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修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婷 刘海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6,共7页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一种由O-键连接的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胞内蛋白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脑内普遍存在,其与转录、翻译和蛋白稳态等关系密切。O-GlcNAc糖基化修饰参与多...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一种由O-键连接的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胞内蛋白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脑内普遍存在,其与转录、翻译和蛋白稳态等关系密切。O-GlcNAc糖基化修饰参与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现就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 神经退行性变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转移酶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 糖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识驱动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指南对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测评工具的系统评价
2
作者 刘宁 朱秀媛 +2 位作者 李婧菱 左顺利 彭燕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测评工具的测量学属性,并对评价强度进行评级,构成推荐意见,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基础。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测评工具的测量学属性,并对评价强度进行评级,构成推荐意见,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基础。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测评工具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4年2月。基于共识驱动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consensus-driven criteria for selecting instruments in health measurement, COSMIN)指南,系统评价纳入文献中工具的方法学质量和测量性能。结果 共纳入27项研究,涉及10个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测评工具,其中普适性3个,特异性7个。测评工具推荐等级评定结果显示,B级5个、C级5个。结论 各测评工具涉及的测量学性能检验方法存在一定问题,测量学性能的方法学质量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在选择工具时,需综合考虑不同工具的特点及其潜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身体意象测评工具 共识驱动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指南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M2与脑内小胶质细胞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剑 黄南渠 +3 位作者 巴智胜 李园园 余昌胤 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1-557,共7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起免疫监视作用,参与突触修饰、清除凋亡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由静息状态转化为激活态,向病变部位迁移、增殖,吞噬清除异常物质、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氧化应...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起免疫监视作用,参与突触修饰、清除凋亡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由静息状态转化为激活态,向病变部位迁移、增殖,吞噬清除异常物质、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氧化应激和神经修复。小胶质细胞在众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被称为“双刃剑”,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为例,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可吞噬、清除异常蛋白聚集产物,另一方面,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损伤突触及神经元。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确定的与AD相关的大多数基因都在小胶质细胞中高度表达或仅表达于小胶质细胞[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习亚州 田雨 +6 位作者 范宽 张鹏举 黄丽 刘建辉 杨辉 徐祖才 胡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5-1549,共5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引发痴呆和卒中的常见病因。CSV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治疗药物,以防治高危因素及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CSVD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面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引发痴呆和卒中的常见病因。CSV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治疗药物,以防治高危因素及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CSVD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面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CSV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CSV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急性脑卒中 隐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癫痫的脆性X综合征家系1例
5
作者 黄健 吴远霞 +7 位作者 范宽 刘蕊 张鹏举 韩璐 杨媛媛 刘嘉鹏 李世容 胡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FMR1基因CGG异常重复扩增导致的疾病。本文报告1对经基因检测诊断为FXS的兄弟,2例患者分别为15岁和14岁,均存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FXS特征性面容等临床表现,...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FMR1基因CGG异常重复扩增导致的疾病。本文报告1对经基因检测诊断为FXS的兄弟,2例患者分别为15岁和14岁,均存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FXS特征性面容等临床表现,其中先证者伴有罕见的晚发性癫痫发作,经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良好,而其弟弟经反复随访未见脑电图异常。该对病例提示FXS临床表型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质 神经发育障碍 癫痫 遗传性疾病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师利敏 徐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神经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衰老和损伤至关重要,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种跨膜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靶向TREM2对改善阿尔兹海默... 神经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衰老和损伤至关重要,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种跨膜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靶向TREM2对改善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肥胖等疾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很大的潜力。然而,其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具体作用尚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故本文综述了TREM2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TREM2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帕金森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冰婕 曹飘 +1 位作者 张骏 张海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0-237,共8页
