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金钗石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段灿灿 王清纯 +7 位作者 赵泽粉 蔡秋雪 刘方 晏仁义 何天目 王雅芝 李桂琳 张建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0,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金钗石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获取金钗石斛中的化学成分,将成分录入TargetNet数据库以获取潜在靶点,再将靶点导入CTD数据库检索相关疾病,导入D...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金钗石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获取金钗石斛中的化学成分,将成分录入TargetNet数据库以获取潜在靶点,再将靶点导入CTD数据库检索相关疾病,导入DAVID数据库获取靶点的基因功能及作用通路。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及"靶点-疾病"网络等进一步可视化整合分析。并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金钗石斛中47个成分,可作用于88个靶点,进一步分析可知Nobilin D、Nobliomethylene、decumbic acid B、(+)-dendrolactone、(-)-denobilone A和Nobilin等成分是金钗石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可作用于MIF、ERS2、CYP19A1、ABCG2、TLR9和DRD5等关键靶点,通过调节Sphingolipid signaling pathway、Cocaine addiction及Serotonergic synaps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金钗石斛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为深入开展金钗石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神经系统疾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天然产物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加伟 陈天旺 +4 位作者 王鑫宇 刘娟 黄波 李利生 徐尚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08-1416,共9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但术后血管重塑所致的血管再狭窄仍需关注,严重影响了PCI远期疗效,预防血管再狭窄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但术后血管重塑所致的血管再狭窄仍需关注,严重影响了PCI远期疗效,预防血管再狭窄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天然产物因其具有多靶点、毒性低、安全性高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天然产物具有防治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并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黄酮类、生物碱类、萜及苷类、多糖及多酚类化合物等中药天然产物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和机制,并分析总结了各类天然产物的作用和机制差异,为研发安全有效的预防血管再狭窄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天然产物 血管再狭窄 血管平滑肌细胞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1
3
作者 黄凤英 高健美 龚其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73-1781,共9页
中药半夏来源于我国传统中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呕吐、咳嗽、肿瘤等,其不良反应常见报道。毒理学研究表明半夏能导致机体主要靶器官毒性。本文针对半夏的性质和作用靶点... 中药半夏来源于我国传统中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呕吐、咳嗽、肿瘤等,其不良反应常见报道。毒理学研究表明半夏能导致机体主要靶器官毒性。本文针对半夏的性质和作用靶点,并结合国内外报道综述其主要成分和毒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旨在明确半夏的毒性及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毒性成分 毒理机制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豆根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曦 高健美 龚其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43-747,752,共6页
山豆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肿瘤、咽喉炎症、肝炎等疾病。但其不良反应常见报道,毒理学研究发现... 山豆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肿瘤、咽喉炎症、肝炎等疾病。但其不良反应常见报道,毒理学研究发现山豆根可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胆系统等产生毒性。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报道综述了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毒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作用及其产生毒性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山豆根的毒性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毒性成分 药理作用 毒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肝草凉茶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雅芝 张建永 段灿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8,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肝草凉茶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肝草凉茶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TargetNet等数据库,检索益肝草凉茶中9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The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功能关联蛋白网络数据库(Functional Protein Association Networks,STRING)以及蛋白数据库(Universal Protein,Uniprot)数据库获取肝病相关的靶点;通过药物作用靶点及肝病靶点互作筛选益肝草凉茶解酒保肝的靶点,进一步构建解酒保肝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Functional Annotation Bioinformatics Microarray Analysis,DAVID)数据库进行靶点蛋白的基因功能与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构建与分析;借助AutoDock软件,将关键成分与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益肝草凉茶的活性成分186个,可作用于298个靶点,其中涉及到肝脏疾病的靶点有78个。预测靶点主要作用于癌症的途径、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cGMP-PKG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保肝护肝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益肝草凉茶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调控网络发挥解酒保肝的功效,为其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肝草凉茶 解酒 保肝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艾迪注射液抗肿瘤定位及分子机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段灿灿 何天目 +2 位作者 陈宽 马逸飞 张建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艾迪注射液抗肿瘤部位的定位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艾迪注射液四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以“里宾斯基五原则”为依据,进一步筛选活性化合物。