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光照射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凋亡的途径及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红 吕建平 +3 位作者 蔡善君 宿罡 武志鹏 宫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背景 研究已证实蓝光照射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是否参与蓝光照射诱导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过程.方法 分离新鲜的供体视网膜,对人RPE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用角... 背景 研究已证实蓝光照射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是否参与蓝光照射诱导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过程.方法 分离新鲜的供体视网膜,对人RPE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行细胞鉴定.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无光照组、单纯光照组、光照+硝苯地平组、光照+钙磷酸结合蛋白C(calphostin C)组、光照+佛波酯(PMA)组.光照组细胞用(2 000±500) lx的蓝光照射人RPE细胞6h,然后继续培养24 h后终止.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两个组间RPE细胞中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ax、bcl-2、bcl-xl的相对表达,以评价蓝光照射对RPE细胞凋亡的影响.光照+硝苯地平组、光照+calphostin C组、光照+PMA组细胞在蓝光照射前1h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药物,然后以(2 000±500) lx的蓝光照射人RPE细胞6h,并继续培养24 h,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5个组细胞中caspase-9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观察钙通道和蛋白激酶C(PKC)通路对RPE细胞线粒体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质内充满色素颗粒,呈铺路石样排列,对角蛋白呈阳性反应.无光照组和单纯光照组均可见bax、bcl-2及bcl-xl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3 000、26 000和30 000.与无光照组比较,单纯光照组bax、bcl-2和bcl-xl蛋白表达相对值(A)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9,P=0.012;t=7.575,P=0.002;t=6.068,P=0.004).与无光照组比较,单纯光照组、光照+calphostin C组、光照+PMA组细胞中caspase-9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2、0.000),而光照+硝苯地平组与无光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与单纯光照组比较,光照+PMA组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光照+硝苯地平组及光照+calphostin C组caspase-9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643). 结论 蓝光致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同时细胞中caspase-9表达增强,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bcl-xl表达下降,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表达增强.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蓝光照射致RPE细胞凋亡的过程;PKC通路可能参与了蓝光导致的人RPE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光损伤 视网膜色素上皮 凋亡 线粒体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宿罡 宫鑫 +1 位作者 蔡善君 李海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4-738,共5页
背景 对蓝光照射所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变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可能对探讨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建立人RPE细胞蓝光损伤模型,探讨RPE细胞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方... 背景 对蓝光照射所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变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可能对探讨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建立人RPE细胞蓝光损伤模型,探讨RPE细胞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人RPE细胞系培养传代,锥虫蓝染色评估细胞活力.第4代人RPE细胞分别用(2000±500) lx蓝光照射3、6、9、12h,终止细胞培养24 h后,采用TUNEL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凋亡情况,确定最适宜的光照度.然后将RPE细胞分为无光照组、光照组、硝苯地平组、光照+硝苯地平组、(-)BayK8644组、光照+(-)BayK8644组.除无光照组外,其他各组细胞均用蓝光照射6h,终止细胞培养24h,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含量,激发光波长为488 nm,发射光波长为505 nm,每组随机选取30个细胞,扫描细胞图像,采用分析软件分析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结果 锥虫蓝染色证实RPE细胞的活力均在90%以上,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光照3h组未见细胞凋亡,而光照后6、9、12h发现不同数量的凋亡细胞.硝苯地平组RPE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比无光照组和光照+硝苯地平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光照组、(-)BayK8644组、光照+(-)BayK8644组RPE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高于无光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光照+硝苯地平组与无光照组相比较,(-)BayK8644组与光照+(-)BayK864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9、0.410). 结论 光照度(2000±500)1x、光照6h、终止培养24 h为建立蓝光照射致人RPE细胞损伤模型的最适合条件.蓝光照射所致的人RPE细胞损伤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含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视网膜色素上皮 钙离子 细胞内 游离 拮抗剂 激动剂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预防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中文 但婷婷 李海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背景 屈光回退是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长期稳定性.目前尚无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方法. 目的 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效应.方法 采用前... 背景 屈光回退是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长期稳定性.目前尚无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方法. 目的 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效应.方法 采用前瞻性干预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2-9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60眼,屈光度为(-7.16±0.95)D.