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郊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郭静 沙正芹 +2 位作者 季陆鹰 葛胜 杨武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186-9189,共4页
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调查,分析当前农业推广技术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现代农业推广理论,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构建邗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邗江区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法 农业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讨
2
作者 瞿世艳 葛胜 施福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315-316,共2页
阐述了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邗江区今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江苏扬州 邗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葛胜 瞿世艳 施福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356-358,共3页
介绍了扬州市邗江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及推广秆还田机插稻技术的做法,分析了影响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 邗江 秸秆还田 机插秧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蕾 吴佳文 +4 位作者 郭竹 耿跃 康晓霞 董红刚 王少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8,共3页
针对2008年扬州市邗江区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情况,介绍了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症状及特点,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 发生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单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扬州市邗江区调研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吉斌 孙欣 葛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4-15,18,共3页
为了探究哪些因素是影响水稻单产的重要因素,以及这些重要因素对提高水稻单产的可能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在扬州市邗江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建模,结果表明:农民的农事操作水平对提高水稻单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水稻 农事操作 成本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粮农民个体状况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基于对扬州市邗江区的调研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庆稳 葛胜 +1 位作者 周开明 瞿世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753-10755,共3页
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145户种粮农户的2013年水稻种植情况调查,分析了种粮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种植行为与粮食单产的相关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种粮农民 个体状况 粮食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对比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宝红 张福生 郭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193-6194,6197,共3页
[目的]通过主要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选出适合邗江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方法]对供试的9个品种进行生育期观察,并从茎蘖动态、穗型结构、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这9个小麦品种。[结果]各小麦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最... [目的]通过主要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选出适合邗江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方法]对供试的9个品种进行生育期观察,并从茎蘖动态、穗型结构、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这9个小麦品种。[结果]各小麦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最早成熟的品种是宁麦13,宁麦16与扬麦16的成穗率高,宁麦13产量最高。[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扬麦16产量较为稳定、穗型中等偏大,成熟期较早,适合于大面积上继续推广应用;扬辐麦4号产量稳定,穗型中等,但熟期较迟;宁麦13穗型中等,千粒重较高,生育期短,产量较高,可以积极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性状 产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邗江区小麦品种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许谊 王君 +2 位作者 葛胜 李洁 杨武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29-3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方法]对邗江区2015年引进10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对10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扬麦20、扬辐麦4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结论]下一步将加大扬麦20、扬辐麦4...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方法]对邗江区2015年引进10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对10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扬麦20、扬辐麦4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结论]下一步将加大扬麦20、扬辐麦4号的推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品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城郊地区粮食生产问题——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季陆鹰 葛胜 +2 位作者 朱伟 杨武广 郭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7-409,共3页
以扬州市城郊邗江区为例,通过对近几年粮食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及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该区粮食连续增产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及限制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城郊类地区粮食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研究为同类型地区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以扬州市城郊邗江区为例,通过对近几年粮食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及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该区粮食连续增产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及限制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城郊类地区粮食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研究为同类型地区粮食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限制因素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左希 董红刚 +3 位作者 陈银凤 耿跃 陈凤 梅爱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是江苏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本文分析了扬州市邗江区各乡镇(街道、园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介绍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应用物理防...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是江苏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本文分析了扬州市邗江区各乡镇(街道、园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介绍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应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除技术,有效控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邗江区的蔓延,基本实现了“零星发生区及时清剿,大片发生区不扩散”,并提出了加强生物防治和建立专业化防除队伍等建议,以期为防止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有害生物蔓延和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发生现状 防除对策 治理建议 江苏扬州 邗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邗江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君 温凯 +2 位作者 杨武广 仇景涛 张鹏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17期23-24,共2页