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CTD数据库查询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艾迪注射液抗肿瘤部位的定位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艾迪注射液四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以“里宾斯基五原则”为依据,进一步筛选活性化合物。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CTD数据库查询对应的不同部位肿瘤疾病并进行分类。利用Cytoscape软件与OmicShare平台构建“化合物-靶点”“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最后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DAVID)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艾迪注射液中活性化合物294个,可作用靶点265个,疾病主要定位在消化系统肿瘤(原发性肝癌)及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癌)上,作用通路主要富集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药物代谢、视黄醇代谢及癌症通路等。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艾迪注射液的抗肿瘤定位,及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可为其临床应用及深入开展其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肿瘤定位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九香虫肾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天目 段灿灿 +2 位作者 侯晓晖 李晓飞 张建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3-1071,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九香虫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九香虫主要活性成分,通过Targetnet在线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CTD、Digsee数据库,获取肾损伤等相关靶点,整合分析获取九香...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九香虫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九香虫主要活性成分,通过Targetnet在线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CTD、Digsee数据库,获取肾损伤等相关靶点,整合分析获取九香虫肾保护靶点。采用String分析蛋白质的互作关系,通过Enrichr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及作用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最后采用iGEM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九香虫活性成分93种,可作用于288个靶点,进一步分析发现核心成分49种、核心靶点36个,主要作用通路91条。结论阿斯吡嗪、亚麻酸、1,2-脱氢-N-乙酰基多巴胺及NOS3、ALOX5、HDAC4、RELA等可能是九香虫肾保护作用的潜力成分与靶点,其机制可能与肾素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花生四烯酸代谢、VEGF信号通路、精氨酸代谢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香虫 肾保护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壁灵芝孢子粉对肝癌小鼠的治疗及作用机制
8
作者 金海 刘倩 +5 位作者 朱加兴 安家兴 文国容 李伶俐 苏薇 金凤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3-598,共6页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小鼠肝癌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幼鼠作为对照组;40只幼鼠用二乙基亚硝胺/四氯化碳(DEN/CCl4)构建肝癌模型,并将小鼠编号,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及GLS低...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小鼠肝癌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幼鼠作为对照组;40只幼鼠用二乙基亚硝胺/四氯化碳(DEN/CCl4)构建肝癌模型,并将小鼠编号,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及GL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从第8周开始,GL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5、0.5、1.0 g/kg GLS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至22周实验结束。第22周末次给药后统计小鼠体质量、肝重及肝脏系数,比色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肝脏外观观察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羟胺法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体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量均低(P<0.01),肝脏重量及肝脏系数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GLS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量均高(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S低、中、高剂量组肝重及肝脏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GOT、GPT水平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GOT、GPT水平低(P<0.05,P<0.01)。GLS低、中、高剂量组血清GPT、GO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各组肝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低(P<0.05)。各GLS组间Ki6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观察,GLS低、中、高剂量组癌结节数量较模型组少。HE染色显示,GLS低、中、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紊乱和肝细胞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癌细胞排列相对有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低、中、高剂量组IL-1β、TNF-α、IL-6水平均低(P<0.05,P<0.01)。GLS低、中、高剂量组间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SOD含量低(P<0.01),MDA含量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含量高(P<0.05,P<0.01),MDA含量低(P<0.05)。GL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rf2蛋白表达低(P<0.05),Keap1蛋白表达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Nrf2蛋白表达高(P<0.05),GLS中、高剂量组Keap1蛋白表达低(P<0.05,P<0.01)。