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明 王恒 +3 位作者 赵鸿宾 余跃生 段萍 范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77-2081,共5页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水及乌蕨醇提取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28 d,灌胃容积为20 m L/kg。结果证明,乌蕨醇提取物可减缓STZ致1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负增长,降低空腹血糖水平(P <0. 05);升高胰岛素及葡萄糖激酶(GCK)含量;降低醛糖还原酶(AR)含量(P <0. 05)。同时,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乌蕨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数目较1型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多,胰岛及外分泌腺萎缩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提示乌蕨提取物可显著降低STZ致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葡萄糖激酶含量和降低AR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1型糖尿病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家旗 许颖 +3 位作者 阮子静 朱小奎 黄新河 贾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3-799,共7页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在医院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该文以四川某医院2018年收集的539株S.aureus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在医院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该文以四川某医院2018年收集的539株S.aureus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39株S.aureus中有14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MRSA主要分布于皮肤性病科(30株,21.1%);S.aureus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6.10%、63.50%、60.30%,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敏感;MRSA菌株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菌株;在预防和治疗S.aureus感染时,需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青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提取液对衰老小鼠脑组织DNA甲基化和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佳益 杨江权 +2 位作者 徐林 范芳 葛正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分析何首乌提取液(Polygonum multiflorum extract,PME)对D-半乳糖致衰老C57BL/6小鼠脑组织DNA甲基化和转录组水平的影响,探讨何首乌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C57BL/6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C)、衰老组(MC)、PME高剂量组(MH... 目的分析何首乌提取液(Polygonum multiflorum extract,PME)对D-半乳糖致衰老C57BL/6小鼠脑组织DNA甲基化和转录组水平的影响,探讨何首乌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C57BL/6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C)、衰老组(MC)、PME高剂量组(MH)、中剂量组(MM)及低剂量组(ML);除CC组外,其余4组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衰老模型,60 d后MH组、MM组及ML组分别以1、0.6、0.3 g·mL-1·kg-1的PME灌胃60 d,CC组及MC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处理好后,麻醉小鼠并摘除眼球取血,通过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判断衰老模型建立及何首乌延缓小鼠衰老的作用;采用简化甲基化测序(reduced 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RRBS)和RNA-seq测序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和转录水平,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各组样本间差异性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对DMR位于启动子区的相关基因进行GO聚类及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基因的表达。结果与CC组比较,MC组中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ME作用后,衰老小鼠中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缓解,以MM组较为明显(P<0.05)。在DNA甲基化测序中发现,CC组与MC组间及MC组与MM组间均发生甲基化变化的DMR位于启动子区的相关基因有52个,其中有7个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转录组结果呈负相关,包括与衰老相关的Synpo和Mapkapk5;13个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转录组呈正相关,包括与衰老相关的Tcf7和Rab15;且这4个基因mRNA水平均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何首乌提取液可能通过调控衰老小鼠中Synpo、Mapkapk5、Tcf7和Rab15基因甲基化水平,进而调节其转录水平,发挥延缓小鼠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衰老 甲基化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大鼠颈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增生 被引量:6
4
作者 束波 范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移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颈动脉狭窄的作用。方法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BMSC后经静脉注入大鼠。分为颈动脉损伤模型对照组、BMSC移植组、SDF-1预处理的BMSC移植组... 目的探讨移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颈动脉狭窄的作用。方法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BMSC后经静脉注入大鼠。分为颈动脉损伤模型对照组、BMSC移植组、SDF-1预处理的BMSC移植组。细胞移植术后2周,取损伤处血管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GFP表达明确BMSC归巢情况;移植术后4周, Evans蓝染色观察损伤内膜内皮化程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血管CD31的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损伤颈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移植SDF-1预处理的BMSC能有效促进干细胞向损伤血管的归巢,并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程度。BMSC移植后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均低于对照组, SDF-1预处理的BMSC移植组差异更为显著。移植SDF-1预处理的BMSC可显著提高损伤内膜CD31以及VEGF的水平,并抑制PCNA的表达。结论SDF-1预处理BMSC移植可通过促进BMSC归巢至损伤处并诱导细胞分化,抑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来减轻血管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世龙 高伟东 +3 位作者 冯赞杰 段玉灵 范国鑫 彭慈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85-1888,共4页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机制不清使该病早期诊疗困难。随着基因工程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胆管癌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lncRNA...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机制不清使该病早期诊疗困难。随着基因工程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胆管癌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lncRNA在胆管癌中介导细胞增殖、凋亡、转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耐药等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和预后关系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升阶梯治疗原则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开腹坏死物清除术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段玉灵 冯赞杰 +3 位作者 范国鑫 王磊 刘康伟 彭慈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3-897,共5页