目的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予以抗隐球菌治疗,根据住院期间脑脊液隐球菌培养结果... 目的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予以抗隐球菌治疗,根据住院期间脑脊液隐球菌培养结果以及出院时临床症状与体征分为预后良好组(19例)和预后不良组(8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Z=-3.898,P=0.000)、脑脊液压力>250 mm H_(2)O比例(χ^(2)=9.512,P=0.002)、抗真菌治疗时间<14 d比例(χ^(2)=17.847,P=0.000)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t=-2.802,P=0.006)和淋巴细胞计数(Z=-2.878,P=0.004)、血浆白蛋白(t=-4.332,P=0.000)、应用两性霉素B比例(χ^(2)=4.597,P=0.032)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OR=3.258,95%CI:1.337~7.940;P=0.009)、脑脊液压力>250 mm H_(2)O(OR=0.108,95%CI:0.018~0.659;P=0.016)、抗真菌治疗时间<14 d(OR=0.092,95%CI:0.011~0.742;P=0.025)是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3项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73~0.980,P=0.000),该模型预测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53.50分;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2.694,P=0.91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稳定性。结论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颅内压>250 mm H_(2)O、抗真菌治疗<14 d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较差,据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后不良风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正: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熊冰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0-490,共1页
由于作者本人疏忽,在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部分统计学结果错误,经重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核对确认后更正数据,与原结论相符,对文章结论无影响。特申请将《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4年第24卷第4期刊出的“隐球菌性脑膜炎... 由于作者本人疏忽,在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部分统计学结果错误,经重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核对确认后更正数据,与原结论相符,对文章结论无影响。特申请将《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4年第24卷第4期刊出的“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1]一文中部分描述进行更正。第230页中文摘要第10~12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OR=3.258,95%CI:1.337~7.940;P=0.009)、脑脊液压力>250 mm H_(2)O(OR=0.108,95%CI:0.018~0.659;P=0.016)、抗真菌治疗时间<14 d(OR=0.092,95%CI:0.011~0.742;P=0.025)是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改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OR=3.716,95%CI:1.796~7.692;P=0.000)、脑脊液压力>250 mm H_(2)O(OR=5.788,95%CI:1.219~27.489;P=0.027)、抗真菌治疗时间<14 d(OR=16.838,95%CI:2.933~96.665;P=0.002)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LOGISTIC回归分析 脑脊液压力 预后不良 抗真菌治疗 统计学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相关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陈玲 黄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0.5%~2%,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大部分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anti epileptic drugs,AED)可得到很好控制,但仍有30%患者对现有AED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癫痫(refracto...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0.5%~2%,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大部分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anti epileptic drugs,AED)可得到很好控制,但仍有30%患者对现有AED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1].国际抗癫痫联盟定义RE为选择≥2种可耐受的AED经足够剂量及疗程治疗,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后,仍不能控制发作的癫痫[2].而国内对RE的诊断是指无中枢神经系统占位病变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频繁癫痫发作,每月发作≥4次,观察2年,应用合适的一线AED正规治疗且药物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仍不能控制其发作,并影响日常生活.目前关于RE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回顾RE相关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RE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血脑屏障 抗惊厥药 P糖蛋白 线粒体疾病 小神经胶质细胞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共病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文博 徐祖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70-573,共4页
癫痫共病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是指癫痫及精神心理障碍这两种疾病非因果关系,但同时出现于同一患者。目前,癫痫共病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癫痫和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均为慢性病,两者在管理过程中,核心部分就是药物治疗,然而... 癫痫共病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是指癫痫及精神心理障碍这两种疾病非因果关系,但同时出现于同一患者。目前,癫痫共病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癫痫和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均为慢性病,两者在管理过程中,核心部分就是药物治疗,然而,部分抗癫痫药物会导致精神心理障碍可能,也有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由此,在药物选择上,因抗癫痫药及抗精神病药的相应特殊副作用,更是给临床用药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共病 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 机制 药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相关血液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岳宇娇 徐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6-379,共4页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是指因自身原因或者环境因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需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睡眠剥夺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增加脑卒中、肥胖、糖尿病、肿瘤、认知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患病及...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是指因自身原因或者环境因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需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睡眠剥夺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增加脑卒中、肥胖、糖尿病、肿瘤、认知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风险,增加车祸发生率及医疗失误率等[1-2]。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上升、夜生活丰富以及电子网络产品使用增加,睡眠剥夺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3]。目前临床缺乏有效反映睡眠剥夺严重程度的血液学生物标志物,且睡眠剥夺造成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睡眠剥夺的血液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包括免疫系统、代谢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相关指标,为进一步探索其损伤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免疫系统 代谢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米多君治疗咳嗽性晕厥一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涛 胡小林 +3 位作者 王长明 祝红 吴菁 张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3-466,共4页
患者男性,44岁。主因反复晕厥1周,于2019年1月2日入院。患者1周前因受凉轻微咳嗽后出现短暂性晕厥,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及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持续1~2分钟后自行苏醒,醒后如常,无精神行为异常.
