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转位的解剖学测量和神经纤维定量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永 王国亚 杨胜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索股神经肌支转位修复闭孔神经损伤与闭孔神经肌支修复股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方法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的长度;6具死亡3~10 h内尸体,其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经Karnovsky-Roots法染色后,图像分析仪测... 目的探索股神经肌支转位修复闭孔神经损伤与闭孔神经肌支修复股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方法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的长度;6具死亡3~10 h内尸体,其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经Karnovsky-Roots法染色后,图像分析仪测量它们的横切面积和神经纤维数量。结果股神经肌支中股内侧肌长支最长,近端横断面积最大;闭孔神经肌支中股薄肌支最长,大收肌支近端横切面积最大。每条肌支内均以躯体运动纤维含量最高,股神经肌支中股内侧肌长支躯体运动纤维数量最多,而闭孔神经肌支中大收肌支最多,其次是股薄肌支。各肌支中γ-薄髓神经纤维的含量,股神经的肌支中以股内侧肌短支和股直肌支较高;而闭孔神经肌支中短收肌支含量最高。结论基于各肌支长度、近端横断面积和神经纤维数量的综合考虑,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损伤修复中,股内侧肌长支和股薄肌支宜为供体神经;股内侧肌短支和股直肌支以及大收肌支宜为受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肌支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感觉重建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赖柏安 杨胜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0-592,共3页
过去认为,皮瓣移植中吻合血管是关键,至于皮神经的保留与否并不影响皮瓣的存活。然而,随着医学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得不考虑皮瓣移植后受区皮肤的存活质量与感觉功能恢复,否则,存活的皮肤在某种意义上仅是一个摆设,比如,重建的阴... 过去认为,皮瓣移植中吻合血管是关键,至于皮神经的保留与否并不影响皮瓣的存活。然而,随着医学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得不考虑皮瓣移植后受区皮肤的存活质量与感觉功能恢复,否则,存活的皮肤在某种意义上仅是一个摆设,比如,重建的阴茎、乳房、口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感觉重建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寿田 吴小艳 +2 位作者 唐谦 龙胜 薛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腘肌肌构筑学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方法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腘肌为三角形扁肌,肌中间有两块并排的冠状位腱板。肌重(15.13±0.41)g,肌长(9.09±0.31)cm,肌纤维长(1.93±0.09)... 目的探讨腘肌肌构筑学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方法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腘肌为三角形扁肌,肌中间有两块并排的冠状位腱板。肌重(15.13±0.41)g,肌长(9.09±0.31)cm,肌纤维长(1.93±0.09)cm,羽状角(11.5±0.82)°,肌生理横切面积(7.17±0.13)cm2。支配腘肌的神经于该肌外侧缘入肌,入肌后分成上、下支2支,上支较细,支配该肌前上部,下支较粗,支配该肌前下部和后部。结论腘肌是羽肌,倾向力量型设计,肌内神经主要分布于肌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肌 肌构筑 肌内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膈肌内神经分支分布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聪 薛黔 杨方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人膈的神经支配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分支染色法。结果:(1)一侧膈神经入肌后一般分为3 ̄4支(3支型4例,4支型2例),1支(前支)向前内侧走行,支配胸部,1 ̄2支(前外侧支)向外侧走行,支配肋部,最后1支... 目的:探讨人膈的神经支配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分支染色法。结果:(1)一侧膈神经入肌后一般分为3 ̄4支(3支型4例,4支型2例),1支(前支)向前内侧走行,支配胸部,1 ̄2支(前外侧支)向外侧走行,支配肋部,最后1支(后支)最粗大,向后下走行,分为后外侧支和后脚支,分别支配膈中心腱外侧叶后外侧的肋部和腰部,各级神经的分支在肌束中部密集排列成神经丛。(2)6例标本均未发现左侧或右侧膈神经越过中线至对侧。(3)2例带肋间肌的标本肉眼未见有肋间神经分支进入膈。结论:(1)左、右膈神经分布于膈,未见左右侧膈神经重叠支配和优势支配。(2)膈神经的终末分支在肌束中部密集排列形成似“肾形”的神经丛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神经 膈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构筑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静 张跃蓉 +1 位作者 张永 李名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查明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构筑特征 ,分析两肌各部的生物力学属性 ,探讨其生理功能。方法 :对人10侧咬肌和颞肌的构筑指数作测算和量化分析。结果 :咬肌和颞肌均属多羽肌范畴 ,尤其是咬肌浅部内存在有多层腱板 ,肌纤维以浅─深两面附... 目的 :查明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构筑特征 ,分析两肌各部的生物力学属性 ,探讨其生理功能。方法 :对人10侧咬肌和颞肌的构筑指数作测算和量化分析。结果 :咬肌和颞肌均属多羽肌范畴 ,尤其是咬肌浅部内存在有多层腱板 ,肌纤维以浅─深两面附着于腱板上。对咬肌浅、深两部 ,颞肌前、后两部的肌构筑指数分别作两两比较 ,其构筑指数在各部间均有明显不同。