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遵义小钝吻鮠体表黏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贵榜 葛正龙 +2 位作者 姜婧怡 张子萍 曾晓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0-904,共5页
【目的】从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体表黏液中获取高质量的抗菌肽,为提高其先天免疫能力及病害防治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物理方法收集遵义小钝吻鮠的体表黏液,以5%乙酸进行浸提,采... 【目的】从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体表黏液中获取高质量的抗菌肽,为提高其先天免疫能力及病害防治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物理方法收集遵义小钝吻鮠的体表黏液,以5%乙酸进行浸提,采用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25两步凝胶层析技术对抗菌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Tricine-SDS-PAGE电泳法进行分离鉴定,并运用牛津杯法和挖孔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遵义小钝吻鮠体表黏液经乙酸法浸提处理并冷冻干燥,其粗提物呈白色粉末,稀释液蛋白质含量为1755μg/m L;经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分离,其纯化产物抑菌活性峰主要在峰Ⅱ和峰Ⅲ,抑菌圈直径11.66 mm;再经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出现单一活性峰,其产物为分子量小于4.1 k D的抗菌肽,抑菌圈直径12.85 mm。【结论】遵义小钝吻鮠无需诱导刺激,可直接采用物理方法收集其体表黏液,以5%乙酸浸提后经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25两步凝胶层析便可分离出纯度较高的抗菌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小钝吻鮠 体表黏液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抑菌圈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一新鱼种遵义小钝吻鮠线粒体DNA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贵榜 葛正龙 +1 位作者 张艳磊 李作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9期325-326,共2页
用差速离心法和改进的碱裂解法分离纯化遵义小钝吻鮠线粒体DNA,紫外检测其OD260/OD280在1.78~1.85,并计算出该鱼肝组织线粒体DNA的含量为0.613μg/g。纯化样品经紫外分析仪在200~29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呈现典型的DNA吸收峰,其最大吸... 用差速离心法和改进的碱裂解法分离纯化遵义小钝吻鮠线粒体DNA,紫外检测其OD260/OD280在1.78~1.85,并计算出该鱼肝组织线粒体DNA的含量为0.613μg/g。纯化样品经紫外分析仪在200~29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呈现典型的DNA吸收峰,其最大吸收峰在259~260 nm。以λDNA/HindⅢ的完全酶切片段作为相对分子量标准,利用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的线性关系,由已知片段大小推算出遵义小钝吻鮠mtDNA分子大小为(15.44±0.16)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小钝吻鮠 线粒体DNA 分离纯化 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总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束波 刘志江 钱民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高脂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大鼠模型,观察绞股蓝总苷对血脂各成分的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血管表型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能降低大... 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高脂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大鼠模型,观察绞股蓝总苷对血脂各成分的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血管表型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能降低大鼠血脂水平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去分化表型改变;增加高脂大鼠动脉分化标志蛋白SM-actin的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蛋白PCNA的表达。说明绞股蓝总苷能有效抑制高脂诱导的大鼠平滑肌细胞去分化,机制可能与抑制MCPI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苷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辣椒离体子叶再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长福 张守鸿 +2 位作者 葛正龙 范芳 冯雪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1,共4页
探讨了不同浓度植物高活性制剂LCI、AA、GA3和NAA等对遵椒1号不定芽的诱导、伸长和生根各个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LC 1.0 mg/L+IAA 0.1 mg/L+ABA 0.3 mg/L+Spm 100μmol/L+AgNO35 mg/L+PD 6 mL/L... 探讨了不同浓度植物高活性制剂LCI、AA、GA3和NAA等对遵椒1号不定芽的诱导、伸长和生根各个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LC 1.0 mg/L+IAA 0.1 mg/L+ABA 0.3 mg/L+Spm 100μmol/L+AgNO35 mg/L+PD 6 mL/L(pH 5.8-6.0);最佳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为:MS+LC 0.1 mg/L+IAA 0.2 mg/L+GA31.0 mg/L+Spm 100μmol/L+AgNO35 mg/L+PD 6 mL/L(pH 5.8~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1.0 mg/L+NAA 0.5 mg/L(pH 5.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辣椒 子叶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守鸿 李长福 +2 位作者 葛正龙 范芳 冯雪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获取辣椒的抗真菌种质资源,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GAFP的c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并导入遵椒1号辣椒。转化后再生的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GAFP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得到了GAFP基因转化遵椒1号... 为获取辣椒的抗真菌种质资源,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GAFP的c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并导入遵椒1号辣椒。转化后再生的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GAFP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得到了GAFP基因转化遵椒1号辣椒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抗真菌蛋白 辣椒 抗真菌 植物表达载体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安野木瓜果实的抗菌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邱顺华 金李芬 钱民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7,共4页
