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苏合香丸对老年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朱先坤 李天禹 +4 位作者 李开琴 董泽令 缪光现 刘瀛 徐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9-2233,共5页
目的探讨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苏合香丸对老年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苏合香丸,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苏合香丸对老年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苏合香丸,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脑血管功能指标(动态阻力、平均流速、外周阻力、平均流量)、炎症指标(IL-6、hs-CRP、TNF-α)、氧化应激指标(SOD、MDA)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动态阻力、外周阻力、炎症指标、MDA降低(P<0.05),FMA评分、BI指数、平均流速、平均流量、SOD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苏合香丸可提高老年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调节血清炎症与氧化应激指标,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涤痰利脑汤 苏合香丸 康复训练 脑出血 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的临床测定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凤琳 代海兵 鄢盛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5,共4页
脂蛋白(a)[Lp(a)]水平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Lp(a)测定标准化和降Lp(a)药物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从Lp(a)的生物化学、测定与标准化、临床应用和降Lp(a)药物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Lp(a)的认... 脂蛋白(a)[Lp(a)]水平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Lp(a)测定标准化和降Lp(a)药物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从Lp(a)的生物化学、测定与标准化、临床应用和降Lp(a)药物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Lp(a)的认识,为深入研究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检测方法 标准化 心血管疾病 调脂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酶催化放大效应在微RNA传感中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王树急 曹汝菲 段晓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896,共8页
微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种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短序列非编码RNA,其具有丰度低、序列同源性高和易降解等特点,因此,miRNAs的高灵敏、高特异检测面临巨大挑战。具有RNA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是新兴的一类功能性单链DN... 微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种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短序列非编码RNA,其具有丰度低、序列同源性高和易降解等特点,因此,miRNAs的高灵敏、高特异检测面临巨大挑战。具有RNA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是新兴的一类功能性单链DNA分子,此类酶能在金属离子的辅助下对核酸底物特异性切割,释放miRNA进行循环再利用,实现信号放大。目前,基于脱氧核酶催化放大检测miRNA的新方法研究是近年来科研人员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本文根据脱氧核酶结合不同的生物传感新技术和新材料,对近年来发展出的基于脱氧核酶催化放大检测miRNAs的新方法进行分类与回顾,归纳为脱氧核酶DNA自组装、脱氧核酶偶联等温扩增以及脱氧核酶结合新型纳米材料的3类方向,并逐一阐述各个方向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医学检测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实例,旨在为进一步的精准灵敏检测miRNAs新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脱氧核酶 DNA纳米自组装 等温扩增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苏木素通过抑制SarA以PIA依赖性方式减少MRSA生物膜形成的研究
4
作者 李明哲 杨智芳 +4 位作者 周小仙 刘和兰 黎瑞 周永雯 陈泽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7-534,共8页
目的 探究巴西苏木素(brazilin,BN)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生物膜形成的机制,为开展中医药防治MRSA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 建立MRSA ATCC43300菌株生物膜模型,试验分为BN 8、16... 