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兆杰 安荣泽 +3 位作者 陈军平 齐新文 俞华威 邝立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22例患者25个椎体,在C臂机正侧位方向监视下用13G骨穿针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中1/3,注入聚甲...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22例患者25个椎体,在C臂机正侧位方向监视下用13G骨穿针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中1/3,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3~5mL。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术后第1 d疼痛缓解程度根据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戴腰围自行或搀扶下地。1例出现骨水泥椎间隙及椎前缘渗漏,无临床症状,未做处理;1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精神症状,精神科会诊诊断为反应性精神分裂症,转精神科治疗1 w后恢复正常出院。结论PVP的技术难点在于准确地穿刺、骨水泥注入时机的掌握,PVP的新发展与新型充填物的研发将会使其治疗脊椎病变具有广阔应用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 被引量:5
2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2 位作者 陈军平 俞华威 邝立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共22例26个受累椎体,其中胸椎11例,腰椎8例,胸腰椎两个椎体受累共有2例,胸腰椎3个椎体受累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较重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2例有轻度神经根症状。对治疗后1周,3月,6月,12月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s,VAS)进行评估,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及病椎的形态学变化和骨密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6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透4例,椎间盘及椎体前缘渗漏3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PVP手术后1周,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均大于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内生存患者有19例,胸腰椎疼痛未见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亦未见肿瘤浸润加重。骨质疏松程度未见加重,5例由OP好转为骨量减少。结论 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具有对患者机体干扰小,止痛效果显著,手术简单,相对安全,可以预防病椎的进一步骨折和塌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一种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瘤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5
3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1 位作者 安荣泽 陈军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4例,L2结核3例,L3结核2例,T12结核2例,T12~L1结核1例,无跳跃型结核病例。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8例;手术前4联抗痨药应用2~3周,采用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手术中显露较好,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2~3h,手术中出血300~800mL,未出现胸膜破裂、瘫痪加重等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内无结核复发及瘫痪加重,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的4例中1例C级恢复为D级,1例C级和2例D级均恢复为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为6.5个月。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具有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能够最大限度进行椎管内病灶的彻底清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加重脊髓损伤和胸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和内固定操作方便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好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安荣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配合牵引理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qd,im。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120.5 mg,qd,im。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量化比较受损神经根修复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3.9%,64.5%(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5%,87.1%(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活血理疗等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颈椎病 神经根型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帘门术式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齐新文 安荣泽 +3 位作者 王兆杰 俞华威 陈军平 方存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66-356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卷帘门术式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7~86岁,手术前经过CT、MRI等诊断为椎管内占位病变,其中硬膜外7例,髓外硬膜内肿瘤9例,无髓内肿瘤;胸段肿瘤10... 目的:分析探讨卷帘门术式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7~86岁,手术前经过CT、MRI等诊断为椎管内占位病变,其中硬膜外7例,髓外硬膜内肿瘤9例,无髓内肿瘤;胸段肿瘤10例,腰段6例。其中有神经脊髓压迫症状的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卷帘门手术方式切开摘除肿瘤,关帘门时采用1号可吸收缝线进行固定,8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植骨术。