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
1
作者 张有强 鄢陵 +4 位作者 廖维 王广 陈小恒 樊锐 刘祖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与传统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Rüedi-Allgö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56例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Rüedi-AllgöwerⅢ型Pi... 目的探讨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与传统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Rüedi-Allgö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56例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Rüedi-AllgöwerⅢ型Pilon骨折的患者,56例患者均满足纳排除标准,观察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为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切断伸肌上支持带。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复位质量、早期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及踝关功能等评估,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受伤机制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15.92±12.23)min,术中失血量(129.25±16.15)mL,术后引流量(82.44±25.57)mL,骨折愈合时间(17.89±2.39)周;对照组:手术时间(172.75±15.09)min,术中失血量(177.24±24.36)mL,术后引流量为(115.06±21.95)mL,骨折愈合时间(19.93±3.75)周。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优良率观察组96.29%,对照组93.10%,两组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1周、4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相对于传统联合手术入路切断伸肌上支持带,治疗Rüedi-AllgöwerⅢ型Pilon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改良前内侧入路保留伸肌上支持带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传统联合手术入路切断伸肌上支持带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手术入路 伸肌上支持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