目的 探究巴西苏木素(brazilin,BN)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生物膜形成的机制,为开展中医药防治MRSA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 建立MRSA ATCC43300菌株生物膜模型,试验分为BN 8、16和32μg/mL组及对照组;通过结晶紫法测定BN对MRSA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刚果红平板法、硫酸-苯酚法检测BN对细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合成的影响;使用real-time PCR(qRT-PCR)方法验证胞间黏附素操纵子icaA和icaD转录水平;分析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可能存在的生物膜抑制基因;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方法对相关基因及蛋白加以验证;通过皮下埋植静脉导管建立MRSA生物膜感染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BN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N组均能显著减少MRSA生物膜及PIA生成,其中在最低剂量8μg/mL BN作用下,MRSA生物膜形成量下降40.17%(P<0.01)、PIA减少55.56%(P<0.01);通过qRT-PCR验证不同浓度的BN组均能显著抑制icaA和icaD基因的表达,其中在8μg/mL浓度下,icaA和icaD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59.03%(P<0.01)、48.33%(P<0.05);高通量测序显示sarA下调-1.458 log2;q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N能显著抑制sar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通过体内实验显示,BN能有效抑制小鼠体内MRSA生物膜的形成。结论 BN通过抑制SarA的表达,减少PIA的合成,进而干预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苏木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PIA SA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诱导及环化结构分析
5
作者 刘和兰 陈泽慧 +3 位作者 李明哲 周永雯 黎瑞 王勇祥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4-274,共11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CR-HMKP)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分布、可诱导前噬菌体的遗传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特征,为深入研究CR-HMKP中前噬菌体...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CR-HMKP)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分布、可诱导前噬菌体的遗传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特征,为深入研究CR-HMKP中前噬菌体的生物学功能奠定重要基础。【方法】利用Prophage Hunter预测CR-HMKP K2-ST375中前噬菌体的分布,使用丝裂霉素C对前噬菌体进行诱导并通过环化引物进行验证。综合运用RAS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可诱导前噬菌体Prophage-4进行基因注释并对其编码的内溶素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遗传信息进行分析。【结果】Prophage Hunter预测结果表明,CR-HMKP K2-ST375染色体上携带Prophage-1-Prophage-4共4个前噬菌体。经丝裂霉素C诱导,Prophage-4可从宿主染色体上剪切下来形成环化结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rophage-4与宿主染色体存在40 bp同源重复序列。基因注释结果表明,Prophage-4的编码基因主要参与噬菌体结构和组装、DNA复制和调控、溶源周期以及裂解等生物学功能。Prophage-4编码的内溶素与肠杆菌科噬菌体P21的内溶素蛋白具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在遗传进化上,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Prophage-4与克雷伯菌烈性噬菌体BUCT541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表明Prophage-4具有潜在的裂解能力。【结论】临床CR-HMKP K2-ST375中携带的Prophage-4经丝裂霉素C诱导,在40 bp同源重复序列介导下从宿主菌染色体上剪切下来形成环化结构;其编码的内溶素与噬菌体P21编码的内溶素蛋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 前噬菌体 诱导 环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卫彤 刘锦嵩 +4 位作者 王宗杰 廖旺 张峰 朱茂灵 鄢盛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3-878,共6页
目的研究南宁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情况,评估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探讨突变位点与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对出生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170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复筛及确诊检查,针对GJB2、G... 目的研究南宁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情况,评估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探讨突变位点与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对出生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170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复筛及确诊检查,针对GJB2、GJB3、SLC26A4基因对1007例听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突变位点致病性。结果1007例初筛未过的新生儿中,确诊听力损失78例,355例(35.25%,355/1007)检出突变耳聋基因,其中237例检出12种“致病的”或“可能致病的”突变位点,78例检出新错义突变位点(GJB2:c.217C>A、c.316T>G、c.676G>T;SLC26A4:c.739T>C),13例听力确诊正常者检出11种非编码区突变。GJB2、GJB3、SLC26A4基因的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75%、0.66%、0.36%。