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β-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研究
1
作者 徐艳朋 黄佩 +5 位作者 张平平 罗艳 施晓琪 吴柳松 陈艳 何志旭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91-3398,共8页
背景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上是否存在β-AR的表达,且β-AR是否与T-ALL的预后及危险度相关,目前国内外报道较缺乏。目的明确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上β-AR的表达情况,... 背景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上是否存在β-AR的表达,且β-AR是否与T-ALL的预后及危险度相关,目前国内外报道较缺乏。目的明确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上β-A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β-AR对T-ALL患儿危险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数据库查询β1-AR、β2-AR及β3-AR在白血病细胞及其他恶性肿瘤上的表达水平,同时查询β1-AR、β2-AR及β3-AR的表达水平对肿瘤预后的影响,并归纳总结数据。收集2019年—2022年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共40例,根据诊治情况及疗效分为T-ALL初诊组及T-ALL缓解组,其中T-ALL初诊组23例,T-ALL缓解组17例;同时收集15例非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将T-ALL初诊组患儿分为中危亚组(9例)及高危亚组(14例)。同时将T-ALL初诊组患儿按预后结果进行分组,死亡及复发者为预后不良亚组(10例),疗效好并完全缓解者为预后良好亚组(13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T-ALL细胞β-AR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β-AR与T-ALL患儿危险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ALL患儿高危的影响因素。结果数据库检索结果发现:β1-AR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较高,β2-AR在血液及前列腺等相关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β3-AR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极低。与正常血液组织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液组织β-AR基因的表达较高,主要以β2-AR基因表达为主,其次是β1-AR基因,而β3-AR基因表达水平较低。β1-AR基因可影响宫颈癌、肺鳞状细胞癌、胰腺癌、肉瘤及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β2-AR基因可影响肾癌、肺腺癌及胸腺癌患者的生存率,β3-AR基因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LL初诊组β1-AR、β2-AR、β3-AR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ALL缓解组(P<0.05)。高危亚组β3-AR高于中危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3-AR升高(OR=7.036,95%CI=1.244~39.783,P=0.027)及化疗15 d后骨髓中有白血病细胞(OR=10.667,95%CI=1.035~109.941,P=0.047)是T-ALL患儿高危的危险因素,β3-AR升高(OR=8.447,95%CI=1.557~45.819,P=0.013)是T-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β2-AR与白血病计数、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化疗15 d骨髓白血病细胞呈正相关,β3-AR与T-ALL患儿危险度、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上存在β-AR的异常高表达,且β-AR表达水平的下降可作为T-ALL患儿缓解的指标。此外,β3-AR异常高表达是T-ALL患儿发生高危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细胞 Β-肾上腺素受体 儿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介导的组蛋白H3K27me3甲基化修饰异常在小鼠压力过载性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一翔 彭昌 +1 位作者 吴书琪 田小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0-1399,共10页
目的: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重要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针对病理性心肌重构的特异性治疗匮乏,疗效欠佳。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可调控病理性心肌重构。本研究通过建立压力过载性心肌重构小鼠模型,探究抑制组蛋白甲基化酶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nha... 目的: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重要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针对病理性心肌重构的特异性治疗匮乏,疗效欠佳。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可调控病理性心肌重构。本研究通过建立压力过载性心肌重构小鼠模型,探究抑制组蛋白甲基化酶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导致的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istone 3 lysine 27 trimethylation,H3K27me3)甲基化修饰异常对压力过载性心肌重构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昆明雄性小鼠。采用胸主动脉缩窄(thoracic aortic constriction,TAC)手术构建小鼠压力过载性心肌重构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在第1部分实验中将小鼠分为正常(Normal)组、假手术(Sham)组、TAC术后4周(TAC-4W)组和TAC术后8周(TAC-8W组)4组;在第2部分实验中将小鼠分为Normal组、Sham组、TAC-8W组、TAC+Veh组(TAC术后给予双纯水灌胃)和TAC+丹参酮I(tanshinone I,Tan I)组(TAC术后给予Tan I灌胃)5组。通过超声心动仪检测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在体视镜下观察小鼠心脏。收集小鼠心脏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ZH2、H3K27me3、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细胞情况。结果:体视镜下可见:TAC-8W组小鼠心脏较Sham组增大,TAC+Tan I组小鼠心脏较TAC-8W组增大。