为掌握各品种小麦的生育特性、产量特征,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2019~2020年度邗江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9、扬麦20、镇麦9号总体表现较好,产量水平高,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在邗江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比较试验 农艺性状 产量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志文 刘士元 +4 位作者 吴佳文 李群 徐蕾 吴学昌 严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70-171,共2页
介绍了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保专业化服务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江苏扬州 邗江区汊河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小麦品种(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媛 赵庆稳 +1 位作者 吴永梅 王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23-23,25,共2页
为筛选出适合扬州市邗江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特进行15个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26、扬麦20、扬麦25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种植。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抗逆性 江苏扬州 邗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扬州邗江区小麦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君 杨武广 +1 位作者 温凯 仇景涛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35期10-11,共2页
小麦生产水平对江苏扬州地区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邗江区近5年小麦种植现状,分析当地小麦种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植效益、提高社会化服务比重等发展建议,为保持小麦增产、增效... 小麦生产水平对江苏扬州地区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邗江区近5年小麦种植现状,分析当地小麦种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植效益、提高社会化服务比重等发展建议,为保持小麦增产、增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社会化服务 机械化 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防控策略
15
作者 周奋启 董红刚 +4 位作者 袁林泽 耿跃 左希 陈凤 庄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63-365,410,共4页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田间子囊壳带菌率较高,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加重,在扬州市邗江区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防控难度加大,尤以2012年发生最重。本文分析了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重发原因,并针对性地提...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田间子囊壳带菌率较高,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加重,在扬州市邗江区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防控难度加大,尤以2012年发生最重。本文分析了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重发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防控 氰烯菌酯 扬州邗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立志 张正海 +2 位作者 景明仪 凌树群 谭长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100,共2页
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已成为江苏省稻作栽培主推技术之一,提出了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指标、群体指标以及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关键词 麦秸机械还田 机插稻 群体指标 超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秸秆机械还田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立志 孟方方 +2 位作者 景明仪 张正海 凌树群 《农业装备技术》 2014年第1期34-35,共2页
秸秆机械还田已成为江苏省主推技术,水稻秸秆机械还田种植扬辐麦4号要实现500kg/667 m2以上的产量,需要集成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了给大面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总结了扬州市江都、邗江区近年来的稻秸秆机械还田条件... 秸秆机械还田已成为江苏省主推技术,水稻秸秆机械还田种植扬辐麦4号要实现500kg/667 m2以上的产量,需要集成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了给大面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总结了扬州市江都、邗江区近年来的稻秸秆机械还田条件下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技术,并进一步提出了稻秸秆机械还田技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秆机械还田 扬辐麦4号 群体指标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啶虫脒可溶粉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
18
作者 王中德 耿跃 +2 位作者 左希 陈凤 王小云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29-30,共2页
为评估20%啶虫脒SP(可溶粉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及较佳应用剂量,在扬州市邗江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剂量的20%啶虫脒SP药后7天均表现出高效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但由于试验期间蚜虫发生较轻,建议在重发田... 为评估20%啶虫脒SP(可溶粉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及较佳应用剂量,在扬州市邗江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剂量的20%啶虫脒SP药后7天均表现出高效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但由于试验期间蚜虫发生较轻,建议在重发田块或年份对药剂使用效果进行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20%啶虫脒SP 穗蚜 防治 安全性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有机生产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邬益香 景明仪 +2 位作者 孙业霞 孙承红 朱锦磊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3-164,共2页
根据几年来杂交水稻丰优香占的有机生产实践,总结了丰优香占有机高产栽培的培育壮秧、大田栽培技术规范,为各地推广丰优香占有机高产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有机稻米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邗江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红刚 耿跃 +3 位作者 左希 陈凤 梅爱萍 陆明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0-857,共8页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扬州邗江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且长期以来给本地区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明确扬州邗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本研究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发现2010-2020年间...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扬州邗江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且长期以来给本地区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明确扬州邗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本研究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发现2010-2020年间稻纵卷叶螟四(2)代为害较轻,五(3)代和六(4)代仍是主害代。四(2)代只有在2010年和2013年形成了明显的高峰,而五(3)代和六(4)代可以形成明显的蛾蜂,且蛾高峰期持续天数均达到了23 d及以上。五(3)代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田间虫(卵)量与发生程度正相关,但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相关性较差。对本地区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月平均温度与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月平均温度与六(4)代种群的数量没有相关性。同时,田间降雨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无明显的相关性。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也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有关系,例如,在手栽稻田和机插稻田中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蛾量要高于直播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种群数量 年际发生动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