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疗效及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娟 程永红 +2 位作者 刘昳知 胡孝勤 李芳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34%,与对照组79.25%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NIHSS、SS-QOL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SS-QOL评分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与对照组7.5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同时能有效降低NIHSS评分,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塞通注射液 丁苯酞注射液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及技巧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洪蛟 张丹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47-1748,共2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是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二者均应该在补液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治疗。DKA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小剂量胰岛素的持续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是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二者均应该在补液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治疗。DKA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小剂量胰岛素的持续应用,其目的不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逆转酮症酸中毒;而HHS不仅需要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纠正高渗状态。为了保证胰岛素迅速发挥作用,故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的治疗一律选用短效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胰岛素 药物剂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识别和筛查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竞婧 倪冠中 +2 位作者 莫蓉 冼文彪 陈子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临床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ChAc临床特点。结果:符合舞蹈样运动障碍的患者中,ChAc占29%,确诊时间中位值为5.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 目的:探讨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临床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ChAc临床特点。结果:符合舞蹈样运动障碍的患者中,ChAc占29%,确诊时间中位值为5.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3.57±12.23)岁;7例(100%)均有口腔运动障碍,4例(57%)出现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6例(86%)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71%)肌酸激酶增高;头颅磁共振可见尾状核尤其尾状核头(57%)和豆状核(29%)萎缩,侧脑室前角扩大(5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见双侧基底节区低代谢表现(43%)。所有患者均可见棘红细胞比例大于3%,基因测序29%可发现责任基因VPS13A突变。结论:ChAc的确诊时间长,口腔运动障碍、肌酸激酶增高有助于尽早识别。建议舞蹈症患者常规进行2次以上的外周血涂片,进而再进行基因检测确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症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 外周血棘红细胞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悦 张成 +2 位作者 李娟 吴竞婧 林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4-459,共6页
目的报道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治疗与转归。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肢体僵硬、不灵活以及四肢不自主抖动,其二妹有类似症状。18F-DOPA PET显示双侧纹... 目的报道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治疗与转归。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肢体僵硬、不灵活以及四肢不自主抖动,其二妹有类似症状。18F-DOPA PET显示双侧纹状体后部多巴胺代谢降低。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PRKN基因外显子12 c.1321T>C(p.Cys441Arg)错义突变以及LRRK2-41(MUT)G2019S和SNCA-2(MUT)A30P杂合缺失,为致病性变异。最终诊断为AR-JP,予多巴丝肼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但出现异动症,多巴丝肼减量并联合应用苯海索和普洛卡索,症状缓解,未见异动症和"开关"现象。结论AR-JP系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有效,与苯海索和普洛卡索联用效果更佳,可减少异动症和"开关"现象。AR-JP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 隐性 染色体障碍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质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5
作者 曹光宇 罗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90例)和药物组(90例),分别给予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比较单纯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90例)和药物组(90例),分别给予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值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组(67.8%vs 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各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6 h和12 h NIHSS评分显著改善,联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联合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3.3%vs 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血栓溶解疗法 机械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30
6
作者 柏小金 韩小松 +4 位作者 向柄彦 王知 王昭 杨灿 刘福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分析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效果及骨代谢、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 目的分析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效果及骨代谢、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平衡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髋关节功能较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较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功能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机体平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微创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骨代谢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