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腹部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9
1
作者 梅永 彭慈军 +3 位作者 朱洪江 舒德军 李伟男 李雄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72例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中的困难情况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72例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中的困难情况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术中出现相对困难情况共16例。其中9例严重腹腔及术区粘连,4例胆总管确认困难,3例取石困难。总体手术时间为(164.36±19.06)min,术中困难组为(179.31±13.25)min,非术中困难组为(160.09±18.37)min。术中困难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术中困难组和总体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8,P=0.000;t=-2.976,P=0.004)。非术中困难组与总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结论上腹部术后LCBDE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手术。术中困难情况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须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个体化对策,以确保手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剖腹术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Ⅱ号和粉防己碱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兑丹华 高占峰 +2 位作者 赵鹏 陈正修 李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418-2421,共4页
目的探讨清胰Ⅱ号和粉防己碱对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牛磺脱氧胆酸钠诱发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生理盐水(NS)组;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组;中药清胰Ⅱ... 目的探讨清胰Ⅱ号和粉防己碱对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牛磺脱氧胆酸钠诱发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生理盐水(NS)组;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组;中药清胰Ⅱ号(chinesemedicineqingyitang,CMQ)组;Tet+CMQ联合组。分别于制模前后不同时间采集各组动物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1β、IL6浓度及淀粉酶活性。光镜下,观察胰、肺、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动物死亡情况。结果与NS组相比,Tet、CMQ均可降低SAP香猪的死亡率,减轻SAP香猪的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可减轻胰出血、坏死程度和胰外器官组织细胞结构破坏,减少腹水的生成和皂化斑的形成;显著降低各时间点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清IL1β、IL6的浓度及血清淀粉酶活性(P<0.01);作用效果二者相当(P>0.05),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1,P<0.05)。结论清胰Ⅱ号、粉防己碱均可降低SAP猪的死亡率,且二者呈现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清胰Ⅱ号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叶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礼金 杨日高 +5 位作者 程龙 王麦建 江艳 余德刚 周廷梅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观察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piC)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探讨EMT在胆管周围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IBEpiC用脂多糖(lipopolys... 目的观察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piC)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探讨EMT在胆管周围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IBEpiC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48、72 h后,用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cadherin、S100A4和α-SMA的表达,以及与EMT信号通路相关的TGF-β1的表达;同时用紫杉醇、siRNA smad2/3阻断TGF-β1的作用,探讨TGF-β1/smad2/3信号通路在HIBEpiC发生EMT时的可能作用。结果HIBEpiC经LPS处理后,TGF-β1 mRNA表达于48 h达到高峰,72 h后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P<0.01,P<0.05);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而S100A4、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P<0.05)。紫杉醇可使HIBEpiC中LPS所诱导的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明显下降,特别是在48 h最明显(P<0.01)。用siRNA技术可使Smad2/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同时可使与HIBEpiC共培养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P<0.01,P<0.05),S100A4和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LPS可诱导HIBEpiC中TGF-β1的表达,使胆管上皮细胞发生EMT,抑制TGF-β1或Smad2/3,可使EMT发生逆转,提示TGF-β1或Smad2/3可能成为预防胆道周围纤维化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上皮细胞 表型 脂多糖类 Smad蛋白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紫杉醇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清胰汤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的含量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卿 兑丹华 +1 位作者 代广会 尚京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建立清胰汤颗粒中栀子苷和芍药苷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An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5×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2∶88,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栀子苷和芍药苷得到完全分离,... 目的:建立清胰汤颗粒中栀子苷和芍药苷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An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5×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2∶88,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栀子苷和芍药苷得到完全分离,两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栀子苷高、中、低3个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106.2%,97.5%,98.1%,RSD分别为0.96%,1.23%,1.62%;芍药苷高、中、低3个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101.3%,99.5%,98.2%,RSD分别为1.19%,1.33%,1.5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清胰汤颗粒 栀子苷 芍药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刺激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麦建 杨雪峰 +4 位作者 周廷梅 余得刚 江燕 王曙光 赵礼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标志物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herhin)和间叶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在脂多糖(Lipopolysacoharides,LPS)诱导的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用LPS(2μg/ml)剌激其胆管,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上皮标志物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herhin)和间叶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在脂多糖(Lipopolysacoharides,LPS)诱导的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用LPS(2μg/ml)剌激其胆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在胆管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经LPS剌激后,E-cadherin蛋白表达逐渐缺失(P<0.05),而Vimentin蛋白出现阳性表达(P<0.05)。