超声心动图显示:与Sham组比较,TAC-4W组小鼠左室前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thickness,LVAW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明显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TAC-4W组比较,TAC-8W组小鼠LVAWT、LVPWT和LVEF均明显降低,LVEDD、LVESD和左室容积(left ventricular volume,LVV)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TAC-8W组比较,TAC+Tan I组小鼠LVAWT、LVPWT和LVEF均明显降低,LVEDD、LVESD和LVV均明显增加(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TAC-4W和TAC-8W组小鼠心肌组织中EZH2和H3K27me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β-MHC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TAC-8W组比较,TAC+Tan I组小鼠心肌组织中EZH2和H3K27me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β-MHC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WGA染色结果显示:TAC-8W组小鼠心肌细胞面积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5),与TAC-8W组比较,TAC+Tan I组小鼠心肌细胞面积进一步增加(P<0.05);TAC-8W组小鼠单位心肌面积下心肌细胞数量较Sham组显著减少(P<0.05),与TAC-8W组比较,TAC+Tan I组小鼠单位面积下心肌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P<0.05)。结论:通过EZH2抑制组蛋白H3K27me3甲基化修饰可促进小鼠压力过载性心肌重构,EZHZ可能成为病理性心肌重构的防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重构 心力衰竭 组蛋白甲基化酶 Zeste增强子同源物2 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 丹参酮I 甲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系祖细胞在造血缺陷斑马鱼体内的移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志操 黄波 +5 位作者 向文碧 孙琮杰 吴西军 周艳华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9,共6页
目的评估红系祖细胞在先天原始造血缺陷cloche^(-/-)突变体斑马鱼体内的移植效果。方法收集绿色荧光标记红系祖细胞的转基因系zTg(gata1:EGFP)斑马鱼胚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利用显微注射... 目的评估红系祖细胞在先天原始造血缺陷cloche^(-/-)突变体斑马鱼体内的移植效果。方法收集绿色荧光标记红系祖细胞的转基因系zTg(gata1:EGFP)斑马鱼胚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gata1^+细胞移植到42hpf的cloche^(-/-)突变体斑马鱼心脏中,采用体视荧光显微镜追踪观察移植后的红系祖细胞在cloche^(-/-)突变体斑马鱼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选出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并在移植后2 h可观察到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逐渐增殖扩散且16 h持续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红系祖细胞有重建造血的潜力,为进一步研究红系祖细胞移植后的功能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系祖细胞 斑马鱼 移植 cloche^-/-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溶瘤病毒细胞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显耀(综述) 何志旭 赵星(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3,共8页
溶瘤病毒能够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增殖并最终裂解肿瘤细胞,同时还具有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激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溶瘤病毒经静脉注射后引发的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以及溶瘤病毒的肿瘤靶向性差,使得临床上对肿瘤的疗效不佳。间充... 溶瘤病毒能够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增殖并最终裂解肿瘤细胞,同时还具有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激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溶瘤病毒经静脉注射后引发的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以及溶瘤病毒的肿瘤靶向性差,使得临床上对肿瘤的疗效不佳。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肿瘤趋向性、免疫抑制功能和旁分泌效应。间充质干细胞运载溶瘤病毒既可以保护病毒不被免疫系统清除又可精准将病毒递送到肿瘤病变部位,同时病毒感染可改变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谱,促进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间充质干细胞运载溶瘤病毒是治疗复发/难治性实体肿瘤的理想选择。本文结合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有关进展,对间充质干细胞运载溶瘤病毒治疗实体肿瘤进行综述,为间充质干细胞运载溶瘤病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间充质干细胞 实体肿瘤 肿瘤趋化性 细胞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白血病斑马鱼异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慧 刘庆 +5 位作者 杨小燕 王念雪 王猛 舒莉萍 何志旭 吴西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胚胎建立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提供研究血液肿瘤的体内行为和实用药物测试的模型。方法将HEL细胞分为空白组和CM-DiI组,CM-DiI组用活细胞示踪剂进行标记;取野生型斑马鱼培育繁殖,产胚后将胚胎置于28℃孵育4... 目的利用斑马鱼胚胎建立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提供研究血液肿瘤的体内行为和实用药物测试的模型。方法将HEL细胞分为空白组和CM-DiI组,CM-DiI组用活细胞示踪剂进行标记;取野生型斑马鱼培育繁殖,产胚后将胚胎置于28℃孵育48 h至破膜,将破膜后斑马鱼分为空白对照组、PBS实验组、HEL实验组,将CM-DiI组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方式移植到HEL实验组斑马鱼卵黄囊中,PBS实验组注射PBS,再将三组斑马鱼置于34℃温箱培养,通过体内外增殖实验及体内荧光观察等鉴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将鉴定成功的斑马鱼进行阿糖胞苷药物暴露,分为50、100、200 nmol/L组及模型对照组,观察各组浓度药物暴露后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情况。