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王继伟 黄勇 +3 位作者 张桃 王麦建 郑兴斌 谢铭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比普通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病人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比普通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病人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营养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差异。结果:将178例病人根据肠外营养中是否添加谷氨酰胺分为对照组(普通营养治疗,n=120)和观察组(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治疗,n=58)。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17%(17/120)和3.45%(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较对照组恢复早,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的30 d再入院率无明显差异(P=0.393)。两组病人术后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比值、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的淋巴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尿素氮水平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营养支持,术后肠外补充谷氨酰胺可降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病人免疫功能及降低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结直肠癌 术后并发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检查发现下咽部淀粉样变性1例
2
作者 何玲 苏薇 +3 位作者 李伶俐 周巧 赵秋灵 李红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3-648,共6页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疾病。本文报告1例以肺结核为首发症状的局限性继发性下咽部淀粉样变患者。该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反酸、嗳气、腹痛等症状,胸部CT提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及肺结核,消化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疾病。本文报告1例以肺结核为首发症状的局限性继发性下咽部淀粉样变患者。该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反酸、嗳气、腹痛等症状,胸部CT提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及肺结核,消化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下咽部右侧披裂处一白色黏膜隆起,病理诊断为下咽部黏膜组织内淀粉样物沉积。抗淀粉样蛋白A抗体阳性,刚果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淀粉样变性最常累及消化系统,发生于消化系统的淀粉样变性病因多,且常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混淆,易漏诊和误诊,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下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为高度皱襞化的狭窄腔隙性器官,消化内镜有助于发现中下咽部的淀粉样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部 淀粉样变性 消化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范围综述
3
作者 岑巧 张晶磊 +6 位作者 谢铭 胡旭 任敏敏 杨言 秦情 覃琼 郑喜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18-123,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研究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11月27日。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其... 目的系统分析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研究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11月27日。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9篇,类实验研究3篇。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核心稳定训练、平衡训练等,15项研究采用联合运动;运动强度采用最大心率、心率储备、量表评估等确定,运动频率多为2~5次/周,30~60 min/次,干预周期4~44周。7项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整体安全,运动依从性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运动干预对减重术后患者身体成分、身体功能、代谢结局、生活质量等有积极影响。结论运动干预对减重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但现有的方案在运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方面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运动干预方案并观察长期效果,以达成减重目标、预防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减重手术 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 平衡训练 体重管理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E1抑制剂EIPA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金海 刘倩 +2 位作者 李婧 赵思宇 朱加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Na^(+)/H^(+)交换体1(Na^(+)/H^(+)exchanger 1, NHE1)抑制剂乙基异丙基阿米洛利(ethylisopropylamiloride, EIPA)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uh7细胞,... 目的:研究Na^(+)/H^(+)交换体1(Na^(+)/H^(+)exchanger 1, NHE1)抑制剂乙基异丙基阿米洛利(ethylisopropylamiloride, EIPA)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uh7细胞,用不同浓度的EIPA作用于细胞。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uh7细胞NHE1的mRNA及蛋白表达;kFluor488-EdU法检测Huh7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Huh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uh7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PTI高速离子成像系统检测Huh7细胞内pH的改变。结果:EIPA显著抑制NHE1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1);显著抑制Huh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或P<0.01),促进Huh7细胞凋亡(P<0.01),使细胞发生明显的S期阻滞(P<0.01);显著降低Huh7细胞内pH(P<0.01)。结论:NHE1抑制剂EIPA通过抑制NHE1表达及功能调控细胞内pH,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及凋亡。NHE1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交换体1 乙基异丙基阿米洛利 肝细胞癌 肿瘤酸性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壁灵芝孢子粉对肝癌小鼠的治疗及作用机制
5
作者 金海 刘倩 +5 位作者 朱加兴 安家兴 文国容 李伶俐 苏薇 金凤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3-598,共6页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小鼠肝癌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幼鼠作为对照组;40只幼鼠用二乙基亚硝胺/四氯化碳(DEN/CCl4)构建肝癌模型,并将小鼠编号,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及GLS低...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小鼠肝癌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幼鼠作为对照组;40只幼鼠用二乙基亚硝胺/四氯化碳(DEN/CCl4)构建肝癌模型,并将小鼠编号,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及GL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从第8周开始,GL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5、0.5、1.0 g/kg GLS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至22周实验结束。第22周末次给药后统计小鼠体质量、肝重及肝脏系数,比色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肝脏外观观察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羟胺法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体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量均低(P<0.01),肝脏重量及肝脏系数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GLS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量均高(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S低、中、高剂量组肝重及肝脏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GOT、GPT水平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GOT、GPT水平低(P<0.05,P<0.01)。GLS低、中、高剂量组血清GPT、GO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各组肝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低(P<0.05)。各GLS组间Ki6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观察,GLS低、中、高剂量组癌结节数量较模型组少。HE染色显示,GLS低、中、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紊乱和肝细胞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癌细胞排列相对有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低、中、高剂量组IL-1β、TNF-α、IL-6水平均低(P<0.05,P<0.01)。GLS低、中、高剂量组间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SOD含量低(P<0.01),MDA含量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含量高(P<0.05,P<0.01),MDA含量低(P<0.05)。GL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rf2蛋白表达低(P<0.05),Keap1蛋白表达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Nrf2蛋白表达高(P<0.05),GLS中、高剂量组Keap1蛋白表达低(P<0.05,P<0.01)。GLS低、中、高剂量组Nrf2、Kea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S对DEN/CCl4诱导的肝癌小鼠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肝细胞癌 氧化应激 炎症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体Kelch样ECH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反复肝功能异常为表现的Danon病1例报告
