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噬调控因子mTO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17
1
作者
韩利民
罗小红
赵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暴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等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的不恰当自噬水平同样参与了心...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暴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等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的不恰当自噬水平同样参与了心肌I/R损伤的发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是自噬的重要调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主要通过PI3K/AKT/mTOR、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多种药物均可通过mTOR调控心肌细胞自噬水平,从而改善心肌I/R损伤,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主要对mTOR在心肌I/R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其相关作用机制,探讨mTOR作为心肌I/R损伤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2
作者
韩利民(综述)
赵海龙(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5,共5页
转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皮肤恶性肿瘤。自2011年以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先后批准9种药物应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其中包括靶向鼠类肉瘤滤过性霉菌致癌同源体B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以及阻断细胞...
转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皮肤恶性肿瘤。自2011年以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先后批准9种药物应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其中包括靶向鼠类肉瘤滤过性霉菌致癌同源体B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以及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和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1的免疫治疗抗体。因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目前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案已由单一药物治疗向联合应用方向逐步过渡。这种联合治疗的优化方案显著提高了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文章将从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药物、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并探讨联合用药的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BRAF抑制剂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鼻脑给药途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吻吻
赖睿
+1 位作者
刘淇
赵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517,共7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特征是肿瘤快速生长及侵袭周围组织。目前治疗GBM的标准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由于血脑屏障(BBB)会限制多种抗癌药物进入脑内,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给药途径以提高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特征是肿瘤快速生长及侵袭周围组织。目前治疗GBM的标准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由于血脑屏障(BBB)会限制多种抗癌药物进入脑内,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给药途径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鼻脑给药途径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替代途径,能够绕过BBB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并减少全身性不良反应。新近开发的多种新型制剂主要通过纳米结构的药物递送系统来进一步增强鼻脑转运。本文就鼻脑给药途径联合不同抗癌药物或方式在GBM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输送
胶质母细胞瘤
血脑屏障
鼻脑给药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种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利民
叶钢
+2 位作者
邓川
代姣
赵海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563-1573,共11页
目的:探究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采用cBioportal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情况和表达水平,OSskcm数据库和TISIDB数据库分析E2F3与黑色素瘤的预后和肿瘤免疫...
目的:探究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采用cBioportal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情况和表达水平,OSskcm数据库和TISIDB数据库分析E2F3与黑色素瘤的预后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接着,采用LinkedOmics数据库鉴定黑色素瘤中与E2F3表达相关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利用Cytoscpae筛选Hub基因。最后,通过CMap数据库筛选治疗黑色素瘤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果: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率为约4%,突变位点有21个。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E2F3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水平升高与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缩短有关(P<0.05)。E2F3的CNA水平与pDC、Neutrophil、Act DC、Th17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CXCL5、CCL13、CCR1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E2F3的甲基化水平与Th1、Neutrophil、Act DC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CXCL16、CXCL12、CCR1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2F3的表达水平与Th17、Tcm CD4、Th1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CXCL 16、CCL 22、CCL 2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黑色素瘤中UHRF1BP1等96个基因的表达与E2F3的表达呈显著相关(|cor|≥0.5,P<0.05),以上基因主要与RNA转运、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生物生成、细胞周期等通路有关;其中,WDR12、WDR43、RBM28、UTP18、DKC1、PAK1IP1、DDX31、TEX10、TRUB1、TRMT61B是前10位hub基因。YC-1、辛伐他汀、细胞松弛素-d、Deforolimus和细胞松弛素-b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5种潜在小分子化合物。结论:E2F3基因突变和表达水平升高与黑色素瘤的不良预后有关,可通过影响不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亚型的表达参与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其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E2F3
数据库
突变
免疫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噬调控因子mTO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17
1
作者
韩利民
罗小红
赵海龙
机构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病理
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007)
贵州省科技项目计划(黔科合基础[2019]1334号)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2017-198)。