其中 ,颞肌后部肌质量值最大 ,咬肌浅部次之 ,咬肌深部最轻。而生理横切面积则是咬肌浅部最大 ,依次为颞肌后部、颞肌前部、咬肌深部。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各部肌的生理横切面积 /肌质量比率的排序为 :咬肌深部比值最高 ,咬肌浅部和颞肌前部相近 ,最低者为颞肌后部。颞肌后部肌纤维最长 ,咬肌深部肌纤维最短。以上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咬肌深部属力量型肌 ,咬肌浅部和颞肌前部兼备力量和速度 ,而颞肌后部相对倾向于速度型肌。咬肌深部和颞肌前部在维持下颌位置和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咬肌 颞肌 肌构筑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骨骼肌肌纤维分型ATP酶染色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章涛 张潜 +2 位作者 胡锡阶 薛黔 陈代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采用经作者改良的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方法,观察其对大鼠骨骼肌肌纤维分型染色效果。方法取8μm厚度SD大鼠胸肌及肱二头肌冰冻切片,用含40 g/L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5 min;Tris洗液漂洗后置预孵育液中室温下孵育15 min;Tris... 目的采用经作者改良的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方法,观察其对大鼠骨骼肌肌纤维分型染色效果。方法取8μm厚度SD大鼠胸肌及肱二头肌冰冻切片,用含40 g/L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5 min;Tris洗液漂洗后置预孵育液中室温下孵育15 min;Tris洗液中漂洗2次,置孵育液中于37℃恒温水浴摇床中振摇孵育60 min;10 g/L氯化钙洗3次后置20 g/L氯化钴液中3 min;蒸馏水冲洗,于10 g/L硫化铵液中孵育3 min;自来水冲洗3 min,常规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SD大鼠胸肌和肱二头肌经改良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后均可清晰地显示出明亮色白的Ⅰ型纤维和幽暗深褐的Ⅱ型纤维。结论改良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方法具有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化和肌纤维分型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在骨骼肌相关研究中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ATP酶 肌纤维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形态与肌内神经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方玖 何斌 薛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腹直肌形态学、神经入肌点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为腹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结果:(1)腹直肌肌重(47.80±12.89)g,肌长(33.18±3.38)cm,肌宽(4.55... 目的:通过对腹直肌形态学、神经入肌点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为腹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结果:(1)腹直肌肌重(47.80±12.89)g,肌长(33.18±3.38)cm,肌宽(4.55±1.87)cm,肌厚(0.55±0.24)cm,腱划长(1.06±0.32)cm。(2)腹直肌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自上而下呈线形排列。(3)腹直肌受第7~12胸神经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神经主干和分支在肌内走行不受腱划分隔的影响。结论:腹直肌由多神经节段性重叠性支配,神经在肌内的行程不受腱划影响。腹直肌的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肌内神经 胸神经 腱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平 薛黔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66-768,共3页
目的 :为胸大肌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并观察测量人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及肌构筑特征。结果 :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各有单独的神经支配 ,胸肋部各肌齿均有细长的神经分支分布。 2 .胸大肌锁骨部肌重4 5 .9&... 目的 :为胸大肌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并观察测量人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及肌构筑特征。结果 :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各有单独的神经支配 ,胸肋部各肌齿均有细长的神经分支分布。 2 .胸大肌锁骨部肌重4 5 .9± 10 .8g ,肌长 18.5± 2 .1cm ,肌纤维长 10 .7± 1.4cm ,生理横切面积 4 .1± 1.1cm2 ;胸肋部上述指数分别为 2 2 0 .4± 4 4 .3g ,2 1.4± 1.6cm ,17.2± 2 .6cm ,12 .4± 3.1cm2 。结论 :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两个肌亚部 ,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植 ,也可按肌齿 (条 )取材。 2 .胸大肌胸肋部产生的肌力是锁骨部的 3倍 ,位移幅度是锁骨部的 1.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肌 肌内神经分支 肌构筑 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对大麦糖化力的选择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钱刚 平军娇 +2 位作者 王大忠 张珍 刘茂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0-123,共4页