GLS低、中、高剂量组Nrf2、Kea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S对DEN/CCl4诱导的肝癌小鼠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肝细胞癌 氧化应激 炎症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体Kelch样ECH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增敏药药效学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南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红 覃容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抗菌增敏药是一类本身并不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但是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后可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抗菌增敏药是抗菌药物研究领域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非临床研究的药效学内容同样包括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在体外研究中,评价指标除... 抗菌增敏药是一类本身并不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但是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后可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抗菌增敏药是抗菌药物研究领域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非临床研究的药效学内容同样包括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在体外研究中,评价指标除包括与其他单一抗菌药物评价相同的指标如MIC、MBC、KCs、PAE和ED50,还需要做联合用药后联合抑菌指数(FICI)和联合时间-杀菌曲线的研究。在体内研究中,评价指标同单一抗菌药物评价指标,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联合用药药物的配伍剂量的选择。本技术指南对抗菌增敏药非临床研究药效学的内容及方法进行论述,旨在为抗菌增敏药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增敏药 药效学 技术指南 抗菌活性 联合抑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和外泌体靶向载药系统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滔滔 李天容 +4 位作者 王雪 陈家蒙 帅芝琴 李利生 徐尚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3-910,共8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粥样斑块慢性聚集并沉积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导致严重的狭窄和血运障碍,引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纳米药物相对于传统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广泛受到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几种纳米...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粥样斑块慢性聚集并沉积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导致严重的狭窄和血运障碍,引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纳米药物相对于传统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广泛受到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几种纳米靶向颗粒(系统)和外泌体靶向载药系统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简述代表性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对其靶向性进行分析,并概述纳米药物的益处和内在挑战。尽管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挑战,但是纳米颗粒和外泌体靶向载药治疗的前景广阔,并有望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纳米颗粒 外泌体 炎症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功散通过调控脑水液代谢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静 花雷 +3 位作者 阳勇 张小梅 魏江平 李利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15-2023,共9页
目的观察异功散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调控脑水液代谢系统探讨异功散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及同龄同背景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1.67 mg/kg)组... 目的观察异功散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调控脑水液代谢系统探讨异功散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及同龄同背景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1.67 mg/kg)组、异功散(7.5 g/kg)组。灌胃给予各组对应药物1次/d,1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皮层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硫磺素S染色观察脑内淀粉样蛋白斑块数量变化;ELISA法检测脑组织和血清Aβ_(1-40)和Aβ_(1-42)含量;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变化;免疫荧光共定位考察AQP4在星型胶质细胞上极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观察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闭锁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胰岛素降解酶(ID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P/PS1小鼠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降低(P<0.05);海马和皮层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细胞数量增加且病理评分升高(P<0.001);Aβ阳性斑块明显升高以及硫磺素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脑组织和血清Aβ_(1-40)、Aβ_(1-42)含量升高(P<0.05);BBB通透性增加(P<0.01),RAGE蛋白表达上调(P<0.01)而VE-cadherin、LRP1、ZO-1、Occludin、AQP4蛋白表达下调(P<0.05),且AQP4在GFAP阳性细胞上表达的数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功散组小鼠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01),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且平均游泳速度加快(P>0.05);海马和皮层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细胞数量减少且病理评分降低(P<0.01);Aβ阳性斑块减少以及硫磺素S荧光强度减弱(P<0.05);脑组织和血清Aβ_(1-40)、Aβ_(1-42)含量降低(P<0.05);维持了BBB通透性(P<0.01),RAGE蛋白表达下调(P<0.05),而VE-cadherin、LRP1、ZO-1、Occludin、AQP4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AQP4在GFAP阳性细胞上表达的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异功散能够通过改善APP/PS1小鼠脑内神经细胞损伤、Aβ病变,调控脑水液代谢系统相关蛋白表达而改善学习记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痴呆症 脑水液代谢系统 APP/PS1小鼠 AQ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6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林夏萍 黄仙玉 +5 位作者 孙健 李映莹 徐云燕 黄波 杨媛 吴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2-1659,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6,SIRT6)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和机制,以及肝星状细胞在SIRT6沉默后其下游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6,SIRT6)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和机制,以及肝星状细胞在SIRT6沉默后其下游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模型组(造模2、4、8、12周,n=24),采用腹腔注射CCl_(4)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每周2次,持续12周。