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的HAPLN1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
1
作者 罗成根 黄坤 +5 位作者 潘小丽 陈永 陈艳娟 陈云廷 贺漭 田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3-419,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中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分泌的透明质酸和蛋白聚糖连接蛋白1(HAPLN1)对巨噬细胞(MΦ)极化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成MΦ,采用重组HAPLN1(rHAPLN1)干预MΦ。分别将HAPLN1基因过表达质粒(HA...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中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分泌的透明质酸和蛋白聚糖连接蛋白1(HAPLN1)对巨噬细胞(MΦ)极化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成MΦ,采用重组HAPLN1(rHAPLN1)干预MΦ。分别将HAPLN1基因过表达质粒(HAPLN1^(OE))或沉默HAPLN1的小干扰RNA(si-HAPLN1)转染RA-FLS,构建RA-FLS与MΦ共培养细胞模型。使用CCK-8法检测MΦ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促炎M1型及抑炎M2型MΦ比例,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APLN1组MΦ活力增加,rHAPLN1组和HAPLN1^(OE)组M1/MΦ比例、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在si-HAPLN1组M1/MΦ比例及炎症因子表达均下降,而挽救实验中加用rHAPLN1后同样促进MΦ向M1型极化。结论RA-FLS分泌的HAPLN1可促进MΦ向M1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滑膜成纤维细胞(FLS) HAPLN1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误诊分析及文献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翀 杨义 +6 位作者 李代君 范华华 鄢家强 王瑞春 蔡小军 蔡玉强 孙厚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探讨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总结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例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0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入院,取病变... 目的探讨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总结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例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0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入院,取病变组织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示中间普雷沃菌,诊断为中间普雷沃菌脊柱炎,经开放病灶清除、置管冲洗+自体骨移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给予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奥硝唑冲洗治疗后感染获得控制。共检索出符合条件文献16篇,加上本病例,共纳入17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和使用皮质类固醇病史(占35.3%);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腰椎(12例)、胸椎(6例)等;病原学培养阳性13例;分子学检测阳性3例,染色镜检阳性1例。17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厌氧菌治疗,其中14例联合手术治疗;1例死亡,病死率为5.9%,5例存在部分神经功能损伤,致残率为29.4%。抗厌氧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为92.8%,3例单独抗厌氧菌治疗未行手术者均治愈。结论中间普雷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误诊,建议尽早送检mNGS明确病原体,以争取救治时机,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雷沃菌 脊柱炎 脊柱化脓性感染 误诊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mN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连学辉 肖红利 +3 位作者 卢涛 韩子冀 邓江 蒋朝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4-712,共9页
目的:观察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8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34例;年龄21~69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11例,L126... 目的:观察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8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34例;年龄21~69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11例,L126例,L27例,L32例,L41例。22例术前制作3D打印个体化体外导板,模拟置钉,术中辅助置钉(导板组);25例采用X线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徒手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Neo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置钉等级,计算置钉准确率;在术前、术后X线片上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计算椎体矢状面指数,评价骨折复位及矫正情况;术前和术后1d、7d及1年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结果: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3.57±12.18min、23.69±3.63min、15.26±4.15次、48.82±13.72ml;徒手组分别为85.56±16.27min、41.36±8.12min、26.93±6.93次和74.35±18.64ml;导板组均少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0级置钉119枚,1级置钉3枚,置钉准确率为97.54%;徒手组0级置钉128枚,1级置钉10枚,2级置钉1枚,置钉准确率为92.09%,导板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均达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取得良好效果,与徒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比能够显著性提高置钉准确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辐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3D打印体外导板 椎弓根螺钉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DNF-BMSCs局部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连学辉 肖红利 +2 位作者 邓江 韩子冀 齐维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90-2596,共7页
目的探讨hBDNF-BM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分化、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效果。方法提取并培养SD大鼠BMSCs,构建hBDNF-BMSCs。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空载体-BMSCs组、hBDNF-BMSCs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 目的探讨hBDNF-BM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分化、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效果。方法提取并培养SD大鼠BMSCs,构建hBDNF-BMSCs。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空载体-BMSCs组、hBDNF-BMSCs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1周后行hBDNF-BMSCs移植手术。采用BBB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评价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并测定大鼠损伤脊髓节段中hBDNF的表达,观察大鼠损伤脊髓节段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损伤脊髓节段内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H亚单位的磷酸化神经丝(p-NF-H)、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等表达。结果本研究成功提取BMSCs并构建hBDNF-BMSCs。hBDNF-BMSCs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空载体-BMSCs组及损伤对照组(P<0.05)。移植6周,hBDNF-BMSCs组大鼠下肢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P1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1-N1振幅最大。hBDNF-BMSCs组hBDNF表达水平1周时最高,6周时仍可见明显BDNF表达。hBDNF-BMSCs组和空载体-BMSCs组损伤区脊髓组织结构较完整,损伤对照组脊髓组织结构紊乱,并见胶质瘢痕形成。移植治疗6周后,hBDNF-BMSCs组与损伤对照组和空载体-BMSCs组相比,NeuN表达明显增多,GFAP表达明显减少,p-NF-H、GAP-43表达均明显增加并排列规整。结论hBDNF-BMSCs局部注射移植治疗SCI,可在局部持续稳定分泌hBDNF,保护神经元存活并促进移植的BMSCs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促进大鼠损伤脊髓损伤后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治疗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手术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仁元 郭松 +4 位作者 徐林 袁野 黄文良 阮世强 邓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94-309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99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9例,女3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7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组33例、髌下入路组30例、髌骨...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99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9例,女3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7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组33例、髌下入路组30例、髌骨旁外侧入路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膝前疼痛的发生率、内固定物取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住院时间及膝前疼痛发生率比较,均为髌旁外侧入路组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比较,髌旁外侧入路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物取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是影响胫骨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髌旁外侧入路不损伤髌韧带及髌股关节面,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膝前疼痛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髌上人路 髌下入路 髌旁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多糖DOP-1-1的制备及其体外促进骨形成的机制
6
作者 申雄成 蔡小军 +3 位作者 董革辉 黄家恺 张晗祥 何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0-1366,共7页
目的制备石斛多糖(DOP-1-1)并探讨其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作用。方法从铁皮石斛多糖(DOP)中系统分离纯化获得了一种均质多糖(DOP-1-1),并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单糖分析、红外光谱、甲基化分析、GC-MS和核磁共... 目的制备石斛多糖(DOP-1-1)并探讨其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作用。方法从铁皮石斛多糖(DOP)中系统分离纯化获得了一种均质多糖(DOP-1-1),并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单糖分析、红外光谱、甲基化分析、GC-MS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了DOP-1-1的结构。体外实验分别通过MTT法、ALP活性测定和茜素红S染色检测DOP-1-1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测定DOP-1-1对MC3T3-E1细胞中骨相关蛋白质(Pin1、BMP2、RUNX2)的表达影响。结果DOP-1-1是一种均质多糖,其相对分子量为3611,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DOP-1-1在低浓度下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2.0、4.0μmol/L DOP-1-1的作用相当于阳性对照17β-雌二醇(E2)。与对照组比较,E2和DOP-1-1(4.0、8.0μmol/L)使MC3T3-E1细胞中ALP活性和矿化率增加(P<0.01)。特别是,DOP-1-1(8.0μmol/L)的ALP活性和矿化率高于阳性对照E2(P<0.001)。此外,DOP-1-1组MC3T3-E1细胞中Pin1、BMP2、RUNX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OP-1-1体外能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作用机制与激活Pin1/BMP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结构鉴定 前成骨细胞 多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