结果: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3年不等(平均19.6个月),8例有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患者中1例肿瘤压迫症状手术后1d消失,4例出院时基本恢复,2例在随访期内基本恢复,1例在随访期限内仍然有不全瘫,与手术前比较变化不大,所有病例无手术后腰部疼痛及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出现,椎板愈合率100%,未见加重脊髓神经压迫病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卷帘门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手术过程中暴露充分,摘除肿瘤方便,手术时间短,手术后可以保持椎管和椎体的完整性以及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手术后腰椎不稳及加速退变等并发症,为一种摘除椎管内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卷帘门 手术 回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脂肪干细胞构建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兆杰 安荣泽 +1 位作者 张强 齐新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利用兔同种异体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和脂肪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探讨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脂肪干细胞与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复合,于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培养基中培养两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兔24只... 目的利用兔同种异体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和脂肪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探讨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脂肪干细胞与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复合,于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培养基中培养两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兔24只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关节软骨缺损处置入经诱导的脂肪源干细胞复合软骨基质支架,B组缺损处只置入软骨基质支架,C组软骨缺损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修复处行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A组软骨缺损处被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区表面光滑;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电镜下可见软骨陷窝内有细胞结构存在,且有大量均匀颗粒状细胞分泌基质成分存在,细胞周围大量胶原纤维。B组软骨缺损处为纤维组织状物填充,C组软骨缺损处无修复组织填充。结论脂肪干细胞与软骨脱细胞基质复合并向软骨诱导后可良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具有替代正常软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软骨脱细胞基质 软骨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质疏松与骨坏死模型骨组织病理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兆杰 杨晋 +2 位作者 王吉博 赵俊彦 安荣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的大白兔模型,比较骨质疏松与骨坏死病理学变化的异同点。方法取32只3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即A组(肌注激素组,8只。)B组(去势组,8只。)C组(去势+肌注激素组,8只。)D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肌注生理...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的大白兔模型,比较骨质疏松与骨坏死病理学变化的异同点。方法取32只3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即A组(肌注激素组,8只。)B组(去势组,8只。)C组(去势+肌注激素组,8只。)D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肌注生理盐水组,8只。)B、C两组动物取下腹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双侧卵巢,A、D两组除未行卵巢结扎切除外,其余步骤同B、C两组。分别在给药后5周、10周后处死4只,取双侧股骨头,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测。结果造模后5周,A、B、C三组空骨陷窝阳性率(%)较D组明显增高(15.20±1.09、14.13±1.05、18.53±0.67 vs 10.40±0.97,P<0.05)。A、B、C三组骨小梁可见不同程度的稀疏,部分断裂。造模后10周,A、B、C三组空骨陷窝阳性率较D组明显增高(22.43±0.78、21.20±1.19、26.78±1.21 vs11.13±0.87,P<0.05)。A、B、C三组股骨头成不同程度的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骨小梁稀疏变细,结构紊乱、断裂,空骨陷窝增多。D组股骨头骨小梁致密,骨陷窝内骨细胞形态正常,分布均匀,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形态正常,含量适中。结论骨质疏松病变主要是骨小梁的超微结构退化;骨坏死的发生由脂肪细胞的增生、骨细胞脂肪变性起主导作用。这对进一步讨论骨坏死与骨质疏松的发病相关性及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坏死 病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结合蔗糖铁诱导家兔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叶燕彬 罗玉 +1 位作者 邝立鹏 安荣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86-1291,1295,共7页
目的通过去卵巢结合蔗糖铁诱导家兔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模型,以期为有关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30只5月龄的新西兰雌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和铁蓄积组;每组分别于术前1天检测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 目的通过去卵巢结合蔗糖铁诱导家兔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模型,以期为有关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30只5月龄的新西兰雌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和铁蓄积组;每组分别于术前1天检测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1型胶原羟基末端肽(CTX)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行腰椎骨密度测量;去势组和铁蓄积组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仅切开卵巢周围部分脂肪;1周后铁蓄积组耳缘静脉注射蔗糖铁,剂量为15 mg/kg,每周1次,共12周;对照组和去势组以同样方式和频次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所有组分别于术后4、8、12、16、20、24周检测血清P1NP,CTX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行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 (1)所有家兔注射蔗糖铁后均未出现昏迷、抽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或致死的情况;(2)铁蓄积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在造模后8、12、16、20及24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铁蓄积组与去势组血清P1NP,CTX水平在造模后12周、16周、20周及24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铁蓄积组血清P1NP,CTX水平在造模后20周及24周均明显高于去势组(P<0.05);(4)铁蓄积组与去势组腰椎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均在造模后第24周超过25%(33.72%、25.92%)。结论去卵巢结合蔗糖铁可成功建立家兔铁蓄积状态骨质疏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骨质疏松 蔗糖铁 家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