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个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炎用药,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开始滴加质量分数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1个月后改为每天晨起点眼1次.测量2个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曲率和眼压,并测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术眼的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前测算残余角膜基质厚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Bonferroni检验对2个组在不同时间点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间患者术前的年龄、裸眼视力、BCVA、SE、眼压、角膜前表面曲率、CCT及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间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91,P<0.05;F时间=3.80,P<0.05),其中术后6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t=2.97,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优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术眼在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2.44,P>0.05;F时间 =2.31,P>0.05).2个组间术眼术后SE的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1.52,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术眼SE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06,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眼SE高于对照组(t=2.47,P<0.05),术后7d及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术眼的校正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F分组=14.83,P<0.05),术后2个组间CCT的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4,P>0.05).术后试验组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平稳,但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角膜前表面曲率逐步增加(F时间=18.73,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局部使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能减少屈光回退,提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降低眼压而阻止角膜膨隆,其可能是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激光 准分子 马来酸噻吗洛尔 用药 局部 滴眼液 近视 手术 药物疗法 眼屈光 药物作用 眼压 药物作用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A、APA微囊的强度、通透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锐 蔡善君 +2 位作者 詹文芳 谢兵 李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囊、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APA)微囊的强度、通透性及生物相容性,评价ACA、APA 2种微囊在细胞移植中作为运载工具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囊、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APA)微囊的强度、通透性及生物相容性,评价ACA、APA 2种微囊在细胞移植中作为运载工具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制备ACA微囊和APA微囊,采用37℃摇床振荡对这2种微囊机械强度进行比较研究。以胰蛋白酶、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IgG、牛血清白蛋白BSA来观察囊膜的通透性。用ACA、APA微囊包封293细胞,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眶周、大鼠腹腔,回收微囊,观察囊内细胞存活情况及微囊的生物相容性。结果ACA和APA微囊囊膜的机械强度良好,所制备的APA微囊允许相对分子质量为22×103的胰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为66×103的牛血清白蛋白通过,2种微囊均限制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的大分子免疫球蛋白透过。回收移植10周的ACA、APA细胞微囊,其形态保持不变,回收微囊化的293细胞在体外进行再次培养,细胞形态正常,移植后大白兔眼组织未见明显炎症改变,大鼠的重要器官(心、肝、脾、肺、肾)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ACA、APA微囊是细胞移植过程中包裹、保护细胞的合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多聚赖氨酸 微囊 细胞移植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范芳 林宏华 +4 位作者 葛正龙 刘华庆 曾小平 蔡善君 李海祥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半乳糖组和半乳糖+c-myc ASODN组,每组36只。半乳糖组及半乳糖+c-myc ASODN组每日球后注射0.2mL20... 目的研究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半乳糖组和半乳糖+c-myc ASODN组,每组36只。半乳糖组及半乳糖+c-myc ASODN组每日球后注射0.2mL20%半乳糖,制作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半乳糖+c-mycASODN组球后注射半乳糖4h后加注Lipo-c-myc ASODN复合液0.2mL,隔日1次。分别于给药后7、14、24d处死动物,取出晶状体,检测LECs的凋亡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c-myc ASODN对半乳糖诱导LECs凋亡的影响,透射电镜下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各组在7、14、24d的LECs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days=3418.495,P<0.01;F14days=1137.555,P<0.01;F24days=2198.871,P<0.01);24d时半乳糖组LECs的凋亡率为56.57±3.20,生理盐水组为0.3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乳糖+c-myc ASODN组细胞凋亡率为29.35±1.63,较半乳糖组明显降低(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半乳糖组可见LECs呈凋亡细胞的早期改变;随着高糖诱导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生理盐水组几乎未见到凋亡细胞;半乳糖+c-myc ASODN组凋亡细胞数量较同期半乳糖组少。结论在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半乳糖能诱导LECs凋亡,c-myc ASODN能够抑制半乳糖诱导的L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反义寡核苷酸 半乳糖 白内障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性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误差原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闻华明 刘广川 李海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57-2358,共2页
