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凯里红酸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及其优势乳酸菌筛选 被引量:12
1
作者 宫路路 李晓然 +2 位作者 陈芳勇 王若曦 李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7-72,共6页
文章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结合,有目的地筛选凯里红酸汤中优势微生物,为纯菌种红酸汤发酵研究储备发酵菌种。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ST9和ST10样品中主要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分别占比86.16%、92.81%);ST22样... 文章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结合,有目的地筛选凯里红酸汤中优势微生物,为纯菌种红酸汤发酵研究储备发酵菌种。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ST9和ST10样品中主要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分别占比86.16%、92.81%);ST22样品中优势菌门为变形杆菌门(54.81%)和厚壁菌门(39.77%)。在属分类水平上,3个样品细菌群落多样性各有差异。ST9和ST10样品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分别占比42.00%、83.50%);ST22样品细菌多样性高且各菌属比例分散,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6.27%)、芽孢杆菌属(Bacillus,16.73%)、Aeribacillus(5.50%)等。在高通量测序分析指导下,利用乳酸菌纯培养技术,从3个样品中分离得到29株优势菌。ST9样品中分离得到12株菌,分别是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株,Weissella minorgene 1株,Bacillus velezensis 1株,Bacillus cereus 1株,Bacillus subtilis 1株,Bacillus sp.6株,其中芽孢杆菌居多,达9株。ST10样品中分离得到14株菌,其中乳酸菌12株,分别是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1株,Lactobacillus pentosus 1株;2株病原菌,分别是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T22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芽孢杆菌,分别是Bacillus velezensis 2株,Bacillus sp.1株。样品中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为可培养优势菌,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来看,传统发酵酸汤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风险。分离得到的细菌可为红酸汤纯菌种发酵提供备选菌株,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红酸汤 细菌多样性 菌种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葡萄糖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正久 钱静 +2 位作者 张连英 董红梅 陆光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7,共4页
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是糖酵解的第一步反应,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利用碳源代谢及其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初步鉴定Xcc葡萄糖激酶基因功能,为研究其利用碳源相关代谢及致病性提供理论依据,以pQE30为表达载... 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是糖酵解的第一步反应,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利用碳源代谢及其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初步鉴定Xcc葡萄糖激酶基因功能,为研究其利用碳源相关代谢及致病性提供理论依据,以pQE30为表达载体,采用常规PCR技术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c8004基因组上注释为葡萄糖激酶的3个基因(XC_1166、XC_1223和XC_1976)进行了克隆与表达,该3个基因在大肠杆菌JM109中有较高表达量,经Ni2+金属层析柱纯化后分别得到带有3个His的融合蛋白XC_1166-His6、XC_1223-His6和XC_1976-His6,分析表明仅XC_1976的表达产物具有葡萄糖激酶活性,为Xcc8004葡萄糖激酶基因,经测定XC_1976-His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7.1,最适反应条件下比活力为(380.6±1.123)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葡萄糖激酶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龙党参与其他川党参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正久 代建忠 +3 位作者 梁大敏 毛朝坤 董红梅 马增凤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43-46,共4页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遵义洛龙党参与其他川党参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遵义种植党参品种的鉴定、筛选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10条引物对12个党参品种的DNA进行扩增...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遵义洛龙党参与其他川党参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遵义种植党参品种的鉴定、筛选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10条引物对12个党参品种的DNA进行扩增,并应用NTsys 2.10e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不同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绘制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图和主坐标分析的二维、三维散点图。结果表明,洛龙党参与其他川党参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和遗传多样性,遗传差异明显,且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相关性。从基因层面上阐明了洛龙党参在口感、成分含量及药效评价指标等诸多方面品质优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龙党参 川党参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镇辣椒红酸汤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及抗食源性致病菌乳酸菌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宫路路 赵志敏 +2 位作者 杨颜 王若曦 李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98,共6页
以贵州丹江镇传统辣椒红酸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双层平板法从中分离优势乳酸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筛选抗食源性致病菌乳酸菌。结果表明,... 以贵州丹江镇传统辣椒红酸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双层平板法从中分离优势乳酸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筛选抗食源性致病菌乳酸菌。结果表明,辣椒红酸汤样品中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从辣椒红酸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7株乳酸菌,经鉴定,11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为副干酪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为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其中4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产酸和抑菌性能,且干酪乳杆菌ST7-14的抑菌能力最好,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ST2-1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ST2-6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0 mm和3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酸汤 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多样性 乳酸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里地区辣椒酸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乳酸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洁 崔霖芸 +1 位作者 陈芳勇 宫路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103,共6页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凯里地区辣椒酸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结合传统纯培养技术对样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样品中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含量分别为77.9%和1...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凯里地区辣椒酸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结合传统纯培养技术对样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样品中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含量分别为77.9%和19.59%;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ales)、Lelliot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相对含量分别为72.02%、5.59%、3.97%、5.30%、1.64%、1.07%和1.02%。同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辣椒酸中分离出了43株细菌,其中34株被鉴定为乳酸杆菌,6株为芽孢杆菌,3株为葡萄球菌。由此可见,乳酸杆菌为凯里地区辣椒酸中的优势细菌,且主要为植物乳杆菌;同时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提示传统发酵辣椒酸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酸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