结论:LPS剌激可使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细胞 脂多糖 转化 上皮性钙粘附蛋白 波形蛋白 上皮细胞间质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要点分析——附115例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黄辉 兑丹华 蔡治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胆囊结石的疾病特点,总结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5例"高危"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5例患者,其... 目的探讨"高危"胆囊结石的疾病特点,总结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5例"高危"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5例患者,其中胆囊充满性型结石并胆囊萎缩、瓷化47例,急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4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0例,胆囊管结石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Mirizzi综合征1例。其中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例,其余均行择期手术,均康复出院。结论 "高危"胆囊结石患者,经积极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精准、规范及娴熟的手术操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手术期间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余德刚 赵礼金 +2 位作者 顾进 蔡治方 舒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75-177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优点及方法。方法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n=40)与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优点及方法。方法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n=40)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病例(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OCTD组,n=40)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BEPS组与OCT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5±21.30)、(108.24±19.86)min;住院时间分别为(7.69±2.34)、(15.73±6.20)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2.65±9.35)、(48.33±7.45)h;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分别为(91.68±21.3)、(103.14±18.50)ml;住院费用分别为(9765.81±823.32)、(9038.56±896.43)元;胆漏发生率分别为2.5%和0.0%;以上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较经典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T管引流 胆总管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吸引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余德刚 蔡治方 +1 位作者 顾进 赵礼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2-246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 吸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阳 舒德军 +3 位作者 彭慈军 冯赞杰 梅永 熊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高脂饮食饲料喂养12周。造模成功后,软件法随机将脂肪肝大鼠平均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高脂饮食饲料喂养12周。造模成功后,软件法随机将脂肪肝大鼠平均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EPO低剂量组(EPO-1组)、IR+EPO中剂量组(EPO-2组)、IR+EPO高剂量组(EPO-3组)。IR模型通过术中完全阻断肝中叶及左肝叶血流建立,造成70%大鼠肝脏缺血,缺血时间控制在80 min。各组于缺血80 min再灌注1、3、6 h三时相处死,RT-PCR法检测并比较肝组织中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与IR组相比,EPO-1、EPO-2、EPO-3组肝脏中bcl-2 mRNA表达水平在各时相(1、3、6 h)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 05); bax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 05)。SHAM组、EPO组肝组织中bcl-2/bax mRNA的比值在各时相(1、3、6 h)均显著大于IR组(P值均<0. 05)。结论 EPO对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和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实现。高剂量EPO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效果优于中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促红细胞生成素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Ⅱ号冲剂对急性胰腺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敏 林思思 +3 位作者 沈利 张瑞琴 兑丹华 李永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探讨清胰汤Ⅱ号冲剂(QYT)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C57BL/6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3组。AP组和AP+QYT组首先经腹腔注射雨蛙肽(50μg/kg)及脂多糖(10 mg/kg)复制重症AP模型,AP组... 目的:探讨清胰汤Ⅱ号冲剂(QYT)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C57BL/6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3组。AP组和AP+QYT组首先经腹腔注射雨蛙肽(50μg/kg)及脂多糖(10 mg/kg)复制重症AP模型,AP组小鼠给予饮用水灌胃,AP+QYT组给予QYT灌胃;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及饮用水灌胃。于末次注药后3 h麻醉处死动物。检测和分析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肠道细菌总数和分类、Peyer’s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血浆淀粉酶、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及胰腺和肺脏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小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肠道细菌数量、血浆淀粉酶活性、IL-6及MCP-1水平、胰和肺组织的MPO活性都有明显升高(P<0.05);QYT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AP时相关指标的变化(P<0.05)。小肠Peyer’s结数量在各组无明显差异,但AP组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且,AP组和AP+QYT组,尤其是后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胰汤II号冲剂对雨蛙肽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内细菌的清除和调节肠道T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胰汤Ⅱ号冲剂 急性胰腺炎 炎症介质 肠道菌群 Peyer’s集合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Ⅱ号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治方 彭慈军 +2 位作者 兑丹华 傲宇 兰天罡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清胰Ⅱ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手术联合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术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用250 g/L清胰Ⅱ号按10 mL... 