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后贝达喹啉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犹太线 舒丞杰 +3 位作者 徐明龙 黄梅 李娜娜 彭章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73-2081,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贝达喹啉(Bedaquilin,BDQ)抗结核治疗后,BDQ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因素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结核病区,使用含BDQ方案治疗的22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贝达喹啉(Bedaquilin,BDQ)抗结核治疗后,BDQ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因素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结核病区,使用含BDQ方案治疗的22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或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或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Pre-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RR-TB患者6例(27.27%)、MDR-TB患者12例(54.55%)、Pre-XDR-TB患者4例(18.18%)。收集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服药后2 h外周血,通过质谱-液相色谱(LC-MS/MS)分析技术监测BDQ血药浓度,通过R studio调取ggplot2及corrplot包,编写相关代码,分析BDQ血药浓度、心电图QTcF(按Fridericia法校正的QT间期)、肝肾功、体质量、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血尿酸、血清肌酐(Scr)等相关指标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立影响BDQ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结果22例接受含BDQ治疗患者,服药1.5周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2周后逐渐趋于平稳维持在1~3μg/mL之间,24周停用BDQ抗结核治疗,直至抗结核治疗36周仍能在外周血中检测出BDQ,约为1μg/mL。BDQ血药浓度与年龄、体质量、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DiL)、尿素、尿酸、QTcF无明显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DQ血药浓度与痰涂片抗酸染色变化存在相关性(r=0.35,P<0.05)。BDQ血药浓度变化与血清肌酐有相关性(r=0.3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Q血药浓度与Scr正相关,是影响BDQ血药浓度的因素。22例患者的治疗结局:20例(90.9%,20/22)治愈,1例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复发。结论含BDQ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于利福平/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安全性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及预后相对良好,尚未发现与BDQ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BDQ血药浓度与SCr相关,需密切检测BDQ血药浓度及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贝达喹啉 血药浓度 QT间期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抗结核方案治疗准广泛耐药肠结核一例
2
作者 田秀丽 李青 +2 位作者 舒新云 兰远波 宗兆婧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810,共3页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与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肠镜表现相似,病理表现不典型,病原学标本获取困难,常难以鉴别。耐药肠结核不仅诊断困难,因方案选择受限、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方案的制定更...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与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肠镜表现相似,病理表现不典型,病原学标本获取困难,常难以鉴别。耐药肠结核不仅诊断困难,因方案选择受限、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加复杂。相对于肺结核,肺外病灶可能因血供、局部代谢等原因导致药物难以有效分布到病灶部位,导致疗效降低。笔者报道1例准广泛耐药肠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耐药肠结核的诊断难点及贝达喹啉治疗的临床应用经验,旨在为类似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胃肠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抗结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35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小静 黄志豪 张建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49-1058,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PSP)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良性肺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PSP包括表面立方上皮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2种基本细胞类型,有4种组织学类型(出血性、... 背景与目的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PSP)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良性肺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PSP包括表面立方上皮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2种基本细胞类型,有4种组织学类型(出血性、硬化性、实性和乳头状),可发生远处转移,但生长缓慢,术前病理检查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S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5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SP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共35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1岁。7例因体检或常规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偶然发现,28例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就诊。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孤立的、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肿块影。本组有12例行经皮肺穿刺组织病理活检术,仅有7例诊断为PSP。本组共28例行手术治疗,24例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仅5例提示PS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例诊断肺角化型鳞癌伴局部PSP,其余均诊断为PSP。本组手术和非手术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8年,总体恢复好,复查胸部CT无复发和转移。结论PSP为临床上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容易误诊,多数病例最终需术后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TB-LAMP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霞 张建勇 赵建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TB-LAMP)对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临床确诊为菌阴肺结核(3次痰涂片阴性且痰培养阴性)的254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行支气... 目的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TB-LAMP)对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临床确诊为菌阴肺结核(3次痰涂片阴性且痰培养阴性)的254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行支气管检查取支气管镜刷检物或BALF标本,同时分为LAMP组(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TB-LAMP检测)、GeneXpert组(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LAMP组和GeneXpert组分别纳入96例、158例菌阴肺结核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MP组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TB-LAM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17%(4例)、18.75%(18例)、52.08%(50例);GeneXpert组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0%(6例)、12.66%(20例)、54.43%(86例)。TB-LAMP、GeneXpert MTB/RIF分别与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LAMP与GeneXpert MTB/RIF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应用TB-LAMP对菌阴肺结核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且具有快速、简单、准确及经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 菌阴肺结核 环介导等温扩增 GeneXpert MTB/RIF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肺粟粒样转移的肺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琳雪 周亮 张建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8-804,共7页
背景与目的以双肺粟粒样转移为表现的肺腺癌临床表现特殊,极易误诊。本研究探讨双肺粟粒样转移的肺腺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经病理确诊的双肺粟粒样转移的肺腺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以双肺粟粒样转移为表现的肺腺癌临床表现特殊,极易误诊。本研究探讨双肺粟粒样转移的肺腺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经病理确诊的双肺粟粒样转移的肺腺癌患者,以"粟粒样,肺癌"、"肺癌,双肺转移"和"肺癌,结节"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以"miliary intrapulmonary carcinomatosis"、"lung cancer miliary"、"pulmonary nodule,lung cancer"和"EGFR,miliar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1947年1月1日-2019年5月30日。结果患者女,52岁,因"咳嗽、咳痰2月,气促1月"于我院就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双肺弥漫结节,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外显子21L858R突变。患者经口服吉非替尼治疗1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结节较前减少。共检索出相关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56篇,经阅读除外资料不详者及无病理诊断结果的文献,共报道16例,结合本例,对17例汇总分析。17例肺腺癌有2例未描述是否进行EGFR基因检测,15例EGFR基因检测中1例无突变,10例为19外显子缺失,1例ALK阳性,1例EGFR外显子21 L858R突变,2例为外显子20插入。结论以双肺粟粒样转移改变为特征的肺腺癌临床罕见,属肺腺癌亚型,应重视其表现以避免误诊。该腺癌亚型大多有EGFR突变,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是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肺粟粒样转移 肺肿瘤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