GJB2:c.79G>A和GJB3:c.357C>T、c.341A>G、c.608T>C的等位基因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GJB2:c.79G>A(Z=3.082;P<0.01)、c.109G>A(Z=10.670;P<O.O1)和GJB3:c.357C>T(Z=2.902;P<0.01)、c.341A>G(Z=2.798;P<0.001)与听力损失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实GJB2 c.109G>A是南宁市新生儿携带率最高的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结合听力和基因检测是临床早期干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更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听力损失 新生儿 耳聋基因 听力筛查 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低表达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妹 姜钧耀 +1 位作者 杜雨軒 葛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0-465,共6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探讨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相比,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及调控MicroRNA表达后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以NSCLC细胞A549、H1299为研究对...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探讨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肺癌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相比,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及调控MicroRNA表达后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以NSCLC细胞A549、H1299为研究对象,构建吉非替尼耐药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吉非替尼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非耐药细胞中MicroRNA的表达量,微阵列检测细胞内MicroRNA表达谱,转染质粒上调mir-7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结果吉非替尼耐药A549、H1299细胞的IC 50值是非耐药细胞的3倍。与A549、H1299非耐药细胞比较,其耐药细胞生长较为缓慢。MiRNA阵列分析中检测到43种mi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有25种上调的miRNA和18种下调的miRNA,miR-7在耐药细胞中显著下调。qPCR定量检测结果表明mir-21、mir-124c、mir-181明显上调,mir-7、mir-146a、mir-145-p明显下调,其中mir-7变化最显著(P<0.05)。与未转染细胞mir-7表达量(0.84±0.10)比较,转染过表达mir-7的质粒后细胞(6.72±0.84)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7表达升高后,细胞内EGFR表达明显降低。H1299耐药细胞IC 50由7.23μg/mL降低至2.46μg/mL,A549耐药细胞IC 50由6.85μg/mL降低至2.23μg/mL(P<0.05)。结论miR-7的表达能负向调控EGFR的表达,miR-7的下调是导致NSCLC细胞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MICRORNA表达谱 miR-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及其受体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柳 石彬 白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5-650,共6页
γδT细胞亚群的数量、分布等对于疾病具有显著影响,在多数疾病中通过免疫调节发挥保护作用,其T细胞表面受体(TCR)可变区基因具有多样化潜能。在γδT细胞发育过程中,γδTCR通过重组活化基因(RAG)蛋白调控的V(D)J重排机制产生,多个不... γδT细胞亚群的数量、分布等对于疾病具有显著影响,在多数疾病中通过免疫调节发挥保护作用,其T细胞表面受体(TCR)可变区基因具有多样化潜能。在γδT细胞发育过程中,γδTCR通过重组活化基因(RAG)蛋白调控的V(D)J重排机制产生,多个不连续功能性的V、D、J基因片段重排(重组多样性)和核苷酸的随机插入与剪切(连接多样性)是形成其基因多样性的主要机制。Vγ-Jγ重组决定不同部位的γδT细胞亚群种类的分布,Cγ家族的细胞因子也参与Vγ-Jγ重组编码上皮内淋巴细胞的γδTCR、参与构成次级淋巴器官中的不同的γδTCR。我们主要从γδTCR产生的V(D)J重排机制、重组多样性以及γδT细胞亚群及基因的优势表达在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和致病性免疫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受体(γδTCR) 可变区 肿瘤 感染 自身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bert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旭东 肖代敏 +1 位作者 张志敏 李学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3-476,共4页
Joubert综合征(J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的神经系统障碍性遗传病。目前已发现35个JS的致病基因,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大都与细胞纤毛的结构和功能相关。不同的致病基因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目前国内报道的病例较少,对JS的认识相... Joubert综合征(J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的神经系统障碍性遗传病。目前已发现35个JS的致病基因,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大都与细胞纤毛的结构和功能相关。不同的致病基因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目前国内报道的病例较少,对JS的认识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BERT综合征 神经系统 JS基因 纤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溶血素HlyA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光丽 范婵 +4 位作者 王辉 卢惠芳 夏灵尹 黄健 闵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9-277,共9页
