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冈田绕眼果蝇触角OBP基因家族鉴定和PoOBP83a克隆分析
1
作者 董贤凤 杨惠棋 +4 位作者 陈原 谢治梅 吴渊明 刘同先 郑明辉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525,共11页
为了解冈田绕眼果蝇Phortica okadai触角中气味结合蛋白(OBPs)的多样性、进化关系、功能特征以及在嗅觉功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冈田绕眼果蝇触角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转录组中的OBPs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和序... 为了解冈田绕眼果蝇Phortica okadai触角中气味结合蛋白(OBPs)的多样性、进化关系、功能特征以及在嗅觉功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冈田绕眼果蝇触角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转录组中的OBPs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和序列分析,并重点对该家族中的PoOBP83a基因进行了克隆、蛋白质理化性质、基因表达量检测以及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触角转录组中存在15个具有OBP保守结构域的PoOBPs基因,大部分PoOBPs蛋白为亲水性蛋白。PoOBPs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可以将15个PoOBPs共分为5个亚家族;蛋白结构预测表明,PoOBPs均含有PBP-GOBP结构域,PoOBP83a基因编码区全长501 bp,编码16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19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15。PoOBP83a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位点,属于Classic-C OBP家族蛋白;PoOBP83a在每个阶段均有表达,PoOBP83a在雌雄成虫触角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翅、口器和头部,在足、腹部和胸部的表达量最低。分子对接表明PoOBP83a与芳樟醇、苯甲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苯乙醇及吲哚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冈田绕眼果蝇的嗅觉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田绕眼果蝇 气味结合蛋白 PoOBP83a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破壁饮片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神经递质及ICC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容 周必英 周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白术破壁饮片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肠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皮... 目的:探究白术破壁饮片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肠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2.5 mg/(kg·d)盐酸吗啡注射液法复制STC小鼠模型,选取48只雌雄各半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术破壁饮片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和莫沙必利组(1.5 mg/kg),每组8只。各组予以不同药物干预1周后,检测造模后和给药后各组小鼠粪便性状、肠道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小鼠结肠神经递质P物质(substance P,SP)、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5-羟色胺(5-hydroxytrytamine,5-HT)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SCF和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P和Ach含量均明显降低(SP:230.41±16.41 vs. 146.69±15.59;Ach:577.68±39.35 vs. 281.50±39.40)。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破壁饮片低剂量组、白术破壁饮片中剂量组和白术破壁饮片高剂量组SP含量均明显升高(146.69±15.59 vs. 188.25±4.60;146.69±15.59 vs. 201.78±4.44;146.69±15.59 vs. 307.51±16.94);白术破壁饮片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Ach含量均明显升高(281.50±39.40 vs. 400.93±12.21;281.50±39.40 vs. 422.22±22.70)。与白术破壁饮片高剂量组比较,白术破壁饮片低剂量组和白术破壁饮片中剂量组SP和Ach含量均明显降低(SP:307.51±16.94 vs.188.25±4.60;307.51±16.94 vs. 201.78±4.44;Ach:400.93±12.21 vs. 283.79±11.53;400.93±12.21 vs. 327.81±14.77);莫沙必利组SP含量均明显降低(307.51±16.94 vs. 164.08±12.5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IP、NO和5-HT含量均明显升高(VIP:64.47±2.69 vs. 87.74±2.93;NO:38.21±1.76 vs. 42.78±1.69;5-HT:219.58±11.60 vs. 276.08±7.97)。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破壁饮片低剂量组、白术破壁饮片中剂量组、白术破壁饮片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VIP含量均明显降低(87.74±2.93 vs. 75.58±2.08;87.74±2.93 vs. 69.34±2.23;87.74±2.93 vs. 66.37±1.93;87.74±2.93 vs. 65.31±3.32);白术破壁饮片中剂量组、白术破壁饮片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NO和5-HT含量均明显降低(NO:42.78±1.69 vs. 39.27±1.90;42.78±1.69 vs. 37.43±1.30;42.78±1.69 vs. 35.65±2.01;5-HT:276.08±7.97 vs. 257.89±6.16;276.08±7.97 vs. 226.79±10.49;276.08±7.97 vs. 242.05±12.15)。与白术破壁饮片高剂量组比较,白术破壁饮片低剂量组VIP、NO和5-HT含量均明显升高(VIP:66.37±1.93 vs. 75.58±2.08;NO:37.43±1.30 vs.42.73±2.19;5-HT:226.79±10.49 vs. 269.87±10.91);白术破壁饮片中剂量组VIP、5-HT,莫沙必利组5-HT含量均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破壁饮片低剂量组c-ki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0.22±0.10 vs. 0.37±0.08);白术破壁饮片中剂量组、白术破壁饮片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SCF和c-kit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SCF:0.60±0.19 vs. 0.99±0.28;0.60±0.19 vs. 1.17±0.34;0.60±0.19 vs. 1.02±0.30;c-kit:0.22±0.10 vs. 0.47±0.10;0.22±0.10 vs. 0.58±0.13;0.22±0.10 vs. 0.49±0.13)。结论:白术破壁饮片可通过升高STC模型小鼠结肠组织SP、Ach和SCF/c-kit含量,以及降低VIP、NO和5-HT含量,从而调节小鼠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进而达到治疗STC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破壁饮片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神经递质 CAJAL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波 李想 周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建立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将猪囊尾蚴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猪带绦虫Ts14-3-3.3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CznⅠ中,在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 目的建立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将猪囊尾蚴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猪带绦虫Ts14-3-3.3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CznⅠ中,在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中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其表达产物,用HisLink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纯化后的Ts14-3-3.3重组蛋白。