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小章 钱志茹 +3 位作者 徐兴华 高建亮 龙海成 李晓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92例,随机分两组,各96例,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92例,随机分两组,各96例,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压氧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10~20 m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及脑水肿体积、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1. 25%低于观察组91.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量表、BI指数及脑水肿体积、血清AQP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量表为(11. 20±3. 25)(7. 35±3. 10),BI指数为(51. 32±8. 94)(60. 55±11. 34),脑水肿体积为(8. 51±4. 23) mL、(5. 65±3. 57) mL,血清AQP4为(0. 11±0. 07)U/mL、(0. 05±0. 04) U/m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未出现头晕、气压伤、氧中毒、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脑水肿和AQP4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且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注射液 高压氧 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水肿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微创穿刺治疗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银生 张中原 +2 位作者 张久蛟 高建亮 龙海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68例。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以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68例。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以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一般用生理盐水2~5 ml溶入20 000~50 000 U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术后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中线结构移位恢复后拔针。结果 68例均穿刺成功。经CT确诊2 d完全清除32例,3 d 22例,5 d 10例;2例并发新鲜出血中转开颅手术;2例并发脑疝术前采用此方法急救后改骨瓣开颅手术治愈。头痛立即缓解18例,肢体麻木无力立即消失3例,其他病例临床症状3~5 d逐渐好转。术后住院7~15 d,平均12 d。68例随访3~6个月:完全失语1例,智力轻度减退4例(合并脑挫裂伤),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外伤 微创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银生 张中原 +2 位作者 张久蛟 唐元海 郑斯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对21例重型颅脑创伤采用硬膜下颅内压监测法对术后颅内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2.0 kPa)4例,轻度增...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对21例重型颅脑创伤采用硬膜下颅内压监测法对术后颅内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2.0 kPa)4例,轻度增高(2.0~2.7 kPa)5例,中度增高(>2.7~5.5 kPa)6例,重度增高(>5.5 kPa)6例,死亡5例。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对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颅脑创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颅内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穿刺治疗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银生 张中原 +1 位作者 张久蛟 王保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动态复查CT了解血肿清除情...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动态复查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并结合病人临床症状择期拔针。结果死亡33例,病死率18.3%(33/180)。随访64例,3~6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life,ADL)分级评定,ADL1级12例,ADL2级20例,ADL3级24例,ADL4级6例,ADL5级2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简便、快捷、创伤小、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引流术 血肿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中原 张保军 +2 位作者 何震 王保良 丁继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61-662,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5月采用丘脑穿刺、丘脑穿刺联合脑室穿刺、脑室穿刺及联合腰穿引流治疗31例脑室型丘脑出血。结果 术后存活26例,死亡5例。5例在穿刺术后12 h内清醒,2例在并发成人...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5月采用丘脑穿刺、丘脑穿刺联合脑室穿刺、脑室穿刺及联合腰穿引流治疗31例脑室型丘脑出血。结果 术后存活26例,死亡5例。5例在穿刺术后12 h内清醒,2例在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危急情况下,采用双针微创穿刺治疗最终获救。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1级5例,2级9例,3级8例,4级4例,死亡5例。26例术后3个月随访病情稳定,无复发;1例术后随访3年,已完全康复。结论 局麻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痛 丘脑出血 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中原 张保军 +1 位作者 张久蛟 王保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局麻下自制套管针或骨锥等器械颅骨穿刺置管,联合三通密闭冲洗引流3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无颅内积气发生。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微创置管联合三...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局麻下自制套管针或骨锥等器械颅骨穿刺置管,联合三通密闭冲洗引流3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无颅内积气发生。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微创置管联合三通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行,既能充分清除血肿,又从根本上避免了颅内积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置管 三通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与微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何震 王保良 冯天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32-83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8年1月15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钻孔引流术61例,应用3 mm克氏针引导置入细硅胶管行微创置管引流术44...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8年1月15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钻孔引流术61例,应用3 mm克氏针引导置入细硅胶管行微创置管引流术44例,应用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50例。比较3组术后颅内积气、颅内血肿、血肿复发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颅内积气发生率钻孔引流组[(52%(32/61)]高于2个微创引流组[7%(3/44),18%(9/50)](x^2=30.110,P=0.000),但无一例张力性气颅,均短时自行吸收。术后颅内血肿及血肿复发钻孔引流组均为0,明显低于2个微创引流组[11%(5/44),10%(5/50),x^2=7.009,P=0.030;14%(6/44),10%(5/50),x^2= 8.153,P=0.017]。3组GOS无显著差异(x^2=0.489,P=0.783)。结论3组治疗效果相近,均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微创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洪 余海涵 +4 位作者 张晔 张萍 潘超 张中原 唐洲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62-868,共7页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称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于引流术后行CT灌注成像,以血肿侧和对侧镜像区血肿中央区、血肿周围水肿区、血肿周围水肿区外侧(距离水肿边缘...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称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于引流术后行CT灌注成像,以血肿侧和对侧镜像区血肿中央区、血肿周围水肿区、血肿周围水肿区外侧(距离水肿边缘1 cm)和远隔皮质区作为兴趣区,测量各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1)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与对侧镜像区相比较,血肿侧血肿中央区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降低、MTT值延长(P=0.000),但未见峰值;血肿周围水肿区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降低、MTT值延长(P=0.000);血肿周围水肿区外侧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降低;而血肿侧与对侧镜像区远隔皮质区CBF、CBV、MTT和TT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出血后自血肿中央区至远隔皮质区灌注参数呈阶梯样改变。血肿侧自血肿中央区至远隔皮质区CBF值和CBV值逐渐增大(均P <0.05)、MTT值逐渐减少(均P <0.05),而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侧镜像区血肿中央区、血肿周围水肿区、血肿周围水肿区外侧与远隔皮质区CBF、CBV、MTT和TT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引流术后血肿周围水肿区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高于术前。结论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明显提高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术 血流动力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刺破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振刚 高建亮 +6 位作者 孙林林 郭鑫 王萌 庞智寅 付爱军 李建民 田景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5,共9页
目的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改进并创新模型,使其能更好的模拟临床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采用颈内动脉颅外段穿入颈内段法,建立SD雄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目的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改进并创新模型,使其能更好的模拟临床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采用颈内动脉颅外段穿入颈内段法,建立SD雄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用呼吸、瞳孔、大小便及留置纤芯解剖大鼠头颈等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观察死亡率和临床表现,探讨模型的可控性、可重复性。结果实现了刺破血管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纤芯到达的位置能准确的刺破所需要的血管。结论此法制作模型稳定,方法通俗易懂,操作精巧灵活,可重复性强,理解后短时间内就可造模成功,且成功造模所形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更好地模拟临床动脉瘤突然破裂出血,非常适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害及其血管痉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穿刺法 模型 大鼠 纤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