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佩吉特病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婷婷 史军华 +2 位作者 汤子建 冉春艳 张体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佩吉特病(MPD)钼靶X线乳腺摄影(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PD的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TM发现22例乳腺实质内异常,14例伴乳头、乳晕区异常。3例单纯MPD均呈粗大... 目的分析乳腺佩吉特病(MPD)钼靶X线乳腺摄影(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PD的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TM发现22例乳腺实质内异常,14例伴乳头、乳晕区异常。3例单纯MPD均呈粗大钙化,其中2例钙化位于乳头乳晕。8例MPD伴导管原位癌(DCIS)表现为单纯区域性或段样分布的细小多形性、粗糙不均质钙化;9例MPD伴浸润性导管癌(IDC)表现为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伴区域性或线样分布的多形性、粗糙不均质及线样钙化;2例MPD伴微浸润癌表现为肿块或局灶性致密影伴多形性、粗糙不均质的线样或段样钙化。6例接受MR扫描,表现为乳头、乳晕区不对称性异常强化区,时间-信号曲线3例呈速升-平台型、3例呈廓清型;MPD伴DCIS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匀强化,MPD伴IDC表现为区域性分布集簇状强化。结论重视乳头乳晕区观察对正确诊断MPD至关重要;分析MTM钙化形态、分布特征和MRI特点有助于诊断M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吉特病 乳腺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痛觉不敏感并夏科关节1例
2
作者 张高峰 先正元 +1 位作者 朱恩海 熊其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7-887,共1页
病例 男,12岁。反复双踝关节胀痛5年,再发加重1周。近5年来剧烈活动后出现双踝关节红肿、胀痛,休息后缓解,曾多次到多家医院就诊,以化脓性踝关节炎、缺血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缓慢进展。父母述,患儿... 病例 男,12岁。反复双踝关节胀痛5年,再发加重1周。近5年来剧烈活动后出现双踝关节红肿、胀痛,休息后缓解,曾多次到多家医院就诊,以化脓性踝关节炎、缺血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缓慢进展。父母述,患儿婴幼儿时期打针从未哭过,平时喜欢活动,动作粗暴,皮肤经常带有伤痕,未曾诉疼痛,但恐惧冰冷物体。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COT关节 痛觉缺失 先天性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肝脏常见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盼 王凤 +3 位作者 李邦国 罗显丽 王梦 王荣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在诊断肝脏常见良性病变的价值及限度。方法:利用双源CT对226例上腹部病变患者行常规平扫(CNC)及动脉期、门脉期双能量扫描,将门脉期数据经Liv-er VNC软件处理,获得VNC图像。对比分析其中117例肝脏...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在诊断肝脏常见良性病变的价值及限度。方法:利用双源CT对226例上腹部病变患者行常规平扫(CNC)及动脉期、门脉期双能量扫描,将门脉期数据经Liv-er VNC软件处理,获得VNC图像。对比分析其中117例肝脏常见良性病变在常规平扫(CNC)及虚拟平扫(VNC)中的检出数量,并比较单能模式与双能模式下的辐射剂量。结果:虚拟平扫检出钙化或结石58个(85.3%)、血管瘤28个(73.6%)低于常规平扫68个(100.0%)、37个(97.3%)(P<0.05);虚拟平扫检出囊肿68个(95.8%)稍高于常规平扫65个(91.5%),检出脂肪肝12例(85.7%)稍低于常规平扫14例(100.0%)(P>0.05);双能模式下CTDI、DLP及ED均低于单能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平扫对血管瘤、钙化或结石的检出低于常规平扫,对囊肿及脂肪肝的检出无差异。VNC技术可减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 虚拟平扫 肝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MRI低频振幅法的未用药特发性癫痫患者脑功能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江林 彭岚 +10 位作者 张体江 廖大伟 王亚男 周全中 柏拉拉 田冲 李武超 王星宇 张国明 刘衡 朱克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8-1275,共8页
目的未用药特发性癫痫(drug-naive idiopathic epilepsy,DNIE)是患者常规磁共振未见异常显示,且未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一类癫痫。文中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低频振... 目的未用药特发性癫痫(drug-naive idiopathic epilepsy,DNIE)是患者常规磁共振未见异常显示,且未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一类癫痫。文中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低频振幅方法(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研究DNIE脑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临床变量(病程)的相关性,以提高对特发性癫痫(idiopathic epilepsy,IE)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DNIE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用药特发性癫痫(drug idiopathic epilepsy,DIE)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同时招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与未用药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iemens 3.0T Trio Tim MR采集静息态数据。对原始图像预处理后进行ALFF分析,对3组数据ALFF统计脑图进行统计,并分析ALFF统计脑图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未用药组、用药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间的ALFF统计脑图存在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用药组ALFF增加的脑区位于右颞下回、右舌回及右楔状叶,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右岛叶、左海马、右中脑、右额中回、左前扣带回、左扣带回中部及右顶下小叶。