结果 CM-Dil组与空白组HEL细胞增殖状态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体内外增殖实验证实了HEL细胞在斑马鱼体内出现了增殖,而HEL实验组斑马鱼存活量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和PBS实验组降低(P<0.05);三个浓度的阿糖胞苷药物暴露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增殖降低(P<0.05)。结论人急性红白血病HEL细胞移植入斑马鱼胚胎后可进行增殖,且增殖活动可被阿糖胞苷干预,证实异种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急性红白血病 异种移植 人红白血病细胞 阿糖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联合化疗药物在斑马鱼体内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文碧 李志操 +4 位作者 周栋珍 周艳华 吴西军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及多药耐药基因abcb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药物毒性实验分析汉防己甲素药液处理后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心率和畸形率情况。取斑马鱼胚胎设置分组:空白对照组、阿霉素药液处理组...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及多药耐药基因abcb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药物毒性实验分析汉防己甲素药液处理后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心率和畸形率情况。取斑马鱼胚胎设置分组:空白对照组、阿霉素药液处理组、长春碱药液处理组、汉防己甲素药液处理组、汉防己甲素和阿霉素混合药液处理组及汉防己甲素和长春碱混合药液处理组,每组胚胎用药液处理至第5天后取50尾用于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bcb4基因的表达情况,罗丹明123实验检测胚胎的外排功能,分析耐药程度。结果低剂量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毒性较低,高剂量汉防己甲素对胚胎孵化有抑制作用,并有致畸致死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bcb4基因的mRNA在阿霉素和长春碱药液单独使用时表达增高,而在汉防己甲素联合阿霉素、长春碱使用时表达降低;罗丹明123实验结果显示,阿霉素和长春碱单独使用时斑马鱼体内产生耐药,而汉防己甲素联合阿霉素、长春碱使用时耐药程度降低。结论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毒性较低,且汉防己甲素能逆转物阿霉素和长春碱的耐药作用,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多药耐药 abcb4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l15在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形式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唯君 彭涛 +5 位作者 周栋珍 杨懿琛 周艳华 李化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5,共7页
目的探究rpl15基因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形式。方法利用NCBI和Ensemble数据库进行rpl15基因的共线性分析和Rpl15蛋白质序列相似性分析,使用MEGA X软件绘制进化树;构建pCS2^(+)-rpl15重组质粒,再利用T3聚合酶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pl1... 目的探究rpl15基因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形式。方法利用NCBI和Ensemble数据库进行rpl15基因的共线性分析和Rpl15蛋白质序列相似性分析,使用MEGA X软件绘制进化树;构建pCS2^(+)-rpl15重组质粒,再利用T3聚合酶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pl15反义RNA探针,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rpl15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24、48和72 hpf斑马鱼胚胎中Rpl15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进化过程中,rpl15基因相对保守。构建了pCS2^(+)-rpl15重组质粒,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24 hpf,rpl15基因在斑马鱼的几乎所有细胞中广泛表达;到48 hpf,rpl15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最强并且在胰腺的表达也开始显现;72 hpf仍然可见rpl15在后脑中的表达以及胰腺、肝和肠道中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4、48和72 hpf斑马鱼胚胎中Rpl1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多。结论系统观察了斑马鱼发育过程中rpl15的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斑马鱼rpl15缺失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rpl15基因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反义mRNA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同胞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临床特征及PLA2G6基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娟 彭龙英 束晓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轴索营养不良(INAD)的临床特点及PLA2G6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同患INAD的同胞姐弟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LA2G6基因变异。结果弟弟于2岁4个月、姐姐1岁2个月发病,起病前发育无异常,均以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倒退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婴儿轴索营养不良(INAD)的临床特点及PLA2G6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同患INAD的同胞姐弟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LA2G6基因变异。结果弟弟于2岁4个月、姐姐1岁2个月发病,起病前发育无异常,均以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倒退为主要表现。弟弟进展更快,3岁失去行走功能,5岁失去语言功能。姐姐进展较慢,5岁失去行走能力及语言能力。均有明显的肌张力增高及痉挛性瘫痪,但视力、听力及认知减退较轻;均发现小脑明显萎缩,累及蚓部及半球,姐姐可见苍白球铁沉积(T2像及FLAIR对称性高信号)。基因检测发现PLA2G6基因均发生c.1993A>G(遗传自父亲)和c.28dupA(遗传自母亲)杂合变异,为复合杂合突变。c.1993A>G变异导致第665号氨基酸由蛋氨酸(Met)变为缬氨酸(Val)(p.Met665Val),为错义变异。c.28dupA变异导致从第10号的苏氨酸(Thr)开始的氨基酸合成发生改变,并在改变后的第11个氨基酸终止(p.Thr 10Asnfs Ter11),为移码变异。三种软件预测上述变异均可导致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结论发现PLA2G6基因的新突变位点c.1993A>G,可能与已知致病突变c.28dupA共同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NAD的发生。