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罗茜 谭梅 +5 位作者 吴柳松 田润梅 容颖 苏琼 朱平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LN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AL(ALL 42例,AM L 38例)患者骨髓中LNK m 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的LNK蛋白表... 目的:探讨LN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AL(ALL 42例,AM L 38例)患者骨髓中LNK m 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的LNK蛋白表达量。以正常的志愿者(16例)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ALL和AM L组的LNK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7,P=0.021),ALL组与AM L组之间LNK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LL和AML组中的LNK表达水平均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P=0.000,P=0.004,r=0.5,r=0.386),且ALL和AML组中高危组的L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5,P=0.032),AML和ALL组的中危组(P=0.239,P=0.609)及标危组(P=0.974,P=1)L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危险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急性白血病患者LNK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LNK基因表达高于正常人,与患者危险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LNK基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成双 谭梅 +5 位作者 张相梅 罗茜 田润梅 苏琼 吴柳松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AML患者骨髓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ML患者骨髓中STAT3...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AML患者骨髓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ML患者骨髓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mRNA水平上,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P=0.01,r=0.592),高危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标危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5组STAT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M2与M5及对照组之间STAT3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1,P=0.066)。STAT3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在蛋白水平上,AML组STAT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7)。结论:STAT3基因在AML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且与患者免疫分型、危险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PD活性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琼 黄成双 +3 位作者 吴柳松 罗茜 田润梅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9-1656,共8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967年WHO推荐的Zinkham法检测74例AL(ALL 50例,AML 24例)患儿外周血中G6PD活性,分析其活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70例正常健康体...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967年WHO推荐的Zinkham法检测74例AL(ALL 50例,AML 24例)患儿外周血中G6PD活性,分析其活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70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中G6PD活性作为对照。结果:ALL和AML组的G6PD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00,P=0. 000),ALL组与AML之间G6PD活性无统计学差异; AL患儿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无感染组(无细菌和真菌感染),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P=0. 001,P=0. 001),真菌感染组再分别与细菌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4,P=0. 019); AL患儿的G6PD活性与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线性相关(P=0. 000,P=0. 001,r=0. 465,r=0. 434); G6PD活性缺乏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G6PD活性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149)。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G6P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儿童,与患儿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线性相关,G6PD活性降低易罹患真菌感染,且感染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