目的:探讨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误差原因。方法:对25例31眼术前诊断为白内障伴轴性近视,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仍残留低度数近视的患者随访2个月,测量术后屈光度、眼轴,计算预测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差值,并... 目的:探讨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误差原因。方法:对25例31眼术前诊断为白内障伴轴性近视,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仍残留低度数近视的患者随访2个月,测量术后屈光度、眼轴,计算预测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差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中度长轴组术前术后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长轴组术前术后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K公式与SRK/T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轴长度测量是误差的主要来源,计算公式的选择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患者屈光稳定后详细检查屈光状态,应该作为一种术后常规检查来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后病理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鑫 叶慧菁 +2 位作者 丁运刚 杜毅 杨华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侵犯眼球部位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病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眼球摘除术的单眼Rb患者。记录术后肿瘤侵犯的部位、治疗...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侵犯眼球部位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病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眼球摘除术的单眼Rb患者。记录术后肿瘤侵犯的部位、治疗情况和生存情况并评估患者的5a生存率(5year probability event-free survival,5-PEFS)。随访以患者死亡或至2012年2月截止,随访时间为(46.3±29.2)个月。结果共有202例202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筛板及筛板前侵犯所占比例最大(40.6%),5-PEFS也最高(96.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和视神经断端侵犯者5-PEFS分别是82.5%和4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接受治疗的患者5-PEFS(91.6%)有高于未治疗者(66.7%)的趋势(P=0.09);视神经断端侵犯者接受治疗与未治疗的5-PEFS分别是50.0%和0(P〈0.01),单纯脉络膜侵犯患者5-PEFS是93.8%,巩膜侵犯患者接受和未接受辅助化疗的5-PEFS分别是57.1%和77.8%(P〉0.05)。2例眼眶侵犯患者均死亡,4例患者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复发,从眼球摘除术到眼眶复发的时间是5—15个月,平均为9.8个月。结论Rb眼球摘除术后病理检查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和辅助治疗有指导意义;眼球摘除术后2a,尤其1a内是Rb复发的高发期,这期间所有患者需要密切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化疗 病理 眼球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恒 曾小平 米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因素。方法4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按麻醉方式、年龄、病程、斜视度数分组,术前检查包括屈光状态、视力、斜视角测定和牵拉试验。术后对各组正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1次治愈35例,未愈11... 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因素。方法4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按麻醉方式、年龄、病程、斜视度数分组,术前检查包括屈光状态、视力、斜视角测定和牵拉试验。术后对各组正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1次治愈35例,未愈11例。全身麻醉组和表面麻醉组正位率分别是76.19%和7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5,P>0.05);2~7岁、8~14岁、≥15岁3组的正位率分别是83.33%、78.57%、70.00%,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0.7836,P>0.05);病程≤5a组、6~10a组、≥11a组的正位率分别是88.89%、64.29%、71.43%,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2.9989,P>0.05);10△~35△组、36△~60△组、≥61△组正位率分别是92.31%、84.21%、50.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357,P<0.05),其中低、中度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400,P>0.05),但它们和高度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300和2.0600,P均<0.05)。结论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与麻醉方式、年龄、病程无主要关系,斜视度是影响其术后正位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正位率 斜视度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c-myc寡核苷酸对半乳糖诱导的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范芳 葛正龙 +2 位作者 李长福 李海祥 曾小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12-1814,共3页
目的 探讨反义c myc寡核苷酸 (ASODN)对半乳糖诱导的兔晶体上皮细胞 (LEC)生长的影响。方法 人工合成与c myc基因第二外显子翻译起始区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 ,用半乳糖和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 ,应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 目的 探讨反义c myc寡核苷酸 (ASODN)对半乳糖诱导的兔晶体上皮细胞 (LEC)生长的影响。方法 人工合成与c myc基因第二外显子翻译起始区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 ,用半乳糖和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 ,应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反义c myc寡核苷酸对半乳糖诱导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2 5~ 10 0 μmol/L反义c myc寡核苷酸能抑制半乳糖诱导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10 0 μmol/L时作用较显著。 结论 反义c myc寡核苷酸对半乳糖诱导的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上皮细胞 反义C-MYC寡核苷酸 半乳糖 诱导 增殖 抑制作用 ASODN 生长 人工合成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姜黄素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兵 李中文 周远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姜黄素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WERI-Rb-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X射线辐照仪辐照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WERI-Rb-1细胞。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0μmol·L^(-1)、1μmol·L^(-1)、5μmol·L^(-1)、1...