目的开腹坏死物清除术(OPN)是单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失败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方式,探讨导致患者需要继续行OP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基于“step-up”原则外科干预... 目的开腹坏死物清除术(OPN)是单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失败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方式,探讨导致患者需要继续行OP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基于“step-up”原则外科干预方式的SAP患者156例,根据后期是否行OPN分为PCD组(n=126)和PCD+OPN组(n=30)。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因、入院血钙、入院白细胞、CTSI评分>7分、APACHE-Ⅱ评分、Ronson评分、是否合并胰周液体积聚、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PCD干预时间是否超过入院后1周等临床资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后期行OPN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SAP患者后期需要行OPN的概率为19.2%。PCD组与PCD+OPN组相比,入院时合并MOF所占比例更少[34(27.0%)vs 21(70.0%),χ^(2)=19.642,P<0.01];PCD干预时间<1周所占比例更高[78(61.9%)vs 6(20.0%),χ^(2)=17.121,P<0.01]。入院时合并MOF、入院后首次PCD干预时间>1周、入院时合并感染[OR(95%CI)分别为5.343(1.832~15.583)、5.518(1.742~17.477)、5.016(1.322~19.378),P值均<0.05]是SAP患者后期需要行O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入院时合并MOF、入院后初次PCD干预时间>1周和入院时合并感染是基于“step-up”原则下的SAP患者早期行PCD治疗后需要继续行OPN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及时识别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把握OPN的时机以改善SAP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危险因素 升阶梯治疗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世龙 彭慈军 +3 位作者 冯赞杰 高伟东 段玉灵 范国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9-1631,共3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临床肝外科手术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microRNA可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归纳总结了microRNA的生物合成与功能及其通过能量代谢、凋亡、自噬、氧化应激和细胞炎症等途径调控肝缺血再灌注...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临床肝外科手术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microRNA可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归纳总结了microRNA的生物合成与功能及其通过能量代谢、凋亡、自噬、氧化应激和细胞炎症等途径调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认为以microRNA为靶点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待之后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微RNAS 细胞凋亡 自噬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美游仆虫大核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燕 尹家奇 生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4-1023,共10页
为获得艾美游仆虫(Euplotes amieti)大核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方式,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艾美游仆虫进行了大核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测序最终得到原始reads数据为10.92 Gb,过滤后得到50287条Cont... 为获得艾美游仆虫(Euplotes amieti)大核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方式,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艾美游仆虫进行了大核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测序最终得到原始reads数据为10.92 Gb,过滤后得到50287条Contigs。GC含量较低,为31%;其中两端同时具有端粒的微染色体数量为27542条,占54.76%,只含有一端端粒的基因数量为6118条。Contigs进行基因结构分析,96.5%的基因能够被预测出功能,最终得到27650条基因,平均外显子长度为311.69 bp;内含子较短,平均长度为150 bp。转录组测序结果为76219898条,拼接后获得38588条转录组Unigenes,其平均长度为1189 bp。将转录组的38588条Unigenes比对发现有2%—3%基因发生了编程性移码,其中,绝大多数为+1PRF;除此之外,艾美游仆虫的终止密码子还存在重配现象,其终止密码子为UAA和UAG,而UGA编码半胱氨酸或硒代半胱氨酸。这与游仆虫属的编程性移码及终止密码子重配的特点一致。将27650条基因组Contigs与38588条转录组Unigenes成功获得注释。基因功能分析显示转录本显著富集于细胞生长与死亡、膜转运、运输与细胞学过程等。将基因组与转录组随机各抽取50个基因进行PCR验证。95%的基因均验证成功。结果表明艾美游仆虫除了具有游仆虫特有的微染色体、密码子重新分配和程序性移码等基因组特征外,还具有大量“联合微染色体”,编码大量与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细胞周期与蛋白表达调控等相关的特殊蛋白质,并通过一定量的miRNA与锌指类转录因子对基因进行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游仆虫 大核基因组 转录组 微染色体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频及自体血回输的脾破裂保脾术在基层医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凯 张伟 +1 位作者 彭慈军 冯赞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辅助的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创伤性脾破裂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四川省简阳... 目的:探讨基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辅助的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创伤性脾破裂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县级医院)接受脾破例手术的患者98例,其中采用脾切除术治疗37例(A组),传统保脾术治疗14例(B组),RFA辅助保脾术治疗47例(C组),比较3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血小板(platelet,PLT)情况。结果:保脾成功率:C组高于B组(P=0.035)。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32,P=0.000);组间比较:C组及A组比B组手术时间短(P=0.000、0.000),A组比C组手术时间短(P=0.008)。术中出血: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2,P=0.006);组间比较:C组及A组比B组出血少(P=0.010、0.001),A组及C组比较(P=0.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血回输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7,P=0.028);组间比较:C组比A组回输率高(P=0.012),A、B组比较(P=1.000)及B、C组比较(P=0.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情况: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64,P=0.062)。住院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6,P=0.028);组间比较:C组比A组住院时间短(P=0.010),A、B组比较(P=0.100)及B、C组比较(P=0.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C组相比A、B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0,P=0.532)。3组患者分别于术后3 d、7 d、15 d及1个月查PLT,结果提示: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50、4.261、4.304、11.505,P=0.000、0.017、0.016、0.000);组间比较:C组及B组比A组PLT升高程度更低(P=0.000、0.007、0.008、0.000,0.004、0.047、0.038、0.001),B组及C组比较(P=0.815、0.929、0.837、0.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FA联合术中ABT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应用中,保脾成功率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PLT升高程度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脾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射频消融 自体血回输 创伤性脾破裂 保脾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在脾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10
作者 李凯 彭慈军 +1 位作者 冯赞杰 张世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77-1181,共5页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良好的消融、凝血工具,较早应用于肝外科疾病手术,其作用已经从单纯消融肝脏肿瘤扩展到无血肝切除。然而RFA在脾脏疾病中应用相对局限,其临床价值似乎被低估。本文总结RFA在脾脏各种疾病中...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良好的消融、凝血工具,较早应用于肝外科疾病手术,其作用已经从单纯消融肝脏肿瘤扩展到无血肝切除。然而RFA在脾脏疾病中应用相对局限,其临床价值似乎被低估。本文总结RFA在脾脏各种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为RFA在脾脏疾病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