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单细胞PCR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匡晓燕 陈芳 +4 位作者 郭家林 陈倩 李龙萍 王全义 邓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建立一套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一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应用于分子组织学研究中单细胞基因的检测。方法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冷冻组织切片中,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1~10个淋巴细胞,采... 目的建立一套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一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应用于分子组织学研究中单细胞基因的检测。方法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冷冻组织切片中,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1~10个淋巴细胞,采用优化的单细胞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β-珠蛋白基因检测。结果单轮常规PCR各组多细胞的扩增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细胞的扩增阳性率低于各组多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半巢式降落式PCR的单细胞扩增阳性率高于单轮常规PCR,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及半巢式降落式PCR技术,显著提高了单细胞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单细胞 半巢式降落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人肺腺癌A549及A549/DDP细胞共培养下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菲 李宁 +4 位作者 李培义 岳云 张川骎 王雪 罗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目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CIK)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研究将CIK细胞与人肺腺癌A549及耐药株A549/DDP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IL-12的变... 目的目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CIK)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研究将CIK细胞与人肺腺癌A549及耐药株A549/DDP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条件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IL-12的变化情况,为研究CIK细胞逆转A549/DDP耐药机制提供细胞因子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将细胞分为5组:CIK组(CIK细胞)、A549组(A549细胞)、A549/DDP组(A549/DDP细胞)、CIK+A549组(CIK细胞与A549细胞按20∶1共培养24 h)、CIK+A549/DDP组(CIK细胞与A549/DDP细胞按20∶1共培养24 h)。利用Transwell小室模型将CIK细胞与A549、A549/DDP细胞分别非接触式共培养后,通过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IL-12的含量。为测A549/DDP细胞本身耐药倍数,实验将细胞分组:A549a组和A549/DDPa组分别加入A549、A549/DDP细胞,同时加入浓度分别为1、2、4、6、8、16、32、64μg/m L的顺铂;A549 b组、A549/DDP b组分别加入A549细胞、A549/DDP细胞,同时加等体积含5%FBS的RPMI-1640培养液;调零组只加RPMI-1640培养液。为测Transwell中CIK与A549/DDP共培养后A549/DDP耐药倍数,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549/DDP细胞)、实验组(A549/DDP细胞+浓度分别为1、2、4、6、8、16、32、64μg/m L的顺铂)、调零a组(只加培养液)。结果 CIK+A549/DDP组TNF-α含量[(245.82±8.63)pg/m L]显著高于CIK组、A549组、A549/DDP组及CIK+A549组[(52.66±3.32)、(66.95±1.71)、(72.42±3.00)、(88.24±3.44)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A549组TNF-α含量较CIK组、A549组、A549/DDP组均升高(P<0.05)。CIK组、CIK+A549/DDP组、CIK+A549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A549组、A549/DDP组(P=0.000)。CIK+A549/DDP组、CIK+A549组IL-2含量[(910.24±32.33)、(502.74±36.24)pg/m L]显著高于CIK组、A549组、A549/DDP组[(144.00±12.14)、(47.32±7.50)、(68.386±2.21)pg/m L],且CIK+A549/DDP组IL-2含量显著高于CIK+A54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A549/DDP组、CIK+A549组IL-12含量[(4.04±0.05)、(2.52±0.19)pg/m L]显著高于CIK组、A549组、A549/DDP组[(2.96±0.07)、(2.06±0.13)、(2.33±0.15)pg/m L],且CIK+A549/DDP组IL-12含量显著高于CIK+A54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DDP本身的耐药倍数为5.087;A549/DDP的耐药倍数为0.805。结论 CIK与肿瘤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后发生了相互刺激作用,尤其是耐药株A549/DDP与CIK共培养后,更显著的刺激了TNF-α、IL-2及IL-12的分泌。采用Transwell小室模型将CIK细胞与A549/DDP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后A549/DDP细胞耐药倍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A549 A549/DDP 细胞因子 肿瘤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G2在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靖 马虎 +2 位作者 韩静 李雪涛 陈正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讨ABCG2在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厄洛替尼不同浓度(1、5、25μmol/L)处理A549细胞及其获得性耐厄洛替尼细胞(A549/ER)12、24、48 h后,荧光实时定量PCR观察ABCG2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KT、ABCG2蛋白... 目的探讨ABCG2在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厄洛替尼不同浓度(1、5、25μmol/L)处理A549细胞及其获得性耐厄洛替尼细胞(A549/ER)12、24、48 h后,荧光实时定量PCR观察ABCG2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KT、ABCG2蛋白表达变化。PI3K/AKT通路激活剂(IGF-1)和抑制剂(LY294002)分别作用于A549细胞及A549/ER细胞24 h后,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ABCG2 mRNA及p-AKT、ABCG2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IGF-1和LY294002后ABCG2外排作用。结果与未加入厄洛替尼的A549、A549/ER细胞相比,厄洛替尼(1、5、25μmol/L)作用12、24、48 h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BCG2的表达与p-AKT水平呈正相关。加入IGF-1 24 h后,A549细胞中ABCG2表达量升高,而加入LY294002的A549/ER细胞,ABCG2表达量下降,并且IGF-1作用24 h后ABCG2外排明显增高。LY294002作用24 h后A549/ER细胞ABCG2外排明显降低。结论 ABCG2经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非小细胞肺癌中厄洛潜尼耐药,且阻断PI3K/AKT通路可逆转由ABCG2介导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厄洛替尼 P13K AKT ABC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增强CT与MR图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骆雯 汤明 +1 位作者 阮培刚 骆科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索鼻咽癌诱导化疗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选择21例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的增强CT与MR图像,由2名医师观察MRI增强T1WI横断面、T2WI压脂横断面及CT增强横断面图像(三种图像)上病灶显示情况及对周围结构的侵... 目的探索鼻咽癌诱导化疗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选择21例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的增强CT与MR图像,由2名医师观察MRI增强T1WI横断面、T2WI压脂横断面及CT增强横断面图像(三种图像)上病灶显示情况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例中,2例诱导化疗后原发病变消失。19例显示原发肿瘤,共131个层面显示病灶,在三种图像上显示病变边缘清楚的分别为117层(89.3%)、103层(78.6%)和52层(39.7%),三种图像均显示病变边缘清楚的有5例,这5例在CT图像上病变明显强化。10例头长肌受侵在MR图像上均显示清楚,在CT图像上仅4例强化明显者可确定。颅底骨结构受侵在CT和MR图像上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显示鼻咽癌的边界及对头长肌的侵犯优于CT;在增强CT图像上,如病变强化明显,边界显示清楚或诱导化疗后,原发病灶消失或颅底广泛受侵者可直接在CT图像上勾画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酶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泮红飞 罗军敏 +4 位作者 杨涛羽 苏俊 张红 龙润莹 冯继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狐猴酪氨酸激酶3(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前列腺癌及2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LMTK3和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估LMTK3和ERα的... 目的:探讨狐猴酪氨酸激酶3(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前列腺癌及2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LMTK3和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估LMTK3和ERα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应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LMTK3和ER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MTK3和ER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 36%和32. 73%,而2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LMTK3和ER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 00%和56. 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ERα蛋白的表达随着TPSA含量的升高而降低,LMTK3和ERα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均呈负相关性(P<0. 05),而LMTK3与TPS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二者与年龄、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亦无明显相关性(P>0. 05); 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MTK3和ERα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 296,P<0. 05)。结论: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Gleason分级呈负相关性,与ERα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TK3 ERΑ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