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新探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小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78,共4页
新时期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三个结合”的教改实践主张构建学习共同体,目的是增强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性和丰富性,夯实学生的教育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
关键词 “三个结合” 学习共同体 公共课教育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海 赵守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53-57,共5页
采用职业兴趣调查问卷对三所独立学院的大三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调查,以性别、专业类别、成长环境、家长职业类别为自变量,职业兴趣的六大类型为因变量进行多因变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顺序为:社会型(S)... 采用职业兴趣调查问卷对三所独立学院的大三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调查,以性别、专业类别、成长环境、家长职业类别为自变量,职业兴趣的六大类型为因变量进行多因变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顺序为:社会型(S)、经营型(E)、艺术型(A)、研究型(I)、常规型(C)和现实型(R);当性别分别与其它自变量为固定因素时,职业兴趣类型在自变量上均存在主效应,在性别与其它自变量上均存在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 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之大:何以为大?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永忠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共3页
构成大学的元素不外乎人、物质和文化。因此大学之大就是以人之大、物之大和文化之大为大。具体而言,大学之大以人之大为大,就是以大师、学生和校长之大为大;大学之大以物之大为大,就是以图书馆和实验室之大为大;大学之大以文化之大为大... 构成大学的元素不外乎人、物质和文化。因此大学之大就是以人之大、物之大和文化之大为大。具体而言,大学之大以人之大为大,就是以大师、学生和校长之大为大;大学之大以物之大为大,就是以图书馆和实验室之大为大;大学之大以文化之大为大,就是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景观文化之大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大师 大学校长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小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6期14-17,共4页
中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下正呈现勃兴之势,关于新课程的介绍与评析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热闹,在市场化运作和工程化推进的双重支配下,新课程遂有可能演变成失却内在精神支撑的“教育秀”,鲜有真正研读与思考新课程之内在精神意... 中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下正呈现勃兴之势,关于新课程的介绍与评析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热闹,在市场化运作和工程化推进的双重支配下,新课程遂有可能演变成失却内在精神支撑的“教育秀”,鲜有真正研读与思考新课程之内在精神意蕴的。这里选取一个新的视角,作为叩访新课程内在精神意蕴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以期引发人们更加深入地解读新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互动 共享 建构主义 多元 意蕴 中国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之大:以何为大?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永忠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7-149,共3页
在教育史上,关于“大学之大何以为大”的论述颇多,但是关于“大学生之大以何为大”的命题却鲜有人论及。大学生之大不是以学生的年龄之大为大,更不是以学生群体之大为大,而是以学生的“大志”和“大器”之大为大。
关键词 大学 大学生 “大志” “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读+精读:我们对于文本的基本态度——与杨光斌先生商榷
6
作者 余小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经典文本,这在相当程度上凸显了人类辉煌的创造才能尤其是彰显了人类思想的伟大。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些蕴涵着人类伟大精神的经典文本呢?其实,"细读+精读"才是我们对待文...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经典文本,这在相当程度上凸显了人类辉煌的创造才能尤其是彰显了人类思想的伟大。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些蕴涵着人类伟大精神的经典文本呢?其实,"细读+精读"才是我们对待文本的基本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读 精读 尊重文本 基本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疯癫:后精神病学的视角
7
作者 张胜洪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5,18,共3页
通过将疯癫置于当代学术语境中,对精神病学的学理框架与治疗实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以对传统精神病学的学理考察为基础,从后精神病学的视角具体探讨了疯癫的日常生活表述、人性反思、文化逻辑与治疗实践的演变,以探寻一条理... 通过将疯癫置于当代学术语境中,对精神病学的学理框架与治疗实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以对传统精神病学的学理考察为基础,从后精神病学的视角具体探讨了疯癫的日常生活表述、人性反思、文化逻辑与治疗实践的演变,以探寻一条理解疯癫与人的健康存在的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精神病学 疯癫 独白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