通过检测103份贵州地方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糖化力和麦芽无水浸提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22对麦芽品质紧密连锁的SSR引物进行遗传标记。不同糖化力群体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的分析结果表... 通过检测103份贵州地方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糖化力和麦芽无水浸提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22对麦芽品质紧密连锁的SSR引物进行遗传标记。不同糖化力群体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低糖化力群体相比,高糖化力种群具有丰富的谱带信息和更高的PIC参数(包括平均等位位点数、PIC平均值、PIC值大于0.5的比例和PIC值大于0.5的平均等位位点数),表明大麦的高糖化力可能与数量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有关,也提示了麦芽品质紧密连锁的SSR位点可作为大麦糖化力分子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的候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糖化力 SSR 多态性信息含量(P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方肌各亚部的肌构筑肌梭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方玖 薛黔 李季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为斜方肌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1)用肌构筑法对10具成人尸体的斜方肌亚部进行肌构筑学研究。(2)用体视学方法对6具成人尸体的斜方肌亚部进行肌梭分布研究。结果(1)斜方肌降部的肌重(30.71±7.40)g、肌长(10.45... 目的为斜方肌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1)用肌构筑法对10具成人尸体的斜方肌亚部进行肌构筑学研究。(2)用体视学方法对6具成人尸体的斜方肌亚部进行肌梭分布研究。结果(1)斜方肌降部的肌重(30.71±7.40)g、肌长(10.45±1.62)cm、肌纤维长(9.18±0.99)cm、生理横切面积(3.11±0.72)cm2,水平部的肌重(44.14±10.61)g、肌长(8.65±0.84)cm、肌纤维长(7.14±0.84)cm、生理横切面积(5.89±1.66)cm2,升部的肌重(44.89±11.67)g、肌长(11.83±1.12)cm、肌纤维长(9.09±0.94)cm、生理横切面积(5.37±1.55)cm2。(2)斜方肌降部的肌梭密度(39.05±5.08)个/cm3,水平部的肌梭密度(24.48±6.50)个/cm3,升部的肌梭密度(21.68±6.64)个/cm3。结论(1)根据斜方肌各亚部的构筑学特征,推测斜方肌降部和水平部在肩部运动中主要是保持和稳定肩胛骨位置,斜方肌的降部与升部在肩胛骨的旋转中起重要作用。(2)斜方肌降部的肌梭密度明显高于水平部和升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 肌亚部 肌构筑 肌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海洛因成瘾大鼠PAG内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寰 潘贵书 许家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海洛因成瘾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的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成瘾组)、海洛因戒断组(戒断组)和海洛因戒断针刺组(针刺组)。按给... 目的:研究电针对海洛因成瘾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的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成瘾组)、海洛因戒断组(戒断组)和海洛因戒断针刺组(针刺组)。按给药剂量逐日递增的原则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模型;针刺组大鼠成瘾后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器(HNAS)针刺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30min,每日1次,连续5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成瘾组、戒断组和针刺组大鼠PAG内的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多(P<0.05);(2)针刺组与成瘾组和戒断组相比,针刺组PAG内的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1)海洛因成瘾导致大鼠PAG内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增多;(2)HANS针刺对海洛因成瘾引起的大鼠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并下调大鼠PAG内caspase-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成瘾 PAG 电针 caspase-3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三角肌的肌内神经分布与亚部划分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江全 薛黔 杨方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0,281,共3页
目的:研究三角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为三角肌的肌肉移植提供详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用经甲醛固定1年以内的童尸3具(3~10岁)及成人尸体2具,完整取下三角肌,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三角肌前、中、后亚... 目的:研究三角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为三角肌的肌肉移植提供详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用经甲醛固定1年以内的童尸3具(3~10岁)及成人尸体2具,完整取下三角肌,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三角肌前、中、后亚部内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相互独立,彼此间未见明显的神经吻合.中亚部内的肌内神经吻合较前、后亚部为密集.结论:根据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一步证实三角肌可分为前、中、后3个亚部.前、后亚部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植.