原核表达、纯化霍乱弧菌HlyA蛋白,制备并鉴定其多克隆抗体。PCR扩增霍乱弧菌hlyA基因并克隆入pET28a、pET32a和 pCold TF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pET28a-hlyA、pET32a-hlyA和pCold TF-hlyA转化E.coil BL21(DE3)中,进行表达条... 原核表达、纯化霍乱弧菌HlyA蛋白,制备并鉴定其多克隆抗体。PCR扩增霍乱弧菌hlyA基因并克隆入pET28a、pET32a和 pCold TF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pET28a-hlyA、pET32a-hlyA和pCold TF-hlyA转化E.coil BL21(DE3)中,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及表达形式鉴定。获取可溶性形式的HlyA蛋白行Ni-NTA柱纯化,纯化的HlyA蛋白免疫BALB /c小鼠以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以评估其免疫原性。再以Western blot法分析抗体对霍乱弧菌中HlyA蛋白的特异性识别,并行质谱验证。分析纯化的HlyA蛋白的溶血活性及其抗体的中和活性。pET28a-hlyA、pET32a-hlyA载体只能诱导出包涵体表达的HlyA蛋白,pCold TF-hlyA载体诱导出可溶性表达的HlyA蛋白。经Ni-NTA柱纯化后获得较纯的HlyA蛋白,该蛋白不能裂解兔红细胞,但免疫小鼠可获得较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质谱鉴定均显示HlyA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霍乱弧菌中的HlyA蛋白,且该抗体可有效抑制霍乱弧菌分泌上清液的溶血活性。成功获得可溶表达的HlyA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高效价的抗HlyA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HlyA蛋白在霍乱弧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HlyA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受体(BCR)抗原特异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清群 杨卓轩 石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3-670,共8页
B细胞受体(BCR)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产生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B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重排和体细胞高频突变是形成BCR多样化的主要机制。BCR极大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决定了抗原识别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形成了具有... B细胞受体(BCR)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产生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B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重排和体细胞高频突变是形成BCR多样化的主要机制。BCR极大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决定了抗原识别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形成了具有广泛抗原特异性的复杂B细胞库。因此,BCR抗原特异性信息是理解不同疾病适应性免疫特征的关键。随着B细胞相关研究技术的发展,如单细胞分选技术、高通量测序(HTS)技术、 B细胞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测序(LIBRA-seq)等,提高了将BCR序列与抗原特异性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体液免疫反应、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监测疾病进展、设计疫苗、研发治疗性抗体和药物。我们主要总结了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抗原特异性BCR相关研究,并以SLE为例对其自身抗体序列进行分析,其序列特征使自身抗原的识别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受体(BCR) 抗原特异性 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 MS对临床常见真菌鉴定准确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素婷 张涛 +3 位作者 黄健 刘长今 骆诗露 闵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25-632,共8页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临床常见真菌的准确性,为临床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据库,查找MALDI-TOFMS检测真菌准确性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QUADAS-...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临床常见真菌的准确性,为临床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据库,查找MALDI-TOFMS检测真菌准确性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QUADAS-2工具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运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不同菌株来源、菌种、参考方法、使用仪器各亚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文献26篇,9708株真菌,基本涵盖了临床常见酵母菌属及丝状真菌属。Meta分析结果显示,MALDI-TOFMS鉴定真菌合并灵敏度[95%置信区间(95%CI)]为0.97(0.97~0.97),合并特异度(95%CI)为0.85(0.81~0.88),合并阳性似然比(95%CI)为5.60(4.55~6.90),合并阴性似然比(95%CI)为0.02(0.01~0.04),诊断比值比(95%CI)为282.40(149.50~533.46),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ALDI-TOFMS技术对临床酵母菌属及丝状真菌属的鉴定,不受菌株来源、仪器品牌等因素影响,均具有很好的鉴定效果。结论MALDI-TOFMS对临床常见真菌鉴定的准确性高,适合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真菌 酵母菌属 丝状真菌属 鉴定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漫游球菌蛋白质组鉴定及功能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喻 周婷 +3 位作者 段晓雷 陈泽慧 杨欢 闵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0-906,共7页