6
作者 蒲蕾蕾 朱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0-633,共4页
Danon病是一种严重的多系统疾病,通常以X连锁显性的方式遗传,男女均可发病,男性患者的症状一般较女性更严重。该病主要累及心肌,也可能影响骨骼肌和智力,基因检测是目前诊断Danon病最常见且侵入性较小的方法。Danon病例临床报道尚较少,... Danon病是一种严重的多系统疾病,通常以X连锁显性的方式遗传,男女均可发病,男性患者的症状一般较女性更严重。该病主要累及心肌,也可能影响骨骼肌和智力,基因检测是目前诊断Danon病最常见且侵入性较小的方法。Danon病例临床报道尚较少,以反复肝功能异常就诊的Danon病罕见。因对Danon病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将Danon病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混淆,从而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收治的1例Danon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on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女性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肝功能障碍1例
7
作者 李清清 陈小燕 +3 位作者 王红 庹必光 周遵兰 杨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69-1774,共6页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 protoporphyria,EPP)是一种亚铁螯合酶(ferrochelatase,FECH)基因编码的FECH缺乏引起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遗传。EPP通常在婴儿期或幼儿期暴露于阳光后产生急性疼痛光敏性,...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 protoporphyria,EPP)是一种亚铁螯合酶(ferrochelatase,FECH)基因编码的FECH缺乏引起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遗传。EPP通常在婴儿期或幼儿期暴露于阳光后产生急性疼痛光敏性,肝功能衰竭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成年女性EPP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及肝功能障碍的病例,临床上较为罕见。患者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EPP症状明显改善。此外,c.286C>T基因突变可能是EPP的致病位点。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在排除常见病因后,应考虑EPP的可能,及时完善FECH基因检测确诊。当EPP合并甲亢和肝功能障碍时,可优先考虑保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评估工具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詹晓庆 谢铭 +4 位作者 王继伟 杨言 胡旭 张临雪 郑喜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减重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影响肥胖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国内外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特点、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状况、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为临床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 减重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影响肥胖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国内外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特点、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状况、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为临床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筛查提供借鉴,为进一步制定我国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肥胖 不良饮食行为 进食障碍 测量工具 认知行为疗法 护理干预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下调HO-1/NQO1保护肝癌模型小鼠 被引量:3
9
作者 牟海军 陈幸幸 +3 位作者 刘安安 张丽 朱加兴 金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N-亚硝基二乙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取14日龄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DEN(25 mg/kg),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姜黄素(100、200和400 mg/kg)给药组,另取同龄雄性小...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N-亚硝基二乙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取14日龄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DEN(25 mg/kg),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姜黄素(100、200和400 mg/kg)给药组,另取同龄雄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给药组从第8周开始灌胃给予10%CCl4(5 mL/kg),每周2次;同时,给药组开始灌胃姜黄素,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4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HO-1、NQO1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HO-1和NQO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姜黄素治疗后,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0.01),肝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癌结节数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血清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HO-1和NQ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DEN联合CCl4诱导的肝癌模型C57BL/6J小鼠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O-1和NQO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肝细胞癌 血红素加氧酶1 NAD(P)H-醌氧化还原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3-甲基蒽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燕 吴应强 +1 位作者 朱蓉 赵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2-羟基-3-甲基蒽醌(HMA)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分析HMA的作用靶点。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并给予不同浓度的HMA干预,通过CCK-8、台盼蓝计数、集落形成... 目的探讨2-羟基-3-甲基蒽醌(HMA)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分析HMA的作用靶点。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并给予不同浓度的HMA干预,通过CCK-8、台盼蓝计数、集落形成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HMA对结肠癌细胞活力、生长、存活能力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HMA对潜在靶点及凋亡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CMSP检索分析得到HMA存在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和巴戟天中药,含有32个潜在靶点,其中包含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不同浓度的HMA干预结肠癌细胞可抑制细胞活力、细胞生长、集落形成数量,同时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MA可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上调促凋亡基因Bax,促进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活化、剪切,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结论HMA对大肠癌细胞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等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3-甲基蒽醌 大肠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