与用药组比较,未用药组ALFF增加的脑区位于左枕下回和双枕中回,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右额下回、左岛叶、右颞上回及右额中回。未用药组右小脑后叶、左小脑扁桃体、右舌回、左眶回、左枕中回、左胼胝体、左尾状核、左额上回、左额内侧回、右楔前叶及左额中回的ALFF与病程呈正相关,右海马旁回、右颞上回、左颞上回及右中央后回的ALFF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DNIE患者存在静息态脑功能变化,且与临床变量(病程)相关,可成为癫痫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特发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低频振荡幅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胸部CT与QCT椎体骨密度测量一站式扫描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勇朋 阳琰 +2 位作者 何生生 钱堃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腰椎CT(250mA)和低剂量胸部CT(80mA)两组扫描参数对欧洲脊柱体模(ESP)重复扫描10次,QCT测量ESP椎体骨密度、计算准确度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搜集既行低剂量胸...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腰椎CT(250mA)和低剂量胸部CT(80mA)两组扫描参数对欧洲脊柱体模(ESP)重复扫描10次,QCT测量ESP椎体骨密度、计算准确度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搜集既行低剂量胸部CT、又因其他原因行腰椎CT的40例患者,两次扫描间隔不超过1个月,QCT测量T_(12)~L_2椎体骨密度并分析结果。一组360例无症状体检者T_(12)~L_2椎体骨密度资料,分析T_(12)/L_1椎体骨密度均值与L_1/L_2椎体骨密度均值间相关性、并比较筛查法(依据T_(12)/L_1椎体骨密度均值)与推荐法(依据T_(12)/L_1椎体骨密度均值)评估骨密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50mA和80mA两组间ESP"L_1、L_2、L_3"椎体骨密度准确度误差及40例患者T_(12)、L_1、L_2椎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0例无症状体检者T_(12)/L_1与L_1/L_2椎体骨密度均值分别为157.104±33.480、153.352±33.299,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r=0.988,P<0.05)。筛查法与推荐法评估骨密度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0.747,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与QCT一站式扫描,能同时满足肺筛查和评估骨密度需求,并且能降低辐射剂量、节约医疗成本及患者检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评价无灶性癫痫患者脑功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廖大伟 张体江 +5 位作者 江林 王亚男 张国明 刘衡 朱克文 彭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无灶性癫痫(NLE)患者脑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对43例NLE患者(病例组)和46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T超导MR扫描仪进行静息... 目的探讨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无灶性癫痫(NLE)患者脑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对43例NLE患者(病例组)和46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T超导MR扫描仪进行静息态功能MR序列扫描,然后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ALFF分析,再对ALFF分析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并分析病例组ALFF统计脑图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LFF升高的脑区位于左小脑后叶、右海马、右额中回、右颞上回、右额上回。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右楔前叶。病例组患者左颞叶、右楔前叶、右屏状核、右颞上回、左中央后回ALFF与病程呈正相关;左脑岛、左中央前回、右额中回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ALFF方法可无创检测NLE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变化,并了解其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表面形态学分析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亚男 李仕广 +5 位作者 张体江 刘衡 江林 张国明 朱克文 彭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应用基于脑表面形态学的分析,探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脑皮层的结构改变。方法收集IGE患者16例(IGE组)和健康志愿者16名(对照组),均行常规序列和高分辨率3D-T1WI结构像采集。利用FreeSurer软件测量脑皮层厚度、表面积及灰质体积,... 目的应用基于脑表面形态学的分析,探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脑皮层的结构改变。方法收集IGE患者16例(IGE组)和健康志愿者16名(对照组),均行常规序列和高分辨率3D-T1WI结构像采集。利用FreeSurer软件测量脑皮层厚度、表面积及灰质体积,并分析形态学异常脑区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GE组右颞中回皮层变薄(P=0.010 9),左颞中回表面积减小(P=0.000 3),左额下回中部(P=0.000 2)、左外侧枕叶(P=0.043 6)、右岛叶(P=0.000 7)表面积增大;左颞上回体积减小(P=0.011 9)。皮层厚度、脑表面面积、脑灰质体积与病程、发病起始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右颞中回皮层厚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 IGE存在多个脑区微观结构的形态学异常。基于脑表面形态学分析可为IGE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特发性全面性 磁共振成像 脑形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脊膜结核的MRI表现 被引量:5
8
作者 戴辉 彭岚 +1 位作者 张体江 赵太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51-753,共3页