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评估肝损伤;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α-SMA、SIRT6、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的组蛋白H3(acetyl histone H3 at Lys9,H3K9ac)、第56位赖氨酸乙酰化的组蛋白H3(acetyl histone H3 at Lys56,H3K56ac)、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蛋白的表达。将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T6,HSC-T6)进行SIRT6基因沉默,分为NC siRNA组和SIRT6 siRNA组。Western blot检测SIRT6、H3K9ac和H3K56a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和Masson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病理变化逐渐加重,胶原纤维沉积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Western blot均显示,在8和12周模型组中肝脏α-SMA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Cl_(4)造模后各组小鼠肝脏中SIRT6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肝纤维化的加重逐渐降低;同时模型组小鼠肝脏H3K9ac、H3K56ac、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在8、12周时明显升高(P<0.05);SIRT6沉默后,与NC siRNA组比较,SIRT6 siRNA组中的H3K9ac和H3K56ac显著增加(P<0.05)。结论:SIRT6缺乏通过H3K9ac和H3K56ac的异常增多使得IL-1β和IL-18的表达升高,加剧炎症反应而促进肝纤维化进程,提示SIRT6的表达异常参与了肝纤维化进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肝星状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多效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罗欢 高健美 龚其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2-1826,共5页
阿司匹林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近期研究发现,阿司匹林除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外,还有显著的抗肿瘤、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抗神经系统疾病等作用。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 阿司匹林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近期研究发现,阿司匹林除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外,还有显著的抗肿瘤、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抗神经系统疾病等作用。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阿司匹林对肿瘤、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阿司匹林的临床合理应用并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提供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肿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昆虫、植物及海洋生物中多巴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林翰 王先恒 +1 位作者 陈华美 赵长阔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57-2764,共8页
多巴胺类化合物往往从植物、昆虫、海洋动物中被提取和鉴定,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非常多样,从单体、二聚体甚至与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偶联或形成杂聚物。本文综述了从九香虫、马齿苋等生物中提取的天然多巴胺类化合物近70种。这些天然产物在... 多巴胺类化合物往往从植物、昆虫、海洋动物中被提取和鉴定,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非常多样,从单体、二聚体甚至与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偶联或形成杂聚物。本文综述了从九香虫、马齿苋等生物中提取的天然多巴胺类化合物近70种。这些天然产物在抗炎、抗肿瘤、抗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等方面均有研究。本文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天然产物中多巴胺类化合物的多样性和潜在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生物活性 天然产物 九香虫 马齿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胺化法合成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
15
作者 左琳铭 林翰 +1 位作者 陈华美 王先恒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1-2957,共7页
本文以L-去甲肾上腺素为手性起始原料,通过与苯甲醛及其取代衍生物进行还原胺化反应,高选择性地制备得到了一系列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衍生物2a~j,通过氢谱^(1)H-NMR、碳谱^(13)C-NMR以及质谱HRMS对衍生物2a~j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并测... 本文以L-去甲肾上腺素为手性起始原料,通过与苯甲醛及其取代衍生物进行还原胺化反应,高选择性地制备得到了一系列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衍生物2a~j,通过氢谱^(1)H-NMR、碳谱^(13)C-NMR以及质谱HRMS对衍生物2a~j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并测定旋光度。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与原料L-去甲肾上腺素的旋光方向保持一致,均为左旋;还原胺化法不影响L-去甲肾上腺素羟基位的R/S构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便捷的高选择性合成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的还原胺化方法,该方法具有步数短、产率适中、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烷基化 还原胺化 L-去甲肾上腺素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诱导的脓毒症免疫抑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红 李小丽 李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9-544,共6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的有效治疗措施。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国内外研究显示,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脓毒症具有典型的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特点,即早期的细胞因子风暴和随后的免疫抑制...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的有效治疗措施。