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姜黄素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WERI-Rb-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X射线辐照仪辐照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WERI-Rb-1细胞。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0μmol·L^(-1)、1μmol·L^(-1)、5μmol·L^(-1)、10μmol·L^(-1)、20μmol·L^(-1)、30μmol·L^(-1)姜黄素,0 Gy、1 Gy、2 Gy、4 Gy、8 Gy射线以及姜黄素联合射线作用细胞不同时间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独姜黄素、射线、姜黄素联合射线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Hochest33258细胞核染色观察单独姜黄素、射线、姜黄素联合射线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0μmol·L^(-1)、1μmol·L^(-1)、5μmol·L^(-1)、10μmol·L^(-1)、20μmol·L^(-1)、30μmol·L^(-1)姜黄素和单独的0 Gy、1 Gy、2 Gy、4 Gy、8 Gy射线随剂量和时间增加均能引起细胞活性的下降;2 Gy射线联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μmol·L^(-1)、1μmol·L^(-1)、5μmol·L^(-1)、10μmol·L^(-1)、20μmol·L^(-1)、30μmol·L^(-1))相比单独的姜黄素可以引起细胞活性显著下降;10μmol·L^(-1)姜黄素联合2 Gy射线能够将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G2/M期,阻滞率为(79.6±2.1)%,并诱导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为(48.3±4.3)%。结论姜黄素联合射线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WERI-Rb-1细胞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为姜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放射增敏 神经胶质瘤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60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鑫 丁运刚 +2 位作者 叶慧菁 杜毅 杨华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在未接受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的视网膜内原发肿瘤细胞和脉络膜、视神经等侵袭部位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初步分析HSP60在眼球不同部位Rb细胞的表达特点及其可...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在未接受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的视网膜内原发肿瘤细胞和脉络膜、视神经等侵袭部位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初步分析HSP60在眼球不同部位Rb细胞的表达特点及其可能与Rb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2例(22眼)未接受治疗的Rb患者所摘除眼球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SP60、HSP10和Caspase 3在视网膜内和脉络膜、视神经等侵袭部位的表达。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眼内均见肿瘤细胞。侵袭部位见肿瘤细胞的患者21例,其中肿瘤单独侵犯视神经7例(33.3%),肿瘤单独侵犯脉络膜5例(23.8%),肿瘤同时侵犯视神经和脉络膜9例(42.9%)。脉络膜与视神经部位肿瘤细胞HSP60、HSP10的表达均比眼内肿瘤细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脉络膜与视神经部位肿瘤细胞Caspase 3的表达比眼内肿瘤细胞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结论 Rb肿瘤细胞在从视网膜内向外侵袭的过程中,可能通过升高HSP60、降低Caspase 3来促进侵袭部位肿瘤细胞的存活。但是HSP60在侵袭部位的升高是肿瘤细胞向外侵袭的原因还是结果,以及是否会进一步增强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热休克蛋白60 热休克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祥 欧开霞 刘太祥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40-440,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前房积血 前房冲洗 散光 角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P-N1-Endostatin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
13
作者 詹文芳 蔡善君 +3 位作者 刘锐 谢兵 李红 宿罡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4-869,共6页
目的构建分泌型人内皮抑素(ES)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Endostatin重组质粒,鉴定其蛋白的体外瞬时表达。方法以pcDNA3-Endo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人ES基因片段,且在基因前加信号肽序列,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获得重... 目的构建分泌型人内皮抑素(ES)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Endostatin重组质粒,鉴定其蛋白的体外瞬时表达。方法以pcDNA3-Endo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人ES基因片段,且在基因前加信号肽序列,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获得重组质粒pEGFP-N1-ES。采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法、PCR法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定法鉴定该质粒。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到人胚胎肾HEK-293细胞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ES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出了含E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且插入片段正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HEK-293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的人ES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N1-ES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可稳定有效地分泌人ES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真核表达载体 人胚胎肾HEK-293细胞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K程序中两种切削模式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像差变化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太祥 李海祥 +1 位作者 石容 王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0,73,共4页