目的:探讨清胰Ⅱ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手术联合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术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用250 g/L清胰Ⅱ号按10 mL/kg灌胃,6 h一次。于第4次灌胃后处死大鼠收集胰腺、肠组织以及血液。胰腺组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淀粉酶及血浆中IL-6、MCP-1含量;采用双氢罗丹明-123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ROS,氧化酶反应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SOD,钼酸铵终止法检测CAT,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细菌培养法检测大鼠肠道细菌数量以及分类;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JNK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浆淀粉酶活性、IL-6、MCP-1、ROS、MDA、肠道细菌数、JN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SOD、CAT降低(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浆淀粉酶活性、IL-6、MCP-1、ROS、MDA、肠道细菌数、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OD、CAT升高(P<0.05)。结论:清胰Ⅱ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JN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鼠 ROS JNK 清胰Ⅱ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肝占位为表现的4例肝结核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伟男 彭慈军 +3 位作者 杨刚 李雄雄 梅永 舒德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81-1482,共2页
肝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难与其他肝脏疾病相鉴别,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通过收集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肝结核的诊治经验,以期加强对肝结核的认识,提高诊断率。1临床资... 肝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难与其他肝脏疾病相鉴别,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通过收集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肝结核的诊治经验,以期加强对肝结核的认识,提高诊断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2015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肝结核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6~53岁,平均48.6岁,病程3周~12个月。均无结核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吸虫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琴 赵礼金 +2 位作者 涂奎 王甸北 王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65-16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7 d”入院。7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无放射性。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右肝占位性病变:怀疑肝囊肿/肝癌”收住院。患者自诉曾食未煮熟的淡水虾。查体:全身皮...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7 d”入院。7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无放射性。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右肝占位性病变:怀疑肝囊肿/肝癌”收住院。患者自诉曾食未煮熟的淡水虾。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右上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墨菲征阴性,剑突下可扪及肿大肝脏,质稍硬,触痛,肝区叩击痛;脾未扪及,麦氏点无压痛,肝肾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WBC 11.40×109/L,嗜酸细胞比例41%,嗜酸细胞绝对值4.63×109/L。肝功能:ALT 64 U /L;HBsAg 阴性。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右叶不均质低回声区,右肾结石。上腹部 CT 平扫+增强提示:肝实质内多发结节,隧道影低密度、部分融合,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图1),可能为寄生虫感染,胆管细胞癌等,建议活组织检查。腹部 MRI 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区肝实质内或边缘强化,形态不规则囊肿(图2)。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6年1月7日在全麻下行开腹右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送检肝组织内可见脓肿形成,脓肿壁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周围较多嗜酸性细胞浸润,脓肿内可见大量夏科雷登晶体形成(图3),寄生虫性肝脓肿,倾向于肝肺吸虫病,需密切结合临床确诊。感染科会诊后考虑肺吸虫病感染,给予吡喹酮治疗。口服吡喹酮1个月后复查腹部彩超结果示:肝脏术后,肝左叶及剩余肝右叶、胆、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对敏感人肝癌细胞株MA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东 赵鹏 +3 位作者 殷晓煜 陈伟 肖伟锴 梁力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4,共6页
目的:筛选对索拉非尼敏感的人肝癌细胞株,检测索拉非尼作用于敏感细胞株后MA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索拉非尼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uh7、MHCC97H、HepG2、SMCC7721、HepG2.2.15和PLC,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CCK-8测定细... 目的:筛选对索拉非尼敏感的人肝癌细胞株,检测索拉非尼作用于敏感细胞株后MA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索拉非尼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uh7、MHCC97H、HepG2、SMCC7721、HepG2.2.15和PLC,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CCK-8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筛选敏感肝癌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基因芯片,观察索拉非尼作用于敏感细胞株前后MAPK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索拉非尼作用后,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凋亡较明显的细胞株为PLC和HepG2.2.15,相对不明显的细胞株为SMCC7721和MHCC97H;CCK-8测定索拉非尼对PLC、HepG2.2.15、Huh7、HepG2、MHCC97H和SMCC772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5.25μmol/L、5.30μmol/L、6.80μmol/L、7.01μmol/L、11.7μmol/L和15.0μmol/L。对索拉非尼相对敏感细胞株和不敏感细胞株分别为PLC和SMCC7721。索拉非尼作用敏感细胞株PLC后,MAPK信号通路表达>2.0倍的有2个,≤0.5倍的有6个。结论:PLC为对索拉非尼相对敏感的人肝癌细胞株;索拉非尼主要导致MAPK信号通路中与调控细胞周期和活化转录因子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索拉非尼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胆道损伤修复过程中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得胜 刘莉 +1 位作者 李建国 杨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57-1659,共3页
胆管损伤后愈合常见的并发症为瘢痕挛缩和管腔狭窄,其后果严重,治疗颇为棘手,如何防治胆道损伤修复后发生瘢痕狭窄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明胆管损伤后最主要的修复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其功能持续活跃存在... 胆管损伤后愈合常见的并发症为瘢痕挛缩和管腔狭窄,其后果严重,治疗颇为棘手,如何防治胆道损伤修复后发生瘢痕狭窄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明胆管损伤后最主要的修复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其功能持续活跃存在,可导致胆管瘢痕挛缩及良性胆管狭窄形成,而α-SMA是其存在的标志。国内多项研究证明丹参具有促进创伤组织修复和良好的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胆管修复 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Ⅱ号颗粒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青川 兰天罡 兑丹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875-878,共4页
