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营养筛查量表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量表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周静 陈伟 +2 位作者 胡汝均 钟跃勤 廖文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 :评价脊髓损伤营养筛查量表(spinal nutrition screening tool,SNST)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量表(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早期康复治疗患者营养筛查情况,并探讨两种工具临床... 目的 :评价脊髓损伤营养筛查量表(spinal nutrition screening tool,SNST)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量表(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早期康复治疗患者营养筛查情况,并探讨两种工具临床适用性。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住康复科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01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1例,年龄54.1±14.4岁,颈髓节段损伤81例,非颈髓节段损伤20例,使用SNST和MUST两种方法进行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比较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结果:入组患者营养不良评估中度风险检出率SNST为50例(49.5%)、MUST为45例(44.5%),营养不良评估高度风险检查率SNST为18例(17.8%)、MUST为17例(16.8%),SNST与MUST判定结果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χ2=1.100,P=0.677)。结论 :SCI早期康复治疗患者应用SNST和MUST营养不良风险的检出率较高(>60%)且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工具对SCI早期康复治疗患者均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脊髓损伤 营养筛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范瑞明 姚声涛 +6 位作者 李刚 焦松 曾尤超 韩冲 陈伟 陈仲琼 龚其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致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精神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病患者80倒,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且达到支架置入治疗标准,均行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致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精神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病患者80倒,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且达到支架置入治疗标准,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别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患者的MMSE、SAS、SDS以及NIHSS评分分别为(21.20±3.72)分、(55.32±3.28)分、(53.94±3.31)分及(10.00±4.82)分;术后1个月,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分别为(24.02±4.11)分、(48.15±3.57)分、(45.63±4.25)分和(5.00±3.05)分,与术前比较,MMSE评分明显增高,而SAS、SDS以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期间 精神状态检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手术治疗及预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国清 汪峰 +1 位作者 王小强 姚声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45-551,共7页
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该部位的动脉瘤破裂后出血量常较大,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治疗有其特殊性,开颅夹闭手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应根据影像学中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 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该部位的动脉瘤破裂后出血量常较大,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治疗有其特殊性,开颅夹闭手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应根据影像学中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是否有脑内血肿及临床表现等准确地判断责任动脉瘤,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一侧,并寻找适合的病例采取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在开颅夹闭动脉瘤中,运用术中监测技术,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治疗结果。作者从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责任动脉瘤的判断、手术治疗策略及术后缺血事件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下肢远端缺血后适应减轻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VEGF、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蒲举 姚声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探讨肢体远端缺血后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R)的影响。方法:将9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为3大组:假手术组(n=14),对照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探讨肢体远端缺血后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R)的影响。方法:将9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为3大组:假手术组(n=14),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42),RIP组(缺血再灌注+肢体远端缺血后适应组,n=42),对照组和RIP组根据缺血再灌注之后不同时间再次分为12、24、72 h组,每组各14只。Longa评分法对其进行评分,HE染色、磁共振弥散加权像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缺血半暗带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变化。结果:RIP组大鼠24 h后Longa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0)、RIP组大鼠HE染色脑梗死百分比在12、24、72 h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RIP组12、24、72 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VEGF表达均较对照组高,MMP-9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RIP减少缺血再灌注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具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远端缺血后适应明显增加缺血半暗带VEGF的表达,减少MMP-9的表达,表明RIP的神经保护作用与脑梗死后VEGF、MMP-9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后适应 再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评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