扩大了中国INAD患者的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 PLA2G6基因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儿童重型EBV-HLH和非EBV-HLH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龙圆圆 黄成双 +3 位作者 黄佩 徐洪波 谢闯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在儿童重型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和非EBV-HLH中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的21例重型HLH...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在儿童重型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和非EBV-HLH中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的21例重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EBV感染,将患儿分为EBV^+组和EBV^-组,比较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及各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儿中,EBV^+组14例,EBV^-组7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器官损害数无差异(P>0.05)。与EBV^-组相比,EBV^+组行PE+CRRT的持续时间更长(P<0.05)。治疗前,EBV^+组ANC较EBV^-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BV^+组Hb、Fib、APTT、SF、ALT、AST、LDH、Alb、CHE、TBil及TBA较治疗前均可见明显改善(P<0.05),ANC、PLT、TG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P>0.05);EBV^-组Fib、APTT、SF、LDH、Alb、CHE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NC、PLT、Hb、TG、ALT、AST、TBil、TBA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P>0.05)。治疗后,EBV^+组和EBV^-组间Fib、S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周,EBV^+组EBV-DNA显著降低(P<0.05)。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后,重型HLH患儿总生存率为66.7%,EBV^+组和EBV^-组患儿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可快速降低血清铁蛋白、改善器官功能,提高重型HLH总生存率,且对儿童重型EBV-HLH和非EBV-HLH均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HLH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儿童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早发性癫痫脑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忆 束晓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CDKL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CDKL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出生30天起出现强直、痉挛、肌阵挛等多种形式的癫痫发作,并伴显著的清醒期手足徐动,进展为难治性... 目的探讨CDKL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CDKL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出生30天起出现强直、痉挛、肌阵挛等多种形式的癫痫发作,并伴显著的清醒期手足徐动,进展为难治性痉挛发作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和语言运动发育障碍,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差。基因检查发现CDKL5基因c.416A>G错义变异,导致第139号谷氨酸变为甘氨酸(p.Glu139Gly),其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为新生变异。该位点变异尚未见报道,经软件预测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报道罕见的男性CDKL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扩大了早发性癫痫脑病致病基因CDKL5的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L5基因 早发性癫痫脑病 手足徐动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发性脑及脊髓结核瘤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会 束晓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多发性脑及脊髓结核瘤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8岁,脑结核瘤呈粟粒样分布,病灶数达30余个,累及双侧大脑、小脑、丘...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多发性脑及脊髓结核瘤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8岁,脑结核瘤呈粟粒样分布,病灶数达30余个,累及双侧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视束,合并颈髓结核瘤、结核性脑膜炎及粟粒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1年后痊愈。文献检索发现7例脑及脊髓结核瘤患儿,其中1例累及视束,1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6例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1例急性起病;7例患儿均无明显脑结核瘤表现,但均有脊髓受压表现;5例合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肺结核);1例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后出现脑及脊髓结核瘤;1例在治疗中出现新增结核瘤;7例患儿抗结核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脑及脊髓结核瘤的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颅外结核证据、抗结核治疗有效等综合判定,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结核感染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1基因新生变异致Dravet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小华 田茂强 +2 位作者 李娟 郎长会 束晓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Dravet综合征临床及HCN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1岁11个月女性患儿,4月龄起病,表现为反复发热诱发的惊厥发作,发作时呈惊厥持续状态,发作形式多样。