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国内外研究显示,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脓毒症具有典型的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特点,即早期的细胞因子风暴和随后的免疫抑制阶段。目前临床上对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和临床研究非常重视,但是忽略了后期的免疫抑制阶段。由于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常出现二次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重视COVID-19引起的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的研究和救治,研究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青蒿琥酯对降低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强烈建议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慎用磷酸氯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脓毒症 细胞因子风暴 免疫抑制 双向免疫调节药 青蒿琥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扎贝特减轻小鼠糖尿病肝损伤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堃 蒋青松 +3 位作者 任凯强 黄波 邱红梅 韩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BEZ)减轻小鼠糖尿病肝病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长期高能量饲料联合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肝病模型,给予BEZ(75 mg·kg-1·d-1)灌胃4周。每周监测空腹血糖(FBG);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生化试...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BEZ)减轻小鼠糖尿病肝病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长期高能量饲料联合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肝病模型,给予BEZ(75 mg·kg-1·d-1)灌胃4周。每周监测空腹血糖(FBG);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胰岛素(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s)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给予STZ 7 d后,小鼠FBG水平持续>11.1 mmol/L。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小鼠INS、HbA1c及HOME-IR均明显增加(P<0.01),血脂升高(P<0.01);肝功能指标升高(P<0.01),病理检查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肝脏PPARs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BEZ给药明显减轻模型小鼠肝脏损害(P<0.01),降低血糖相关指标和血脂水平(P<0.05),上调PPARs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BEZ减轻小鼠糖尿病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PPAR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糖尿病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十味珍珠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斌斌 聂雨 +3 位作者 胡安玲 徐尚福 杜玉枝 刘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31,共6页
目的探索七十味珍珠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七十味珍珠丸低、中、高剂量组(0.15、0.5、1.5 g/kg),藏药佐太组(30 mg/kg),HgCl2组(33.6 mg/kg),灌胃给药1周后收集小鼠小肠和大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 目的探索七十味珍珠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七十味珍珠丸低、中、高剂量组(0.15、0.5、1.5 g/kg),藏药佐太组(30 mg/kg),HgCl2组(33.6 mg/kg),灌胃给药1周后收集小鼠小肠和大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16S rRNA为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七十味珍珠丸低、中、高剂量小鼠小肠和大肠中内容物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表达增加(P<0.05)。在其它9种小肠和8种大肠内容物的菌中,七十味珍珠丸和藏药佐太对于小鼠肠道菌群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七十味珍珠丸和藏药佐太对小鼠肠道内容物菌群有一定的影响,佐太(主要含β-HgS)是七十味珍珠丸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对肠菌的作用不完全与七十味珍珠丸相同,也与氯化汞(HgCl2)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味珍珠丸 肠道菌群 氯化汞 硫化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彦彦 李晶洁 +3 位作者 龙芸鸾 杜番攀 王无忌 李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01-2905,共5页
天麻钩藤饮是民族医学中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剂古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11味中药组成。天麻钩藤饮使用范围广泛,在多类疾病的治疗中均有涉及,本文就近十五年来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是民族医学中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剂古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11味中药组成。天麻钩藤饮使用范围广泛,在多类疾病的治疗中均有涉及,本文就近十五年来天麻钩藤饮对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总结,发现其对高血压、帕金森病、痴呆、梅尼埃综合症、癫痫、精神分裂症、Meige综合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性抽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面肌痉挛、偏身投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部分疾病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神经系统疾病 高血压 帕金森病 痴呆 梅尼埃综合症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玉佳 高健美 龚其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5-659,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IS)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目前临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的核转录...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IS)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目前临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PPARs与脑卒中关系密切。该文综述了近年来PPARs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凋亡、自噬、调控脱髓鞘、保护血脑屏障损伤、减轻脑水肿及调节乳酸代谢发挥抗IS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I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