目的基于高精度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方法,对河流漫游球菌的蛋白质组组分进行全面鉴定,并对其生物学功能开展探讨。方法通过分离临床骨科患者深部组织穿刺液获得并鉴定得到一株河流漫游球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开展无标定量蛋... 目的基于高精度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方法,对河流漫游球菌的蛋白质组组分进行全面鉴定,并对其生物学功能开展探讨。方法通过分离临床骨科患者深部组织穿刺液获得并鉴定得到一株河流漫游球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开展无标定量蛋白质组实验,对河流漫游球菌进行蛋白质组组分鉴定,将分析所得的数据通过MaxQuant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完成蛋白质的鉴定和相对定量,并对鉴定出的蛋白质从生物学途径、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以及KEGG通路多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注释分析。结果通过3次质谱重复实验,共鉴定得到河流漫游球菌的1372个蛋白质;通过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大部分蛋白质主要参与维持细菌生存的转录翻译、代谢以及物质的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结论河流漫游球菌蛋白质丰度排名前10的主要为酶和核糖体蛋白,其中高富集蛋白质烯醇化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为参与糖酵解功能的关键酶,并有可能与河流漫游球菌毒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构建的河流漫游球菌蛋白质组表达谱数据集为临床河流漫游球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蛋白质组实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漫游球菌 质谱 蛋白质组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志元 杨春秀 +3 位作者 伞景辉 刘水玉 袁萍 石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2-1727,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TEN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T-ALL患者124例,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骨髓后分离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检测PTEN基因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TEN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T-ALL患者124例,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骨髓后分离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检测PTEN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对T-AL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Cox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研究PTEN基因水平与T-ALL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结果:T-ALL患者的PTEN基因相对水平(0.19±0.06)显著低于健康者(P<0.05)。PTEN表达水平与T-ALL患者的白细胞计数(r=0.993)及外周血幼稚细胞(r=0.996)呈显著相关关系。PTEN基因表达水平与T-ALL患者的性别、年龄、LDH水平、Hb水平及血小板数无相关性。中危组、标危组及高危组患者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PTEN基因高表达组的OS及DFS均高于PTEN低表达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白细胞计数及PTEN基因是OS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小板计数及PTEN基因是DF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TEN基因水平与T-ALL患者预后相关,预后较好的患者PTEN基因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PTEN基因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型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合并原发性乳头状癌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云 陈锐 +4 位作者 侯泽宇 罗迤 谭娜 杨艳 程晓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507,共3页
患者女性,45岁。PET-CT示: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其他部位未见可疑恶性肿瘤病灶。颈部超声检查示:左侧颈部Ⅲ区见一大小3 cm×1.5 cm肿大淋巴结;左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最大0.6 cm×0.3 cm。粗针穿刺病理活... 患者女性,45岁。PET-CT示: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其他部位未见可疑恶性肿瘤病灶。颈部超声检查示:左侧颈部Ⅲ区见一大小3 cm×1.5 cm肿大淋巴结;左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最大0.6 cm×0.3 cm。粗针穿刺病理活检提示Ⅲ区肿大淋巴结内见甲状腺髓样癌细胞,患者遂行手术治疗,首先切除左叶及峡部甲状腺、清扫左侧中央区淋巴结,病理结果提示左叶原发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左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未提示原发髓样癌病灶;进一步廓清左侧颈区淋巴结及切除右叶甲状腺,病理结果示右侧原发性微小乳头状癌,左侧颈部Ⅲ区淋巴结髓样癌转移,双侧腺叶内未见原发髓样癌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乳头状癌 隐匿型 转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NGL2在人hUVEC细胞中初级纤毛装配和解聚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郜双林 王俊华 +1 位作者 谢夏丹 生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0-831,共1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大量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内皮细胞的初级纤毛相关。