基因检测发现HCN1基因... 目的探讨Dravet综合征临床及HCN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1岁11个月女性患儿,4月龄起病,表现为反复发热诱发的惊厥发作,发作时呈惊厥持续状态,发作形式多样。基因检测发现HCN1基因c.1199T>C错义变异,导致第400号亮氨酸变异为脯氨酸(p.Leu 400 Pro);其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为新生变异,尚未见报道。结论明确HCN1基因新生变异为致病基因,丰富了Dravet综合征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VET综合征 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 新生变异 HCN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CD133^+和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尚福 潘丽 +4 位作者 袁毅 陈艳 范振海 方宁 余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0,I0014,I0015,I0016,共7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s Rg1, Rg1)对CD133^+和CD34^+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hemopoietic stem cells, hUCB-H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富集、分选CD133^+和CD34^+ hUCB-HS...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s Rg1, Rg1)对CD133^+和CD34^+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hemopoietic stem cells, hUCB-H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富集、分选CD133^+和CD34^+ hUCB-H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0.1、0.3和3μmol/L的Rg1处理培养的hUCB-HSCs 14 d,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计数集落和细胞数。结果免疫磁珠分选所得CD133^+、CD34^+hUCB-HSCs的纯度分别为>90%和>80%,3个浓度的Rg1均不同程度的增加细胞数量,Rg1可促进CD133^+和CD34^+ hUCB-HSCs细胞增殖,增加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粒-单集落形成单位集落生成(P<0.05),Rg1对两种HSCs增殖的数量及向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相似,但使CD34^+hUCB-HSCs向粒系和单核系细胞分化的作用明显强于CD133^+hUCB-HSCs。结论 Rg1促进CD133^+和CD34^+ hUCB-HSCs增殖及向红系细胞分化的作用相当,但促CD34^+ hUCB-HSCs向粒单系细胞分化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人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的CRISPR/Cas9介导的细胞基因突变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黎 卢茜 +2 位作者 杨红兰 张鹏 何志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96,共7页
旨在建立一种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快速检测CRISPR/Cas9介导的细胞基因突变的方法。采用野生型、纯合突变及杂合突变小鼠胚胎干细胞优化和完善HRM检测条件,然后应用建立的HRM方法对30个测序结果... 旨在建立一种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快速检测CRISPR/Cas9介导的细胞基因突变的方法。采用野生型、纯合突变及杂合突变小鼠胚胎干细胞优化和完善HRM检测条件,然后应用建立的HRM方法对30个测序结果已知的CRISPR/Cas9技术编辑过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单克隆进行检测,根据熔解温度与熔解曲线的差异区分野生型、纯合突变型及杂合突变型,以验证HRM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的HRM检测方法能够鉴别野生型、纯合突变型及杂合突变型小鼠胚胎干细胞。应用建立的HRM方法分析30个CRISPR/Cas9技术编辑过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单克隆,结果显示,14个单克隆为杂合突变型、2个单克隆为纯合突变型、14个单克隆为野生型,与测序结果一致,准确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能对CRISPR/Cas9介导的细胞基因突变进行快速筛选,是一种灵敏、准确、简便、高通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CRISPR/Cas9 细胞基因突变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累积病Ⅰa型G6PC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15
作者 张贵萍 李磊 束晓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糖原累积病Ⅰ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Ⅰa,GSDⅠa)(MIM:2322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G6PC基因突变导致的机体糖原代谢异常,并主要累及肝脏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性疾病,临床以低血糖、乳酸血症、高脂血症、显著肝肿大为主要特... 糖原累积病Ⅰ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Ⅰa,GSDⅠa)(MIM:2322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G6PC基因突变导致的机体糖原代谢异常,并主要累及肝脏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性疾病,临床以低血糖、乳酸血症、高脂血症、显著肝肿大为主要特征,年长儿因生长迟缓导致严重矮小。在肝糖原累积病中该类型发病率约占GSD的25%[1]。本研究对1例病理报告为肝糖原累积病的病例进行基因检测和突变位点来源验证,证实为G6PC基因突变所致的GSDⅠa,其中突变c.992C>A为患儿的新发突变,进一步对该变异位点进行亲源链鉴定,发现其位于父源链,经生物信息学等分析为可能致病变异,判断为一个高度疑似致病的突变新位点,为丰富G6PC基因致病谱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患儿,男,10岁,以“身材矮小”为主诉于2019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现病史:7年前发现患儿显著生长迟缓,体格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伴间断性腹胀及间断无诱因鼻出血,偶有无诱因血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 肝糖原累积病 病理报告 体格发育 代谢性疾病 鼻出血 现病史 生长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癎研究进展
16