将纯化的Ts14-3-3.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Ts14-3-3.3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s14-3-3.3天然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的分布。结果成功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表达质粒pCznⅠ-Ts14-3-3.3,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的Ts14-3-3.3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29.31 kD,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Ts14-3-3.3重组蛋白能被抗血清所识别。用纯化的Ts14-3-3.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Ts14-3-3.3多克隆抗体,其效价为1∶512000。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14-3-3.3天然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中均有表达。结论成功制备猪带绦虫重组Ts14-3-3.3蛋白,并获得了高纯度、高效价的兔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14-3-3.3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美辰 欧阳任辉 +1 位作者 罗波 周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0-338,共9页
目的观察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Ts14-3-3.2重组蛋白50μg剂量组、100μg剂量组和150μg剂量组以及弗氏佐剂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 目的观察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Ts14-3-3.2重组蛋白50μg剂量组、100μg剂量组和150μg剂量组以及弗氏佐剂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于首次免疫后0 d、28 d、56 d收集血清和脾淋巴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及其亚类(IgG1、IgG2a)水平,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通过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Ts14-3-3.2重组蛋白免疫昆明小鼠后,50μg、100μg和150μg剂量组血清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水平均在首免后28~56 d内升高且56 d均高于28 d,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2、IFN-γ、IL-4、IL-10水平在28~56 d升高(IL-10在56 d恢复至正常水平),均在28 d达到峰值,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Ts14-3-3.2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14-3-3.2重组蛋白 小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类抗性品系培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汤红日 王灵军 +5 位作者 徐红玲 谢治梅 蔡娟 郑明辉 贺莉芳 刘晖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随着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农业、卫生类病媒生物抗药性日益严重,不仅影响果蔬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更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昆虫抗性品系培育作为研究抗药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的一种重要实验室研究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蝇是... 随着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农业、卫生类病媒生物抗药性日益严重,不仅影响果蔬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更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昆虫抗性品系培育作为研究抗药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的一种重要实验室研究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蝇是一类分布广泛的公共卫生和农业害虫,通过抗性品系培育研究也可为有害蝇类的抗性机制研究和虫害防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蝇类等昆虫的生理生化抗性、行为抗性、遗传变异和共生菌抗性等抗药性机制,点滴法、浸渍法、药膜法、喷雾法等多种蝇类抗性品系的培育方法,以及毒力测定、抗性倍数计算、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等抗性品系的鉴定方法和影响因素,最终通过对比不同抗性品系培育和鉴定方法对蝇类抗药性研究的影响,以期为蝇类抗药性机制研究和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抗性品系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LRRC15蛋白对仔猪树突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6
作者 王怡 李丽竹 +1 位作者 肖世玉 周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5-681,共7页
目的 探讨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 secretory antigen, ESA)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结构域(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15, LRRC15)蛋白对仔猪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成熟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仔猪DC体外诱导、培... 目的 探讨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 secretory antigen, ESA)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结构域(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15, LRRC15)蛋白对仔猪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成熟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仔猪DC体外诱导、培养,获得成熟与未成熟DC(immature DC, imDC)。在正常仔猪未成熟DC中,分别加入LRRC15蛋白、ESA刺激,将LRRC15组作为实验组;同时建立ESA对照组、LPS阳性对照组、LRRC15+LPS阳性对照组、LPS+ESA阳性对照组和培养基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志物MHC-Ⅱ、CD80、CD86的表达量;ELISA检测DC细胞培养上清TNF-α、IL-6、IL-10、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 与未刺激DC组相比,LRRC15蛋白组诱导DC表面标志物CD80、CD86、MHC-Ⅱ表达均增加。在LPS存在情况下,LRRC15蛋白也能诱导CD80、CD86、MHC-Ⅱ分子上调;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1640培养基组、LPS组和ESA组相比,LRRC15蛋白组均诱导IL-6、IL-10、IL-12、TNF-α分泌降低,LRRC15蛋白组与1640培养基组相比IL-6(t=7.529,P<0.05),IL-10(t=2.780,P<0.05),IL-12(t=4.673,P<0.05),TNF-α(t=2.894,P<0.05);LRRC15蛋白组与LPS组相比IL-6(t=26.663,P<0.05),IL-10(t=12.038,P<0.05),IL-12(t=27.594,P<0.05),TNF-α(t=29.540,P<0.05);LRRC15蛋白组与ESA组相比IL-6(t=6.343,P<0.05),IL-10(t=2.579,P<0.05),IL-12(t=8.102,P<0.05),TNF-α(t=3.890,P<0.05)。ESA组与1640培养基组相比能诱导IL-12分泌(t=3.430,P<0.05),其他细胞分子分泌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RC15蛋白能诱导DC成熟活化,并抑制DC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但能否通过其他途径诱导Th细胞分化还需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排泄分泌抗原 LRRC15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