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丝桃苷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传痴 杨艳 +2 位作者 韦余 周旭美 高健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50-355,共6页
研究金丝桃苷的抗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金丝桃苷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通过转棒实验和力竭游泳实验评价金丝桃苷的抗疲劳能力;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的血乳酸(lactic ac... 研究金丝桃苷的抗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金丝桃苷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通过转棒实验和力竭游泳实验评价金丝桃苷的抗疲劳能力;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的血乳酸(lactic acid, L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肝糖原(liver glycogen,LG)、肌糖原(muscle glycogen, MG)、肝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等疲劳相关生化指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金丝桃苷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蛋白的结合情况及Nrf2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 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1, NQO1)的表达。结果表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金丝桃苷(5、10、20 mg/kg)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显著延长小鼠的转棒停留时间和力竭游泳时间(P<0.05),显著降低小鼠LA和BUN的含量,增加LG和MG的含量(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金丝桃苷能够明显减少ROS和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的活力(P<0.05);金丝桃苷与Nrf2的对接能量为-11.21 kcal/mol,提示Nrf2可能是金丝桃苷的潜在作用靶点。金丝桃苷能够增加胞核Nrf2的蛋白水平,上调HO-1和NQO-1的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金丝桃苷能够通过调控Nrf2信号途径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发挥其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抗疲劳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衍生物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兰青 吴丽 +2 位作者 王先恒 赵长阔 王玉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6-794,共9页
近年来,对斑蝥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成为热点,活性实验显示该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效果,然而斑蝥素对泌尿系统有较大毒副作用。对其进行恰当的结构修饰,通过改良其溶解性能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其生物活性、或减低其毒性,使其... 近年来,对斑蝥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成为热点,活性实验显示该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效果,然而斑蝥素对泌尿系统有较大毒副作用。对其进行恰当的结构修饰,通过改良其溶解性能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其生物活性、或减低其毒性,使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就斑蝥素类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及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寻找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斑蝥素衍生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衍生物 结构修饰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敏 何婷 +1 位作者 龚磊 陈荣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9-306,共8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24批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夏枯草样品用80%甲醇超声提取,并基于LC-MS/MS建立夏枯草中16种...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24批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夏枯草样品用80%甲醇超声提取,并基于LC-MS/MS建立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在体积流量为0.4 mL/min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夏枯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16种酚类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良好。体外抗氧化实验证明夏枯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DPPH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对于抗氧化的贡献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LC-MS/MS方法,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夏枯草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从而为夏枯草产品的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氧化 灰色关联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丙氨酸结构的异噁唑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孔晶 李莉玲 +1 位作者 卢子聪 杨家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0-1685,共6页
基于活性结构拼合原理,设计合成系列含苯丙氨酸结构的异噁唑酰胺衍生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首先,以Boc-苯丙氨酸为原料,与胺缩合,再脱保护,制得中间体Ⅰ;然后,以取代异噁唑甲酸为原料,与二氯亚砜反应,制得中间体Ⅱ;最后,中间体Ⅰ与Ⅱ缩合... 基于活性结构拼合原理,设计合成系列含苯丙氨酸结构的异噁唑酰胺衍生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首先,以Boc-苯丙氨酸为原料,与胺缩合,再脱保护,制得中间体Ⅰ;然后,以取代异噁唑甲酸为原料,与二氯亚砜反应,制得中间体Ⅱ;最后,中间体Ⅰ与Ⅱ缩合,制得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认结构。采用两倍稀释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衍生物对金葡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Ⅲg的抗菌活性最为显著,对S.aureus、E.coli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16和16μg·mL^(-1),其中,抗E.coli活性与对照药苯唑西林(MIC=16μg·mL^(-1))相当,抗MRSA活性远优于对照药苯唑西林(MIC=256μg·mL^(-1)),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异噁唑酰胺衍生物 合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分组PBL”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病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陈林 伍红瑜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4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组PBL”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病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8月到该院实习的60名学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给予分组PBL教学模式,对比... 目的研究“分组PBL”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病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8月到该院实习的60名学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给予分组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PBL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病种临床教学当中应用有明显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符合临床教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PBL模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带教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在脊柱骨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林 伍红瑜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5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的临床教学对于脊柱骨折教学质量的应用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7月该院见习的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2019年6月阶段25名学生设定为常规组,实施单一多媒体教学法;2019年7月—2020年7...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联合多媒体的临床教学对于脊柱骨折教学质量的应用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7月该院见习的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2019年6月阶段25名学生设定为常规组,实施单一多媒体教学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25名学生设定为观察组,实施联合多媒体、3D打印技术教学法。不同阶段分别选取50例脊柱骨折患者完成服务反馈调查。随之对比组间实习结果差异性,建立判断项目: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日常考核成绩评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学生专项技能表现以及服务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表现。结果服务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SAS、SDS)表现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结果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日常考核成绩高于常规组;相比于常规组,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专项技能表现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技术与3D打印技术联合执行教学,可提升脊柱骨折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临床教学 多媒体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