作者 袁兴 田茂强 +3 位作者 余小华 杨昌键 窦庆阳 束晓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癎是通过电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达到减少癫癎发作频率及强度的目的。目前可用于治疗儿童癫癎的神经刺激术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术、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术、连续阈下皮质刺激术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本文对... 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癎是通过电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达到减少癫癎发作频率及强度的目的。目前可用于治疗儿童癫癎的神经刺激术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术、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术、连续阈下皮质刺激术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本文对上述神经刺激术用于儿童难治性癫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控制癫癎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神经刺激术用于临床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耐药性癫癎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rpl15基因的表达抑制斑马鱼早期造血的发育
17
作者 周唯君 周栋珍 +5 位作者 彭涛 杨懿琛 周艳华 李化 舒莉萍 何志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11-1618,共8页
目的探究核糖体蛋白L15(ribosomal protein l15,rpl15)基因表达下调对斑马鱼早期造血发育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rpl15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morphilino antisense oligo,MO),通过显微注射到单细胞期斑马鱼(0~0.75 hpf)的受精卵中来下调rp... 目的探究核糖体蛋白L15(ribosomal protein l15,rpl15)基因表达下调对斑马鱼早期造血发育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rpl15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morphilino antisense oligo,MO),通过显微注射到单细胞期斑马鱼(0~0.75 hpf)的受精卵中来下调rpl15的表达,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下调rpl15基因表达的有效性。使用体式显微镜分别观察注射rpl15 MO(MO)组与野生型(WT)组的发育情况。O-dianisidine染色检测血红蛋白表达的情况,qRT-PCR检测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hbae3、hbbe1的表达变化。全胚原位杂交和qRT-PCR检测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1、髓系转录因子pu.1、粒系转录因子mpo、定向造血标志转录因子runx1和c-myb、原始祖细胞造血标志物scl和lmo2等早期造血发育过程的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TUNEL实验检测造血组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显微注射rpl15 MO能显著下调斑马鱼rpl15的表达,与WT组相比,MO组表现出体节弯曲、发育迟缓、心包水肿等异常表型。MO组血红蛋白合成量与hbae3、hbbe1的表达量相较于WT组明显减少(P<0.05)。原位杂交及qRT-PCR结果表明,gata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pu.1、mpo、runx1、c-my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scl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lmo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TUNEL实验显示造血祖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下调rpl15的表达抑制了斑马鱼早期的造血发育,并可能与gata1和scl表达明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l15 造血发育 斑马鱼 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与血乳酸、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
18
作者 刘福艳 张翔 +3 位作者 李方芳 李成程 邹莹波 黄波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7期2715-2720,共6页
目的 探究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与血乳酸(Lac)、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关联性。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先心病手术治疗的84例患儿纳入研究。根... 目的 探究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与血乳酸(Lac)、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关联性。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先心病手术治疗的84例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长组(28例,机械通气时长≥72 h)和未延长组(56例,机械通气时长<72 h)。对比不同机械通气时间患儿的临床资料、先心病手术风险分级评分(RACHS-1)及ScvO_(2)、Lac、SaO_(2)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使用ROC分析ScvO_(2)、Lac、SaO_(2)对患儿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预测价值,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结果 不同机械通气时间患儿的年龄、术前合并肺炎、RACHS-1分级、ScvO_(2)、Lac、SaO_(2)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vO_(2)、Lac、SaO_(2)水平是影响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ScvO_(2)、Lac、SaO_(2)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63、0.839、0.91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7.64%、1.51 mmol/L、96.06%(P<0.05)。延长组脱机失败率高于未延长组,PICU停留时间和实际住院时间均长于未延长组(P<0.05)。结论 婴儿先心病术后的ScvO_(2)、Lac、SaO_(2)水平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有关,是影响机械通气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辅助性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机械通气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血乳酸 动脉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