文摘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暴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等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的不恰当自噬水平同样参与了心肌I/R损伤的发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是自噬的重要调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主要通过PI3K/AKT/mTOR、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多种药物均可通过mTOR调控心肌细胞自噬水平,从而改善心肌I/R损伤,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主要对mTOR在心肌I/R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其相关作用机制,探讨mTOR作为心肌I/R损伤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噬
Keywords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utophagy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2
作者
韩利民(综述)
赵海龙(审校)
机构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007)。
文摘
转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皮肤恶性肿瘤。自2011年以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先后批准9种药物应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其中包括靶向鼠类肉瘤滤过性霉菌致癌同源体B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以及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和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1的免疫治疗抗体。因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目前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案已由单一药物治疗向联合应用方向逐步过渡。这种联合治疗的优化方案显著提高了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文章将从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药物、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并探讨联合用药的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转移性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BRAF抑制剂
PD-1
Keywords
metastatic melanoma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BRAF inhibitor
PD-1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鼻脑给药途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吻吻
赖睿
刘淇
赵海龙
机构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遵义
医科
大学
第一临床
学院
遵义
医科
大学
口腔
医学院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5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007,82060503)
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ZYK024)
+2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334号)
贵州省卫健委科学技术基金(gzwjkj2019-1-033)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QJHKYZ-2017-198)。
文摘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特征是肿瘤快速生长及侵袭周围组织。目前治疗GBM的标准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由于血脑屏障(BBB)会限制多种抗癌药物进入脑内,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给药途径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鼻脑给药途径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替代途径,能够绕过BBB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并减少全身性不良反应。新近开发的多种新型制剂主要通过纳米结构的药物递送系统来进一步增强鼻脑转运。本文就鼻脑给药途径联合不同抗癌药物或方式在GBM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鼻腔输送
胶质母细胞瘤
血脑屏障
鼻脑给药
干细胞
Keywords
nasal delivery
glioblastoma
blood-brain barrier
nose-to-brain delivery
stem cells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种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利民
叶钢
邓川
代姣
赵海龙
机构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药学部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563-157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503)。
文摘
目的:探究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采用cBioportal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情况和表达水平,OSskcm数据库和TISIDB数据库分析E2F3与黑色素瘤的预后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接着,采用LinkedOmics数据库鉴定黑色素瘤中与E2F3表达相关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利用Cytoscpae筛选Hub基因。最后,通过CMap数据库筛选治疗黑色素瘤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果: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率为约4%,突变位点有21个。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E2F3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水平升高与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缩短有关(P<0.05)。E2F3的CNA水平与pDC、Neutrophil、Act DC、Th17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CXCL5、CCL13、CCR1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E2F3的甲基化水平与Th1、Neutrophil、Act DC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CXCL16、CXCL12、CCR1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2F3的表达水平与Th17、Tcm CD4、Th1等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CXCL 16、CCL 22、CCL 2等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黑色素瘤中UHRF1BP1等96个基因的表达与E2F3的表达呈显著相关(|cor|≥0.5,P<0.05),以上基因主要与RNA转运、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生物生成、细胞周期等通路有关;其中,WDR12、WDR43、RBM28、UTP18、DKC1、PAK1IP1、DDX31、TEX10、TRUB1、TRMT61B是前10位hub基因。YC-1、辛伐他汀、细胞松弛素-d、Deforolimus和细胞松弛素-b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5种潜在小分子化合物。结论:E2F3基因突变和表达水平升高与黑色素瘤的不良预后有关,可通过影响不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亚型的表达参与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其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关键词
黑色素瘤
E2F3
数据库
突变
免疫浸润
预后
Keywords
Melanoma
E2F3
Database
Mutation
Immune infiltration
Prognosis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噬调控因子mTO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韩利民
罗小红
赵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韩利民(综述)
赵海龙(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鼻脑给药途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李吻吻
赖睿
刘淇
赵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多种数据库分析E2F3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变异、表达及临床意义
韩利民
叶钢
邓川
代姣
赵海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