探讨内皮细胞中的初级纤毛装配和解聚的机制,对于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作为平面细胞极化(P...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大量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内皮细胞的初级纤毛相关。探讨内皮细胞中的初级纤毛装配和解聚的机制,对于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作为平面细胞极化(PCP)信号通路的特有组分VANGL平面细胞极性蛋白2(VANGL2)在内皮细胞中与初级纤毛相关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构建VANGL2的慢病毒稳定干扰和过表达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系。从形态学上对初级纤毛分布的情况进行标记,同时用免疫荧光对VANGL2可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进行共定位检测,并利用免疫印迹进一步对其下游蛋白质蓬乱蛋白(DVL2)、初级纤毛装配相关蛋白质巴特-比德尔综合征8(BBS8)和纤毛内转运系统88(IFT88)、初级纤毛解聚相关蛋白质运动蛋白家族成员2A(KIF2A)和143位点处丝氨酸磷酸化的蓬乱蛋白(pDVL2)进行检测,用免疫共沉淀检测与VANGL2、下游蛋白质DVL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免疫荧光标记初级纤毛的荧光图显示,过表达VANGL2后初级纤毛数量显著增多(P<0.05),其长度也较其他组更长,其定位方向更倾向于VANGL2富集的位置,并位于初级纤毛的基部。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BBS8、IFT88均与VANGL2共定位,在过表达VANGL2组中均呈极性分布,PLK1也与VANGL2存在共定位情况,但整体上PLK1的表达量较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VANGL2时,其下游蛋白质DVL2上调(P<0.01)。同时,初级纤毛解聚相关蛋白质KIF2A也上调(P<0.01)。此外,与初级纤毛解聚途径激活有关的pDVL2下调(P<0.05),初级纤毛装配相关的蛋白质BBS8、IFT88发生上调(P<0.01)。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VANGL2与DVL2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VANGL2和DVL2均与KIF2A相互作用,但DVL2与KIF2A相互作用的程度较强。综上结果表明,VANGL2可能通过上调DVL2并增加DVL2与KIF2A的相互作用而促进初级纤毛的解聚过程。同时,通过下调pDVL2、上调初级纤毛装配相关蛋白质BBS8和IFT88而增加初级纤毛的装配过程。但在过表达VANGL2组中,初级纤毛装配的过程比解聚占优势,两者最终的平衡决定初级纤毛的发生情况,为进一步研究VANGL2在内皮细胞中初级纤毛装配和解聚的机制研究提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GL平面细胞极性蛋白2 蓬乱蛋白 初级纤毛装配 初级纤毛解聚 平面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4-配体的DNA模拟酶在生物传感中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枫 陈卓颖 段晓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1-1629,共9页
鸟苷酸-四联体DNA(G4 DNA)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苷酸(G)的DNA或RNA序列形成的G4片层,并堆叠而成一类独特的核酸二级结构。G4 DNA结合多种特异性配体可形成具有催化过氧化氢活性的G4 DNA模拟酶(G4 DNAzyme)。由于G4 DNAzyme存在着序列构成... 鸟苷酸-四联体DNA(G4 DNA)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苷酸(G)的DNA或RNA序列形成的G4片层,并堆叠而成一类独特的核酸二级结构。G4 DNA结合多种特异性配体可形成具有催化过氧化氢活性的G4 DNA模拟酶(G4 DNAzyme)。由于G4 DNAzyme存在着序列构成简便灵活、适合多样传感平台检测等特点,其在新型生物传感方法研发、医学检测新技术研究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依据G4 DNA结合配体的不同,对近年来新发展出的G4 DNAzyme进行分类与回顾,归纳为含氯化血红素(hemin)的G4-Hemin DNAzyme与非G4-Hemin DNAzyme。前者是目前G4 DNA模拟酶的研究主流——本文主要归纳了G4-Hemin DNAzyme在金属阳离子、生物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分析方向上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影响和优势;后者中的配体则主要包括金属阳离子N-甲基吗啡啉(4-methylmorpholine,NMM)、硫磺素T(thioflavin T,ThT)及新型金属配体(Cu2+Ce3+)等。本文归纳其构成多样的G4 DNAzyme在生物传感领域、医学检测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实例。全文最后对G4 DNAzyme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积极作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嘌呤-四聚体 配体 DNA模拟酶 氯化血红素 医学检验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从人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出创口鲍特菌及病例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松 陈安林 +3 位作者 黄健 喻安永 夏灵尹 闵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4-498,共5页