目的:分析脊髓脊膜结核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脊膜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6例脊髓脊膜结核中,9例脊髓结核瘤,包括单纯性髓内结核瘤6例和粟粒性结核瘤3例;3例脊膜结核,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脊髓... 目的:分析脊髓脊膜结核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脊膜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6例脊髓脊膜结核中,9例脊髓结核瘤,包括单纯性髓内结核瘤6例和粟粒性结核瘤3例;3例脊膜结核,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脊髓炎,1例合并硬膜外脓肿,另1例合并结核性硬膜下脓肿;4例脊髓脊膜结核。MRI平扫表现为脊髓增粗,局限或广泛、单发或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脊髓结核瘤表现为结节状、环形强化。脊膜结核表现为脊膜增厚、条带状强化。结核性硬膜下脓肿表现为椎管内脊髓后方扁豆状肿物,不规则强化。结论:MRI及其增强扫描,能准确、早期显示脊髓脊膜结核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亚男 陈晓曦 +3 位作者 钱堃 曾珍 王星宇 张体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1-1671,共1页
图1 肝脏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A.CT平扫见肝左叶类圆形混杂密度团块,内见少量点状高密度影;B.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肿块内见多支纡曲的血管影;C.CT增强扫描静脉期肿块强化减弱;D.病理图(HE,×100)患儿男,12岁,因“发现上腹... 图1 肝脏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A.CT平扫见肝左叶类圆形混杂密度团块,内见少量点状高密度影;B.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肿块内见多支纡曲的血管影;C.CT增强扫描静脉期肿块强化减弱;D.病理图(HE,×100)患儿男,12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5个月”就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局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铁蛋白稍增高(343.2μg/L),AFP(-)。CT检查:平扫见肝左叶约90 mm×93 mm×72 mm混杂密度团块,内见点状钙化(图1A);增强扫描示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可见多发强化血管影(图1B),静脉期强化减弱(图1C)。CT提示:肝脏恶性肿瘤,肝母细胞瘤或肉瘤可能性大。行肝脏肿块切除+胆囊切除+肝脏活检术,术中见质地较软的肿块横跨于肝左、右叶及肝门部,部分在肝外,表面覆盖假性包膜,血供丰富,通过多支血管与肝脏相连接。免疫组化:Melanpma(HMB45)(+),Ki-67(2%+),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CD56(+)。术后病理诊断(图1D):肝脏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e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讨论 PEComa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好发于肾脏、子宫,多见于成年女性,多通过体检发现或因肿物过大出现压迫症状而就诊。大部分肝脏PEComa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良性,表现为恶性者罕见;本例为儿童恶性肝脏PEComa,更为罕见。病理学上PEComa由单形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构成,包括平滑肌、血管及脂肪3种成分,也可以其中一种成分为主;免疫组化示肌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和黑色素生成标志物(melanA)阳性对诊断最具意义。肝脏PEComa的CT表现为类圆形低或稍低密度肿块,内含多种成分时如脂肪、出血等可表现密度不均,罕见钙化,本例肿块内见点状钙化;增强CT肿块可见“快进快出”或“渐进性”强化,典型者肿块内或边缘见粗大强化血管影。本例为儿童,且肿块内未见脂肪成分,主要需与肝母细胞瘤相鉴别,后者肿块较大,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且AFP水平多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灶性癫痫静息态功能MRI的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大伟 张体江 +5 位作者 江林 王亚男 张国明 刘衡 朱克文 彭岚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9,共8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 MRI)功能连接方法(FC)研究无灶性癫痫(NLE)的脑功能改变,探论FC对NLE的应用价值。加深对NLE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43例NLE患者和46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 MRI)功能连接方法(FC)研究无灶性癫痫(NLE)的脑功能改变,探论FC对NLE的应用价值。加深对NLE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43例NLE患者和46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 T超导MR扫描仪进行静息态功能序列扫描,然后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FC分析,再对ALFF分析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并分析FC统计脑图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右颞上回、左颞下回、双颞中回、双前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双颞上回、左海马旁回、左额叶、右前额内侧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右侧海马FC降低的脑区位于左内囊膝、左顶下小叶、右扣带回、左额上回、左额叶;左侧海马降低的脑区位于右小脑后叶、左小脑前叶、右颞上回、右丘脑。病例组右侧海马FC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额下回、左颞下回、左颞上回、右额叶、右楔前叶、右顶叶、右顶下小叶、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与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舌回、双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病例组右侧海马FC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前叶、左内囊膝;病例组左侧海马FC与病程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扁桃体、左额上回、右颞上回、左楔前叶。