目的:观察清胰Ⅱ号颗粒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治疗组(C组)。以30 g/L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制作大鼠SAP... 目的:观察清胰Ⅱ号颗粒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治疗组(C组)。以30 g/L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制作大鼠SAP模型。C组以250 g/L清胰Ⅱ号颗粒剂灌胃给药(10 m L/kg),1次/6 h,A组、B组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以相同方式灌胃。制模后24 h取材,用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ELISA测定胰腺组织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胰腺组织湿/干重比值。结果:B组有胰腺组织损伤改变,Hmgb1 mRNA的表达上调,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升高;清胰Ⅱ号颗粒剂可下调胰腺组织中Hmgb1mRNA的表达,降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浓度,减轻胰腺病理损害程度。结论:Hmgb1、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在SAP胰腺损伤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清胰Ⅱ号颗粒剂可能通过下调胰腺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降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从而保护胰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徙率族蛋白-1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供肝的切取及修剪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礼金 余德刚 +1 位作者 彭慈军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目的总结尸肝供肝切取和修剪技术。方法采用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16例次。结果全组供肝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MIN,切取时间为30MIN,保存时间为5H30MIN,全组肝移植成活。结论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 目的总结尸肝供肝切取和修剪技术。方法采用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16例次。结果全组供肝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MIN,切取时间为30MIN,保存时间为5H30MIN,全组肝移植成活。结论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的效果,为移植手术的成功提供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切取 供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索拉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鹏 陈东 +2 位作者 陈伟 殷晓煜 梁力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63-2366,共4页
目的探寻可能预测索拉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疗效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索拉菲尼治疗的54例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将索拉菲尼治疗前病理组织切片分别以抗体VEGFR、p ERK、p S6K、PTEN进... 目的探寻可能预测索拉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疗效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索拉菲尼治疗的54例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将索拉菲尼治疗前病理组织切片分别以抗体VEGFR、p ERK、p S6K、PTEN进行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IHC),根据各抗体染色结果的不同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结合索拉菲尼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可能预测索拉菲尼治疗HCC疗效的分子标志物。结果 VEGFR、p ERK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的TTP明显延长(P<0.05),PS6K两组之间的TTP无显著差异(P>0.05),PTEN几乎无阳性表达。结论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组织中VEGFR、p ERK高表达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TTP,VEGFR、p ERK可能作为预测索拉菲尼治疗晚期HCC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菲尼 原发性肝细胞癌 标志物 VEGFR p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胆管机械性损伤与电灼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莉 孙彬 兑丹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7-458,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胆管机械性损伤与电灼伤的早期变化,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本地健康杂交犬35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机械性损伤组(n=15),电灼伤组(n=15)和对照组(n=5),建立动物胆管损伤模型,机械性... 目的通过研究胆管机械性损伤与电灼伤的早期变化,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本地健康杂交犬35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机械性损伤组(n=15),电灼伤组(n=15)和对照组(n=5),建立动物胆管损伤模型,机械性胆管损伤用手术刀做胆管壁全层锐性损伤,电灼伤组胆管损伤用电刀全层切开胆总管壁,然后均行黏膜对黏膜全层缝合,取正常胆管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取胆管损伤处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α-SMA在各组中的表达强度,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3组中的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α-SMA在正常胆管壁中表达于少量平滑肌组织,在机械性损伤组及电灼伤组胆管损伤模型中表达于MFB细胞质与平滑肌组织中。统计结果显示:机械性损伤组胆管损伤模型中各时期α-SMA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P<0.05);电灼伤组胆管损伤模型中各时期α-SMA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P<0.05);电灼伤组各时期α-SMA表达强度均弱于同期机械性损伤组(P<0.05)。结论在胆管电灼伤组织中的修复反应弱于机械损伤的组织,可能导致电灼伤组的瘢痕愈合周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损伤 电灼伤 免疫组化 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乐散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舒涛 范振海 +3 位作者 吴芹 杨桂荷 兑丹华 余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35-1236,共2页
目的观察胃乐散对大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不完全结扎胆总管及注射大肠杆菌制备Wistar大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模型,胃乐散灌胃给药治疗72h后,取血和胆总管组织标本,进行血象、血胆红素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 目的观察胃乐散对大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不完全结扎胆总管及注射大肠杆菌制备Wistar大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模型,胃乐散灌胃给药治疗72h后,取血和胆总管组织标本,进行血象、血胆红素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胃乐散低剂量组(0.2g/kg)和高剂量组(0.4g/kg)血中白细胞数明显降低,低剂量胃乐散还可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胆总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黏膜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腺腔破坏明显,组织间和腺上皮水肿的明显;而胃乐散治疗后胆总管的上述组织病理学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胃乐散对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乐散 胆管炎 血象 胆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