对1株从人感染创面分泌物分离的特殊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该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鲍特菌属(置信度为97%),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 对1株从人感染创面分泌物分离的特殊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该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鲍特菌属(置信度为97%),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和16S rRNA分析鉴定结果均为创口鲍特菌(置信度均为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创口鲍特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均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为中介,仅对阿米卡星敏感。此病例为国内首次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创口鲍特菌的报告,为指导创口鲍特菌感染的快速、准确鉴定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口鲍特菌 细菌鉴定 16S rR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选的表面标志组合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雨軒 王平 +9 位作者 葛晓军 王筱淇 洪涛 王蔚浩 何云地 黄瑞昊 邓小娟 刘帅妹 杨世杰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31-2336,共6页
目的观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布变化规律,探讨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分选出的特定细胞亚群在cGVHD发病过程中对疾病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陆军军医... 目的观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分布变化规律,探讨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分选出的特定细胞亚群在cGVHD发病过程中对疾病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58例,根据移植后是否发生cGVHD分为cGVHD组(发生cGVHD,n=43)和对照组(未发生cGVHD,n=15),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患者免疫细胞亚群比率及分布情况,募集患者原发诊断包括ALL、AML、CML、MDS、SAA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其中发生cGVHD的中位时间为178.5(47~1328)d,每例患者于随访过程中发生cGVHD时或病程中随访当日留取外周血标本。结果cGVHD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及过渡型B细胞的分布水平显著降低,CD19^(+)B淋巴细胞的分布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cGVHD的患者组外周血中Tregs较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发生cGVHD的患者组明显降低,中度cGVHD患者Th17细胞较轻度患者分布水平显著升高,CD19^(+)B淋巴细胞在轻度、中度患者中显著升高;比较不同cGVHD靶器官,仅累及皮肤病变的患者与仅累及肝脏的患者Tregs较对照组中显著降低,而合并皮肤及肝脏损伤患者的外周血中滤泡辅助T细胞的分布显著高于仅累及黏膜或眼睛等器官的患者。结论移植后免疫细胞亚群检测是临床辅助cGVHD诊疗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使用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组合的特异性策略分选出的调节性T细胞、过渡型B细胞对cGVHD患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靶器官损伤都有特异性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过渡型B细胞 辅助滤泡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
作者 洪涛 王瑞 +10 位作者 王筱淇 王蔚浩 杜雨軒 何云地 马超 安慧慧 王俊洁 张云芳 高强国 杨世杰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276-2285,共10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预防效果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接受全身辐照的雄性BALB/c小鼠移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预防效果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接受全身辐照的雄性BALB/c小鼠移植雄性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构建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aGVHD模型,建模部分实验分组:BM组[尾静脉注射500μL供者C57BL/6小鼠骨髓细胞(5×10^(6)/只)悬液]和aGVHD组[尾静脉注射500μL骨髓细胞(5×10^(6)/只)和脾脏细胞(5×10^(6)/只)混悬液]。观察小鼠生存率、临床评分和体质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嵌合度;HE染色观察aGVHD靶器官(肺脏、肝脏、结肠、小肠)的病理学改变。收集P4代HUCMSCs,于移植当天混合供者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输注BALB/c小鼠,实验分组:①aGVHD组(处理同建模部分);②aGVHD+MSCs组[经尾静脉注射500μL骨髓细胞(5×10^(6)/只)、脾脏细胞(5×10^(6)/只)和HUCMSCs(5×10^(5)/只)混悬液]。观察HUCMSCs对aGVHD的预防效果,应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FN-γ、TNF-α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在靶器官中绝对数计数和凋亡水平。结果aGVHD组较BM组生存率降低、临床评分增高、体质量减轻明显(P<0.05),靶器官病理损伤更为严重(P<0.05);移植后小鼠达完全嵌合。HUCMSCs输注显著改善移植后小鼠生存、降低临床评分和靶器官病理损伤(P<0.05),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浓度(P<0.05),增加CD4^(+)T细胞在靶器官中的凋亡,CD4^(+)T细胞绝对数计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HUCMSCs联合allo-HSCT能有效预防及减轻小鼠aGVHD,其作用机制主要是HUCMSCs介导淋巴细胞凋亡,减少其在靶器官中的浸润和调控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疗法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