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宫颈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风险模型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牟大英
李艺
+5 位作者
路祥会
黄露
陈雪梅
谢盛言
李坪原
谢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
目的: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且行LEEP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EEP术后有无发生宫颈管粘连分为粘连组(n=45)和未粘连组(n=15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准度进行验证。结果:年龄(OR=1.152,95%CI=1.063~1.249)、创面出血(OR=6.602,95%CI=2.652~16.436)、创口感染(OR=6.288,95%CI=2.357~16.772)、切除深度(OR=3.383,95%CI=1.367~8.373)是宫颈管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结果: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为0.904;Hosmer-Lemeshow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风险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χ^(2)=1.810,P=0.840);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验证前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4(95%CI=0.858~0.950),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76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IL行LEEP术后患者宫颈管粘连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宫颈管粘连的发生,可为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LEEP术
宫颈管粘连
风险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宫颈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风险模型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牟大英
李艺
路祥会
黄露
陈雪梅
谢盛言
李坪原
谢月
机构
遵义市
第一人民医院/
遵义
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
遵义市税务干部学校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基金
遵义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遵市科合HZ字(2021)239号]。
文摘
目的: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且行LEEP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EEP术后有无发生宫颈管粘连分为粘连组(n=45)和未粘连组(n=15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准度进行验证。结果:年龄(OR=1.152,95%CI=1.063~1.249)、创面出血(OR=6.602,95%CI=2.652~16.436)、创口感染(OR=6.288,95%CI=2.357~16.772)、切除深度(OR=3.383,95%CI=1.367~8.373)是宫颈管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结果: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为0.904;Hosmer-Lemeshow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风险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χ^(2)=1.810,P=0.840);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验证前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4(95%CI=0.858~0.950),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76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IL行LEEP术后患者宫颈管粘连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宫颈管粘连的发生,可为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宫颈LEEP术
宫颈管粘连
风险模型构建
Keywords
cervical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cervical adhesion
risk mode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宫颈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风险模型构建及验证
牟大英
李艺
路祥会
黄露
陈雪梅
谢盛言
李坪原
谢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