为分离正安野木瓜果实中的抗菌活性组分并鉴定其中所含的抗菌物质及研究其抗菌谱,采用活性跟踪法、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对正安野木瓜果实6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从乙醚萃取物中分离筛选得到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后,... 为分离正安野木瓜果实中的抗菌活性组分并鉴定其中所含的抗菌物质及研究其抗菌谱,采用活性跟踪法、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对正安野木瓜果实6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从乙醚萃取物中分离筛选得到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后,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组分Ⅱ②-1中的化学成分,牛津杯法研究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的抗菌谱。结果表明:从正安野木瓜果实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具有最强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其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相对含量为95.389%。组分Ⅱ②-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杆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结论,正安野木瓜果实中含有抗菌谱较广的活性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安野木瓜 抗菌活性 气相-质谱联用技术 抗菌成分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对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p53、Bax、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学发 杨名慧 葛正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p53、Bax、Bcl-2基因在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6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腹腔注射100 g·L-1水合氯醛(0.35 mL/100 g),以波长为300~32... 目的探讨p53、Bax、Bcl-2基因在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6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腹腔注射100 g·L-1水合氯醛(0.35 mL/100 g),以波长为300~320 nm的紫外线照射眼球15 min,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后1、3、5、7 d处死并取出晶状体。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LEC的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Bax、Bcl-2mRNA和蛋白在LEC中表达水平。结果紫外线照射后晶状体发生混浊,其LEC发生凋亡,细胞排列不规则、大小不一。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紫外线照射后1 d Bax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照射后3、5、7 d Bax和p53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水平在照射后1 d降低(P<0.01),而照射后5 d和7 d则升高(均为P<0.01)。紫外线照射后p53与Bax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r=0.952,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紫外线照射后LEC中p53和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强,且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相反照射后1 d Bcl-2蛋白表达降低,而3、5、7 d则逐渐增高。结论紫外线诱导LEC凋亡与p53介导Bax/Bcl-2的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晶状体上皮细胞 P53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部鮠属(鲇形目,鲿科)的1个新种 被引量:3
8
作者 肖贵榜 邱顺华 +1 位作者 朱晓西 孙越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134,138,共3页
2010年7月6日在贵州北部洛安江下游采集到土著鱼类38尾,其中,17尾经鉴定为贵州省鲿科鱼类一新种,定名为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其眼较大,稍凸出,下缘约占全眼1/3眼缘游离;后鼻孔间距... 2010年7月6日在贵州北部洛安江下游采集到土著鱼类38尾,其中,17尾经鉴定为贵州省鲿科鱼类一新种,定名为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其眼较大,稍凸出,下缘约占全眼1/3眼缘游离;后鼻孔间距略小于两眼内侧间距;前鼻孔四周有近褐色圆形斑状沉淀;在胸鳍基部后缘与背鳍基部前缘中部体两侧各有一暗色斑状沉淀,稍大于前鼻孔处褐色斑状沉淀;背鳍I-6-7,胸鳍I-7-8,腹鳍6,臀鳍16,尾鳍内凹形、上下2叶等长,外缘圆钝;全长93-124mm,体长为尾柄高的8.9-11.6倍;头长为吻长的2.56-3.65倍,为眼径的4.9-6.53倍,为眼间距的1.66-2.0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56-2.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鮠属 鱼类 新种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MRE11质粒转染对BEL7402/5-FU肝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范芳 耿磊 李长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0-1042,1046,共4页
目的研究减数分裂重组蛋白11(MRE11)基因沉默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5-FU的化疗敏感性及耐药相关蛋白1(MRP1)表达的影响,探讨MRE11与肝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hMRE11干扰质粒转染BEL7402/5-FU细... 目的研究减数分裂重组蛋白11(MRE11)基因沉默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5-FU的化疗敏感性及耐药相关蛋白1(MRP1)表达的影响,探讨MRE11与肝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hMRE11干扰质粒转染BEL7402/5-FU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率;MTT法检测转染后BEL7402/5-FU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DDP)、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5-FU的敏感性,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BEL7402/5-FU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MRP1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MRE11mRNA及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8.0%、56.1%。MTT结果显示,shMRE11转染BEL7402/5-FU细胞后,shMRE11实验组对DDP、MMC、ADM、5-FU的IC50均低于对照组(P<0.05)。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shMRE11实验组MRP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shMRE11能够提高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药相关蛋白MR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药耐药 RNA干扰 减数分裂重组蛋白11 BEL7402/5-F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抗真菌蛋白cDNA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长福 张守鸿 +1 位作者 葛正龙 范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0-11,共2页