目的比较优化角膜切削(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程序中非球面切削模式(ORK-A)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切削模式(ORK-W)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像差的变化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130眼)行LASIK患者,按自愿非随机原则,接受OR... 目的比较优化角膜切削(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程序中非球面切削模式(ORK-A)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切削模式(ORK-W)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像差的变化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130眼)行LASIK患者,按自愿非随机原则,接受ORK-A患者38例,接受ORK-W患者27例。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屈光状态、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初级球差、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三阶像差均方根值、四阶像差均方根值等,对术后视觉功能进行评价并完成调查表填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除外预留屈光度数后的残留屈光度数均在±1.00D内;术后两组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ORK-A组和ORK-W组角膜高阶像差均增加,其中彗差(0.13±0.09,0.23±0.15,P<0.01)、初级球差(0.46±0.20,0.68±0.26,P<0.01)、球差(0.57±0.30,0.80±0.39,P=0.02)、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0.56±0.30,0.90±0.53,P<0.01)、四阶像差均方根值(0.56±0.30,0.81±0.40,P=0.02)等增加值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间高阶像差增加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视觉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视觉功能评分与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术后早期ORK-A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小于ORK-W,但随角膜的修复,两种切削模式对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影响一致,推测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功能的主观感受。[眼科新进展,2013,33(1):68-7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LASIK 角膜像差 非球面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15
作者 修立恒 刘洪涛 曾小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 目的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iNOS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iNOS和VEGF蛋白的IOD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均为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50.18±1.60)mm2、(86.53±2.27)mm2、(108.31±2.01)mm2和(70.04±2.85)mm2、(116.34±2.02)mm2、(151.40±0.58)mm2;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410.51±156.16、4395.18±165.07、3566.27±236.48和13 092.53±159.42、10 682.30±253.65、8582.35±371.16;iNOS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566.09±194.56、4528.03±181.15、3472.62±131.87和12 618.60±196.63、10 438.68±176.89、8110.68±209.19。且iNOS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98,P<0.05)。结论 iNOS和VEGF可能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氨基胍可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的产生来降低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闭对视神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娟 田祥 罗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35-436,共2页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虹膜组织堵塞房角,房水外流通路受阻,致眼压升高的一种急症,在亚洲人群里发病率较高。高眼压对眼内组织,尤其是对视神经乳头的压迫和损害是青光眼致盲的原因之一。研究高眼压对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虹膜组织堵塞房角,房水外流通路受阻,致眼压升高的一种急症,在亚洲人群里发病率较高。高眼压对眼内组织,尤其是对视神经乳头的压迫和损害是青光眼致盲的原因之一。研究高眼压对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对于青光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高眼压对视神经影响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高眼压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引导和非球面切削LASIK术后视觉质量问卷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闻华明 李海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77,共5页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LASIK和非球面切削LASIK术后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方法选择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进行LASIK的患者133例(257眼),根据自愿非随机方法分三组,其中35例(69眼)接受常规LASIK(常规组),51例(9...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LASIK和非球面切削LASIK术后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方法选择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进行LASIK的患者133例(257眼),根据自愿非随机方法分三组,其中35例(69眼)接受常规LASIK(常规组),51例(98眼)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LASIK(ORK-CAT组),另47例(90眼)接受非球面切削LASIK(ORK-Aph组)。设计主观视觉质量问卷(subjective visual quality questionnaire,SVQ)调查,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SVQ调查,包括夜视力满意度和视觉质量主诉评分(视朦、眩光、光晕、复视、夜视模糊等)。结果 SVQ调查表明,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三组间夜视力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视觉主诉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ORK-CAT组、ORK-Aph组均优于常规组(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ORK-CAT组夜视力满意度和视觉主诉平均秩次分别为79.14分、50.62分,优于ORK-Aph组69.20分、65.28分(均为P<0.05)。按近视程度比较显示:低度近视术后各时间段夜视力满意度和视觉主诉平均秩次三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ORK-CAT组(25例)平均秩次在各时间段均优于ORK-Aph组(23例)和常规组(13例,均为P<0.05);高度近视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ORK-Aph组(11例)夜视力满意度优于ORK-CAT组(12例,均为P<0.05),各时间段视觉主诉平均秩次均低于ORK-CAT组(均为P<0.05)。结论 SVQ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优化角膜切削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度近视影响无差别,ORK-CAT在中度近视显示出优越性,而ORK-Aph对高度近视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非球面 视觉质量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