关键词 晕厥 咳嗽 米多君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共病偏头痛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建 徐祖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癫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慢性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偏头痛是一类以单侧或双侧发作性头痛为特点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癫和偏头痛均为发作性疾病,二者皆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刻板性的临床特点,癫共病偏头... 癫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慢性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偏头痛是一类以单侧或双侧发作性头痛为特点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癫和偏头痛均为发作性疾病,二者皆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刻板性的临床特点,癫共病偏头痛是指两种疾病非因果关系但同时出现于同一患者;偏头痛患者癫呈高发,而癫患者则易合并偏头痛。对癫共病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理解二者共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共病现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癫痫共病抑郁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文秀 黄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9-560,共2页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内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短暂的大脑功能紊乱综合征[1]。目前全球有超7000万癫痫患者,合并精神障碍在癫痫患者中非常普遍,发生率高达50%以上,其中合并抑郁症最常见,抑郁症比癫痫本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鉴于...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内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短暂的大脑功能紊乱综合征[1]。目前全球有超7000万癫痫患者,合并精神障碍在癫痫患者中非常普遍,发生率高达50%以上,其中合并抑郁症最常见,抑郁症比癫痫本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鉴于一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加重抑郁症状,现有某些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增加癫痫发作,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对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癫痫 抑郁症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递质药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键 毛星星 +4 位作者 龙圆圆 沙梦琪 刘喜平 陈艳 黄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540-4548,共9页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能量及代谢的改变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代谢的重新编程满足了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能量及生物合成需求。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为限速酶的磷酸戊糖途径(PPP)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分支之一,并在肿瘤...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能量及代谢的改变是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代谢的重新编程满足了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能量及生物合成需求。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为限速酶的磷酸戊糖途径(PPP)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分支之一,并在肿瘤的核苷酸、脂质等生物的合成及维持氧化还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G6PD在肿瘤中作用的总结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总结肿瘤中G6PD主要参与的代谢改变及与G6PD表达、活性相关的信号通路的研究成果,发现靶向G6PD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发展,还能增强肿瘤对其他化疗药物及放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磷酸戊糖途径 核糖-5-磷酸 NADPH RO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相关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廷 陈玲 黄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4-1115,共2页
酒精相关性癫痫(ARS)是指与酒精中毒和酒精戒断有关的急性症状性癫痫。ARS存在性别差异,与慢性酒精依赖和戒酒密切相关,ARS患者几乎都有数年的酗酒史和酒精依赖病史。ARS发生在慢性酒精依赖的酗酒者突然部分或完全戒酒后6~48 h, 常表现... 酒精相关性癫痫(ARS)是指与酒精中毒和酒精戒断有关的急性症状性癫痫。ARS存在性别差异,与慢性酒精依赖和戒酒密切相关,ARS患者几乎都有数年的酗酒史和酒精依赖病史。ARS发生在慢性酒精依赖的酗酒者突然部分或完全戒酒后6~48 h, 常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ARS死亡风险较高。若不能快速准确识别并干预,可导致死亡。因此,现对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研究、病理生理学机制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酒性发作 癫痫 酗酒 饮酒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瑞 范瑞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07,共3页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亚型,占全球脑卒中的9.7%,主要由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具有高致残性和致死性[1]。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引起多种病理生理过...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亚型,占全球脑卒中的9.7%,主要由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具有高致残性和致死性[1]。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引起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促进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目前,药物对症治疗和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临床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用的方法,但存在神经功能改善不显著的问题,因此,从细胞和分子层面揭示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探寻新的治疗靶点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随着对微小RNA(mi RNA)的鉴定及其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mi RN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就mi RN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进行综述,旨在为脑损伤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微RNAS 细胞凋亡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脑炎与脑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世容 徐祖才 +1 位作者 李建 李明秋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8-981,共4页
糖皮质激素在脑炎与脑膜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合理使用可达到抗炎抗免疫作用,否则可导致感染扩散、延迟恢复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不良预后。该文综述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在脑炎与脑膜炎中的应用。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脑炎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外侧癫痫患者脑组织NHE1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旭玲 董楝 +3 位作者 彭爽 叶兰 徐祖才 冯占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检测颞叶外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中钠氢交换体1(Na^(+)/H^(+)exchanger-1,NHE1)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16例颞叶外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作为癫痫组,10例颞叶肿瘤和脑出血患者手... 目的检测颞叶外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中钠氢交换体1(Na^(+)/H^(+)exchanger-1,NHE1)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16例颞叶外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作为癫痫组,10例颞叶肿瘤和脑出血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NHE1表达特点,Western blot等方法半定量分析NHE1蛋白表达特点,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表达特点。结果HE染色可见癫痫组颞叶组织中神经元明显减少,吞噬现象明显增多,小胶质细胞过度活跃,而对照组标本无类似表现;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染色提示NHE1定位于神经元上,癫痫组NHE1染色较对照组增强(P<0.05);癫痫组NHE1蛋白半定量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检测显示癫痫组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NHE1与颞叶外侧癫痫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NHE1增高参与调控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外侧癫痫 钠氢交换体1 凋亡 人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共病增加反常性栓塞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永飞 周彤 +1 位作者 罗勇 詹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中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等常见的高危因素外,卵圆孔未闭(PFO)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且PFO在OSAS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二者常常共病。二者共病时可能通过...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中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等常见的高危因素外,卵圆孔未闭(PFO)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且PFO在OSAS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二者常常共病。二者共病时可能通过加重反常性栓塞的风险使缺血性卒中患病率及复发率增高。作者就PFO合并OSAS可能增加反常性栓塞风险引发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反常性栓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