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GAFP)的cDNA序列,通过pGM-T载体转入大肠杆菌JM109克隆,在培养基上筛选重组质粒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Xba1和Sac1酶切与同样酶切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连接... 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GAFP)的cDNA序列,通过pGM-T载体转入大肠杆菌JM109克隆,在培养基上筛选重组质粒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Xba1和Sac1酶切与同样酶切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连接,构建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结果,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抗真菌蛋白 CDNA克隆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伟东 冯赞杰 +3 位作者 彭慈军 李阳 吴波 耿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9-671,共3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的DNA结合蛋白。当组织损伤时,HMGB1作为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介导无菌炎症反应。目前已发现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归纳了近年HMGB1在肝缺血再灌注中如...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的DNA结合蛋白。当组织损伤时,HMGB1作为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介导无菌炎症反应。目前已发现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归纳了近年HMGB1在肝缺血再灌注中如何发挥促炎作用以及以HMGB1为靶点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蛋白质类 肝疾病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早春鳝鱼血糖含量的2种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12
作者 肖贵榜 邱顺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3期348-348,351,共2页
研究了早春黄鳝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2种不同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邻甲苯胺(o—TB)法血糖含量为(2.875±0.422)mmoL/L;葡萄糖氧化酶(GOD)法血糖含量为(2.439±0.248)mmoL/L。统计分析表明,早春时节2种不同方法测定血... 研究了早春黄鳝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2种不同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邻甲苯胺(o—TB)法血糖含量为(2.875±0.422)mmoL/L;葡萄糖氧化酶(GOD)法血糖含量为(2.439±0.248)mmoL/L。统计分析表明,早春时节2种不同方法测定血糖含量均较低;且2种方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邻甲苯胺(o—TB)法变异较大,均数较葡萄糖氧化酶(GOD)法略偏高;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变异小,均数相对于前者略偏低。其中邻甲苯胺(o—TB)法较为理想,而在人及其他普通试验动物中测定血糖含量普遍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在鳝鱼血糖测定中没有表现出较好的统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鳝鱼 早春 血糖 测定方法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v-pNanog-GFP慢病毒载体探讨Nanog在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自我更新与转移能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传琳 姚超 +2 位作者 钱程 徐先林 欧刚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记物Nanog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自我更新以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实验室已构建的Nanog启动子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Lv-pNanog-GFP感染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并经流式分选得到GFP表达阳性和阴性的细胞,通过Wes...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记物Nanog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自我更新以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实验室已构建的Nanog启动子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Lv-pNanog-GFP感染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并经流式分选得到GFP表达阳性和阴性的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病毒的有效性,克隆形成实验和成球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结果细胞系在感染病毒12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的荧光表达,说明病毒Lv-pNanog-GFP可稳定感染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且GFP的阳性率为5.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根据GFP所分选出的细胞能准确的对应Nanog的表达量。Nanog阳性细胞的克隆形成率[(56.3±2.87)%]显著大于Nanog阴性细胞的克隆形成率[(19±2.16)%](P<0.05)。Nanog阳性细胞所形成的干细胞球体积明显增大且成球率[(34±4)%]显著大于Nanog阴性细胞[(10.67±6.43)%](P<0.05),说明Nanog阳性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Nanog阳性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175.8±12.89)比Nanog阴性细胞(74.6±16.55)显著增多(P<0.05),说明Nanog阳性细胞具有更强的转移能力。结论在结直肠癌细胞中Nanog调控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以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NANOG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