT的分类、组织分布、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及其所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 转移酶类 药物相互作用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