结论 ALFF和FC方法可作为一种无创的脑功能研究方法,能检测出NLE静息态脑功能变化,了解与临床变量(病程)的相关性,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建层厚对定量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勇朋 阳琰 +2 位作者 何生生 钱堃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重建层厚对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欧洲腰椎体模(ESP)作为标准,采用腰椎CT(250mA)和低剂量CT(80mA)两组扫描条件,以容积扫描方式对ESP重复扫描10次,分别以0.625mm、1.25mm、2.5mm重建层厚图像完成QCT椎... 目的:评估不同重建层厚对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欧洲腰椎体模(ESP)作为标准,采用腰椎CT(250mA)和低剂量CT(80mA)两组扫描条件,以容积扫描方式对ESP重复扫描10次,分别以0.625mm、1.25mm、2.5mm重建层厚图像完成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分析不同重建层厚间椎体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的差异。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250mA)骨密度测量者的原始图像,分别以0.625mm、1.25mm、2.5mm重建层厚完成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分析不同重建层厚间L1和L2椎体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结果:250mA和80mA两组中,ESP的L1、L2、L3椎体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在不同重建层厚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1-3椎体平均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均以1.25mm重建层厚时最小,250mA和80mA两组间1.25mm重建层厚ESP的L1、L2、L3椎体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不同重建层厚间L1和L2骨密度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重建层厚对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无明显差异,1.25mm重建层厚骨密度测量值最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经鼻置入肠内营养管对医源性十二指肠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明镇 利峰 +2 位作者 蒋国军 蔡争 赵开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4-2465,共2页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手术后并发症 肠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筛窦骨瘤并黏液性囊肿突入脑内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高峰 刘晔 曾毅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6-377,共2页
鼻窦黏液性囊肿多发生于筛窦、额窦,囊肿突入眼眶和颅内硬膜外的影像学表现文献多有报道,突入脑内者未见报道,本院发现1例,结合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骨瘤 粘液囊肿 额窦 筛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前列腺结核的MRI表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辉 李邦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6-1156,共1页
病例1,男,48岁,因"半年前出现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入院。患者无尿失禁、血尿,腰痛及发热。肛门指诊:前列腺横径约为3指,中央沟消失,质硬,表面光滑,无结节,无触痛。胸部CT:左肺上叶少量纤维化灶。B超:前列腺增大。盆腔MRI:前... 病例1,男,48岁,因"半年前出现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入院。患者无尿失禁、血尿,腰痛及发热。肛门指诊:前列腺横径约为3指,中央沟消失,质硬,表面光滑,无结节,无触痛。胸部CT:左肺上叶少量纤维化灶。B超:前列腺增大。盆腔MRI:前列腺右侧外周带见3.2cm×3.3cm×4.0cmT2WI低信号(图1A),边界清,T1WI呈等信号(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结核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高峰 金开元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8-890,共3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病因及性质目前尚存在争议[1]。文献[2]报道IMT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CT误诊率达90%以上。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不同部位IMT 的CT...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病因及性质目前尚存在争议[1]。文献[2]报道IMT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CT误诊率达90%以上。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不同部位IMT 的CT 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型肝细胞肝癌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勇朋 孙高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5-986,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因间断左上腹痛5个月伴加重20天入院。患者5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上腹痛,上腹部CT平扫示左膈下(脾窝)区病变与脾脏等密度且无分界,与等肝密度蒂相连(图1),被误诊为脾脏不规则增厚,当时处置不详。近20天腹痛加...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因间断左上腹痛5个月伴加重20天入院。患者5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上腹痛,上腹部CT平扫示左膈下(脾窝)区病变与脾脏等密度且无分界,与等肝密度蒂相连(图1),被误诊为脾脏不规则增厚,当时处置不详。