三角肌中亚部内的神经吻合较致密,在三角肌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能单独用于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神经 肌亚部 三角肌 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背阔肌肌内神经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方玖 薛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1-503,506,共4页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背阔肌内上部肌重(58.91±10.29)g、肌长(18.76±1.67)cm、生理横切面积(3.39±0.65)cm2,外下部肌重(119.60±20.89)g、肌长(29.33±1.70)cm、生理横切面积(4.69±0.92)cm2。结论:(1)背阔肌有恒定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可分为两个亚部:内上部和外下部。(2)背阔肌内上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而背阔肌外下部则更多参与肢体的速度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肌内神经 肌构筑 胸背神经 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潜 章涛 +2 位作者 王正义 薛黔 陈代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56-958,共3页
目的:探讨SD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腓肠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腓肠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 目的:探讨SD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腓肠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腓肠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分出2型肌纤维,即明亮色白的Ⅰ型纤维(慢缩纤维)和幽暗深褐的Ⅱ型纤维(快缩纤维),并且,2种纤维在肌内呈棋盘样均匀分布;图像分析仪计数Ⅱ型纤维比例达(72.2±6.8)%,而Ⅰ纤维仅占(27.8±2.4)%,前者占绝对优势(P<0.01)。结论:SD大鼠腓肠肌以Ⅱ型纤维为主,属于力量兼速度型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 肌纤维型 肌球蛋白ATP酶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罗丹明123荧光染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涛 方宁 +3 位作者 张潜 万卫红 祁莹 陈代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7,210,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UCB-HSPC)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染色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用含终浓度为0.1μg/mlRho123的2%胎牛血清-PBS液、37℃下孵育UCB-MNC细胞(细胞浓度为106/...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UCB-HSPC)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染色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用含终浓度为0.1μg/mlRho123的2%胎牛血清-PBS液、37℃下孵育UCB-MNC细胞(细胞浓度为106/ml)20min,之后用Lin抗体(PE标记的CD19、CD13、CD2、CD8、CD3)及造血干/祖细胞(HSPC)标志抗体CD34-PerCP和CD38-APC标记UCB-MNC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HSPC亚群及其Rho123染色特点。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UCB-Lin-MNC中的HSPC比例高于MNC中约6倍;UCB-CD34+CD38+造血祖细胞(HPC)的Rho123染色平均荧光强度值为23.55±2.40,是UCB-CD34+CD38-造血干细胞(HSC)值10.22±1.03的2倍多(P<0.01)。结论UCB-Lin-MNC中富含HSPC;UCB-HSC的Rho123染料聚集能力明显低于UCB-HPC,提示Rho123拒染法可作为进一步纯化人UCB-HSC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罗丹明123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深肌GLUT4表达的肌纤维型特异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潜 章涛 +1 位作者 陈代雄 柏树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胸深肌不同肌纤维型的组成分布及其葡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差异,借以了解胸深肌功能。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胸深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肌纤... 目的:研究大鼠胸深肌不同肌纤维型的组成分布及其葡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差异,借以了解胸深肌功能。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胸深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肌纤维分型后的切片进行GLUT4表达分析。结果:2种骨骼肌纤维在大鼠胸深肌内呈棋盘样均匀分布;Ⅱ型肌纤维比例为(64.8±6.3)%,而Ⅰ型肌纤维仅占(35.2±4.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GLUT4主要存在于Ⅰ型肌纤维膜及包裹肌束的肌膜上,而Ⅱ型肌纤维膜表达不明显。结论:大鼠胸深肌以Ⅱ型肌纤维为主,偏重于力量和速度型肌;Ⅰ型肌纤维膜的GLUT4表达高于Ⅱ型肌纤维,表明前者葡萄糖摄取能力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深肌 肌纤维型 葡糖转运蛋白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浅屈肌的形态、神经入肌点与肌内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方玖 薛黔 +1 位作者 周运栏 张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856-3858,共3页
