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武亮 祁桠楠 +2 位作者 焦文翠 严鹏 温会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介入术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永良 薛晶 +4 位作者 房大广 宋巍 崔春燕 李方亮 冯增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构建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11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将其分为试验...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构建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11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将其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9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其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指数、脑梗死、心功能分级、置换生物瓣、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开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266(1.057,1.517)]、体重指数[OR(95%CI)=1.860(1.158,2.988)]、体外循环时间[OR(95%CI)=1.089(1.025,1.158)]是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外部验证显示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918,曲线下面积为0.922,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预测效能。结论构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列线图模型,实现可视化、个体化预测,指导个体化预防,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瓣膜置换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LR2 TLR4与血小板神经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丽静 陈娜 +1 位作者 张国磊 郜风清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2、TLR4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2、TLR4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1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两组对象PBMC中TLR2、TLR4 mRNA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标志物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Spearman分析研究组患者PBMC中TLR2、TLR4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的相关性;Pearson分析研究组患者PBMC中TLR2、TLR4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浆中PAF、GMP-140、β-TG、PF4水平,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例,LDL-C、FBG水平,PBMC中TLR2、TLR4水平,血浆中PAF、GMP-140、β-TG、PF4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为(14.59±7.48)分。相关性分析发现,PBMC中TLR2、TLR4与PAF、β-TG、PF4、NIHSS评分,TLR4与LDL-C、FBG、GMP-140呈正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BMC中TLR2、TLR4表达水平升高,其与血小板活化及神经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血小板活化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与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杨 胡岩芳 +2 位作者 胡沛霖 赵晓辉 郜凤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AIS患者76例,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29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组47例,同期...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AIS患者76例,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29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组47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查各组血浆LncRNA XIS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浆LncRNA XIST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血浆LncRNA XIST和VEGF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对照组比较,侧支循环不良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LncRNA XIST和VEGF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且侧支循环良好组较侧支循环不良组升高更明显(P<0.05);血浆LncRNA XIST和VEGF对AIS患者建立良好侧支循环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和0.765,临界值分别为1.76和1.81,敏感性分别为70.2%和74.5%,特异性分别为77.0%和74.3%;两者联合诊断AIS患者建立良好侧支循环的AUC为0.85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2%和71.6%;LncRNA XIST是AIS患者建立侧支循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AIS患者血浆LncRNA XIST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其可能有助于建立脑内侧支循环,与VEGF联合可更好地判定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RNA 长链非编码 染色体 侧支循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中药壮肾补骨方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血清性激素和骨代谢指标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宁金月 贾玉凤 +2 位作者 王燕 刘扬 刘一栋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壮肾补骨方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患者血清性激素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选取150例PMO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予以阿仑膦酸钠片和钙尔奇D口服,观察组另口服自拟中药壮肾...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壮肾补骨方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患者血清性激素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选取150例PMO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予以阿仑膦酸钠片和钙尔奇D口服,观察组另口服自拟中药壮肾补骨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腰背疼痛、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心烦失眠等)评分变化,检测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及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TX)],评价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性激素、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E_(2)、P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BAL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N-MID、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E_(2)、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MID、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33%,高于对照组的69.33%(P<0.05)。结论壮肾补骨方辅助治疗PMOP患者,可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调控骨代谢因子以改善骨代谢的平衡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肾补骨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性激素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文霞 宋向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119-122,141,共5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FD患者294例,分三个阶段研究。第一阶段:奥美拉唑和褪黑素治疗FD的效果比较;第二阶段:不同剂量的褪黑素... 目的观察褪黑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FD患者294例,分三个阶段研究。第一阶段:奥美拉唑和褪黑素治疗FD的效果比较;第二阶段: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对FD的疗效;第三阶段:褪黑素联合奥美拉唑、联合针灸治疗FD与单独用药的效果比较。结果第一阶段: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第12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阶段:①治疗后12周,褪黑索联合奥美拉唑组症状评分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褪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P〈0.05)。②治疗后12周,褪黑素联合联合针灸组症状评分低于褪黑素组(P〈0.05);褪黑素联合针灸组临床疗效优于褪黑素组(P〈0.05)。结论褪黑素对FD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小剂量用药与常规剂量用药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褪黑素联合奥美拉唑或针灸的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奥美拉唑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苏江 张绪良 +1 位作者 孟宪辉 李瑞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6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蚣元定痛方配合腰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辨证分为六种证型,用自拟蚣元定痛方辨证加减,配合腰部夹脊穴电针治疗,经治1个疗程14 d后判断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的69例中,临床治愈4... 目的观察自拟蚣元定痛方配合腰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辨证分为六种证型,用自拟蚣元定痛方辨证加减,配合腰部夹脊穴电针治疗,经治1个疗程14 d后判断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的69例中,临床治愈41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自拟蚣元定痛方配合腰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蚣元定痛方 腰夹脊电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