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P230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蒋雅沁 许娜 +7 位作者 刘晓力 王季石 袁钟 黄继贤 翁建宇 曹淑云 肖仕珊 朱红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e19a2转录本(P230)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9年12月11例P230 CML慢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初诊时进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BCR-ABL定性和定量检测,接受TKI...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e19a2转录本(P230)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9年12月11例P230 CML慢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初诊时进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BCR-ABL定性和定量检测,接受TKI治疗后,定期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BCR-ABL(P230)/ABL评估分子学反应。结果:来自国内6家医院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为46(19-56)岁。11例患者均处于慢性期,4例先接受伊马替尼(400 mg,qd)治疗的患者,由于在规定的时间界点未达到最佳分子学反应或出现ABL激酶区突变,其中3例改为尼洛替尼(400 mg,bid)治疗,1例改为达沙替尼(100 mg,qd)治疗,之后均在1年内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另外5例使用尼洛替尼(300 mg,bid)、2例使用达沙替尼(100 mg,qd)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内获得了主要分子学反应。结论:对伊马替尼不耐受或疗效不佳的P230 CML患者,二代TKI可使其达到更深层次分子学反应,且能在更短时间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 e19a2转录本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THP-1细胞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晓敏 陈琦 +2 位作者 封忠昕 杨雪敏 朱承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429,共6页
目的:应用THP-1细胞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8只3-4周龄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A和模型B 3组(每组6只)。接种前连续2 d每只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 mg/(kg·d),预处理后于24 h内接种细胞。模型组分... 目的:应用THP-1细胞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8只3-4周龄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A和模型B 3组(每组6只)。接种前连续2 d每只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 mg/(kg·d),预处理后于24 h内接种细胞。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接种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悬液1×10^7/只(A组)、5×106/只(B组),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一般情况,预处理前、接种细胞后7、14、21和28 d及处死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濒死前处死取材,组织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小鼠分别于接种细胞d 7和d 10开始出现竖毛、萎靡少动等现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A和B 2组小鼠体重于接种细胞21 d后明显下降(P<0.01),建模28 d后模型组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接种1×10^7/只的模型A组最为显著。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提示,模型组小鼠脾脏均可见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抗人CD13结果阳性,证实模型建立成功。结论:NOD/SCID小鼠经腹腔注射CTX预处理后,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THP-1细胞1×10^7或5×10^6个均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高浓度成瘤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OD/SCID小鼠 动物模型 TH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志元 杨春秀 +3 位作者 伞景辉 刘水玉 袁萍 石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2-1727,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TEN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T-ALL患者124例,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骨髓后分离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检测PTEN基因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TEN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T-ALL患者124例,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骨髓后分离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检测PTEN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对T-AL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Cox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研究PTEN基因水平与T-ALL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结果:T-ALL患者的PTEN基因相对水平(0.19±0.06)显著低于健康者(P<0.05)。PTEN表达水平与T-ALL患者的白细胞计数(r=0.993)及外周血幼稚细胞(r=0.996)呈显著相关关系。PTEN基因表达水平与T-ALL患者的性别、年龄、LDH水平、Hb水平及血小板数无相关性。中危组、标危组及高危组患者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PTEN基因高表达组的OS及DFS均高于PTEN低表达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白细胞计数及PTEN基因是OS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小板计数及PTEN基因是DF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TEN基因水平与T-ALL患者预后相关,预后较好的患者PTEN基因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PTEN基因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7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4
作者 汪彦屿 刘兰 +2 位作者 赵玉洁 石耿辉 闵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CD19/CD7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CLL患者以及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CLL患者外周血CD19、CD73的水平,并... 目的:探讨CD19/CD7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CLL患者以及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CLL患者外周血CD19、CD73的水平,并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LL组的血红蛋白、CD19/CD7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19、CD73、β_(2)-MG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经ROC曲线分析,CD19/CD73对CLL诊断的AUC值为0.980(95%CI:0.949-1.000,P<0.05),特异度为92.50%,敏感度为98.30%。脾肿大的CLL患者的CD19/CD73明显小于非脾肿大的患者(P<0.01)。CLL患者CD19/CD73与血红蛋白无显著相关性(r=0.056,P>0.05),与β_(2)-MG存在正相关性(r=0.837,95%CI:0.7402-0.8996,P<0.01)。根据CD19/CD73的中位数12.84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两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组18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08%、93.25%,高表达组分别为96.41%、99.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19/CD73在CLL患者机体中呈低水平,可作为CLL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CD19/CD73与患者脾肿大密切相关,CD19/CD73低表达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CD7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 脾肿大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