目的:为指浅屈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指浅屈肌,观察其形态和神经支配,并定位神经入肌点。用6具尸体的指浅屈肌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观察肌内神经分布。结果:(1)指浅屈肌深层肌腹中均有一中间腱,该肌... 目的:为指浅屈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指浅屈肌,观察其形态和神经支配,并定位神经入肌点。用6具尸体的指浅屈肌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观察肌内神经分布。结果:(1)指浅屈肌深层肌腹中均有一中间腱,该肌的示指与小指有两个肌腹。(2)指浅屈肌的上神经入肌点在该肌上1/3肌腹中部的桡侧,距肱骨内上髁(3.89±0.56)cm;中神经入肌点在该肌肌腹中、上1/3交界水平的深面,距肱骨内上髁(7.54±1.14)cm;下神经入肌点在该肌肌腹中、下1/3交界水平的深面,距肱骨内上髁(15.08±1.27)cm。(3)正中神经分出1~2支一级分支从指浅屈肌的上神经入肌点入肌后分布到该肌肌腹上部;正中神经分出1~3支一级分支从中神经入肌点入肌后分布到该肌肌腹中部;正中神经分出1~2支一级分支从下神经入肌点入肌后分布到该肌肌腹下部。结论:指浅屈肌是集羽肌、二腹肌、多肌腱肌为一体的复合肌块。指浅屈肌由正中神经分出分支集中从三个入肌点入肌支配,各指肌腹有明确的神经分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入肌点 肌内神经 正中神经 指浅屈肌 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圆肌的神经入肌点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猛 王国亚 杨胜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准确定位大圆肌神经入肌点(NEP)的体表位置和穿刺深度。方法 12具中国成年人尸体。设计紧贴皮肤连接颈静脉切迹最低点至肩峰尖为横向参考线(H线)、颈静脉切迹最低点至剑胸结合处为纵向参考线(L线)。解剖暴露大圆肌NEP,涂抹硫酸钡,... 目的准确定位大圆肌神经入肌点(NEP)的体表位置和穿刺深度。方法 12具中国成年人尸体。设计紧贴皮肤连接颈静脉切迹最低点至肩峰尖为横向参考线(H线)、颈静脉切迹最低点至剑胸结合处为纵向参考线(L线)。解剖暴露大圆肌NEP,涂抹硫酸钡,逐层复位缝合,CT扫描与三维重建。Syngo系统下确定大圆肌NEP的体表投影点(P);P通过NEP投影至背部皮肤上的点为P'点;经P的垂线与H线的交点记为PH,经P的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记为PL;分别测量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百分深度。结果大圆肌NEP的PH位于H线的(9.59±1.24)%处,PL位于L线的(39.37±2.45)%处;NEP深度位于PP'线的(41.83±2.98)%处。结论这些参数可为提高大圆肌痉挛的神经阻滞效率和疗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圆肌 肌痉挛 神经入肌点 定位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前臂分支与旋前圆肌的关系以及旋前圆肌肌内神经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方玖 周运栏 薛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为正中神经与旋前圆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正中神经前臂分支,并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对5具成人尸体的旋前圆肌进行染色,观察其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1)正中神经前臂分支密集区最远一个... 目的:为正中神经与旋前圆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正中神经前臂分支,并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对5具成人尸体的旋前圆肌进行染色,观察其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1)正中神经前臂分支密集区最远一个束支距离肱骨内上髁(7.63±1.15)cm,该距离占前臂长的29%。旋前圆肌长(14.01±0.91)cm。旋前圆肌止点中点距离肱骨外上髁(13.31±0.81)cm,该距离占前臂长的52%。(2)正中神经从其两侧各分出1支一级分支从旋前圆肌外上方进入该肌,其中尺侧支分布到旋前圆肌肱骨头近侧半,桡侧支分布到旋前圆肌肱骨头远侧半及其尺骨头。结论:正中神经前臂肌支有近端集中、偏向尺侧以及与旋前圆肌位置关系密切的分布特点,这些分布特点对前臂创伤修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旋前圆肌有来自正中神经的较恒定的分支分布,该肌可分为肱骨头亚部与尺骨头亚部,供肌亚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正中神经 亚部 旋前圆肌 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缝匠肌肌构筑特征与肌内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洪武 薛黔 杨宇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研究缝匠肌肌构筑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缝匠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一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 目的研究缝匠肌肌构筑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缝匠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一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肌质量(97.9±13.3)g,肌长(47.3±4.3)cm,肌纤维长(40.0±3.8)cm,羽状角0°,生理横切面积(2.0±2.3)cm2;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发出分支支配肌的上部和中下部,且两部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相互独立。缝匠肌中下部肌内神经分支少,吻合少,区域性分布较明显。结论缝匠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构筑 肌内神经 肌移植 缝匠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