近20天腹痛加重,入院查体:左上腹似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AFP>2000 ng/mL(参考值<20 ng/mL),余肿瘤相关抗原未见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数值170.99 mIU/mL(参考值<10 mIU/mL),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数值10.28 S/CO(参考值<1 S/CO);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丙型肝炎抗体IgG、HI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入院时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左侧膈下(脾窝)区可见分叶状肿块,直径约8 cm,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相比肝实质呈“快进快出”改变,肿块内见更低密度区,肿块侵犯肝左叶、脾脏,冠状面图像显示肝左动脉分支增粗、迂曲并延伸至肿块内,并见“鸟嘴征”(图2)。入院第3天全身18 F-FDG PET/CT:左侧膈下(脾窝)区可见密度不均肿块伴FDG摄取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值为15.8,延迟SUVmax值为15.1,与周围分界不清,侵犯肝左叶、脾脏(图3)。术前诊断:脾脏恶性肿瘤侵犯肝左叶,不除外肝细胞肝癌(因AFP明显升高)。行剖腹肿物、脾脏及部分肝左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延续于肝左叶,与脾脏粘连并侵犯脾脏,术后病理诊断:肝左叶肝细胞肝癌,Edmonso分级Ⅲ级,粗梁型(图4),免疫组化:AFP(+),Ki-67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脾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跖骨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17
作者 曾珍 田冲 +3 位作者 李武超 王星宇 容豫 张体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9-1149,共1页
患者男,47岁,右足背疼痛5月余。查体:右足背局部肿胀,未见流脓,未扪及搏动感。CT平扫:右足第2跖骨近端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骨皮质中断,未见骨膜反应及骨膜新生骨(图1A)。MRI平扫:右足第2跖骨近端膨胀性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肿物,大小... 患者男,47岁,右足背疼痛5月余。查体:右足背局部肿胀,未见流脓,未扪及搏动感。CT平扫:右足第2跖骨近端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骨皮质中断,未见骨膜反应及骨膜新生骨(图1A)。MRI平扫:右足第2跖骨近端膨胀性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肿物,大小约26.1 mm×23.5 mm×23.0mm,内见条状分隔,邻近软组织肿胀,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图1B、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 跖骨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Askin瘤)1例
18
作者 汤子建 王亚男 +1 位作者 曾珍 张体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4-455,共2页
病例 女,25岁,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胸疼痛,为阵发性刺痛,偶有仅间盗汗。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胸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DSA表现特点与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先浪 先正元 +2 位作者 石荣书 蒋国军 杜纯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DSA表现特点与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HCC患者,根据其在DSA的表现特点,如肿瘤大小及多少、病灶边缘是否清晰、肿瘤血供情况(包括肿瘤血管的丰富度及是否有动...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DSA表现特点与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HCC患者,根据其在DSA的表现特点,如肿瘤大小及多少、病灶边缘是否清晰、肿瘤血供情况(包括肿瘤血管的丰富度及是否有动静脉瘘等)等特点进行分析;用ElivisionTMplus法对HCC组织切片进行VEGF定性检测,根据染色程度及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HE染色,用Edmmond法进行病理分级,本组把Ⅰ、Ⅱ级划为高分化组,Ⅲ、Ⅳ级划为低分化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肝癌组织的VEGF表达与癌组织血供特点、病灶数目多少、轮廓完整性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或P<0.0167),与瘤体大小无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DSA某些表现特征与肝癌组织的VEGF含量有一定相关性,通过观测DSA图像特征能提高对肝癌侵袭和转移评估的能力,给临床个性化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增强CT与MR图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骆雯 汤明 +1 位作者 阮培刚 骆科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索鼻咽癌诱导化疗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选择21例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的增强CT与MR图像,由2名医师观察MRI增强T1WI横断面、T2WI压脂横断面及CT增强横断面图像(三种图像)上病灶显示情况及对周围结构的侵... 目的探索鼻咽癌诱导化疗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选择21例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的增强CT与MR图像,由2名医师观察MRI增强T1WI横断面、T2WI压脂横断面及CT增强横断面图像(三种图像)上病灶显示情况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例中,2例诱导化疗后原发病变消失。19例显示原发肿瘤,共131个层面显示病灶,在三种图像上显示病变边缘清楚的分别为117层(89.3%)、103层(78.6%)和52层(39.7%),三种图像均显示病变边缘清楚的有5例,这5例在CT图像上病变明显强化。10例头长肌受侵在MR图像上均显示清楚,在CT图像上仅4例强化明显者可确定。颅底骨结构受侵在CT和MR图像上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显示鼻咽癌的边界及对头长肌的侵犯优于CT;在增强CT图像上,如病变强化明显,边界显示清楚或诱导化疗后,原发病灶消失或颅底广泛受侵者可直接在CT图像上勾画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